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清洁消毒工作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20.2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卫生消操作指南一、卫生消操作的重要性在幼儿园中,保持良好的卫生消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正确的卫生消操作非常关键,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二、环境清洁1. 定时清洁幼儿园的地面,包括教室、走廊和活动区域等地方。
2. 使用消毒液对桌椅、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经常接触的地方。
3. 定期更换地垫、床单等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个人卫生1.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咳嗽时用手肘遮挡口鼻。
2. 幼儿在进食前后要洗手,不让病菌通过口腔进入体内。
3. 定期修剪幼儿的指甲,保持指尖清洁。
四、餐具消毒1. 食用餐具必须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
2. 食物储存容器要注意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食品加工环境要保持整洁,防止污染。
五、公共卫生设施1. 定期清洁厕所和更换厕纸,避免细菌滋生。
2. 延长使用时间的地方要勤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3. 减少公共设施上的细菌繁殖,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六、应急处理1. 如果发现有孩子生病了,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2. 应急处理箱要随时保持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3. 幼儿园的职工要定期接受卫生消培训,提高卫生消操作的意识和水平。
七、总结在幼儿园中,卫生消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正确的操作指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能够认真执行这些操作指南,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幼儿园卫生死角清理与消毒操作指南1.序言作为幼儿教育的承载地,幼儿园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特制定本操作指南,以指导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死角的清理与消毒工作。
2.清理工具准备在进行卫生死角清理与消毒前,需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包括扫把、拖把、清洁剂、消毒剂、刷子、毛巾等。
同时,要确保所有工具都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清理与消毒流程3.1室内卫生死角3.1.1床铺定期更换幼儿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并用热水烫煮消毒。
床铺下方的缝隙可用刷子搭配清洁剂进行清理,确保无灰尘、蛛网等杂物。
3.1.2墙面、地面使用刷子、扫把清除墙角、墙裙的灰尘,用湿拖把清理地面,对顽固污渍可用清洁剂进行擦洗。
确保墙面、地面干净、明亮。
3.1.3家具、玩具移动家具,清洁家具底部、缝隙等卫生死角,用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
对于幼儿玩具,需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确保杀死细菌。
3.1.4卫生间清洁卫生间地面、墙面,用消毒剂擦拭洗手池、马桶等设施。
确保卫生间无异味、无污渍。
3.2室外卫生死角3.2.1操场、游戏区定期清理操场、游戏区的地面,清除杂草、垃圾等杂物。
对游戏设施进行擦拭,确保无灰尘、细菌。
3.2.2绿化带修剪绿化带,清除杂草、落叶等杂物,确保绿化带整洁。
4.注意事项4.1工作人员在开展清理与消毒工作时,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清洁剂、消毒剂。
4.2清洁剂、消毒剂应妥善存放,避免幼儿触及。
4.3清理与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确保幼儿园环境卫生。
5.幼儿园卫生死角的清理与消毒工作,其实说白了,就是得把那些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给打扫干净,杀灭一下可能存在的细菌。
毕竟,孩子们抵抗力不强,我们得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床铺这边,除了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其实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床垫、被褥拿出来晒晒,太阳的能量能够帮助杀灭细菌,同时也能让被褥更加蓬松、舒适。
幼儿园卫生防疫:日常工作消毒操作指南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卫生防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尤其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幼儿园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卫生防疫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日常工作中的消毒操作指南,以确保幼儿园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消毒操作指南1. 确定消毒物品和器具在进行消毒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使用的消毒物品和器具。
常见的消毒物品包括84消毒液、过氧乙酸、酒精等,其浓度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消毒器具则包括喷雾器、消毒布、消毒液容器等,需要保证其清洁和有效性。
2. 制定消毒计划针对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卫生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器具的使用频率和接触程度,确定不同的消毒频率和方式。
日常接触频率高的地方需要进行更加频繁和彻底的消毒。
3. 消毒操作流程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有明确的流程和规范。
首先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将污垢和细菌清除干净;然后使用适当的消毒物品和方法,对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要对消毒后的物品和器具进行标识和保管,以免二次污染。
