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卓别林对世界的影响 对卓别林的评价怎样
- 格式:docx
- 大小:6.19 KB
- 文档页数:4
卓别林的个人赏析关于卓别林在小时候就有听说过,也看过他演的电影,而真正了解卓别林这个人则是在上老师的课之后。
也知道了他其实并不就叫卓别林,真正的名字叫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老师讲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幼年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很小就在游艺园和巡回剧团卖艺和打杂。
在打杂途中有一次随卡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时被美国导演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而他搞笑的形象一生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其中非常有名的有很多,我就看过《淘金记》、《舞台生涯》、《城市之光》。
在老师的课上老师也给我们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卓别林演艺的都是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的表演艺术都体现出了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也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卓别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就是外貌貌似流浪汉的人物,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
我非常敬佩他,从一个孤儿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演艺界的巨星,还使自己获得了奥斯卡金奖,他不仅在演艺界有巨大的成就在商业上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政治上还被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可见一个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有所成就。
成功并不是要看你有多大的背景,而是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努力,即使是一无所有只要你做了就会有所成就。
卓别林从一个孤儿成为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背景,而是因为他知道怎样去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所以只要你敢于去尝试各种东西,你就会发觉自己的各种潜能。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被动的人,也很想主动去抓住身边的机会,也总是抱怨成功离我很遥远,自从了解了卓别林的一些事迹以后,使我知道了原来成功离人并不遥远,只要你努力去做好每件事,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成功就会降临在你身上。
现在的失败与困境只是暂时的,因为当一个人有失败与困境时就证明你正处在有目标的时期。
你了解一代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吗看看他是这么评价自
己的
在《卓别林自传》一书中记载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一生的简要评价:我受到世人最广泛的关注,有许多人喜欢我,同时,也有人恨我。
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它让爱我的人远远多于恨我的人。
我的一生有不少时间是在逆境中渡过,但我相信逆境迟早会过去。
正是领悟到了这一点,我对那些一帆风顺的事就会感到很愉快,对经受的那些厄运也不至于过分的悲哀。
我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也不喜欢为生活制定过多的计划。
我只知道:为了生活,不管你是智者,还是愚人,都要努力进行工作。
我也不像那种霸气的人思想很坚定,我有时候想法甚至是前后矛盾;有时候,我甚至会为一些灾难无动于衷,反而为了一些小事感到烦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查理的经典形象
《大独裁者》
卓别林是黑白影片时代著名演员,他的作品一直到现在都存在的影响力,从他老后对自己一生的简要评价中可以看出,卓别林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巨星,他有巨星的光环,但他也要努力工作,不懂得太多哲理,也会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但他是豁达的,是乐观的,尤其是在逆境中,也许这正是查理能成为一代喜剧大师的原因之一
年轻时的查理。
令世界捧腹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吴薇1977年的圣诞节,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留下80部 “人间喜剧”后,在瑞士安详地告别了人世。
翌日,世界各大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登这一句话:“永别了,卓别林。
”尽管这位天才的躯体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但在世界上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他头戴圆顶礼帽、手拿细手杖、脚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形象都永生着。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拍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因为一部经典的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
但卓别林做到了,而且百年来只此一人。
卓别林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为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卓•语录我更喜欢用俏皮的姿态、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是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也许我并没能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一直在努力。
① 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到好莱坞以后,卓别林受到许多压力,但是他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他,他都全心全意地工作着,积极创造每个人物形象。
因为卓别林在拍片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重,导致其他导演都觉得他非常傲慢。
卓别林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要对得住自己的薪酬,那些被人赶来赶去,然后从电车上摔下来的所谓幽默,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能做。
通过努力争取,卓别林获得了自导自演的机会。
他拍出来的片子,总能让观众们开怀大笑。
而经过磨合之后,制片厂的拍片工作逐渐顺利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卓别林,并和他积极配合。
素材写作: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这种强大中包含着价值,即自己不会被他人所取代的价值,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不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的价值。
