《再别康桥》习题1(20201019021601)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二、语言表达2.体会划线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合作探究题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三、选择题4.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5.下列加划线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四、古代诗歌阅读整体感悟诗歌(6分)6.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7.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阅读诗歌第2~6节,完成小题。
8.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9.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10.“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11.《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阅读类文,回答小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2.给下面字注音。
再别康桥》习题一、根据课文填空。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二、说说黑体词表现的意境。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满载一船星辉三、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 .一个/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四、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五、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诗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______________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轻的我走了,__ ;________________ ,。
六、类文阅读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的执著。
6.2《再别康桥》课后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
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
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
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
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
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云彩、金柳、艳彩、青荇、水草、彩虹、幽梦、长篇、笙箫,这些丝毫不相关的景物,经诗人妙手穿联,犹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辉。
再别康桥训练题(带答案)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示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标致,非本身插嘴不成。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标致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标致。
C.这件衣服不大标致。
D.这房间安插得很标致。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拔取了几个意象渲染和表示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暗暗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暗暗的”?(4分)三、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必然认清我的标的目的——飞?,飞?,飞?,——这地面上有我的标的目的。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飞?,飞?,——你看,我有我的标的目的!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花园里探望——飞?,飞?,飞?,——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麓( )2.诗人把本身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中反复出现“ 飞?,飞?,飞?”表示出一种的执著。
再别康桥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中的“金柳”象征着________。
2. 诗中“软泥上的青荇”所描述的是________。
3.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的“水草”比喻的是________。
4. 诗中“那榆荫下的一潭”中的“榆荫”指的是________。
5. “满载一船星辉”中的“星辉”象征着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再别康桥》中所描绘的景象?A. 金柳B. 青荇C. 星辉D. 雪峰2. “那河畔的金柳”中的“金柳”在诗中象征着什么?A. 财富B. 爱情C. 离别D. 希望3. “软泥上的青荇”中的“青荇”指的是什么?A. 一种植物B. 一种动物C. 一种昆虫D. 一种鸟类4.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的“水草”比喻的是?A. 诗人自己B. 诗人的朋友C. 诗人的爱人D. 诗人的故乡5. “满载一船星辉”中的“星辉”象征着什么?A. 知识B. 爱情C. 理想D. 财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所表达的情感。
2. 描述《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所蕴含的意境。
四、论述题(25分)请结合《再别康桥》全文,分析徐志摩在诗中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阐述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答案:一、填空题1. 离别2. 康河的水面3. 诗人自己4. 榆树的阴影5. 诗人的理想和梦想二、选择题1. D2. C3. A4. A5. C三、简答题1. “那河畔的金柳”在诗中象征着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和对即将离去的深深留恋。
2.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所蕴含的意境是诗人愿意沉浸在康河的美景中,甘愿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美景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无奈。
四、论述题《再别康桥》中,徐志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情和离别的哀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斓(lán)河畔(pàn)荡漾(yàng)浮藻(zǎo)B.青荇(xìng)长篙(gāo)笙箫(xiāo)溯源(sù)C.残羹(gēng)发酵(xiào)罗绮(qǐ)细腻(nì)D.榆阴(yīn)霉菌(jūn)粗糙(cāo)沉淀(dià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诅咒花瓣叫嚣踟蹰B.倾圯漪伦揉碎沉淀C.开垦枯缟呼啸翡翠D.佝褛凝固寂寞喉咙3、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烈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
5、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篇一」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河畔揣靡云彩神采飞扬B.斑谰漪轮诚恳开肯土地C.溶解融化悲愤奋勇向前D.家圆山峦犹郁犹豫不决2.下列音节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D.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下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B.我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C.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í)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xiào)C.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ù)D.在星光斑斓里放歌(bān làn)5.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使用倒装句,请把没用倒装的一句找出来。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6.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7.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句运用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过程。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一句通过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结果。
C.“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变大的过程。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已成为肮脏污浊的乐园,蚊子肆虐的天堂。
8.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阴护住。
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
”在《再别康桥》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的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草”“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训练题带答案再别康桥训练题带答案在英国剑桥留学的徐志摩,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的熏陶,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五、中考题(18分)雨巷戴望舒1.给加粗字注音。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3.从修辞的角度审视,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夏虫也为我沉默。
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4.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接连在原是________的亚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灿漫寂寞荒芜隐着B.斑斓寂寞荒凉隐着C.斑斓冷清荒凉藏着D.烂漫冷清荒芜藏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
