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_铸件质量检验
- 格式:pptx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5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艺,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铸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进行铸件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铸件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一、铸件质量检验的重要性铸件质量检验的目的是确保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一方面,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另一方面,对于承受重载或高温等极端工况的铸件来说,其机械性能的好坏关系到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二、铸件质量检验的标准铸件质量检验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自身标准。
国家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是衡量铸件质量的重要依据。
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由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制定的,作为行业内铸件质量的参考指南。
企业自身标准是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和需求制定的,用于规范和管理内部质量控制。
在铸件质量检验中,常用的国家标准有《铸造铁件技术条件》、《铸铝合金件技术条件》等,而行业标准包括《汽车铝合金压铸铸件技术规范》、《船用铸铁件技术条件》等。
企业自身标准则根据企业具体的生产工艺和要求制定,例如《XX公司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三、铸件质量检验的方法铸件质量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和性能测试。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铸件质量检验中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通过肉眼观察铸件的外观,检查是否有裂纹、砂眼、气孔、夹渣等缺陷。
外观检查可以用目视检查或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2. 尺寸检测尺寸检测是铸件质量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
主要是测量铸件的外形尺寸、孔径尺寸和壁厚尺寸等。
常用的尺寸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内径卡尺、外径卡尺、深度尺等。
尺寸检测可以帮助判断铸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铸件质量检验中最关键的方法,主要包括力学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
力学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铸件的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铸件的材料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金相组织分析可以观察铸件的金相组织结构,评估其机械性能。
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铸件质量检验标准为了提高铸件的质量,要求铸造分厂、相关科室不断的完善铸造工艺,解决各项铸造质量问题,控制铸造缺陷,使之降到最低。
积极的参与市场调查,不断的掌握用户对铸件质量的要求及信息反馈,持续完善改进铸造工艺,保证出厂铸件的质量,增强我公司铸件在市场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的依据:铸件图样、铸造工艺文件、相关标准和铸件交货验收技术条件。
铸件质量包括铸件外观质量和铸件内在质量。
铸件外观质量:铸件尺寸公差、铸件表面粗糙度、铸件重量公差、浇冒口残余量、铸件焊补质量和铸件表面缺陷。
铸件内在质量:铸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内部缺陷。
1、铸件化学成分的检验分析(炉前检验分析或成品铸件终端检验分析)应符合图样要求的牌号的化学成分。
2、铸件力学性能的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及交货验收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性能。
3、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的检验(符合GB/T6414-1999)⑴简单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的检验应按铸件图样、技术要求、铸造工艺文件、国家相关标准及合同规定进行全部尺寸的检验。
⑵形状复杂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加工余量应按铸件图样、技术要求、铸造工艺文件、国家相关标准及合同规定采用划线检验、三坐标测量仪检验及超声波测量(厚度)等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4、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验⑴不加工铸件的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铸造缺陷、锈蚀、油污、砂粒及其它粘附物。
⑵加工铸件的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铸造缺陷、锈蚀、油污、砂粒及其它粘附物,且不能提高生产成本。
5、铸件公称重量的检验⑴铸件的公称重量:供需双方共同认定的合格铸件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件铸件,以实称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公称重量。
⑵铸件在称重量前应清理干净,浇道和冒口残余量应达到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有缺陷的铸件应在修补合格后称重量。
⑶图样有要求公称重量的铸件,应按铸件图样、技术文件及合同规定进行称重检验。