这是卓别林能特立独行的原因。
② 创新的艺术作品基于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卓别林开始意识到幽默讽刺对社会生活的特殊意义。
于是,随着艺术能力的逐级深入,卓别林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关于卓别林的名人故事范文1:《卓别林》卓别林是上个世纪最知名的喜剧明星之一,他的电影曾经风靡全球。
据说他还有一个成语:敢于说话。
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卓别林天生具有幽默感和表演天赋,他六岁时就进入了儿童舞台,并在此期间开始获得小角色。
后来,他走上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一位可敬的演员。
卓别林的一部分经典作品被保存在了博物馆中,用以纪念他的伟大成就和深远影响。
卓别林的性格可爱,他总是喜欢开玩笑和取笑别人。
但是他也很聪明、勇敢和慷慨。
据说他的经纪人曾经作弊,让他离开了自己创建的公司。
但是卓别林并没有生气,而是向新的工作机会和影响力迈进了一步。
卓别林还有一个成语:让自己成为一个老年人。
这个成语是他经常引用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变得更年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并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活力。
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美好的人,他的影响将长存于此。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故事和生活,带着他的态度去创造我们自己的艺术和生活。
要点分析:这篇作文呈现了卓别林的生平事迹、性格、影响和他的一些名言。
文章用了许多具有感染力、积极向上的形容词和词组来展现卓别林的形象和影响,使人们感到他的伟大和珍贵性。
整篇文章以朴实清新的语言表达,流畅自然,是一篇值得收藏的佳作。
用词分析:本文的用词大多数较为简单,容易读懂,但其中穿插了许多用于表述卓别林形象和精神的词汇,如:具有幽默感和表演天赋、性格可爱、聪明、勇敢和慷慨、前进、年轻、好奇心、活力、伟大、珍贵、朴实、清新。
这些用词都具有特别的艺术气息,使文章充满魅力,富有感染力。
范文2:《卓别林的人生》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喜剧演员和导演,他的作品曾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
虽然他早年经历艰辛,但他从不放弃挑战自己的梦想。
在他的长寿生命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越走越年轻”的理念。
卓别林出生于1899年,早年生活贫困。
虽然他在表演方面很有天赋,但他是在练跑龙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喜剧天赋的。
卓别林的影响力在哪里
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喜剧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在好莱坞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如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研究。
卓别林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剧表演风格
卓别林的喜剧表演风格独特而富有创造力。
他通过滑稽搞笑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对白赢得了观众的心。
他的表演技巧和喜剧天赋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演员和喜剧创作者,成为他们的灵感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和政治评论
卓别林的作品经常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和批评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以影像形式表达对不公正、剥削和权力滥用的关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作品中的社会和政治评论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制作和评论。
3. 艺术创新
卓别林是电影史上的创新者之一。
他早期的无声电影作品,如《摩登时代》和《大者》,在电影表演、剧情和导演技术方面引入
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技巧。
他的影片展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
和创新思维,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人道主义价值观
卓别林的作品常常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的不公正。
他倡导人道
主义价值观,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同情。
他的作品
激励了观众关注社会问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总而言之,卓别林的影响力在于他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社会
和政治评论、艺术创新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他的作品不仅娱乐了观众,还启发了后来的电影创作者,并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简介,后世对他的评价简介: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1977.12.25),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无声电影时期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喜剧大师。
早在一次大战前,卓别林便以表演才华征服了世界影坛,正如萧伯纳所评价的,“卓别林是电影工业时代独一无二的天才”。
从童年时踏上维多利亚舞台和英国音乐堂,直到88岁生命终结那一刻,卓别林的舞台生涯持续了75年光阴,他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同时,卓别林高调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饱受谄媚与争议。
50年代麦卡锡时期,卓别林因左翼倾向被迫移居欧洲。
60年代晚期,卓别林完成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1972年,卓别林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77年的圣诞节,定居瑞士Vevey的卓别林在熟睡中悄然离世。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出生在伦敦,父母是游艺团的歌唱演员。
幼年曾在街头流浪卖艺乞讨。
五岁时第一次等台演出,八岁和哥哥加入了弗雷德.卡诺滑稽剧团。
在美国的巡回表演期间,被制片人麦克.山内特相中,与吉斯通公司签约。
