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胆结石吓到,一个中医药方就能排石,缓解疼痛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3
胆结石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苦参汤:苦参、石菖蒲、木香、黄连等药物,具有消炎、疏肝胆、解痉等作用,可用于胆结石的治疗。
2. 茵陈蒿汤:茵陈蒿、白芷、黄柏、栀子等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等症状的治疗。
3. 寒水石膏冲剂:寒水石膏、浙贝母、茯苓等药物,有清热利湿、降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等炎症的治疗。
4. 三生乌头汤:乌头、茯苓、车前子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胆结石导致的尿路结石的治疗。
中药治疗胆结石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疗程与剂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此外,中药治疗胆结石主要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诊并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它是中药里的“排石天才”,胆结石尿结石都治,煮水喝就行本文理论依据:《临证本草》列位看官,今天要说的是一味传统中药。
它对于结石病的治疗,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仙。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入膀胱经,功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药品化义》说:“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
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本草正义》说:“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说起这味药,我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风湿骨病。
没错,由于威灵仙善于止痛,而且性味辛温,善于宣散而温通,因此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您别忘了,古人还认为它味辛,有软坚散结的功能。
在其主治的范围里,特别还有一条引人瞩目,这就是“治疗骨哽咽喉”。
可见,它是有一定消克作用的。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很多中医临床家有意识地尝试用威灵仙来治疗结石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精诚名医汇”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方法为您列举如下——1,威灵仙60克,每日一剂,每日煎煮两次饮用。
这个办法治疗胆结石是十分有效的。
据载,此法曾经治疗胆结石患者120例,结果治愈60例,好转44例,无效或者转为手术治疗的,为16例。
总有效率超过了87%。
此法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河南中医上刊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滑石60克,海金沙30克,威灵仙30克,煎水服用。
据医案记载,患者一剂还没用完,结石就已经排出来了。
后来,此法又被医家扩大应用,发现对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的确有效。
前后观察一百余例,验效非凡。
此法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被刊载在中医杂志上,在业界传为佳话。
3,威灵仙30克,桃仁15克,枳壳15克,金钱草15克,水煎去渣温服。
根据医案记载,患者服用2剂之后,有结石从小便排除。
此法对治疗输尿管结石确实有效,曾于2001年被刊载于河南中医杂志上。
4,威灵仙60克,白茅根60克,水煎,分3次饭前服用,每日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
胆道排石汤——川楝子胆道排石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以其独特的药材川楝子而闻名。
川楝子,又称假车前子,是一种能够促进胆道排石的天然草药。
本文将探讨胆道排石汤的组方、功效以及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使用这一中医疗法。
一、胆道排石汤组方胆道排石汤的主要药材是川楝子。
此外,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还可以加入其他辅助药材。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排石汤的组方:川楝子 10克麦芽 10克茯苓 10克山楂 10克草果 5克苍朮 5克二、胆道排石汤的功效1. 促进胆道排石:川楝子作为胆道排石汤的主药材,具有疏利胆道、促进胆石排出的作用。
它可以刺激胆固醇代谢,加速胆囊收缩,从而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
2. 缓解胆痛:胆石在胆道中移动时,可能会引起胆绞痛等症状。
胆道排石汤中的茯苓和山楂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能够缓解胆绞痛等胆痛症状。
3. 改善消化功能:草果和苍朮在胆道排石汤中被用作辅助药材,它们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三、胆道排石汤的使用方法1. 煎煮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至有效成分溶解。
汤剂煎煮后,过滤并保留药液。
2.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50毫升,一日3次,饭前饭后均可。
根据个体差异,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
3. 注意事项:在使用胆道排石汤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少量多餐。
此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四、胆道排石汤的适用人群胆道排石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 胆道结石患者:胆道排石汤可以促进胆结石的排出,对于尚未形成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为适用。
2. 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胆道排石汤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固醇代谢,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症状。
3. 消化不良者:胆道排石汤中的辅助药材苍朮和草果能够改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胃胀气等症状较为明显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胆道排石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以其独特的药材川楝子而闻名。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常见。
