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刘海花【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ObjectiveStudy on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Tongxinluo to treatment of H-hypertensive and CAS patients.Methods Selection 75 casesof H-hypertensive and CAS patients,37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re selected atorvastatin ,38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re increased Tongxinluo.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 patients after th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index (Hcy) IMT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
对照组选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进行联合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Hcy、IMT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薛俊芳【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165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
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FPG)、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IM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效果明显,能有效调整其血脂和血糖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12【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通心络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作者】薛俊芳【作者单位】舞阳县人民医院,河南舞阳 4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587.1高血压和糖尿病两者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两者并存会促进患者脑卒中、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系数、血管内皮功能下降明显,颈动脉内膜中层平均厚度和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的患者。
目前该病的治疗注重常规降压和糖脂代谢异常干预,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1]。
本研究采用通心络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对患者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影响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 例, 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 d, 均治疗6个月, 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及血脂变化。
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 个月后, 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 变薄( P < 0. 05) , 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 < 0. 05) 。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 降低血脂。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之一, 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其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病, 并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6例入选本研究。
男64例, 女42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3.9)岁。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58例, 高甘油三酯血症32例, 混合型20例, 无高脂血症56例。
基础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钙通道拮抗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1.2 方法1) 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产PHILIPSALT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判定标准: 仔细测量两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IMT增厚为:1.0mm≤IMT≤1.2mm、斑块为IMT>1.2mm;斑块与血管长径平行的最长径为长径, 与血管长径垂直的最长径为宽径, 计算斑块面积, 如果有多个斑块则面积相加。
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目的本研究报告通过对H型高血压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不同的用药方式,来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使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前来我院进行就诊的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
对样本人数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平分为调查组和对比组。
对照组3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口服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3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口服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丸的治疗。
6个月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接受通心络联合阿托他伐汀用药治疗之后他们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高于对照组。
对比组患者和调查组患者的血清、血醇各项指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丸的联合使用,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促进纤溶达到平衡状态,同时,还能降低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危险,这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通心络;阿托伐他汀;H型高血压;劲动脉粥样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呈阶梯状趋势上涨,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它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而且,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还极易发生脑梗死的现象。
因此,提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报告选取了前来我院进行就诊的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31例。
对样本人数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平分为调查组和对比组。
其中调查的患者年龄为58~77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2.0±0.5)岁,而对照组的患者年龄为55~73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3.5±1.5)岁,对所有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波进行诊断。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龙宜武;唐明;龙强;熊彧慧;刘秀虹;陈晖可;颜锐;罗婧;唐嫣红【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0)001【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3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1次,脑心通胶囊3粒(1.2 9),3次/d,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15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1次.于治疗前,治疗2、6个月时,检测颈动脉彩超、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糖化血红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数量、低密度脂蛋白(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颈动脉斑块,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机制达到治疗动脉硬化的目的.【总页数】3页(P109-111)【作者】龙宜武;唐明;龙强;熊彧慧;刘秀虹;陈晖可;颜锐;罗婧;唐嫣红【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株洲市二医院,长沙4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相关文献】1.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宋燕峰;冯琼;郑明2.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作用的研究 [J], 高明达;杨晓松3.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J], 蒋玉侠4.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临床观察 [J], 朱雪琼;林希;林祥5.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J], 顾健伟;蒙传文;经世弟;孙中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吴彦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6(018)008
【摘要】目的:通过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程度对比,
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5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2~3级),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均存在颈动脉斑块,按性别、年龄、斑块程度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连续服用6
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对照组仅连续服用6个月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
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复查。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下降(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
