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3.15 KB
- 文档页数:5
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设计初探
摘要:目前在高等级公路路面的沥青公路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公路灾害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本文主要对于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设计进行探讨,主要给出了罩面设计和大修方案的适用范围和种类,最后指出大修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选择方法。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罩面设计,大修设计
1引言
与水泥混凝土等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抗滑性好、行车舒适、噪音小、易于施工及维修方便等优点,因而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重要公路的建设,在高级、次高级路面中占有很高的比例[1]。
本文主要就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设计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了罩面设计和大修方案选择等讨论。
2罩面设计
从使用功能方面划分,罩面一般可分为罩面、封层、抗滑层。
罩面主要适用于消除破损、完全或部分恢复原有路面平整度、改善路面性能的修复工作;封层主要适用于提高原有路面的防水性能、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修复工作;抗滑层主要适用于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修复工作[2,3]。
2.1一般罩面层和抗滑层的适用范围
(1)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等级确定是否罩面和罩面的种类。
需要罩面的路段路面强度系数(SSI)必须。
浅谈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摘要:针对公路路面的大中修工程,首先从路面调查、路面施工品质评价以及改造和补强方案三方面入手,对工程设计内容及要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养护现状,围绕现存的养护问题,提出对应的养护对策和意见,最后得出我国当前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和养护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强化。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公路建设也越来越多,同时对公路的养护工作开展也越来越注重,依照对公路养护的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科学的养护设计方案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对公路的路面大中修期间的灾害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
因此本文针对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设计和养护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公路路面大中修;设计;养护现状;一、关于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方面的问题和相关举措的探讨(一)路面养护相关技术和公路施工发展能力不匹配,在当下发展阶段,绝大多数城市在开展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养护规划工作的整个期间,没有针对作业路段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分段、分类规划以及处理工作,养护举措的制定参照也不够充分和全面,并且过度依靠工程师的工作经验以及常规方法。
(二)以往的公路路面养护规划工作过度倾向于力学规划相关数据的分析,比如弯沉相关数据和拉应力相关数据等内容,而对公路路面的整体功效分析不充分,对于结构方面和功效方面的正确结合、路面排水能力方面、路基技术条件方面,尤其是力学数据以及路面破损情况、平整情况、车辙情况以及抗滑情况等功效数据缺少细致周到的分析。
所以,应该对结构组成方面、材料方面、厚度尺寸方面、车辆压力方面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开展全面细致地分析工作,以此来切实确保公路路面养护举措的力学规划数据以及使用功效数据的协调性,并且,还要对工程的经济收益进行精细化地研究探讨,客观准确地分析养护举措的技术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
(三)在国内的公路水泥路面规划方面,通常都是选取在弹性层状理论的基础上的规划举措,此举措的中路面组成强度相关数据目标其实就是通过后续阶段的规划年限内通车量的评估预判结果分析出的。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养护会涉及到多种技术的应用,例如大修、薄层罩面以及热再生等。
随着以往经验的积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水平已经显著提高。
本文以某实际高速公路为例,分时间段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同时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下阶段的养护方案。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应用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给我国的公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扩大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增加公路工程的建设数量。
但是,公路工程数量的增加导致公路养护工作任务加重,同时,对公路养护的周期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防性养护是公路工程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公路工程的病害,保证道路通行质量。
1沥青路面的特点沥青路面相比水泥路面具有振动小、耐磨、无接缝以及表面平整等优势。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逐渐成为主要的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具有的基层和土层特点以及路面抗拉强度决定了沥青路面作为柔性路面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但由于透水性小,基层和土基的水分在修筑沥青路面后很难排出,因此湿度的增加会大幅降低路面强度并导致路面结构被破坏。
所以,基层铺筑时必须选取具有良好水温稳定性的材料。
同时,沥青路面抗变形能力会因低温而降低,因此为避免沥青面层出现低温开裂现象,应选取符合施工规定的材料来设置防冻层。
2病害描述及分析2.1横向裂缝根据现场调查,绝大多数横向裂缝贯通整幅路面,并大致与道路中线垂直。
缝宽、裂缝壁有散落,多数裂缝伴有支缝,裂缝宽度大多超过3mm。
现况裂缝均经过灌缝修补,裂缝处行车道路面多出现沉陷及修补现象,且部分修补路面再次沉陷。
裂缝处超车道路面亦有部分沉陷、修补,但状况明显好于行车道。
在桥梁、涵洞等构造物与路基交接处,由于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出现贯通横向裂缝,该类横向裂缝基本与构诰物如桥台、搭板方向一致,有轻微沉陷,但并无明显跳车现象。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技术方案2017年泰州市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背景231省道为江苏省快速干线公路中的重要道路,也是泰州市公路网规划六纵十二横中的一纵。
它北起盐城市阜宁县,向南经过泰州的兴化市、泰州市,再上跨宁通高速公路至高港汽渡,最后终于扬州扬中市。
是加强盐城、泰州、扬州等各沿线县市及周边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的交通干线,同时也是泰州地区与宁通公路与高港汽渡连接的重要通道,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养护的S231路段基本位于兴泰公路新建段,该路段于2011年建成通车,自建成通车后未进行系统、完整的养护改造。