中药治疗胆结石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几个相关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患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热瘀毒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芩15g、栀子10g、地黄15g、茯苓20g、赤小豆20g、丹参10g、生大黄10g、大黄10g、当归15g、川芎10g、红花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腹痛明显减轻,胆囊结石也有所缩小。
案例二: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因胆结石反复发作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湿热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柏20g、黄芩15g、栀子10g、茯苓20g、石苇15g、车前子20g、山栀子20g、海浮石20g、连翘10g、金银花1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6个月,胆结石大小有所变化,症状也有所缓解。
案例三:患者是一位60岁的女性,因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当归20g、川芎10g、黄芩15g、黄连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5g、香附10g、陈皮10g、山楂10g、蒲公英10g、柴胡10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4个月,胆结石明显缩小,相关症状改善。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因人而异。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此外,中药治疗胆结石也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来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中药治疗胆结石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并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缩小效果。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适当监测胆囊结石的变化,避免结石堵塞胆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胆结石有什么比较好的中药药方胆结石的中药方1.中医处方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清胆化石汤。
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翁恭方。
1.中医处方肝胆湿热蕴结。
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疏肝利胆汤。
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培生方。
1.中医处方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舒肝解毒汤。
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谭景祺方。
胆结石的引发原因1、与生活习惯有关:如爱静不爱动、肥胖症、妊娠后期的病人,因体力减少,腹壁松弛,内脏下垂,长期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逐渐淤积、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
2、盲目节食减肥:不食早餐,喜食甜食、高脂肪类食物及长期服某些药物,如安妥明、雌激素等,均可导致胆汁成分改变。
胆汁易浓缩,胆固醇呈饱和状态,相互沉积而形成结石。
3、与某些物理因素有关:作过胃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易损伤支配胆囊运动的神经,使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淤积,久之形成结石。
4、胆固醇的代谢失调:高脂肪饮食或糖尿病患者,其血中胆固醇含量也随之增高。
此时若胆汁淤积,胆盐减少,则极易形成结石。
5、有不良卫生习惯:感染肠道寄生虫者。
进入胆道或胆囊内的蛔虫,其死亡后的虫体或虫卵皆可形成结石。
胆结石的饮食注意事项(1)在服用胆石化瘀方时,忌烟、酒、咖啡,忌食辛辣食物、肥腻之物以及发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狗肉、公鸡肉、海鲜、鱼虾等;(2)忌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蛋黄、松花蛋、鱼子、巧克力及肥肉、油炸食品、蛋糕、点心、油条等;(3)一日三餐,要有规律的饮食。
【付济华医师治胆结石秘方】排石利胆汤,专治胆结石、胆囊
炎,效果好!
排石利胆汤(专治胆结石)
【排石利胆汤】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9克,黄芩、蒲公英各15克,金钱草、郁金各30克,鸡内金20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疏肝利胆、清热止痛、化石排石。
治胆结石合并胆囊炎。
禁食辛辣。
胆结石患者往往会伴随胆囊炎,所以本方在清热利胆汤的基础上加上专化胆囊结石的三金(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化裁而来。
【案例】韦丽香,女,59岁,患胆囊结石多年,经多家医院B超检查确诊胆囊内有三颗结石,并伴有胆囊炎,惧怕手术治疗。
予本方治疗两周后复查,报告提示胆囊内仅剩一颗结石,继续服药,共计服药三十余剂,经检查结石全部排出,告愈。
这是付医师专治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秘方。
付医师的特别声明
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氏家传特效秘方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方。
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
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生,功德无量……。
目前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秘方,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
本人很负责任的承诺:本人所公开的各种秘方,千真万确,绝不夸大疗效误导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付济华 2014.04.30
献方人:付济华医师。
之杨若古兰创作
以西医的观点来分析,胆结石的构成主如果因为持久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从而导致胆液蒸熬凝结成石.普通来说,当胆石处于静止形态时,可表示为“有病无证”,但在胆绞痛发作时,就会表示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示为湿热或毒热.
这里为大家推荐的这款排石汤虽然构成简单,但都是曾经经过验证的方剂,可以平安使用.这个食疗方的名字是茵陈胆道汤.
具体的建造方法是:筹办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芩39克,枳壳39克,木喷鼻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然后以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坚持服用有清热、利胆、排石的功效.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黄芩舒肝清热枳壳、木喷鼻理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大黄通里攻下.