颈动脉斑块的程度。
【总页数】3页(P1393-1395)
【作者】吴彦
【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 [J], 林小明;徐昌彬;郭添宏
2.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J],
田咪
3.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J], 谭志辉;梁燕玲;蓝景生;刘忠仁;黄照河
4.自拟活血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J], 朱广红
5.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敖祖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板块形成的疗效差异。
方法90例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
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治疗,连续使用6个月。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脂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板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
提高剂量可增加降血脂的功效,但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效果提高不明显,同时高剂量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选择较小剂量使用。
关键词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形成;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1]。
但对于其剂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2]。
本研究观察、比较了不同治疗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90例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60~80岁;②血脂异常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③伴有IMT增厚或斑块形成;④1个月内未使用过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⑤不伴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⑥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
其中男45例,女45例;平均年龄(74.3±5.2)岁。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老年高血压病人20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选取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各100例,给予参照组病人阿托伐他汀口服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给予观察组病人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率为2.00%,参照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率为6.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与参照组的73.00%相比,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的效果非常的显著。
【关键字】心脉通胶囊;阿托伐他汀;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临床效果高血压是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的直接因素,高血压会引起在血管内部的一种损伤反应,血压的升高都会导致颈动脉血管部分的平滑肌张力随之升高,还会造成血管部分的平滑肌细胞出现肥大增生的现象。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颈动脉斑块是它的一部分,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原因常常是由于高血压等疾病所引发,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有着极为密切的程度,它们都在血管部分中存在着损害反应,因此,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程度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1]。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使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病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以下为详细的内容:1资料跟方法1.1基本资料分析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病人200例,对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的病人均满足《高血压颈动脉斑块诊断与治疗》[2]相关诊断标准,选取的病人最小年龄为69岁,病人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72.29±2.37)岁,男80例,女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将选取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病人有45例,女性病人有55例,年龄最小为69岁,年龄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73.33±2.23)岁。
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
观察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
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降压药物采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 qn。
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心脉通胶囊3粒/次,3次/d。
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1.3 颈动脉超声仪检查
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治疗后)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部动脉检查,由专业人员操作。
分别观察双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径(CA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面积。
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突出管腔(回声可均匀或伴声影)厚度≥1.3 mm,用药前后颈动脉彩超检查均由同一人进行,并且于同一仪器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无高血压者的3~4倍[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而增加[2]。
AS除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外,还常累及全身的外周动脉,如颈动脉等多处动脉血管[5]。
颈动脉IMT可以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前瞻性随访研究证实,颈动脉IMT能很强地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随着颈动脉IMT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增加[6]。
所以,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十分必要。
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尤其与高TC、TG及高LDL-C、APOB密切相关。
此外,形成动脉硬化的原因有血液黏滞度增高,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在血管壁上等。
在正常状态,血小板既不会黏附也不会被血管内皮激活,但是暴露于血流中的损伤内皮可诱导血小板的黏附、激活和聚集[7-8]。
传统医学认为,动脉硬化属“血瘀”范畴,抗动脉硬化的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原则。
现国外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甚至逆转作用,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可能还与抗感染、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9]。
而心脉通胶囊是由当归、丹参、葛根、毛冬青及三七等10种中药材提取制而成,其组方是围绕着“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治疗原则组成。
其中,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功能;决明子、钩藤、夏枯草、槐花则有清热解毒功效;牛膝可通血脉,引血下行,擅解诸痹;当归能养血、润燥,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葛根可生津止渴,钩藤则有镇静作用。
诸药配合,共奏祛痰理气、益气、活血、止痛之功,有降低血清TC、TG、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使颈动脉斑块减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功效。
由以上可知阿托伐他汀与心脉通均具备治疗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机制。
本文结果显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斑块时,在使颈动脉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方面起到协同作用,而且改善血脂代谢的疗效方面均比单用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无不良反应无增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建平,侯凡凡. 老年人高血压及其慢性肾损害的防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8):627-630.
[2] 吕敏,师绿江,史平,等.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41-844.
[3] 林金秀,吴可贵.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 高血压杂志,1999,7(2):99-100.
[4] 余振球,赵连友,惠汝太,等. 实用高血压学[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77-1479.
[5] Vita JA,Gokce N,Duffy SJ,et 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endothelium dependent vasod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ol,
2003,91(7):857-860.
[6] Pitt B,Byington RP,Fmberg CD,et al. Effect of am lodipine on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events[J]. Cir-euhtion,2002,102(4):1503-1510.
[7] 胡玉英,刘泰,胡跃强,等. 颈动脉硬化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7):866-867.
[8] 李元元.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J]. 世界中医药,2012,7(5):438-439.
[9] Li M,Losordo DW. Statins and the endothelium[J]. Vascul Pharmacol,2007,4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