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学教育思考与实践(南京田家炳中学校长华勇)
- 格式:ppt
- 大小:56.79 MB
- 文档页数:54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主张在生活中教育儿童,使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这一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校与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地实践和推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
本文将围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展开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生活教育的教学实践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他认为学习知识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活教育强调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1.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生物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园或者周边地区进行植物调查和采集,从实践中学习植物的特性和生长规律。
2. 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在历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的再现和模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3. 项目制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制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完成项目。
在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4. 跨学科整合:教师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整合,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项目研究,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下进行探索和学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生活教育的反思尽管生活教育理念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如何更好地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以及如何克服一些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
1. 教学资源不足:生活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需要大量的生活实践和体验资源。
田家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我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推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田家炳先生的事迹进行观后感,探讨他对历史和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田家炳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他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脉络和核心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对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深度。
而且,田家炳先生还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对于学术界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推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田家炳先生一直关注着我国的教育问题,他提出了“教育应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理念,倡导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意义,更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田家炳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应该得到尊重和传承。
他也提出了“传统文化需要更新”的理念,主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使之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生长和发展。
总结来看,田家炳先生不仅在历史研究和学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更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事迹和思想,对我国的历史、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个人观点:对田家炳先生的事迹的观后感,我深感敬佩和感慨。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都对我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帮助。
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田家炳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为我国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田家炳先生的事迹进行观后感,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他的丰功伟绩,更可以从中汲取到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希望我们都能够向着田家炳先生所倡导的“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教育理念努力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市小学‘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研发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价值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更加蓬勃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综观国外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强调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
与“做中学”相类似的科学教育试验计划——如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其含义是“动手和面团吧”),已分别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这两个科学教育计划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基于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的教育界、科学界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了解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总结我国中、小、幼科学教育已取得的成就、丰富经验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了“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实验,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妙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础教育参考·2020/01学校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所学校要永葆其鲜明特色,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优势,还必须有符合校情的创新,挖掘出符合校情的文化传承,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路径。
梳理学校悠久的历史,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凝炼出了“创生”办学理念。
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享誉省内外。
学校独创的“补偿矫正”教学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刷新纪录,成为享誉南京教育界的“田高中现象”。
学校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展的全球“电离层”监测活动,所设计的活动方案获全国一等奖,且为“全国十佳”之首。
这些成绩彰显的是“创生”理念的无穷魅力和广阔前景,也昭示着先进的文化理念是提升办学品味、引领学校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蹒跚起步:“创生”理念的形成及内涵学校创办于1935年,在8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涌动着创新的思潮。
1959年,原南京市第二中学航模队获得市冠军;1979年,学生尹承伯以5809.7米的成绩打破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记录。
20世纪90年代,鉴于国内外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以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逐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的研究。
很快,一批批尖子生、特长生脱颖而出,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上开始崭露头角。
1992年,学生薛山发明的“磁强度测量仪”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了南京市在该项比赛中获奖零的突破。
此后,学生陈建秋发明的“真空管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第九届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吴俊发执意探索而精辟锐意创化而精彩———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殷汤金宝唐医明作者简介院汤金宝袁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袁原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袁E-mail 院tjb_72@渊江苏南京袁210037冤唐医明袁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工会副主席尧高级教师袁E-mail 院1875671451@ 渊江苏南京袁210037冤基金项目院江苏省教育科学野十三五冶规划立项课题野学校文化视角下教师学校认同感提升策略的研究要要要以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为例冶渊课题编号院D/2016/02/191冤[摘要]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密码袁即学校的文化根基遥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立足野创生冶办学理念袁积极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袁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路径袁使教育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遥学校一跃成为质量优异尧特色鲜明尧管理精致尧具有国际办学视野并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优质高中袁在省内外发挥着四星级名校的示范效应遥[关键词]创生曰文化建设曰特色办学26基础教育参考·2020/01明的“下水道浮球防臭、防溢装置”获全国第十届发明创造展览会铜牌;学生韩笑发明的“道路清雪装置”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以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称号;学生赵啸宇发明的“防红外发动机排气管”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等等。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生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包括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实践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生活教育思想的有效性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终身学习,但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和价值观念差异的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个性化学习和跨学科教学方法。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教育提供了启示,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反思、重要性、理论基础、运用、有效性、影响、局限性、挑战、发展方向、启示、展望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性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非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应当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他对生活和人的理解基础上的。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是教育的本源,只有结合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教育。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情感、意志、思维、判断力等方面,这些素养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的。