随着交通量增大及重载车增多,路面在超速、超载及荷载的反复碾压,剪切冲击作用下,引起了路面病害。
其中主要病害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日常养护对龟裂、坑槽等病害的修补。
这些病害已经影响到了行车舒适度及行驶安全,如不即使进行养护,将大大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
本次大中修的路段一共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兴化,靠近泰州与盐城的边界,桩号为K74+000-K77+003、K79+884-K81+000,副别均为下行;第二段位于泰州,分布在姜堰区和高港区,桩号为K128+000-K129+000,K174+310-K175+573,副别均为下行。
本次大中修共分为4个路段,路段总长6.382Km。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下图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第一节挖除旧路面施工方案一般按照以下的施工顺序进行挖除施工: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机械设备就位→凿除→装运废渣→一般路基处理。
1、原有路面凿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作业,大面积作业时,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配合,不能进行大面积作业的部位采用空压机带动风镐、电钻等设备进行凿除。
2、老路挖除分段进行,分层凿除。
应先刨除老路沥青碎石面层、水泥混凝土面板及水泥稳定碎石层,再挖除10%石灰土层。
非适宜性材料清除干净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基结构层路槽开挖。
浅谈国省道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摘要:国省干线公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交通和运输有着巨大的作用,国省干线公路的优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路面车辆行驶安全和稳定。
因此,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增加国省干线公路的运营效率,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国国省干线;养护维修引言: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各省市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大城市建设,从而带动公路的建设发展,致使国省干道公路里程也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公路路面形式主要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但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地理气候原因以及人为破坏,导致沥青路面的破坏十分严重。
因此沥青路面的维护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做好沥青路面的维护维修,首先要分析抓住其病害的成因,从而才能进行有效的养护工作。
一、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裂缝、坑槽、沉陷、唧浆等。
当路面出现病害时,会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做好路面维护维修工作至关重要。
(一)裂缝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在实际运行时,沥青路面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其中裂缝问题最为严重。
其裂缝形成原因与道路运行环境、材料质量、施工技艺等优劣因素有关,而且沥青路面暴露时间长、混合搅拌不均匀也有关系。
从形态上来看,可以将沥青路面裂缝分为三种。
分别是横向、纵向和网状等裂缝。
从这三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干缩、温度疲劳、收缩、不规则等裂缝类型。
(二)坑槽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坑槽,通常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首先,沥青混合料材质、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开始出现局部松散、龟裂、裂缝等现象。
其次,在行车荷载以及雨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沥青路面的局部松散、龟裂、裂缝现象,将进一步形成坑槽,从而影响了国省干线公路的良好运行。
(三)沉陷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沉陷病害,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结构性破坏,在国省干线公路实际运行时,路面沉陷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对车辆安全稳定的通行造成严重威胁。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一、养护工作的意义干线公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也会逐步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道路表面出现坑洼、龟裂、凹凸等问题,甚至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为了保障公路的通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养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维护和修复,使公路达到平整、结实、舒适等合理的要求,同时增强公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车辆行驶更加安全、快捷、舒适,从而保障全社会的安全和利益。
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干线公路的养护大中修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工程,其质量要求极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十分关键。
1.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是保证养护工程质量的前提。
施工计划要充分考虑地面情况、季节、天气、交通情况等各种因素,严格遵循标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选用高质量的材料选用高质量的材料是保证养护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应使用符合标准的道路建设材料,确保材料的品质和厚度,避免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对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3.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也是养护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工程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施工质量验收和试验等。
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同时,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三、安全管理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群众的安全。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施行,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控制措施,对施工中的危险现象及时进行整改。