铸件质量检验铸件质量检验模板一、引言好的铸件质量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设计和制造要求,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
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详细的铸件质量检验模板,以供参考和使用。
二、质量检验目的铸件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铸件的尺寸精度、材料质量和表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进行严格的检验,可以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不合格品率,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三、质量检验流程1. 材料检验1.1. 检查原材料的标识和质量证书,确认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1.2. 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材料成分符合设计要求。
1.3. 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了解材料的显微组织情况。
2. 尺寸检验2.1. 使用适当的量具和测量仪器测量铸件的尺寸精度。
2.2. 检查铸件的几何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 检查铸件的平面度、垂直度和圆度等参数。
3. 表面质量检验3.1. 检查铸件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无明显缺陷和表面损坏。
3.2. 使用显微镜等设备对铸件表面进行放大观察,寻找微小缺陷和不良现象。
3.3. 使用硬度计测量铸件的硬度,确保硬度值符合要求。
4. 缺陷检验4.1. 通过目视和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检查铸件是否存在气孔、砂眼、夹杂物等缺陷。
4.2. 使用超声波、X射线等仪器进行进一步的缺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
4.3. 对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处理,决定是否接受或修复铸件。
5. 力学性能测试5.1. 进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测试,评估铸件的力学性能。
5.2. 根据测试结果,对铸件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进行评定和判别。
四、质量检验记录1. 所有的质量检验活动都应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表中,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 每项检验都应有相应的检验批次编号和铸件标识编号。
3. 质量检验记录应进行归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五、质量检验的结果处理1. 检验通过的铸件可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
2. 发现不合格品的铸件应按照质量控制流程进行处理,包括退货、修复等。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质量检验标准主要是用于评估铸件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且确保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寿命。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对于生产厂家和用户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1.铸件外观检验:铸件外观是指铸件表面的形状、大小、粗糙度等特征。
外观检验是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来评估铸件的表面质量,包括检查铸件是否存在缺陷、气孔、夹杂等问题。
2.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针对铸件的尺寸要求进行的检验,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直径等参数的测量。
通过与图纸或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判断铸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成分检验:铸件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着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化学成分检验包括对铸件材料中各元素含量的测定,通过分析结果来判断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4.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是评估铸件强度、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的检验。
一般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通过检验结果来评估铸件的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金属log彗的检验:铸件中存在的气孔、夹杂等缺陷会严重影响其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金属log彗的检验包括对铸件组织的显微观察和缺陷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金相显微镜检验、超声波探伤、X射线检测等。
6.表面硬度测试:铸件的表面硬度直接影响其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表面硬度测试可以通过Rockwell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方法进行。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评估铸件的表面硬度是否满足要求。
7.耐蚀性测试:铸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介质,耐蚀性是评价铸件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
