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降膜蒸发器相关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全版本)蒸发器的热量与面积计算方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详细的计算方法,用于确定蒸发器的热量和所需的面积。
蒸发器是一种设备,用于在热力学过程中从流体中去除热量,从而实现冷却。
为了确保蒸发器的性能和效率,需要对其热量和面积进行精确计算。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流体的物性和操作条件进行这些计算。
2. 热量计算方法蒸发器的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 = U \cdot A \cdot \Delta T \cdot n \]其中:- \( Q \) 是热量(单位:千瓦或千焦耳)- \( U \) 是热传递系数(单位:瓦特/平方米·开尔文)- \( A \) 是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单位:平方米)- \( \Delta T \) 是流体在蒸发器进出口之间的温差(单位:开尔文)- \( n \) 是流体在蒸发器中的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2.1 热传递系数 \( U \) 的确定热传递系数 \( U \) 取决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况和换热表面的特性。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或文献查询获得 \( U \) 的值。
如果需要进行计算,可以使用努塞尔特数(Nusselt number,\( Nu \))来关联\( U \)、流体的普朗特数(Prandtl number,\( Pr \))和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Re \)):\[ Nu = \frac{U \cdot L}{h} \]其中:- \( L \) 是换热表面的特征长度(单位:米)- \( h \) 是对流传热系数(单位:瓦特/平方米·开尔文)通过对 \( Nu \)、\( Pr \) 和 \( Re \) 的关系图或公式查找相应的\( U \) 值。
2.2 传热面积 \( A \) 的计算传热面积 \( A \) 取决于蒸发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对于规则形状的蒸发器,可以直接测量其面积。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蒸发器,可以使用积分方法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计算。
页眉内容单效蒸发器蒸发计算方式单效蒸发设计计算内容有: ①确定水的蒸发量; ②加热蒸汽消耗量; ③蒸发器所需传热面积。
在给定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如进料量、温度和浓度,完成液的浓度,加热蒸汽的压力和冷凝器操作压力的情况下,上述任务可通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求解。
一、蒸发水量的计算对图5-13所示蒸发器进行溶质的物料衡算,可得由此可得水的蒸发量(5—1)完成液的浓度(5—2)式中:F ——原料液量,kg/h ; W ——蒸发水量,kg/h ; L ——完成液量,kg/h ; x 0——原料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x 1——完成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
二、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加热蒸汽用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求得,即对图5-13作热量衡算可得:(5—3)110)(Lx x W F Fx =-=)1(1x x F W -=W F Fx x -=1Lc 10Q Dh Lh WH Fh DH +++=+‘图5-13 单效蒸发器或(5—3a )式中:H ——加热蒸汽的焓,kJ/kg ; H ´——二次蒸汽的焓,kJ/kg ; h 0 ——原料液的焓,kJ/kg ; h 1 ——完成液的焓,kJ/kg ;h c ——加热室排出冷凝液的焓,kJ/h ; Q ——蒸发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速率,kJ/h ; Q L ——热损失,可取Q 的某一百分数,kJ/kg ; c 0、c 1——为原料、完成液的比热,kJ/(kg ·℃) 。
考虑溶液浓缩热不大,并将H ´取t 1下饱和蒸汽的焓,则(9—3a )式可写成:(5—4)式中: r 、r ´——分别为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
若原料由预热器加热至沸点后进料(沸点进料),即t 0=t 1,并不计热损失,则(4—5)式可写为:(5—5)或(5—5a ) 式中:D /W 称为单位蒸汽消耗量,它表示加热蒸汽的利用程度,也称蒸汽的经济性。
(实战版)蒸发器热量及面积的实用计算公式在工程和制冷领域,准确计算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对于系统设计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计算方法,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士在设计、优化和评估蒸发器系统时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1. 热量计算蒸发器的热量损失或吸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Q = U \cdot A \cdot (T_{in} - T_{out}) \]- \( Q \) - 热量(单位:千瓦或千焦)- \( U \) - 热传递系数(单位:W/(m²·K))- \( A \) - 热交换面积(单位:m²)- \( T_{in} \) - 进口温度(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 \( T_{out} \) - 出口温度(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a. 热传递系数 (U)热传递系数 \( U \) 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速、管壁材料以及换热器的类型。