2.安全器材的配置和使用在施工现场要保证安全器材的配置和使用。
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对策讨论摘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公路路面的大中修工程,主要从路面调查、路面施工品质评价以及改造和补强方案三方面入手,对工程设计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结合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养护现状,围绕现存的养护问题,提出对应的养护对策和意见。
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中修工程;设计;养护;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这也意味着给公路建设的质量以及养护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
但是,我们在注重公路发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公路的后期养护工作,引发了很多质量问题。
因此,提升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以及养护水平势在必行。
1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1.1路面调查路面调查工作就是搜集实际考察的资料,为工程方案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路面调查是路况评估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路面调查的内容具体包括:路面的强度;路面的损坏情况;路面的平整度与抗滑性能;道路实际交通量。
其中。
路面强度调查为弯沉值测算,使用自动弯沉仪设备即可完成,之后创建和贝克曼梁测定成果之间联系;路面破损情况具体调查变形、松散以及其他类型的损坏;路面平整度的调查需要特定检测装备完成;路面抗滑能力调查内容为抗滑力系数。
1.2路面使用品质在路面调查工作获取到相关信息后,根据资料对路面品质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行驶质量、路面实际损坏程度、路面强度与抗滑能力等。
路面实际损坏情况需使用PCI指数完成评价,并根据损坏率对状况指数进行计算。
对于路面强度的实际评价,通常使用SSI进行改善,针对SFC小于40的高等级公路或SFC小于30的二级及以下公路,需采取相应方法提升其抗滑能力,如加铺面层法等。
车辆行驶质量将PQI指数当作主要评价指标。
该指数由IRI指数进行计算,而IRI的取值需根据现行技术规范。
路面抗滑能力将抗滑系数当作抗滑能力的评价指标。
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探讨摘要:主要研究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路线设计、路面设计等,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了该案例公路大中修设计方案;以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为切入点,对该技术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从相关案例的应用情况来看,冷再生等工程技术能有效满足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更多地区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与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将成为未来公路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但从当前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受养护技术、管理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关人员难以有效控制公路养护大中修设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养护工程的开展,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公路养护设计的基本内容1.1设计的基本内容1.1.1路线设计从当前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在整个大中修工程中,其设计方案经常会受到工期、地形、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设计方案出现差异。
例如,对于不符合规范及标准的越岭路段、视距不良路段,在资金限制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地形设计紧急停车带;而对于平曲线超高不足路段,可以通过调整基层厚度恢复平曲线超高,以保证平曲线正常。
对于路基沉降旧路路拱不能满足公路等级的路段,应该根据当地公路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改善路拱,例如:可以通过对上承层添加补强材料的方式进行处理。
1.1.2路面设计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路面设计中,需要根据公路的使用要求与运输量进行设计,并在考虑该地区公路传统病害情况、自然天气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研究。
1.1.3路面大修补强设计在路面大修补强设计中,需要彻底处理旧路的病害情况,以保证整个路段的强度均匀。
对于以重型车辆交通为主的公路路段,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柔性基层补强方案;而对于原有旧路基层碎石含量≥55% 的路段,可以采用基层冷再生补强方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技术研究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会产生功能性及结构性的损伤劣化,对其的阶段性大中修养护可提升其综合性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裂缝、车辙、坑槽等典型病害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路况技术分析、路面典型病害分析、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的比选,围绕路基结构强度补强、沥青路面罩层、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等介绍了大中修养护关键技术。
最后,从养护方案专家技术论证、现场质量施工宏观调控两个角度总结了大中修养护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养护经验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养护管理;施工质量ABSRTACT: In the long-term service of asphalt pavement,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amage will occur, and it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can be improved by periodic mainten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detail the forms and causes of typical diseases such as cracks, ruts, potholes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it expounds the technical analysisof road secti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diseases of road surface,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large and medium repair and maintenance are introduced around the roadbed structural strength reinforcement,asphalt pavement overlay, 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and so on.Finally,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maintenance i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xpert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of maintenance scheme and field quality constructio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chnicians in this field.