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在生活教育中,他倡导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理论基础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具体应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健全发展自己的人格。
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变革是一种勇气,也意味着痛苦,更孕育着希望。
”——新甸二初中校内标语2007年10月,我们学校一行四人奔赴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取经”,根据该校的“讲学稿”,我们结合自己实际,最终决定以“学案”为突破,实施新课程改革。
几年来,学案教学在探索中起步,边实施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邻近市、县的兄弟学校不断有人前来学习交流,学案教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探讨一下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一、具体实践在实验伊始,学案教学对学校全体教师而言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短时间内要改变他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阻力可想而知。
为此,我们学校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大家集体备课、集体办公的时机,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对教师做进一步的解释培训的工作。
只有大家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共同的目标,工作起来才能形成合力。
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质量高低,而是否集体备课又决定了学案的质量。
为此,我们组织各学科备课组同志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各种材料,在学校提出的关于集体备课的“三定”、“三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扩展为“四定”、“五选”,“六统一”。
“四定”,即定集体备课时间,定集体备课地点,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五选”,即选课堂例题、思考题,选课堂习题,选课后作业题,选周清过关题,选月结达标题;“六统一”,即统一授课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统一讲评。
全校各学科备课组制定、实施学案的依据是《新甸二初中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案教学的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以,领会《意见》的精神,掌握学案教学的操作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工作:第一步,制定规划。
学科备课组依据课程计划和教材内容,规划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内容、课时与进度,确定周进度,月进度,半期进度以及周清、月结的时间安排。
课题报告范文5篇课题研究报告篇1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引言:“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
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时代发展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
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学校行动作者:陈履伟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4年第05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其嘹亮激越的旋律,汇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之中。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上,培育教育家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榜样;学校文化【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9-0029-03【作者简介】陈履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0)原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其嘹亮激越的旋律,汇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上,培育教育家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
一、学习教育家,理解教育家精神——从孔夫子到陶行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思政教师的“六要”到“大先生”的论述,教育家精神是在这一系列论述的基础上提出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概括,既有高度的政治性,又有丰富的伦理性;既有形而上的道的追求,又有形而下的术的智慧;既有内在的品格素养,又有外在的行为表征。
它是历史底蕴与时代特征的统一,是促进中国教师队伍发展的精神坐标和前进动力。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的群体特征,教育家是教育家精神的个体体现。
理解教育家精神,应从学习教育家开始,从孔夫子到陶行知,我们都要学习。
孔子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平实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视化助力计算思维在教学中有效落地——以“小海龟勇闯
迷宫”为例
任惠霞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24()8
【摘要】计算思维是一种内化的、抽象的思维活动,要让抽象的计算思维在教学中有效落地,可视化是一个突破口。
笔者尝试从程序设计教学出发,以“小海龟勇闯迷宫”为例,从问题界定、抽象算法、对象抽象、运行过程、规律抽象、模式识别等
方面,将计算思维过程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学生可以亲历计算思维形成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其建立兴趣并快速掌握基本编程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很大帮助。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任惠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7
【相关文献】
1.让“计算思维”在Scratch实例教学中落地生根--以Scratch课程中《口算软件》为例
2.一石击起千层浪——例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进行有效“导入”
3.STEM教学中关键概念的比较与落地——以科学探究、设计思维、计算思维、
工程思维为例4.可见,让计算思维真正落地--计算思维可视化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同学,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
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27分)1. 八年级开展“以青春之力·奔赴民族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和同学小语一起参与。
【寻梦·蓝天】小语从新闻里听到梦天实验舱发射的消息后,阅读了下面的寄语和消息,并在回帖里写了短评。
请你和小语一起完成题目。
(8分)(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2分)载(A.zǎi B. zài)翘(A.qiáo B. qiào)(2)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汉字。
(3分)dǔ行不怠( ) dān精竭虑( )浩hàn( )(3)小语想在短评横线处填入一个成语,用以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请你帮他完成。
(1分)(4)请你为上面的消息拟写一个简单的标题。
(不超过20字)(2分)2. 下面一段文字是明明同学学完本单元内容后搜集、整理而成的,请按照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2分)①通过学习《消息二则》,使我明白了消息可以分为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②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具体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舒展和阐释。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1)画线句①处缺少主语,可删去“________”或“________”。
(2)画线句②处词语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感受航天精神】3.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下面的文字是一段时评,其顺序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①从“航天之父”钱学森为中华崛起而回国效力,到“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奔赴外太空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做贡献。
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与思考
蒋凤清
【期刊名称】《当代教研论丛》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对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学校离不开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现实发展基础,新时代下社会赋予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同时学校也离不开对上世纪90年代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回顾与反思,他为当前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借鉴。
【总页数】2页(P70-,72)
【作者】蒋凤清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
【相关文献】
1.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J], 刘思才
2.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J], 刘思才
3.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与思考 [J], 蒋凤清;
4.站立教育科研前沿,引领学校教学现代化——谈教育科研如何引领学校教育现代化 [J], 杨冰清
5.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与思考 [J], 王琦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科学更有温度--发挥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张政
【期刊名称】《数理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22()22
【摘要】学生的认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模式,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学生认知模式与科学革命的结构存在紧密关联.本文对物理教学进行讨论,结合物理学史的发展规律和科学革命的结构,对学生认知的过程进行类比.并以天体运行规律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和验证,阐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教学中发挥物理学史的育人功能,从冰冷的历史长河中发现物理学史的闪光点,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张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谈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对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意义和作用
2.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物理学史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从学科史和活动中发挥物理学科育人功能
4.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5.发挥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养创造品格激发“创生”欲望
华勇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针对目前困扰中学教育界的科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教学内容欠妥、忽
视个性差异等问题,衣文从“培养创造品格、激发‘创生’欲望”的角度探讨科技教育的教与学,试图探索出解决这些难题的一条新路,寻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华勇
【作者单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J], 赵红艳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探索欲望培养创造能力形成正确观念 [J], 唐二伟
3.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J], 冯喜梅
4.创设个性课堂激发创造欲望 [J], 朱海霞;
5.激发欲望培养兴趣开展活动创造机会 [J], 姜广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