胆结石是急腹症的一种,它惹起的胆绞痛如同刀扎般剧痛,令病人极其痛苦.一旦发作,可采纳以下应急措施:
1.指压穴位止痛
令病人脱去衣服,俯卧,用大拇指或手掌使劲按压肝俞、胆俞、脾俞3个穴位.按压后如果绞痛仍不止,可加用蒸或煮热的毛巾对右乳房下方的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进行热敷,疼痛即可止住.
2.喷鼻烟炙烤侠溪穴
侠溪穴在脚背第4、5趾间根部有压痛的地位.点燃一支喷鼻烟(艾条更好),在此穴位上炙烤(留意不要太近,以不伤皮肤为度)o炙烤的时间是非,依病人反应而定.若开始烤时觉得不热,就烤到感觉热为止;若开始即感觉热,就烤到觉得不热为止,疼痛即可缓解.。
中医治疗胆结石的用药方法1.取杭菊10g,山楂10g,决明子15g,用水煎服。
可代替开水或者饮料,每天饮用,坚持一段时间后症状会减轻。
2.取银杏、沙棘、山楂、绞股蓝适量,洗净后放茶壶里泡茶喝,能减轻症状,促进结石排出体外。
3.金钱开郁汤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4.三金排石汤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5.利胆排石汤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
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忽视服药时间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不尽然。
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好适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睡前服药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
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
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
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
胆结石排石中药方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可以用中药方来治疗。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胆结石排石中药方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胆结石排石中药方排石颗粒【处方】连钱草、车前子(盐水炒)、关木通、徐长卿、石韦、瞿麦、忍冬藤、滑石、苘麻子、甘草【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气微,味甜、略苦。
或为灰色至灰棕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味,取连钱草(相当于总量的15%),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备用;取剩余的连钱草及其他车前子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放冷后,加乙醇适量,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备用。
将上述两种稠膏混匀,加蔗糖及其他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或将上述两种稠膏混匀,干燥,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得无糖型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用于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病属下焦湿热证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袋装 (1)20g(2)5g(无糖型)【贮藏】密封。
利胆排石汤【处方】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胆道排石汤【处方】金钱草3克茵陈郁金各15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6~9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主胆道结石属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利胆排石片【处方】金钱草250g 茵陈250g 黄芩75g 木香75g 郁金75g 大黄125g 槟榔125g 枳实(麸炒)50g 芒硝(精制)25g 厚朴(姜制)50g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咸。
【炮制】上十味,木香、大黄、芒硝粉碎成细粉;其余金钱草等七味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排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祖传秘方
南瓜蔓泡水喝治结石秘方,是我家祖传秘方,可排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一般服药后3至4日即开始排石,将结石化为粉末状排出,也有化为颗粒状从尿道排出,做多不超过7日会全部排出,被治愈的病人经医院CT检查,医生们都拍案叫绝。
吊南瓜蔓一次量100--150克(干品),洗净切碎,放入暖水瓶中,用开水浸泡。
一天浸一热水瓶,随喝随添水,平时当水喝,尽量多喝,每天可饮两水瓶,喝到第四、第五天开始排石,第六天小便伴有粘稠状尿液排出,这证明结石已经排完,经医生检查后确定。
服药期间,严格禁忌油辣腻之物,不吸烟不喝酒,否则无效。
引自:浙江桐庐县横村易友文话中心洪权提供《寻找中国隐世医术》。
民间岳氏老中医“化移冲排”四步骤治胆结石、肾结石奇效方
药
By 吧啦者 at 2021-01-12
〔配方〕
金钱草210克,海金砂30克,滑石12克,甘草3克,川牛膝10克,石苇60克,车前子12克,云苓20克,泽泻、鸡内金各12克。
〔加减〕
无
〔制法〕
1.上面药材加水煎煮,每剂煎2次,药汤混合后分成2份。
〔用法〕
•每日早晚各温服1份。
每天一剂。
〔功用〕
具有清热利湿,促进排石的功效
〔主治〕
治疗胆囊、胆道、肾、膀胱、尿道结石
〔疗效〕
岳氏说,此方验证20余年,效果确切。
〔方解〕
“化”、“移”、“冲”“排”四个步骤。
治疗胆囊、胆道结石,是岳氏多年的经验。
“化”就是使结石的棱角化圆,由锐变钝,从大化小;“移”就是指诱导结石从静变动,左右摆动,从上移下;“冲”是增加冲击的动力,产生“急流”或“旋涡”,使结石摔打摆动,这一冲击的力量在一瞬间,可以用增加尿量来解决输尿管的狭窄和痉挛,达到通利的效果;“排”是在化、移、冲的条件下把结石排出体外。
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有化石、溶石的作用,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茯苓、泽泻渗湿利尿。
诸药合用可迅速加大尿量。
川牛膝引导结石下移,石苇扩张输尿管和尿道,利于结石在狭窄处排出。
此方经多人验证,确为奇效。
〔验案〕
未提供
〔出处〕
民间献方,岳氏老中医。
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剂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20到25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这种情况还有一个特点:“重女轻男”。