那个穿着肥大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流浪汉》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不幸总能用最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同时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大独裁者》中勇敢地将矛头指向纳粹希特勒,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马戏团》在第一届奥斯卡上赢得了“集编剧、表演、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天才”特别大奖。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三十岁时,他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人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的片酬高达数千美元,创造了一年拍摄35部影片的奇迹,并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查理·卓别林,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
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他开创了另类喜剧表演之河。
人物简介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个人图片(7张)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
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
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
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
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
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人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
卓别林自传读后感《卓别林自传》读后感。
《卓别林自传》是一部揭示了卓别林一生的传记作品,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喜剧演员和导演。
卓别林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他的成就和经历都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
阅读完《卓别林自传》,我对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喜剧演员之一,他的才华和创造力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影片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然而,卓别林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在书中,卓别林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以及他在演艺界的奋斗历程。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人深受感动,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许多风雨。
阅读《卓别林自传》,我深刻感受到了卓别林的才华和魅力。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喜剧演员,更是一位杰出的导演和编剧。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逗乐观众,更是在探讨人性和社会问题。
他的影片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让人在欢笑之余也能深思。
卓别林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情感,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范围。
除了对卓别林的作品和才华的赞叹,我在阅读中还对他的人生和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卓别林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然而,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他的乐观和坚韧让人感到钦佩,他的人生经历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习卓别林的乐观和坚韧,不断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卓别林自传》是一部令人深受感动和启发的传记作品。
通过这本书,我对卓别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卓别林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他的成就和经历都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
我相信,他的精神和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人,成为永恒的经典。
非虚构的卓别林:关于卓别林的十件小事今天我们谈论卓别林的几件小事,在华丽艺术背后也有一些难以让人想象到的影子。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作家,那么就去看他的作品,不要看报纸上说的。
麦家老师曾对读者这么说过。
轶事总是容易让我们丢掉接近事物本质的能力,大家姑妄听之。
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享誉全球的电影喜剧演员,还是无声电影时代少数几个至今仍为普通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演员之一。
卓别林在西方世界、非洲以及中国都曾名声大噪。
10.意外之粗俗卓别林主要是以情感喜剧而深入人心,因而这一点很引人注目,即卓别林在1910年代首次蜚声世界之时,人们认为他的品味是配不上中产阶级的。
即使是他塑造的流浪汉角色那经典的标志性步伐,在1955年出版的一本描述1915年卓别林在人们心目中印象的小说中,也被说成是“那讨人厌的小步子”。
人们甚至认为,卓别林拿着一根手杖——尽管并不需要——是品德败坏的表现,因为他可能要用它挑起某个女人的裙子。
而且,电影在那个时候也通常被看作一种低级的、道德卑劣的娱乐方式。
平心而论,我们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卓别林恶作剧的痕迹,但我们并不只是讨论低俗的闹剧。
例如,在卓别林1918年上映的电影《狗的生涯》中,流浪汉夏尔洛的小狗斯科拉普正在刨洞,夏尔洛的头刚好离小狗的后肢很近,他看了看,那气味让他恶心的不得了,便把小狗的尾巴拉低了。
即使是在1936年——卓别林更受欢迎之际,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流浪汉与监狱牧师的妻子待在一起,他弄出很大声响让自己不放屁,而他肚子的咕咕叫却惹怒了女士的小狗。
公平而言,这也是那个时候让卓别林广受欢迎的元素之一。
9. 血检先例1942年,卓别林卷入了他人生中最可耻的一个丑闻当中,这件事对他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卓别林在上一段婚姻刚结束之际,就开始了与一个叫做琼.拜瑞的女人的短暂交往。
卓别林很快就结束了这段恋情。
然而在1943年,拜瑞回来声称卓别林是她孩子的父亲,法庭随后就受理了这起亲子诉讼。
关于卓别林有趣的故事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喜剧演员,他以他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滑稽的形象在影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他的电影作品,还有很多关于卓别林有趣的故事。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卓别林故事,让你更了解这位传奇人物。
故事一:卓别林的快餐店经历在1903年,当时还是年轻的卓别林正在伦敦打拼,他偶尔会在一家快餐店做兼职。
一天,他被安排在一个特别忙碌的星期五晚上工作,客人络绎不绝。
尽管如此,卓别林一直保持着他的幽默和笑容,不断忍受客人们的无理要求和抱怨。
最终,他成功地服务完每一位客人,并赢得了他们的欢笑和掌声。