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large and medium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0引言高速公路网络系统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关键载体,高速网络的高效、顺畅运行是现代强国交通的必要保障,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日常工作之一,旨在维系高速公路道路服役质量和水平,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早期修建的大批高等级道路已部分出现工作饱和或路面病害等问题,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要,要对高等级道路进行大中修养护,以达到恢复正常道路运输能力[1]。
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公路沥青养护与改良公路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的重要交通干线,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则直接影响着交通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公路沥青养护与改良是提高公路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公路沥青养护的意义在于维护、保持和提升公路沥青面层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公路的平稳通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公路沥青养护的目标是对公路沥青面层进行维护和保养,延缓沥青老化和破损的进程,保持公路表面的平整度和摩擦系数,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滑性。
首先,在公路沥青养护中,定期的路面巡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巡视全面了解公路表面的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路面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减少车辆因公路损坏造成的事故风险。
其次,公路沥青养护中重要的一环是公路沥青面层的修补和补植。
公路沥青面层修复是指对严重受损的路面进行补修,以延缓破损的进程,保持公路的平整度和舒适性。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热拌补修法或冷补修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材料。
此外,合理选择和使用修补材料也是保证修补质量的关键,质量上乘、耐久性好的材料能够有效延长修补的使用寿命。
在公路沥青养护中,除了定期维护和修补外,改良沥青面层的功能和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改良沥青的目的是优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公路的抗老化能力、耐久性和抗滑性。
其中,添加剂的使用是提升沥青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橡胶改性沥青可以增强沥青的柔韧性和弹性,提高抗裂性能;使用沥青增塑剂可以改善沥青的黏弹性,增加沥青的黏结力和抗剪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设计拌合时间来优化沥青的性能。
合理的配合比例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黏结性和耐久性,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和抗摇晃性;而适当的拌合时间则能够促进沥青中杂质的分散和溶解,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管理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质量管理1. 强化施工方责任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度。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强化施工方的责任意识,明确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缺陷。
2. 严格素材把关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的检验和把关,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和合格性。
3. 强化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4. 积极落实验收标准对于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只有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才能够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度。
二、安全管理1. 健全安全制度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健全的安全制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提高隐患排查能力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需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4. 加强应急预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相关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确保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发展,干线公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质量和安全管理也成为了广大道路养护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道路养护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足够的关注。
本文就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尤为重要。
合理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工程长期运行的目标。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体系流程、质量控制方案、质量验收标准等文件,其中质量控制方案应明确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检查方法和手段。
此外,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彼此间要加强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决定了工程质量的成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认真执行施工标准,当发现质量问题时要及时解决。
施工工程师、技术员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保证问题不再出现。
此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所有施工工序进行质量记录,保留必要的记录和证明文件。