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胆囊结石这种情况的形成与不良的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因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产的妇女更容易患胆囊结石这种情况。
胆结石属于胆胀、胁痛和黄疸等范畴。
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其中包括白芍、金钱草、鸡内金、柴胡等,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
胆结石的中药有:金银花、郁金、柴胡等。
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胆结石主要有胆囊炎、胆管炎两种情况,如果出现胆结石,通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有时方派的医生就会用金钱草、小茴香、地肤子、向日葵,再加上鸡内金、白芥子、车前子这些药物共同研末或者是煎汤剂服用,一天2次,可以吃到1周到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胆道的排泄,胆管的排泄
若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
如果药物的效果不明显,及时遵医嘱做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一个有效化石、排石的中药,顺利排出来了,胆结石就没了
2022-06-04 11:12·中医刘向辉
如果你经常在进食后,尤其是吃油腻食物后容易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感、打嗝,严重时疼痛还会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夜间出现胆绞痛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皮肤发黄的情况,那可能是你有胆囊结石了,那胆结石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让刘医生告诉你,教你如何用中医消除结石。
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发生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胆汁疏泄失常。
肝气不舒,胆气郁结,久熬成石,或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煎熬体内的津液、胆汁,日久胆囊内就会出现结石的存在。
因此想要很好地消除胆结石,我们就要从气滞、郁火方面入手,将气机疏通开,将郁火清理掉,就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保护肝胆的生理功能。
通常情况下中医常使用一个利胆排石汤,那这个方为什么可以消除胆结石呢?
利胆排石汤是由柴胡、郁金、枳壳、金钱草、茵陈、大黄、川楝子、鸡内金、木香、海金沙、赤芍、甘草这十二味中药组成,柴胡可以清肝火、疏肝气、散结节,还能畅通胆腑中瘀滞的气机,又可以与赤芍一起扩张胆总管利于结石排出,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有化石、排石作用,大黄引着结石下移,郁金、枳壳、木香疏肝理气,茵陈、川楝子清泻肝火,疏泻胆汁,最后用甘草健运脾胃,补充排石时损伤体内的正气。
这样一来,对于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进而瘀积在肝胆的结石有较好的化石、排石的作用。
以上用药是一个思路,想要用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最好要辨证用药,不可自己私自用药。
古代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以下是古代治疗胆结石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中药治疗
在古代,中医通常采用中药治疗胆结石。
他们认为胆结石是由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所致,因此治疗重点在于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枳壳、乌梅、金钱草等。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伍使用。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对于胆结石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胆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促进结石排出。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三、推拿治疗
推拿是中医传统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对于胆结石患者,推拿可以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四、食疗
在古代,食疗也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胆结石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一些具有利胆排石作用的食物,如乌梅、核桃、玉米等,也可以适当食用。
五、自然疗法
除了以上几种治疗方法外,古代还有一-些自然疗法可以帮助治疗胆结石。
例如,气功、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法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机,促进气血流通;温泉浴、艾灸等疗法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治疗胆结石三个中药偏方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
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
为您收集民间三个中药偏方治疗胆结石,如下:
【偏方一:加味异香散】
来源:《保命歌括》。
原料:莪术(炮)、益智仁、三棱(炮)、甘草各6克,青皮、陈皮各3克,石莲肉、厚朴(姜汁炒)各1.5克。
制法:上为散。
加生姜3片,大枣1个,白食盐少许,用水煎服。
用法:去滓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
【偏方二:木通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紫苏根、木通、陈皮(去白)、炙甘草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散。
每次30克,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灯心10茎,煎至100毫升,去滓。
用法:通口服,不拘时候。
功效:行气消滞。
【偏方三:夺真丹】
来源:《医方类聚》引《施圆端效方》。