耐蚀性测试可以通过浸泡试验、盐雾试验等方法进行,通过测试结果来评估铸件的耐腐蚀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热处理性能检验:铸件由于制造过程中会经历冷却和加热等工艺过程,热处理性能对于铸件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热处理性能检验包括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测定和热处理后的铸件组织结构的观察与检测。
为加强本公司对外协铸件的质量控制,保证本公司产品的质量,特制订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铸件进厂质量检验办法。
0 铸件的检验铸件的检验主要包括铸件表面质量检验、铸件内在质量检验以及铸件质量的综合测定。
铸件内在质量检验由铸件技术条件提出。
1 铸件表面质量检验检验的依据是铸件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图样。
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
1.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铸件上的缺陷,应按图纸的具体技术要求分为3类。
(1)按照技术条件允许存在的缺陷带有这类缺陷的铸件应视为合格。
(2)允许修复的缺陷包括可以铲除的多肉,可以焊补的疵孔,可以校正的变形和可以浸渗处理的渗漏等。
有这类缺陷的铸件,应按要求做好修复工作,然后再次检验。
(3)允许存在但不允许修复的缺陷有这类缺陷的铸件应予以报废。
(一)检验要求为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应规定每批铸件100%的检验其表面缺陷。
检验要求一般规定如下:A.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应符合图纸规定,有色金属铸件一般允许高出铸件表面2~5mm,黑色金属铸件一般允许高出铸件表面5~15mm。
B.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C.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缝应清理至与铸件面同样平整。
D.铸件待加工表面,允许有不超过加工余量范围内的任何缺陷存在,但裂纹缺陷应予清除。
E.作为加工基准面和测量基准的铸件表面,必须平整。
F.变形的铸件允许整形(校正),然后逐个检验是否有裂纹。
G.在铸件非加工表面和加工后的表面上是否允许有缺陷,在有关标准中有规定。
(二)表面缺陷的检验标准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我公司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按以下标准执行:A.灰铸铁件在铸件非加工表面和加工后的表面上,单个孔穴的最大直径不应超过6mm,其最大深度不应超过该处壁厚的1/4(但当壁厚大于30mm时,不超过9mm),且在其反面的对应部位上无类似的缺陷存在。
铸铁件验收项目及标准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表面清理质量等;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1.1表面缺陷检验的一般要求1.1.1 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必须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应符合技术要求,若无要求,则按表8执行;1.1.2 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等机械加工不能去除的缺陷;1.1.3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缝、型砂、砂芯等应清理干净;1.1.4 铸件一般待加工表面,允许有不超过加工余量范围内的任何缺陷存在;重要加工面允许有不超过加工余量2/3的缺陷存在,但裂纹缺陷应予清除;加工后的表面允许存在直径*长度*深度小于等于2*2*2的非连片孔洞的铸造缺陷;1.1.5作为加工基准面(孔)和测量基准的铸件表面,平整度小于等于2.0毫米、粗糙度Ra50以内;1.1.6 铸件表面气孔、砂眼、夹渣面积不大,但比较分散或者有连片麻点的表面不予接收;1.1.7除技术要求特别注明的铸件外,对于表面有气孔、缩孔、砂眼等缺陷的铸钢件允许补焊,但铸铁件未经允许不得焊补(铸铁件实行一案一判的原则)但补焊面积不允许超过铸件面积的10%焊接质量应符合JB/T 5000.7-2007标准要求,补焊后必须退火、机械性能达到图纸要求,且不得有渗漏及影响外观的缺陷;1.2铸件外观质量等级表1 铸件外观质量等级2、铸件尺寸的检验2.1铸件毛坯尺寸公差铸件尺寸公差应按毛坯图或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公差等级执行,当技术文件未规定尺寸公差时,则应以GB6414-1999为依据,并按照表2选定公差值(粗线框内为推荐使用公差等级);表2铸件尺寸公差(单位:mm)2.2铸件分型面处最大错型值应不得超过表2所示公差值,当需进一步限制错型量时,应从表3中选取;表 3 错型值(GB6414-19992.3铸件加工余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应在技术要求中单独标注加工余量;表4加工余量(单位:mm)3、表面粗糙度检测表面粗糙度总体检测原则依据图纸要求,当图纸无要求是执行国标GB/T15056-1994;3.1 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要求Ra50,铸件难以清理的部位,局部允许Ra100待加工表面允许降低1级;3.2.使用面积法作为验收依据面积法常用的比较样块评定铸件表面粗糙度;方法如下:3.2.1 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应符合GB6060.1-1997标准;3.2.2 按照国标BWZ001-8时定铸件表面粗糙度的等级;3.2.3 铸件的浇道、冒口、修补的残余表面及铸造表面缺陷(如粘砂、结疤等)不列为被检表面;3.2.4 以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为对照标准,对被检铸件的铸造表面用视觉或触觉的方法进行对比;3.2.5 用样块对比时,应选用适于铸造合金材料和工艺方法的样块进行对比;3.2.6 被检的铸造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样块表面和被检表面均不得有锈蚀处;327 用样块对比时,砂型铸造表面被检点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特种铸造表面被检点数应按表8的规定加倍;被检点应平均分布,每点的被检面积不得小于与之对比面的面积;表7 被检铸造表面最低检测数328 当被检铸造表面的粗糙度介于比较样块两级参数值之间者,所确定的被检铸造表面的粗糙度等级为粗的一级;329 对被检铸造表面,以其80%勺表面所达到的最粗表面粗糙度等级,为该铸造表面粗糙度等级;3.3 铸件表面清理检测3.3.1铸件几何形状必须完整,非加工面上的清理损伤不应大于该处的尺寸偏差,加工面上的损伤不应大于该处加工余量的1/2 ;3.3.2允许铸件表面有少量的局部低凹或打磨痕迹,在直径不大于8mm并能保证铸件规定的最小的壁厚;3.3.3为去除铸造缺陷而打磨后的铸件表面粗糙度应与一般铸件表面粗糙度基本一致;3.3.4除特殊情况外,铸件表面允许残留的浇冒口、毛刺,多肉残余量应按表8的要求进行;表8 浇冒口、毛刺、多肉等允许残留量值335铸件表面须经过防锈处理,保证在铸件进入面加工时不得有任何的锈蚀;3.3.6铸件表面如有油漆要求的,必须按有关涂装规定执行;4、铸件重量检测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铸件,重量偏差可以不作为验收依据;如果技术条件有要求,供需双方协商后,铸件的重量偏差也应作为验收依据,一般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铸件重量偏差。