3、加强成品验收成品验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验收标准应该与质量控制方案保持一致,并且施工中的每一项工序都应该符合验收标准。
在成品验收过程中,除了按照验收标准逐项验收外,还应检查相关的记录和证明文件,以确保验收过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并在整改前再进行一次验收。
干线公路的养护大中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此外,干线公路经常位于山区和偏远地区,施工工作存在风险大、灾害多的情况,而路面的质量如果受到破坏,势必会给车辆行驶带来危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管理。
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方案探讨作者:齐俊欣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19期摘要:对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必须在详细的路况调查基础上,根据路面使用状况评价结果,并结合某工程实例,采用合理的路面大中修方案。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1 概述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之一,由于我国货运交通运输车辆载重量的特殊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早期损害较为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路面损坏速度普遍过快,路面平均使用寿命仅为国外的35% ~50% ,大量路段因路面或路基的损坏而提前进入维修期。
实施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是加强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恢复和提高干线公路路况水平.促进干线公路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
针对该情况,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关于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的方案设计。
2 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公路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路面调查、路面使用状况评价、路面改造及加铺补强方案的确定。
下面对这三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2.1 路面调查路面调查主要为路况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为项目制定大中修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路面调查是确定路面大中修方案的关键步骤。
路面调查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路面加铺、补强及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路面调查主要指对相关数据资料(主要为现状道路近五年的交通量增长情况、工程竣工图纸等)的收集。
包括现状交通量的观测、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五项内容。
2.2 路面使用状况评价2.2.1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按下面公式计算。
2.2.2 公路使用性能评价(PQI)本工程沥青砼路面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抗滑能力等内容。
各项评价内容所用的指标及其关系如图1所示:(1)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中规定,路面的行驶质量指数RQI 作为评价指标,行驶质量指数由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计算,两者的计算关系如下:式中,IRI 为国际平整度指数;a0为模型参数,a1为模型参数。
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探讨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护管理工作做为高速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目前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大多参照新建(改建)工程及养护规范进行设计,还不尽完善,需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全力推进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质量和水平上台阶。
标签公路养护;大中修;设计1 我国公路养护工程分类按养护作业范围和工作量划分,中国把公路养护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善四类。
其中,路面大修工程是在原公路等级范围内整段(或整线)翻修补强,重新铺装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及路面基层,并且每段长度不少于500米;路面中修工程是在原路面上整段(或整线)罩面、封层、稀浆封层;每段长度少于500米的严重病害处理。
2 公路养护大中修的特点2.1 难以保证公路畅通大中修工程,无论是半幅施工还是经过新闻媒介通告后全封闭施工,都会造成交通拥堵。
京藏高速公路反复大拥堵发人深思,还是因为110国道大修是个直接原因。
2.2 养护的经常性公路自开通后,一般就进入正常运营阶段,为保证车辆高速、安全、畅通、快捷地到达目的,这就要求高速公路各种设施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需要经常性对路面、路基和设施进行养护。
通过经常性养护,及早发现事故隐患,不但可以延长公路寿命,保持优美良好的道路环境,而且可以让有限的养护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对高速公路养护是应注意,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2.3 养护的及时性公路的养护一定要及时、有效,特别是高速公路。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对沥青路面大修工程方法的探讨摘要:针对沥青路面大修工程,本文以某工程某路段大修工程为例,给出大修方案的优选过程,提出了可行的沥青路面大修方案优选方法,可以为今后我国公路大修方案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大修方案1项目概况本项目省道S224 线丰顺县城至揭西交界段(桩号:K149+952〜K166+237)灾毁路面大修工程起点位于丰顺县城(汕梅高速丰顺出口交叉处),路线全长为16.285km 。
本项目原公路于上世纪90 年代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通车,2003 年前后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60km/h 进行过路面改造。
原路面经过多年的使用,路面纵横缝填料脱落;部分裂缝灌缝不及时,路面雨水渗入,导致路面唧泥、错台、板块脱空,加剧了路面损坏。
根据本项目路况调查及水泥路面破损评定,该段路面平均断板率为12.28%,大于10%,路面损坏状况属于“次”等级,已达到灾毁路面大修要求。
为了提高该路的使用品质和延长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丰顺县公路局决定对该路段进行灾毁路面大修工程。
2旧路面的处治方案(1)裂缝维修A.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可采取扩缝灌浆。
B.对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
(2)板边、板角修补A.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切缝后,凿除破损部分时,应凿成规则的垂直面。
对原有钢筋不应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要保留20〜30cm长的钢筋头,且应长短交错。