通常,它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者实验数据获得。
在缺乏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行业标准表格进行选取。
b. 热交换面积 (A)热交换面积 \( A \) 是指蒸发器内部可供热量传递的表面积。
这个值可以通过蒸发器的设计图纸或者制造商提供的规格来确定。
c. 进出口温度差温度差 \( (T_{in} - T_{out}) \) 是热量传递的关键驱动因素。
它受到流体性质、流速、换热器的设计以及操作条件的影响。
实际操作中,这个值可以通过测量或者模拟得到。
2. 面积计算在确定了热量需求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的蒸发器面积:\[ A_{required} = \frac{Q_{required}}{U \cdot (T_{in} - T_{out})} \]- \( A_{required} \) - 所需蒸发器面积(单位:m²)- \( Q_{required} \) - 所需热量(单位:千瓦或千焦)- \( U \), \( T_{in} \), \( T_{out} \) - 含义同前a. 考虑其他因素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管子直径、管子排列方式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实际的有效换热面积。
(详尽版)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计算公式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蒸发器热量和面积计算的详细公式和方法。
蒸发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将液体转化为气体,通常用
于工业生产中的蒸发过程。
正确计算蒸发器所需的热量和面积对于
设备设计和操作至关重要。
2. 蒸发器热量计算公式
蒸发器的热量计算涉及液体的蒸发过程,其中涉及到以下参数:
- 初始液体温度(T1)
- 终止液体温度(T2)
- 需要蒸发的液体质量(m)
- 液体的蒸发潜热(L)
蒸发器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m * L
其中,Q表示蒸发器所需的热量。
3. 蒸发器面积计算公式
蒸发器的面积计算涉及到传热过程,其中涉及到以下参数:
- 热传导率(k)
- 温度差(ΔT)
- 热阻(R)
蒸发器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 = ΔT / (k * R)
其中,A表示蒸发器的面积。
4. 其他考虑因素
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流体流动情况、传热系数、壁面阻力等。
这些因素会对蒸发器的设计和性能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5. 结论
本文档介绍了蒸发器热量和面积计算的详细公式和方法。
在设计和操作蒸发器时,正确计算所需的热量和面积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率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蒸发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计算公式和基本方法,具体应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验证。
(完整版)蒸发器的设计计算蒸发器设计计算已知条件:工质为R22,制冷量kW 3,蒸发温度C t ?=70,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C t a ?=211,湿球温度为C t b ?=5.151,相对湿度为34.56=φ%;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C t a ?=132,湿球温度为C t b ?=1.112,相对湿度为80=φ%;当地大气压力Pa P b 101325=。
(1)蒸发器结构参数选择选用mm mm 7.010?φ紫铜管,翅片厚度mm f 2.0=δ的铝套片,肋片间距mm s f 5.2=,管排方式采用正三角排列,垂直于气流方向管间距mm s 251=,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4=L n ,迎面风速取s m w f /3=。
(2)计算几何参数翅片为平直套片,考虑套片后的管外径为mm d d f o b 4.102.02102=?+=+=δ沿气流方向的管间距为mm s s 65.21866.02530cos 12=?=?=沿气流方向套片的长度为mm s L 6.8665.21442=?==设计结果为 mm s L 95.892565.2132532=+?=+= 每米管长翅片表面积:f b f s d s s a 100042221?-?=π ()5.210004.10414.365.212522-??= m m 23651.0=每米管长翅片间管子表面积:ff f b b s s d a )(δπ-=()5.210002.05.24.1014.3?-??= m m 203.0=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m m a a a b f of 23951.003.03651.0=+=+=每米管长管内面积:m m d a i i 2027.0)20007.001.0(14.3=?-?==π每米管长的外表面积:m m d a b b 2003267.00104.014.3=?==π肋化系数:63.14027.03951.0===iof a a β每米管长平均直径的表面积:m m d a m m 202983.020086.00104.014.3=??+?==π(3)计算空气侧的干表面传热系数①空气的物性空气的平均温度为C t t t a a f ?=+=+=1721321221 空气在下C ?17的物性参数3215.1m kg f =ρ()K kg kJ c pf ?