铸件质量检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管理,保障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特编制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行铸件生产的企业,并对铸件的质量检验工作进行具体规定。
第三条铸件包括铸铁件、铸钢件、铸铝件、铸铜件等,在本规章中均称为铸件。
第四条质量检验是指通过对铸件进行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确保铸件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的工作。
第五条质量检验工作由企业的质量部门负责,所有涉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第六条铸件的质量检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合格,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章质量检验内容第七条铸件的质量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主要检查铸件的表面质量,如有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2. 尺寸检验:主要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确保产品符合要求;3. 化学成分检验:检查铸件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4. 物理性能检验:检查铸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第八条以上检验内容为必须检验内容,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条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检验项目,但必须经过相应的批准程序。
第十条对于质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销售。
第三章质量检验方法第十一条质量检验必须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对于外观检验,可以使用目视检查、放大镜检查等方法进行检验。
第十三条对于尺寸检验,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进行检验。
第十四条对于化学成分检验,可以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检验。
第十五条对于物理性能检验,可以使用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进行检验。
第十六条对于复杂的检验项目,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并进行记录和存档。
第四章质量检验流程第十七条质量检验流程分为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出货检验。
第十八条对于进货检验,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铸件缺陷,铸件质量与检测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铸件缺陷:砂型铸造铸件缺陷有:冷隔、浇不足、气孔、粘砂、夹砂、砂眼、胀砂等。
1)冷隔和浇不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不足,或充型条件较差,在型腔被填满之前,金属液便停止流动,将使铸件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
2)气孔气体在金属液结壳之前未及时逸出,在铸件内生成的孔洞类缺陷。
3)粘砂铸件表面上粘附有一层难以清除的砂粒称为粘砂。
4)夹砂在铸件表面形成的沟槽和疤痕缺陷,在用湿型铸造厚大平板类铸件时极易产生。
5)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充塞着型砂的孔洞类缺陷。
6)胀砂浇注时在金属液的压力作用下,铸型型壁移动,铸件局部胀大形成的缺陷。
铸件质量与检测:铸件质量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1)外观质量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尺寸偏差、形状偏差、重量偏差;2)内在质量主要指铸件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存在于铸件内部的孔洞、裂纹、夹杂、偏析等情况;3)使用质量指铸件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耐久能力,包括耐磨、耐腐蚀、耐激冷激热、疲劳、吸震等性能以及被切削性、可焊性等工艺性能。
铸件的检测主要包括尺寸检查、外观和表面的目视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于要求比较重要或铸造工艺上容易产生问题的铸件,还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可用于球墨铸铁件质量检测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液体渗透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检测及振动检测等。
金属材料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有化学成分分析、材质分析、牌号鉴别、机械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金相组织检测、无损探伤检测、镀层测试、失效分析、尺寸测试等。
1、机械性能测试:拉伸试验、承重试验、弯曲试验、破环扭矩、杯突试验等。
2、物理性能测试:密度、热膨胀系数、残余应力、水滴角、物相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