4. 定期监测和评估消毒工作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抽样检测和定期的卫生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效果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个人防护和安全意识在进行消毒工作时,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同样重要。
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同时需要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因操作不慎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内容,我们了解到幼儿园卫生防疫中消毒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地选择消毒物品和器具、制定消毒计划、严格按照消毒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定期监测和评估工作效果,以及加强个人防护和安全意识,都是保障幼儿园环境卫生与安全的重要举措。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卫生防疫工作中,消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确保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我认为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消毒操作指南,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消毒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班级卫生保洁工作指南幼儿园班级卫生保洁工作指南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维护好幼儿园的清洁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负责卫生保洁的工作人员,做好班级的清洁工作。
以下是幼儿园班级卫生保洁工作指南,以供参考。
一、每日清扫卫生保洁1.窗户:早晨开窗透气一小时以上,然后擦洗窗框、窗玻璃。
2.地面:晨课后清扫地面、地毯和地板,随时擦拭泼洒的水,保持地面干爽。
3.黑板:擦拭班牌和黑板,保证干净卫生。
4.桌椅:擦拭幼儿的座位和桌椅,保证卫生。
5.灯具:定期擦拭灯具。
6.门窗、卫生间、洗手池、洗手台、墙壁、自来水龙头等都要保持卫生清洁。
二、定期检查卫生状况定期检查班级的卫生状况,如:墙角是否有蜘蛛网、地面是否有积尘,大型玩具是否有清洁,门窗框是否有污垢等有无需清理的地方,及时清理。
三、班级卫生日检每周的星期一,由注重卫生的幼儿值日生带领其他的幼儿,检查班级的卫生情况,对具体情况给予评价,激励他们自觉卫生。
特别的在检查之前,班主任应该对班级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和引导,如:讲解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卫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等。
四、教育孩子自觉维护班级卫生。
1.在家里,培养孩子维护卫生的好习惯。
例如:让他们学会自己擦干澡后的浴室、洗浴池、擦拭用完后的厕所、餐桌等。
2.幼儿园里,班主任要带头教育孩子养成卫生习惯。
班主任可以抽空抽空开展班级卫生课堂,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扫地、擦桌、擦窗、收拾玩具等。
3.爱好干净、注重卫生的幼儿,班主任应该称赞一下,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督促参与全班卫生保洁工作。
五、卫生保洁用品的选择和保养1.清洁剂:应选择无刺激性、降解性快、无污染、高效的环保型清洁剂。
2.拖把搽布:应选择吸水量大、耐用且易清洗的拖把搽布。
3.扫把簸箕:应选择易清洗、耐用、撑扫力强的扫把簸箕。
4.消毒液:应选择无有害成分、不刺激皮肤、无留香的消毒液,消毒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
5.保养用品:每次使用后,应该及时清洗、消毒用品和保养。
幼儿园清洁消毒流程指南幼儿园清洁消毒流程指南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需要保持清洁卫生。
因为幼儿园是公共场所,人流比较密集,孩子们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因此必须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园清洁消毒流程指南。
一、清洁消毒区域幼儿园的清洁消毒区域包括门厅、教室、卫生间、食堂和活动室等。
每个区域的清洁情况应当得到严格控制。
(一)门厅门厅是幼儿园的第一道门槛,是幼儿园的“面板”,必须保持它的干净整洁。
1.擦拭地面:门厅的地面要清洁干净,避免孩子们滑倒。
2.擦拭门和窗户:门和窗户亦需要定期擦拭。
3.除尘:门厅的墙壁和柜子等需要定期除尘。
(二)教室教室是幼儿园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幼儿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因此,它的清洁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1.擦拭地面:教室的地面需要每日打扫,清洁干净。
2.清理桌椅:教室的桌椅需要每日清理消毒,保证孩子们用桌椅的安全卫生。
3.除尘:教室的墙壁和橱柜等需要定期除尘。
(三)卫生间卫生间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场所,卫生环境应该尤为重视。
1.擦拭地面和马桶:卫生间地面和马桶需要每天清洁,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2. 消毒水龙头和把手:卫生间的水龙头和把手等细节处需要使用消毒剂消毒。
3. 保持通风:卫生间需要保持通风状态,避免发生异味。
(四)食堂食堂是幼儿园供应食物的地方,保持食堂卫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1.清理食物残渣:饭后教管员应清理食物残渣,注意餐具的消毒。
2.清洁地面和餐桌:食堂的地面和餐桌应当每日清洁。
3.排气通风:食堂也需要保持通风排气。
(五)活动室活动室是孩子们做游戏、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场所。
因为是娱乐场所,因此更需要保持清洁消毒。
1.清洁地面:活动室的地面需要定期清洁,避免孩子们滑倒。
2.清洁墙壁和柜子:活动室墙壁和柜子等需要定期清洁。
3.保持通风:活动室需要保持通风状态,避免发生异味。
二、清洁消毒具体步骤清洁消毒的步骤是具有系统性的。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下面的步骤。
幼儿园清洁卫士: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指南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而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幼儿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必要性、工作内容、消毒原则、具体操作和个人观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清洁卫士提供一份全面的工作指南和参考。
二、环境卫生消毒的必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游戏和成长的场所,而幼儿在抵抗力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更为脆弱。