B.原有滑动传力杆,如果有缺陷应予以更换并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加设传力杆,传力杆间距控制在30cm。
C基层不良时,可采用C15号混凝土浇筑基层。
(3)破碎板、面板脱空处治水泥混凝土面板脱空位置的确定可采用弯沉测定法。
弯沉测定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也可采用梁式弯沉仪,其支点不得落在弯沉盆内。
A.凡弯沉超过0.2mm的板块,应确定为面板脱空,采用水泥压浆处治。
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管理思考与探索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是保障道路使用安全、畅通的重要措施之一,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对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思考与探索进行分析。
质量管理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体系。
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涵盖道路基层、路面、排水系统等多个方面,需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分工,建立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和质量检测。
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工艺和材料进行监督和把关,确保施工过程的符合规范和质量要求。
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让他们具备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能力。
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机制。
在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和验收,评估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要求。
只有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机制,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
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和质量检测,提高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机制。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保障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干线公路在国家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连接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而干线公路的养护大中修工程是保障公路运行安全、畅通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养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常受到关注。
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工程效果不理想,安全问题则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细致分析,探讨质量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干线公路作为国家交通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局。
随着我国干线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和交通运输的日益繁荣,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以保障道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可以提高养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和保障施工安全。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一是分析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特点和现状,揭示存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浅谈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摘要:随着省、市公路管理局对公路养护工作的大力支持,按照“分段设计、分类处理、分期实施、合理决策”的养护设计基本要求,在保证养护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对公路根据其病害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了路面大中修工程。
现将近几年来浙江省龙泉市境内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的设计、使用效果、养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路大中修设计养护1 公路路面养护的意义和目的公路在运营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特别是近几年来超重超载车辆越来越多,路面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路面逐渐被磨得光滑直接导致安全性降低;由于车辆的压密和路面变形的积累,路面表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车辙变形并破坏其平整度,影响行车舒适度;路面产生的裂缝和坑槽,易使路面积水下渗,破坏面层和基层,降低路面强度,在半填半挖路段也易造成路基坍塌等公路水毁情况。
为适应车辆对路面安全、舒适、快速的服务质量要求,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周期,必须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根据路面的使用状况变化对其进行养护、维修。
因此,公路养护维修的目的和任务是采取与路面状况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及时修复破损、变形的病害,保持路面完好状态,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畅通,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 公路路面养护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路面养护维修方案的决策和结构设计都是以旧路技术状况为基础的,并按一定的程序实施,如浙江省就有关于路面大中修的指南文件。
90年代初浙江省经过砂改油后省内的旧路大多以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为主,近些年来有些地区已经逐步把干线公路上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白改黑)。
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维修主要的步骤如下:(1)调查研究路段的近3年的交通量,分析其交通发展趋势,对新铺结构层的方案作为重要参数。
(2)调查研究路段历年来的维修和养护历史,通过收集道路施工竣工图和路面实地取芯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原路面的结构层组成和厚度。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干线公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经常承担着大量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任务。
因此,干线公路的养护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干线公路的正常运行,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质量管理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在进行大中修工程之前,应通过技术评审、技术交流会和影响分析等方式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确定。