=1005704.0=rf Ps m v f 61048.14-?=②最窄截面处空气流速()()()()s m s s s s w w f f f d fb 58.52.05.25.24.102525311max =--?=--=δ③干表面传热系数干表面传热系数用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式(4-8)计算15.04.00max 42618.00014.0--+=bo of f a a v d w α15.04.0603267.03951.01048.140104.058.52168.00014.0---??+=00792.0=()()()km W P c w r pf=23232max 402.68704.0100558.5215.100792.0ραα(4)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变化过程根据给定的进出口温度由湿空气的焓湿图可得kg g d kg g d kg kJ h kg kJ h 443.7,723.8,924.31,364.432121====。
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多效蒸发工艺的设计计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多效蒸发工艺的设计计算1. 引言在化工生产中,多效蒸发技术因其高效能和节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液态物质浓缩方面。
(完整版)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蒸发器热量计算公式蒸发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交换设备,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被使用。
为了准确计算蒸发器的热量,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热量 = (Q1-Q2)/ (Q1-Qw) x 100%其中,Q1是进入蒸发器的热量流量,Q2是蒸发器出口的热量流量,Qw是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蒸发器面积计算公式蒸发器的面积是确定设备尺寸和设计参数的关键因素。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蒸发器的面积:A = Q / (U x ΔT)其中,A是蒸发器的面积,Q是蒸发器的热量流量,U是传热系数,ΔT是温度差。
实例假设某个工业生产过程需要蒸发器来进行热传递。
我们已知进入蒸发器的热量流量为2000 kW,蒸发器出口的热量流量为1500 kW,蒸发器的工作效率为80%。
传热系数为1000 W/(m²·K),温度差为30 K。
带入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热量 = (2000 - 1500) / (2000 - (2000 x 0.8)) x 100%= 500 / 600 x 100%≈ 83.33%蒸发器面积 = 2000 kW / (1000 W/(m²·K) x 30 K)= 66.67 m²因此,对于该工业生产过程,我们需要一个热量为83.33%的蒸发器,并且其面积为66.67 m²。
结论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是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备的工具,通过合理地计算热量和面积,能够确保蒸发器的运行效果和工艺要求的达到。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流体性质、操作压力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提高蒸发器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使用蒸发器计算公式时,请注意输入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工艺和设备要求调整计算公式,以满足实际需要。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在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方面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综合版)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详解1. 引言蒸发器是制冷和热交换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解析蒸发器热量及面积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蒸发器的运行原理和设计要点。
2. 蒸发器热量计算公式蒸发器的热量吸收主要取决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流量、传热温差以及换热面积。
以下为蒸发器热量计算的主要公式:2.1 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主要来自于被冷却物体或介质,计算公式如下:\[ Q_{evap} = m_{refrigerant} \times h_{fg} \]其中:- \( Q_{evap} \) 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W)- \( m_{refrigerant} \) 表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 \( h_{fg} \) 表示制冷剂的比焓变化(J/kg)2.2 传热系数和换热面积蒸发器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热系数(\( k \))和换热面积(\( A \))是影响热量传递的关键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Q = k \times A \times (T_{in} - T_{out}) \]其中:- \( Q \) 表示热量传递量(W)- \( k \) 表示传热系数(W/m²·K)- \( A \) 表示换热面积(m²)- \( T_{in} \) 表示热侧进口温度(K)- \( T_{out} \) 表示冷侧出口温度(K)2.3 制冷剂流量制冷剂流量受蒸发器设计、制冷剂性质和系统压力等因素影响。