保障幼儿园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具有重要性。
通过环境卫生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内容1. 常规清洁:包括教室、走廊、用餐区、厕所等各个区域的日常清洁工作。
要求清洁干净、无异味,可以利用相应的清洁剂来提高清洁效果。
2. 物品消毒:针对幼儿园中使用的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操作,确保物品无菌。
3. 空气消毒:通过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设备,对教室、活动室等空间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四、环境卫生消毒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消毒剂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安全性,不能对幼儿产生伤害。
2. 有效性原则:消毒剂的使用必须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消毒效果。
3. 持久性原则:消毒后的效果要能够持久一定的时间,以防止细菌再次滋生。
五、环境卫生消毒的具体操作1. 清洁工作:清洁人员要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好工作服和口罩,使用清洁剂对各个区域进行清洁。
2. 物品消毒:按照规定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对玩具、餐具等进行适当消毒处理。
3. 空气消毒:使用专门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定期对空间进行空气消毒处理。
4. 定期检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消毒效果。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中,作为清洁卫士,需时刻把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
只有做好了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才能有效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日常工作消毒操作指南幼儿园日常工作消毒操作指南随着新冠病毒的肆虐,消毒成为了国家级重要工作,各个单位也在积极开展消毒行动,幼儿园更是如此。
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卫生环境达到卫生标准,幼儿园在开学前需要对幼儿园内所有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开学后还需要保持日常的消毒工作。
下面,我们从消毒的对象、消毒的方法、消毒的频率、注意事项等方面,分享一下幼儿园日常工作消毒操作指南。
一、消毒的对象1.幼儿园教学场所幼儿园的教学场所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对其进行定期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地面需要进行消毒,使用每平方米含有效氯250mg~500mg的84消毒液,每次浸润不少于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晾干。
门把手、窗框、桌椅面等经常被人接触的地方,塑胶玩具、木质玩具、毛绒玩具等也要进行消毒。
对于塑胶玩具、木质玩具,可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到完全湿润,保持15-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置通风处自然晾干。
对于毛绒玩具,先把外部灰尘吹去,再放入洗衣袋内,加入洗衣粉,清水,温和洗涤。
洗涤后用清水冲洗至干净,再进行消毒。
2.厕所幼儿园的厕所是非常重要的消毒对象。
首先,地面需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门把手、墙壁等也要用84消毒液擦拭。
然后,将厕所内的卫生纸、废物等全部倒入马桶内,放入84消毒液约50克,用冲厕器冲刷,保持15分钟后冲干净。
最后,用蒸汽或消毒剂对马桶、小便器、坐便器等部位进行消毒。
3.休息区、食堂休息区和食堂是孩子休息和进食的场所,也需要进行消毒。
首先,将地面、餐桌、餐具等进行清洁,然后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喷洒处理,处理时间不少于20分钟。
餐具应使用餐具消毒机进行高温消毒。
二、消毒的方法1.84消毒液消毒法84消毒液是灭菌消毒的常用药品,能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和真菌。
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比例稀释,浸润滴漏不均的部位,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效果好,操作简单。
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无化学药品的消毒方法,不会产生化学残留物。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措施及时间安排
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卫生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卫
生消毒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间安排,对于保障幼儿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措施及时间安排。
制度措施
1.日常卫生
–每天清洁保洁:保持 classrooms, 厕所, 玩具等清洁并消毒要求。
–食品卫生:定期检查食品储存,保质期检查,保持食品卫生。
2.定期消毒
–空气消毒:按照规定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地面消毒:每周对游戏场地、走廊等进行地面消毒,预防病毒传播。
–玩具消毒:定期清洗和消毒玩具,保证小朋友游戏时的安全。
3.突发事件处理
–窄发事件处理措施:如有传染病疫情爆发,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执法和卫生部门。
时间安排
1.每日时间安排
–早晨:空气消毒,整理教室和厕所。
–下午:游戏场地地面消毒,玩具清洁,午餐准备工作。
2.每周时间安排
–周一:空气消毒。
–周二:地面消毒。
–周三:玩具消毒。
–周四:食品库房卫生检查。
–周五:定期整理卫生消毒记录。
3.特定时间节点
–寒暑假前:全园大面积消毒,清洁和修缮工作。
–新学期前:更新卫生消毒制度,培训相关工作人员。
以上就是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措施及时间安排的详细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制定
