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结构六年级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8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2 巧妙的结构》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结构类型以及其特点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结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类型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结构类型,如框架、拱形、杠杆等,并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结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结构类型,如框架、拱形、杠杆等,并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原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结构图片,如桥梁、建筑、机械等,引发学生对结构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探索不同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3.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对不同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结构类型和特点的认识。
5.拓展:布置一些课后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不同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展现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
2.巧妙的结构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课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第二课巧妙的结构一、目的要求:1. 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3. 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从周同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4. 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5. 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二、教学重点1. 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四、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一节不同风格的房子2.学习新课:▲常见建筑物的结构A.活动目标:1. 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物结构的特点。
2. 内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3. 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
B.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⑴出示几幅典型建筑物的图片,如赵州桥.钢架结构的加油站.球形结构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⑵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2.指导学生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
(I)教师提出活动的任务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或自己收集到的建筑物的图片,观察它们什么形状和结构的;(2)学生分组观察建筑物的图片,并利用绘图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3)将自己搜集的建筑物图片与小组的同学交换.并进一步观察。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各组典型的建筑物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强调某些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如赵州桥是拱形结构.美国佛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是柱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结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2 巧妙的结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物体的不同功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的结构特点。
2.掌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或实物。
2.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自行车、桥梁、房屋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
可以采用图片或实物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进行展示。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进行一些小组竞赛活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1)一. 教材分析《1.2 巧妙的结构》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结构及其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结构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结构及其特点。
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实物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各种常见的结构及其特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结构的了解和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结构,并尝试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一些简单的结构模型。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巧妙的结构》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不同结构的特性,了解结构对于物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结构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结构的特性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结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结构的概念,认识不同结构的特性,知道结构对于物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结构的特性,知道结构对于物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地理解结构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地探索结构的特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结构的概念。
3.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到结构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结构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结构对于物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3.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不同结构的特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拓展: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巧妙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巧妙的结构》,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材料,说教学流程五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巧妙的结构》是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的第二课。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制定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能力。
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更多的结构,分析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自然界包括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并进一步联想到建筑物的结构与自然事物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科学阅读的方法,对建筑物的结构有比较正确的认识;2、能提出对古建筑物长期存在原因的猜想;3、能从结构角度分析并推理出增强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观察各种自然事物的巧妙结构,体会其中之美,进而产生更深入探究的愿望。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自然事物和建筑物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自然结构的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产生兴趣并大胆设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建筑物承受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能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物体的结构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对《常见的建筑》一课的学习已经对建筑物的产生和发展,结构与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了不同风格的特色房屋。
教学目标:1、能提出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感兴趣的问题。
2、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增强建筑物承受力的方法。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准备材料:报纸、木棍、橡筋、白纸、硬币、纸桥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二、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赵州桥、空心的楼板、埃菲尔铁塔的图片,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出问题:①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②楼板为什么做成空心的?③埃菲尔铁塔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建筑物的结构,并提出问题。
]三、探究问题1、教师演示实验。
①用一张白纸和两个相距10厘米的桥墩搭一座纸桥,在桥面上放硬币。
(只能放一个)②把桥西设计成拱形,能放几个硬币?a. 让学生猜想。
b. 教师实验。
c. 让猜对的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拱形——承重力大)2、学生实验。
①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
②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
③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
④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⑤汇报,交流。
(师板书:空心——不易弯折,三角形——稳定性强)3、教师讲解: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人们正是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而建造出不同形状的建筑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师生互动,以竞猜形式让学生猜想,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动作制作实验模型,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展练习1、发现周围生物的结构。
(出示贝壳图片)2、介绍仿生建筑。
(出示仿生建筑)[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贝壳图片,让学生了解贝壳的颜色、形状的多样化,感受生物结构的特色。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1.2 巧妙的结构》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结构的图片和介绍,不同结构的实验和观察,以及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和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2.难点:对于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结构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结构的图片和实物,实验器材。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结构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结构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功能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和介绍不同结构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