制冷剂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m_{refrigerant} = \frac{Q_{evap}}{h_{fg}} \]其中:- \( m_{refrigerant} \) 表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 \( Q_{evap} \) 表示蒸发器吸收的热量(W)- \( h_{fg} \) 表示制冷剂的比焓变化(J/kg)3. 蒸发器面积计算公式蒸发器的面积计算主要取决于传热系数、换热温差以及制冷剂的比焓变化。
铝厂蒸发原理及工艺标准一、蒸发原理母液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在沸腾的状态下,使溶液中的水分气化排除,提高其溶液浓度。
蒸发受设备内的压力、温度、蒸汽和溶液流动状态及系统传热系数等诸多因素影响,按蒸发器内部压力可分为常压蒸发和减压蒸发,大多蒸发过程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因为真空下溶液的沸点低,蒸发效率高。
二、蒸发工艺⑴、降膜蒸发器原理(一组为例)管式降膜蒸发采用Ⅰ.Ⅱ效直接予热,六效逆流三级闪蒸作业方式,原液进入分离室由循环泵送到加热室顶部,经顶部的布膜器均匀流入加热管内,在溶液本身的重力作用下,溶液沿加热管内壁呈膜状进入分离室,过程中物料与加热管另侧的蒸汽进行热交换,溶液获得足够的热量使其中的水以水蒸汽(二次汽)逸出,作为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六效出来的二次蒸汽进入水冷器冷凝,母液浓缩后再经过三级闪蒸降温,降压,进一步浓缩并回收部分热量。
(二、三、四、五组:六效逆流四级闪蒸,五个预热器)⑵、影响蒸发产能的因素蒸发产能主要受传热系数、有效温差及传热面积等影响。
加热蒸汽的温度与其所蒸发溶液所产生的二次汽的温度差叫做总温差,而加热蒸汽的温度与溶液的沸点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差。
根据传热方程式可知,有效温差越大,其热传递越好,蒸发器的产能就越高。
提高有效温差有以下几种方法:⑴、提高蒸汽的使用压力⑵、提高蒸发器组的系统真空⑶、减少温度差损失。
三、蒸发工艺控制⑴、使用气压的控制生产中使用气压越高,有效温差越大,蒸发效率越高。
当使用气压和真空度一定时,总温差是一定的,提高使用气压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提高气压不引起真空变化,总温差增大,蒸发效率提高。
另一种是提高气压导致真空下降,反而使总温差减少,蒸发效率降低。
因此操作时需注意平衡压力与真空。
⑵、真空度的控制蒸发器的真空度越高,蒸发效率就越高,由于受到真空设备及除沫装置的影响,真空度一般控制在-0.085Mpa以下。
真空度的变化会引起气压、液面波动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降低蒸发效率甚至跑碱事故,因此稳定真空是保证操作的关键条件之一。
蒸发热平衡计算计算的原始数据1)新蒸汽使用压力P=5bar(绝压),T=155o C,潜热2102kJ∕kg;2)原液Nκ175g∕1,质量分率13.8%,比热0.825KCaMkg∙°C,to=85°C,P=1270kg∕m3;3)出料浓度Nκ255g∕1,质量分率18.5%,比热0.766Kca1∕kg∙℃,t i∣1=90°C,P=1375kg∕m3;4)末效(第VI效)压力P=0.1bar(绝压),二次蒸汽温度T6=46°C,汽化热2387kJ∕kg;5)传热系数(W∕∏√∙°C):Ki=1980,Kn=1580,Km=1580,Kiv=1400,Kv=917, Kvi=1024,K强二750;6)传热而积(n?):Fi=1500,Fn=1500,F III=1500,Fiv=1500,Fv=3750,Fvι=3750, F强=580;7)温度损失:蒸发器I II III IV V VI沸点升高13 11 9 9 8 15沿管损失 1 1 1 1 1合计14 12 10 10 9 15总温度损失70C;8)为简化计算过程,计算时没有考虑冷凝水自蒸发产生的二次汽及热损失,而把它们考虑为相互抵消;9)按处理流量Ioookg/h进行计算。
计算1.蒸水量W总=IOOO(175/1270)/(255/1375)]=235.8kg∕h2、总温度差At总=155-46=109°C3、蒸发水量的分配(第一次逼近值)W1=(W1+W2+W3+W4+W5+W6)×Kι∕(Kι+Kπ+Km+Kιv+Kv+Kvι)=235.8X1980/(1980+1580X2+1400+917+1024)=55.1kg/hW2=W3=W1×K∏∕Kι=55.1×1580∕1980=44.0kg∕hW4=W1×Kιv∕K∣=55.1X1400∕1980=39.0kg∕hW5=W1×Kv∕Kι=55.1×917/1980=25.5kg/hW6=W1×Kvι∕Kι=55.1×1024/1980=28.5kg/h4、有效温差Δt有=Δt总-Δt损=1O9-7O=39°C5、有效温差分配(第一次逼近值)At1=△t2=Δt3=Δt4=Δt5=△t6=39/6=6.5℃I II III IV V VI I闪II闪In闪加热蒸汽温度155 134.5 116 99.6 83.1 67.6 161123106948166106.59790有效温差 6.5 6.5 6.5 6.5 6.5 6.5沸点升高13/3011/139/69/48/215/3二次汽温135.5 117 100.5 84.1 68.6 46.1度12410795826757沿管损失 1 1 1 1 1加热蒸汽热焰KCa1Zkg658 651 645.8 638.8 632 625.6加热蒸汽潜热502 516 530 540 549.2 557.4KCa1/kg溶液沸点148.5 128 109.5 93.1 76.6 61.1 130 111.5 95.1 二次汽焙656 649 644 636 629.7 623 650.6 644 637.6 二次汽潜执八、、508 522 533 543 553 561 520.1 532.1 542.06、各效浓度%α6=GB始/(G—W)=IoOoX175/1270/(1000-28.5)=14.6%α5=0.5×(1000-28.5)×0.146∕[0.5×(1000-28.5)-25.5]=15.4%(送入蒸发系统的原液全部进入VI效蒸发器,经V1效蒸发浓缩后,分别各以50%的液量送入V效和HI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