的卫生消毒措施和时间安排,可以有效保障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幼儿园工作人员们能以此为标准,不断完善卫生消毒工作,为小朋友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幼儿园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卫生消毒工作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障幼儿园的卫生状况,制定一份详细的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下是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的具体内容。
一、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细菌的滋生和传播,保障幼儿健康。
2.坚持使用绿色环保消毒剂,不能使用毒性大、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
3.坚持科学、系统、全面、彻底地进行消毒工作。
二、对象1.幼儿园内的所有器具、设施、玩具等。
2.幼儿园内的各类场所,包括教室、食堂、洗手间、课外活动场所、卫生间等。
三、时间1.定期消毒:所有器具、设施等,每周至少消毒1次;大面积场所如教室、食堂、活动场所等,每周至少消毒2次。
2.不定期消毒: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对相应的场所、器具、设施进行及时消毒。
四、具体操作1.物品消毒:首先要将物品清洗干净,去除污垢,然后将消毒液喷洒到物品表面,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10分钟。
2.场所消毒:对教室、食堂、活动场所等大面积场所,采用雾化消毒方式,使用消毒液进行雾化喷洒,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空气消毒:对有可能存在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场所进行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等技术进行消毒。
4.洗手间、卫生间消毒:每天定期进行消毒,消毒液喷洒到表面,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每天上、下午会对幼儿厕所进行消毒,包括坐便器、地面、水龙头及指示板等,需要做到比较彻底,消毒液建议使用3%-5%的氯石灰溶液。
5.消毒液的制备:消毒液的配制要按照比例,不可过高或过低,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制备消毒液。
6.消毒液的定期更换:消毒液有一定的保质期限,需要定期更换,同时也需要注意消毒液放置的保存条件。
7.安全工作:消毒液含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使用时必须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五、结语针对不同的消毒场所,针对不同的物品,针对不同的消毒要求,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园日常消毒操作手册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的第二个家庭,为了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日常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幼儿园日常消毒操作指南,确保幼儿园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2. 日常卫生消毒原则•预防性: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预防为主,加强幼儿园环境的卫生管理,杜绝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规范性:根据卫生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日常卫生消毒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全面性:全面覆盖幼儿园各个区域,包括教室、卫生间、食堂、活动区域等。
•定期性:定期进行日常卫生消毒操作,确保消毒效果持久。
3. 日常消毒操作步骤3.1 教室消毒教室是幼儿园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定期消毒教室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频率:每天早晨开园前、午休后、下午放学后进行消毒。
•步骤:1.清理教室内杂物,整理桌椅、玩具等。
2.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溶液对桌椅、地板、墙壁等进行擦拭消毒。
消毒剂应符合卫生部门要求。
3.注意通风,确保教室内空气流通。
3.2 卫生间消毒卫生间是细菌滋生的场所,通过定期消毒可降低细菌传播的风险。
•频率:每天早晨开园前、中午、下午放学后以及使用高峰期后进行消毒。
•步骤:1.清理卫生间内的杂物,包括垃圾、纸巾等。
2.对坐便器、洗手盆、水龙头等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卫生部门认可的消毒剂。
3.对地面、墙壁等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定期更换卫生间的消毒用具,确保消毒效果。
3.3 食堂消毒食堂是幼儿园提供膳食的地方,定期消毒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频率:每天早晨开园前、中午、下午放学后进行消毒。
•步骤:1.清洗桌椅、餐具等,并用热水消毒。
2.对食堂内的地面、墙壁等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卫生部门认可的消毒剂。
3.定期清洁和消毒储存食材的冰箱和食品柜。
4.注意厨房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4 活动区域消毒活动区域是幼儿园孩子们进行游戏和活动的场所,经常消毒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幼儿园清洁消毒工作指南
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室内场所如办公室、食堂、图书馆、活动室、宿舍等应每天开窗通风 2 次以上,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
教室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 2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 56℃ 30 分钟),75%乙醇、苯扎溴铵、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开学前一周内学校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消毒;开学后在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室内公共场所的日常预防性消毒。
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属地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 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
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 2%过氧乙酸溶液(8ml/m )以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 30 至 60 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用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