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后来喜剧表演的精神支柱,他的笑星形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走红。
故事二:卓别林的表演失误卓别林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演员,他对每一个表演都精益求精。
但有一次,他在演出中出了一个失误,却玩得风生水起。
在一场喜剧表演中,卓别林本来要从一个高处跳下来,但是他却失算了距离,跳到了一半的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摇了摇身体,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引来了一阵阵欢笑和喝彩。
这个意外事故后来成为了他的招牌动作,在他的后续表演中经常重演。
故事三:卓别林的善举除了喜剧表演,卓别林也以他的慈善事业著称。
在一次表演结束后,他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贫困的小孩。
这个小孩看起来饥寒交迫,衣衫破烂,卓别林心生怜悯之情。
他立刻带着小孩去了一家商店,为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顿丰盛的午餐。
从那以后,卓别林开始了他的慈善事业,频繁地资助贫困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的善举感染了大家,成为了一个慈善的楷模。
故事四:卓别林的寓言故事卓别林的艺术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喜剧才华,还传达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通过影片中的寓言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他的价值观。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大独裁者》,他在影片中以一个喜剧形象饰演了一位独裁者,用夸张的方式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平民的艰难处境。
这部影片成为了一部政治抗议的象征,也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正义和人权问题。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简介,后世对他的评价简介: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1977.12.25),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无声电影时期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喜剧大师。
早在一次大战前,卓别林便以表演才华征服了世界影坛,正如萧伯纳所评价的,“卓别林是电影工业时代独一无二的天才”。
从童年时踏上维多利亚舞台和英国音乐堂,直到88岁生命终结那一刻,卓别林的舞台生涯持续了75年光阴,他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同时,卓别林高调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饱受谄媚与争议。
50年代麦卡锡时期,卓别林因左翼倾向被迫移居欧洲。
60年代晚期,卓别林完成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1972年,卓别林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77年的圣诞节,定居瑞士Vevey的卓别林在熟睡中悄然离世。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出生在伦敦,父母是游艺团的歌唱演员。
幼年曾在街头流浪卖艺乞讨。
五岁时第一次等台演出,八岁和哥哥加入了弗雷德.卡诺滑稽剧团。
在美国的巡回表演期间,被制片人麦克.山内特相中,与吉斯通公司签约。
那个穿着肥大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流浪汉》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不幸总能用最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同时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大独裁者》中勇敢地将矛头指向纳粹希特勒,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马戏团》在第一届奥斯卡上赢得了“集编剧、表演、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天才”特别大奖。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三十岁时,他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人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的片酬高达数千美元,创造了一年拍摄35部影片的奇迹,并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喜剧表演大师卓别林从贫苦自卑的童年到成功地塑造了无数成功的银幕形象,卓别林的一生是向艺术高峰不断探索、追求、创造的一生。
他不愧是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和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电影大师。
1889年4月16日,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ie Spencer Chaplin,1889—1977)诞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
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
卓别林出生一年后,他的父母便离了婚。
此后,他和哥哥同母亲生活在一起。
小卓别林长得聪明伶俐,非常喜欢唱歌跳舞。
母亲每次演出都要把他带到剧院,让他站在舞台幕后观看演出。
卓别林3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正在台上演唱时,嗓子忽然哑了,唱不出声来。
不幸的是,她再也没能恢复,不久,她便失业了。
自从母亲失业后,家境越来越贫困,他们一再搬迁,最后,他们不得不住进了贫民收容所。
三周后,兄弟俩又被送入汉威尔贫民孤儿院,此后,母子三人更是难得一聚。
一年后,他们的母亲终于再次被厄运击倒,她患上了精神病,被送进疯人院。
后来,母亲病愈后,她靠给人做针线活赚些钱,把卓别林送进了学校。
卓别林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他总是有一种冲动,他要把自己的才能向同学们展示出来,他很喜欢诗歌和音乐。
可是好景不长,迫于生计,卓别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喜爱的学校。
经过父亲推荐,不满10岁的卓别林参加了兰开夏童伶舞蹈班。
在这里,卓别林不仅学习了舞蹈,还想方设法学了一些其他的技艺。
后来,母亲不忍心看着卓别林日益苍白、消瘦下去,就让他离开了那里。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卓别林做过报童、佣人、干过吹玻璃工、印刷工,他甚至跟人学会了制作玩具船,并沿街叫卖。
不久,他母亲因旧病复发被再次送入疯人院,而那时,当水手的哥哥随船去了非洲。
11岁的卓别林不得不一个人孤苦无依地流落街头。
卓别林一心向往当一名演员,并积极为此寻找机会。
终于,他在一个巡回剧团找到了工作,这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2岁的卓别林正式成了一名演员,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4日逝世于瑞士),是好莱坞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曾经作为导演。
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
从小就投身舞台表演,10岁时加入佛瑞卡洛剧团。