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
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
垂柳,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
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
虽然广场上有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
再别康桥练习题再别康桥练习题《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解析:平时需注意积累字词知识。
答案:xìng gāo sù shēng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3)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初步感知能力,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感知把握。
参考答案:(1)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解析: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并没有多少欣喜乃至礼赞的意思。
答案:A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死水》的最后一段诗句的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D.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漪纶寂寥摇曳狂风暴雨 B.翡翠惆怅步履矢口否认C.罗绮羡艳凄惋心满意足 D.彷徨颓杞篱墙年纪轻轻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下列对《死水》各节诗大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C.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般以动显静。
D.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5.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6.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高一】再别康桥课堂练习题(有答案)m告别剑桥的课外练习一.课前一首诗课外古诗朗诵【原文】北坡兴化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即使被春风吹雪,也比被碾成尘土的南路要好。
【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
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
后两句写花落。
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
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
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查看预览1、生字识记银行:1号旁边。
(河流、湖泊、道路等);附近的例如:湖边。
本文就是这样理解的。
2.场的边界。
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
笙(SH)ēNG):管乐器有多种尺寸,由几根带弹簧的竹管和安装在壶形底座上的吹管制成。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2.单词识别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
斑斓:(书)灿烂多彩。
涟漪:(水波)上下晃动。
3、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要写《告别剑桥》?2.康桥是一座桥吗?3.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三、课堂跟讲1.在课堂上记住知识笔记那河畔的,是夕阳中的;波光里的,在我的心头。
软泥上的,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里,我甘心做一条!那榆阴下的,不是,是天上的,揉碎在间,着彩虹似的梦。
2.整体把握(一)(二)段落层次结构1.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
2.第2-6节:美丽的康河和你的心。
3.第7节:开头,展露其别时的情绪。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中心表达:诗歌用柔和油腻的笔触表达对旧情的怀旧和珍惜,以及寻找梦想时的悲伤和孤独感。
在优雅自由的姿态下,它蕴含着深深的忧郁和说不出的压抑。
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再别康桥》练习题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2)(3)B.(1)(4)(6)C.(2)(4)(5) D.(2)(3)(6)4.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别康桥》是徐志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
2.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5. 如“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习题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 A 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1)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_________ 里放歌。
(2) 如果青蛙耐不住 ________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 接连在原是 ________ 的亚洲的土地上。
(4)
在幽深 的谷里 __
最含蓄的悲哀。
A . 灿漫 寂寞 荒芜 隐着
B . 斑斓 寂寞 荒凉 隐着
C . 斑斓 冷清 荒凉 藏着
D . 烂漫 冷清
荒芜
藏着
解析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斑斓:灿烂多彩。
寂寞:孤单冷清;冷清:冷静而凄凉。
荒 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荒凉:人烟少, 冷清。
“隐着”书面语, 比“藏着”庄重。
答案 B 4.从修辞的角度审视,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A .斑斓(I a n) 河畔(p a n) 荡漾(y a n g) 浮藻(z a o)
B .青荇(x i n g )长篙(ga o) 笙箫(xi a o) 溯源(s u) C.残羹(ge n g )发酵(xi a o)
罗绮(q i ) 细腻 (n i) D.狗吠(f e i) 霉菌(j u n)
粗糙(c a o)
侵蚀(sh
解析 “酵”应读作 ji a o 。
答案 C
A . 诅咒 花瓣 叫嚣 踟蹰
B . 倾圯 漪伦 揉碎 沉淀
C . 开垦 枯缟 呼啸 翡翠
D . 佝褛 凝固
寂寞
喉咙
应写作“倾圮”,“漪伦”应写作“漪沦”; 枯缟”应写作“枯
槁”; D 项 佝褛” 应写作“佝偻”。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 B 项 倾圯”
C. 夏虫也为我沉默。
D.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解析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答案A
5.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 满载/ 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 这是/ 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解析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答案D
6. 填空。
(1) 文学常识。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 _______ 、______ 、诗哲。
著有诗集 _______ 、 _______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 ______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
盘》,戏
剧《卞昆冈》( 与陆小曼合写),日记_________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
为____ 、____ 出版。
(2) 诗歌知识。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了新体诗。
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______________ 等。
答案(1) 云中鹤南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落叶》《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文集》
(2) 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
阅读与鉴赏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7〜11题。
7.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 “轻轻” “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 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 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解析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答案B
8.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离另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C. 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 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解析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答案C
9. 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B. 本诗的意象选择也是独具特色的。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C. 在本诗中,作者与大自然有一种本能的感受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
一条水草”等,体现了作者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D.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句主要是突出丰茂的青荇在水中摆动的情形,并借以来表明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解析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荇对作者的欢迎。
答案D
10.你喜欢这首诗中哪一种意象?请将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第二节为例:本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这艳影倒映在潋滟的水波里,是那样的鲜明,又是那样的甜蜜。
11.“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