工期、材料的选择、设备的使用、施工方法以及质量要求都应明确。
同时还应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各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
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各项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首先,应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安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应按要求进行操作,遵守安全规定,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另外,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施工质量监测,对施工质量进行时时跟踪。
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尽量避免问题扩大。
施工结束后,应对该工程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部分进行收尾工作。
同时还应对该工程的抗震、违规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并对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施工提供参考。
二、安全管理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同时,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在施工前,应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各方都能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措施。
2.施工期的安全管理在施工期间,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现场安全环境、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定,遵循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未缆好,在利用道路施工时不能将材料或设备放置于路面上,避免对路面积累损坏等等。
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措施装置完好无损,施工现场回收完毕,减少二次污染等问题。
1概述实施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是加强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恢复和提高干线公路路况水平,促进干线公路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建成营运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合理安排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全面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显得尤其重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一些养护单位在公路养护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仅凭主观经验制定路面养护大中修方案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路面养护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下降。
针对该情况,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关于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的方案设计。
2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公路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路面调查、路面使用品质评价、路面改造及加铺补强方案的确定。
下面对这三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2.1路面调查路面调查主要为路况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为项目制定大中修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路面调查是确定路面大中修方案的关键步骤,路面调查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路面加铺、补强及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路面调查主要指对相关数据资料(主要为现状道路近五年的交通量增长情况、工程竣工图纸等)的收集,包括现状交通量的观测、路面破损状况、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探讨陈林(仪征市公路管理站,江苏仪征211900)摘要:结合某干线路面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中的路况调查结果,对其路面使用品质加以评价,有利于得出合理的路面大中修方案。
关键词:大中修;路况调查;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08)09-0060-05ResearchonSchemeDesignofTrunkHighwayAsphaltPavementLargeandMediumMaintenanceCHENLin(YizhengCityHighwayAdministrativeStation,Yizheng211900,China)Abstract:Basedonthetrafficinvestigationresultsintheschemedesignofsometrunkhighwaylargeandmediummaintenanceengineering,thepavementusepropertyisanalyzedandevaluated.Itisinfavourofworkingoutlargeandmediummaintenanceofpavement.Keywords:largeandmediummaintenance;pavementconditionsurvey;schemedesign60表1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优良中次差路面状况指数PCI≥85[70,85)[55,70)[40,55)<40评价等级评价指标优良中次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等级公路强度指数SSI≥1.0≥0.83[0.83,1.0)[0.66,0.83)[0.66,0.83)[0.5,0.66)[0.5,0.66)[0.3,0.5)<0.5<0.3表2路面强度评价标准公路等级标准评价指标表3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优良中次差行驶质量指数RQI≥8.5[7.0,8.5)[5.5,7.0)[4.0,5.5)<4.0评价等级评价指标表4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优良中次差横向力系数SFC≥50[40,50)[30,40)[20,30)<20摆值BPN≥42[37,42)[32,37)[27,32)<27评价等级评价指标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五项内容。
根据需要还可增加对桥头、通道两侧以及涵洞的不均匀沉降观测[1]。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主要指对路面裂缝、路面松散(包括坑槽、麻面、脱皮、啃边、松散)、路面变形(包括沉陷、车辙、搓板、波浪、拥包)及其他类型路面破损(主要为泛油、磨光、修补破损面积、冻胀、翻浆)的调查。
路面破损的调查指标为综合破损率DR。
路面结构强度调查主要指对公路路面弯沉值的调查。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弯沉值的调查宜采用自动弯沉仪或落锤式弯沉仪进行,同时应建立与贝克曼梁测定结果的对应关系;对于其他等级的公路,则可直接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进行调查。