1913年随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赴美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
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
2.如何评价卓别林我听说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一次,卓别林走在一个偏僻的路上,突然,一个人从背后拿枪顶着他的头说,把钱交出来,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别林想,不过卓别林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把钱包递给劫匪,还恳求劫匪说,这钱是我老板的,你这么拿走,我的老板一定以为是我把钱私吞了,你拿枪在我的帽子上开两枪吧,这样老板就不怀疑我了。
劫匪一听,心想这人这么诚恳,就答应他吧,于是就在卓别林的帽子上开了两枪。
卓别林看着帽子上的两个窟窿,又对劫匪说,老兄,为了显得更逼真,请你在我的衣服和裤子上各开两枪吧,劫匪又照做了,这时卓别林一看枪里的六发子弹打完了,挥起拳头照着劫匪的头上打去,劫匪当时就晕了,卓别林拿起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开了。
只能说,这个故事不管真假,卓别林的喜剧幽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有一天的时候我爸在舞台表演的时候被人发现并且邀请他去美国,于是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兄弟说:有人跟我说让我试试看一个新玩意儿,叫电影,我准备去洛杉矶试试运气,搞不定的话我再回来。
谢天谢地,他到最后也没有回来演舞台剧。
”就是这样神奇的经历,才让上个世纪出了一个名导演,有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杰出导演,没有被时间的河水给冲刷掉。
卓别林在他的电影道路上,一直都是寂寞的,看过他影片的观众都知道,每一部电影中,他几乎都是独自一人出场,虽然他的表情很滑稽,人们都认为他是开心的,但其实他的内心真的很孤独,开朗的外表下总有一颗脆弱的心。
人物志10:卓别林卓别林:黑白默片下的艺术大师【导语】你是否敢正视这样一组照片?目光执拗坚定的男人,短而粗的眉毛弯成滑稽的弧度、浓重的黑眼圈圈住整个眼眶,眼白分明,透出机警与狡黠。
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裹着瘦小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是卓别林在电影《流浪汉》中呈现的形象,滑稽底下掩藏着阴翳与深刻。
透过黑白默片,他狡黠的眼神直击这个目迷五色、众声喧嚣的时代。
爱因斯坦是卓别林电影的忠实拥趸,写信称赞他“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
而作为一个不涉政治的非犹太裔喜剧演员,卓别林却曾被纳粹头目希德勒列入犹太人的死亡名单。
【人物简介】1、卓别林其人卓别林出生于1889年的英国,父母均是歌剧演员,家庭条件宽裕。
在他年龄很小时,父母即离婚分居,长期以来,卓别林和哥哥由母亲抚养长大。
然而,母亲的演员生涯并不顺利。
由于存在严重的喉咙问题,她在演出歌唱时常常会出现声音嘶哑、难以发声的问题,场下总是一片恶意的戏谑哄笑。
这给卓别林的母亲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长期的高度紧绷下,她的精神逐渐出现了问题,喉咙也不见好转。
随着母亲被剧院开除,家庭经济条件也每况愈下,卓别林一家不得已搬入贫民收容所。
巨大的落差加重了母亲的精神压力,在搬入贫民收容所后,很快她便彻底崩溃,被强制关入疯人院。
而卓别林的父亲在这时也因为长期酗酒一病不起,很快离开了人世。
此后,幼小的卓别林开始了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日子。
他去当报童、当杂货店的小伙计、当医生的佣人、当吹玻璃的工人,在哥哥不在的日子里,一面照顾身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一面用瘦小的肩膀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这段困苦窘迫的日子给童年时期的卓别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多年之后,他曾借一位作家的话描述那段晦暗的人生:“生活使我感到自己像一只瞎眼老鼠,被逼到角落里,等待着打下来的棍子。
”正如《圣经》所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艰难的生活中亦有微光,这段日子也带给了卓别林接触到戏剧的契机。
从电影史角度来看卓别林电影2000字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原名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es Spencer Chaplin),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导演和制片人,被普遍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丰富的表演技巧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于世。
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卓别林的电影作品代表了无声电影时代的巅峰之作。
无声电影时代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影片主要通过图像和字幕来进行表达。
卓别林在这个时代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喜剧片,其中最著名的是《小鞋匠》(The Kid)和《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这些电影通过卓别林独特的肢体表演和视觉幽默,成功地将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成为无声电影时代的代表作品。
卓别林的电影作品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员,还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制片人。
他对电影的各个方面都有精深的了解,对拍摄技术、导演手法和剪辑技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在叙事结构、镜头运用和节奏控制方面具有创新性,对后世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他在《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运用了机器人化生产线的场景,对当时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这种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达方式,在后来的电影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卓别林的电影作品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通过喜剧的形式,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角色常常是一位善良、无辜但又不幸的小人物,他们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生存,同时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卓别林通过自己的电影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贫困、不公和战争等社会问题,提出了对人道主义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卓别林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名人作文卓别林篇一名人作文卓别林说起卓别林,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啊!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就是那个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脚蹬大皮鞋,迈着滑稽步伐的流浪汉形象。