可用有效氯 250mg/L-500mg/L 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
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
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
喷洒消毒后密封30 分钟后开窗通风。
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除上面注意事项以外应注意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食堂(餐厅)每日消毒至少 2 次,每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 消毒液擦拭,作用30 分钟后,清水擦净。
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
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 250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 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注意事项同上。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 100℃作用 10 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 120℃,作用 15-20 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 85℃,冲洗消毒 40 秒以上。
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250 mg/L-500 mg/L )浸泡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 30 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 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 次。
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 30-60 分钟。
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 分钟。
(七)校车的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物体表面的消毒参考(三);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 250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l 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 250mg/L-500 mg/L 的含氯
消毒剂喷
雾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二、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保健医生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
氯浓度为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
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 I0000mg/L 含氯消毒剂至湿润。
污物污染
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2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 2 米,作用 30 分钟建议擦拭 2 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
1000mg/L-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 2-3 遍的擦拭消毒。
三、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四、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一)手消毒剂
多为含酒精、过氧化氢或复配成分的免洗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时间 1 分钟。
(二)75%乙醇
常见酒精有 75%和 95%两种浓度,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酒精用
于酒精灯或者清洁镜头等,消毒效果不如 75%的酒精好。
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因有较强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
的消毒。
直接使用不再稀释。
(三)碘伏
药店购买的碘伏一般为 5g/L(W/V),可直接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四)84 消毒剂
84 消毒剂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可用于一般物
体表面、织物、血液、排泄物等的消毒。
浓度为 250mg/L-500mg/L 的 84 消毒剂,可用来对桌面、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也可用来拖地或者浸泡织物。
以浓度为 5%(±1%)的 84 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 2 升水(4 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 2 满盖(约 16 ml)84消毒液,有刻度容器的使用刻度容器量取液体会更准确,适当搅拌均匀,即可用毛巾或抹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浸泡物品,作用 15-30 分钟以后,台面可再用清水擦拭。
消毒可能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的部位时,可使用 20000 mg/L的 84 消毒剂直接覆盖或者浸泡。
配置时以浓度为 5%(±1%)的84 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3瓶1.5L水倒入水盆中,再加入 1 瓶 84 消毒液,混匀后使用。
(五)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
日常消毒用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常用浓度为 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纯净
水清洗一下可缓解灼烧感。
特别提醒: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比如酒精、洁厕灵等)混用,这样既不能增强功效,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
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儿童请勿触碰。
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