路面强度的调查指标为路面弯沉值Ls。
路面平整度调查可采用车载式检测设备进行快速检测,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可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或三米直尺检测。
路面平整度调查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路面抗滑能力调查可采用横向力测定车或摆式仪。
路面抗滑能力的调查指标为横向力系数SFC或摆值BPN。
2.2路面使用品质评价获得路面调查资料后,需要根据调查资料对路面使用品质进行评价。
路面现有使用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行驶质量、强度及抗滑性能。
2.2.1路面破损状况评价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且路面状况指数由沥青路面破损率DR计算得出,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见表1。
2.2.2路面强度评价沥青路面强度评价常采用强度指数SSI作为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SI=路面设计弯沉值/路段代表弯沉值具体方法可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路面强度评价标准见表2。
2.2.3路面行驶质量评价路面行驶质量采用行驶指数RQI作为评价指标。
行驶质量指数由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计算,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见表3。
2.2.4路面抗滑性能评价路面抗滑性能采用抗滑系数作为评价指标。
抗滑系数以横向力系数SFC或摆式仪的摆值BPN表示,且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见表4。
2.2.5路面的综合评价路面的综合评价采用PQI作为评价指标。
PQI用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且PQI的数值范围为0~100,一般其值越大,表明路况越好,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路面综合评价标准见表5。
各项评价内容所用的指标及其关系如图1所示[1]。
61平整度IRIRQI破损DRPCI强度LsSSI抗滑性能SFC或BPNSFC或BPNPQI指标调查内容评价指标综合指标图1评价指标关系图表6逐年年平均日交通量及增长率统计表观测年份(年)2002200320042005交通量绝对数666383711107811103交通量折算数85121088114366.513707.5交通量增长率(%)27.832.0-4.6折算标准轴载数1724247030862364轴载增长率(%)43.324.9-23.4重车比率(%)38403732注:交通量折算数为小客车数量表5路面综合评价标准优良中次差路面综合评价指标PQI≥85[70,85)[55,70)[40,55)<40评价等级评价指标2.3路面改造及加铺补强方案2.3.1路面加宽路面的加宽与否主要依据目前道路的服务水平及现状路面是否适应现有交通量或载重的需要。
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可通过近几年交通量的实测资料及现状交通量的观测结果计算得出。
如果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就需要对现状路面进行加宽,反之则不需要。
2.3.2路面加铺补强依据路面使用品质评价结果,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路面的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上时),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PC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应以日常养护为主,并对局部破损进行小修;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应采取中修罩面措施;在不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路面的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下时),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另外,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应以日常养护为主;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时,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对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不足(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抗滑能力不足(SFC<30或BPN<32)的路段,应采取加铺罩面层的措施来提高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1]。
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现列举已完成的232省道泰常公路泰兴段工程来说明路面大中修方案的具体设计过程。
232省道泰常公路泰兴段北起宁通高速公路泰兴北互通(根思立交),向南沿济川路与泰兴北二环路交叉,转向西沿北二环路与江平线相交,继续向西后往南,折经大生镇、蒋华镇,七圩镇封圩村、至七圩汽渡码头止,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
本次设计范围分为以下两段。
第一段起于宁通高速公路泰兴北互通,向南沿济川路与泰兴北二环路交叉止,桩号为K0+000~K4+750,路线长4.75km。
该段为“三块板”型式,路基宽35m,具体为16m快车道+2×3.5m侧分带+2×5.25m慢车道+2×0.75m土路肩。
本次工程只对快车道进行处理。
第二段路线沿北二环路向西,至桩号K14+000起向南至七圩汽渡码头止。
桩号为K14+000~K33+888,路线长19.888km。
该段为“两块板”型式,路基宽25.5m,为一级公路标准断面,中间设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为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和3.0m硬路肩,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
本项目于2001年完成拓宽改建,全线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完好,路基排水系统基本完善。
3.2调查与分析3.2.1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本项目第一段为泰兴地区上宁通高速的一条重要通道,第二段通过七圩汽渡沟通苏南苏北,起到连接沪宁高速与宁通高速两个大动脉的作用。
根据泰兴市公路管理处提供的交通量观测资料(2002~2005年),经分析计算,2002~2005年的交通量变化情况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本项目的折算小客车交通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交通组成中重车比重较大,亦62图3K14+000~K33+888段弯沉检测图表7逐年年平均日交通组成统计表小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大型载货汽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载货拖挂车200294296998331985076420031178123214703886524812004142715971665550463025520051206155012336356613145年份(年)车种交通量(辆/日)表8路面强度评价表路线编号桩号范围长度(m)原路面路面强度评价SSI老路设计弯沉(0.01mm)计算弯沉值(0.01mm)当量回弹模量(MPa)S2321K0+000~K4+7504750良23.8256562K14+000~K33+88819888优18911.2图2K0+000~K4+750段弯沉检测图呈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