我觉得卓别林的魅力可不仅仅在于他那独特的外表和夸张的动作。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喜剧演员嘛,能有多大的影响力?但你想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笑和思考?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比如《摩登时代》里,那个在工厂里被机器折磨得发疯的工人,难道不是对工业化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身处那样的时代,会不会也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有他那精湛的表演,夸张却又无比真实。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能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又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赋吗?可能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他那种境界。
卓别林这一路走来,可不容易啊!他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也许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他坚持下来了。
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们说,这样的卓别林,怎能不让人喜欢?篇二名人作文卓别林嘿,卓别林,这名字一提起,谁能不知道呢?你瞧瞧他那一身经典的装扮,像个永远长不大的调皮孩子,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有人说他不过是个逗人笑的小丑,可我倒觉得,他是个能触动人心弦的大师。
想想看,他在荧幕上的那些故事,难道只是为了让我们哈哈一笑?我觉得不是!就拿《城市之光》来说,里面那个流浪汉和卖花女的故事,多让人揪心呐!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就像那个流浪汉一样,迷茫、无助,但又怀揣着希望。
卓别林的作品,有时候就像是一把利剑,直直地刺向社会的痛点。
他难道不怕得罪人?我想,他可能不怕,因为他心中有正义,有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他的表演,那叫一个绝!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都能把人物演活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卓别林卓别林,C. Charlie Chaplin (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
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沃韦河畔科西耶。
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唱演员。
5岁时曾代替母亲登台演唱。
6岁丧父,母亲失业,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一度被送进孤儿院。
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M.塞纳特看中。
1913年末,卓别林与启斯东公司签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电影生涯。
每周拍摄一部只有一本的喜剧片。
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路像鸭子的小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启斯东喜剧片《阵雨之间》中问世,成为独树一帜的卓别林喜剧电影的主要形象。
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其中重要的有《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凡尔杜先生》(1947)、《舞台生涯》(1952)等。
这些影片标志着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和坚强的反法西斯战士的成长过程。
由于卓别林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在二次大战期间大声疾呼开辟第二战场,因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1952年9月,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下令对他进行调查,并不准他再入境,他遂定居瑞士,直到去世。
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无情揭露和嘲讽麦卡锡主义的《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
1967年,卓别林拍摄了他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由M.白兰度和S.罗兰主演,这是一部失败的闹剧片。
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接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因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卓别林对世界的影响对卓别林的评价怎样
导语:对于卓别林的大名许多人听到后都是十分敬佩和喜爱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者,用自己的行动、眼神和动作就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讲
对于卓别林的大名许多人听到后都是十分敬佩和喜爱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者,用自己的行动、眼神和动作就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讲述出来,他的电影和表演时常引起人们发笑,这种对小人物的塑造让人们对他始终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用幽默的手法来传达对社会以及现实的讽刺也是他成功的一大秘诀。
尽管人们对他的表演比较熟悉,可是对于卓别林是个怎样的人却并不是十分的了解,那么究竟卓别林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卓别林图片
首先可以说卓别林是一个有着坚韧性格而坚强不屈的人,他从小的生活就十分的困苦,家庭的困难让他过早的承受了辛酸,之后终于有机会进行表演了,可是随着看他表演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电影也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麻烦,因为政治的原因他曾经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和抨击,甚至还因为受到严重的迫害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很久的美国,可是卓别林却非常勇敢执着的向那些抨击他的人宣战,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
另外如果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开始的时候卓别林也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的家庭因为父亲很早就去世而陷入了困境之中,母亲就算生病也要坚持在剧场唱歌,因为他们还要生活,那时候卓别林也只能常常跟随母亲去剧场打杂,有时候还会代替母亲上台表演,是真正的经历了许多辛酸的人。
卓别林的成就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