原料:姜半夏30克,丁香3克,槟榔、木香各6克,藿香9克,附子(炮)(先煎)10克,草豆蔻各15克,缩砂仁、胡椒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生姜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效:行气活血。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方法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在胆道中的结石可以引起胆绞痛、胆囊炎等症状。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药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首先是中药内服治疗。
中医药认为胆结石是由于湿热邪气在胆道中凝结而形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内服中药来清理湿热邪气,以达到消除结石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黄芩、苦参、薏苡仁、茵陈蒿等,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祛湿利胆,对胆结石有较好的疗效。
其次是中药穴位贴敷法。
将中药配方研磨成粉末,加入适当的药膏,然后敷于患者的足三里、中脘、气海等穴位上,再用药布覆盖,固定在患者体表。
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和经络的传导作用,使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胆道,起到溶石、排石的作用。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无需采取任何侵入性操作,对患者来说也没有任何副作用。
再次是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身体的穴位,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胆结石可以选择足三里、曲池、中脘等穴位,通过调理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胆囊的收缩和胆管的蠕动,增加胆道排石的机会。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最后是中药熏蒸治疗。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加热后使之产生挥发性物质,再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起到疏通经络、消除湿热的作用。
研究表明,中药熏蒸治疗胆结石可以使胆道的收缩功能得到改善,加快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胆结石虽然可以减轻症状、消除结石,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患者在选择中医药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并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药认为湿热是导致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炸物等。
同时,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生黄花菜等,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治疗结石的中医处方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中医在治疗结石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石的形成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石的处方:1. 肝气郁结型结石- 处方: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 - 作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2. 湿热内蕴型结石- 处方: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山栀子、泽泻、木通、生地黄、丹皮、柴胡、黄芩、当归、甘草等- 作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3. 脾胃虚弱型结石- 处方:健脾益肾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等- 作用:健脾益肾,利水渗湿4. 肾气不足型结石- 处方:金匮肾气丸-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等- 作用:温补肾阳,助阳化气5. 气血瘀滞型结石- 处方: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等- 作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6. 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高钙、高草酸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结石排出。
7.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至少2000毫升,以促进尿液稀释,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同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预防结石。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结石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患者在使用上述处方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
别被胆结石吓到,一个中医药方就能排石,缓解疼痛
胆结石最让人痛苦的是疼痛,这种疾病发病就是让人受不了的剧痛,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通俗来讲,胆汁是由我们的胆产生的,然后胆汁流到了我们的胆囊里面,而多余的水份是由胆囊壁吸收的,所以里面的胆汁浓度非常高。
这也是你的四大五脏不调的时候,就容易生成结石。
每天用威灵仙60克煎汤连喝一个月,加上平时用四川金钱草和玉米须当茶喝效果更好
玉米须30克,茵陈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30克
因为蒲公英和玉米须都能够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对我们的胆都是有好处的;茵陈也是能够利湿退黄,退黄疸。
说明:如果没有新鲜蒲公英,也可以换作干蒲公英15克。
因其性微寒,故脾胃虚寒者慎食。
该如何缓解疼痛
1.指压穴位止痛
让患者脱开衣服,俯卧在床上,压胆腧、脾腧、肝腧3个穴位用大拇指或手掌使劲按。
按压过后如果患者还是绞痛仍不止,可以加用煮热或蒸热后的毛巾,热敷右乳房下方的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疼痛一般即可止住。
2.香烟炙烤侠溪穴
侠溪穴在第4、第5趾间根部的脚背处有压痛的位置。
点燃一支香烟(艾条更好),在此穴
位上炙烤(注意不要太近,以不伤皮肤为度)。
炙烤的时间长短,依病人反应而定。
若觉得一开始烤的热度不够,就烤到感觉热为止;若一开始就感觉很热,就烤到觉得不热为止,疼痛即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