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B.人体感觉舒适温度为35℃

C.骑自行车速度为4km/h

D.体育1000m 测试满分为100s

2.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A.B.

C.D.

3.9 月8 日至16 日,第11 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郑州举行。在龙舟赛上,运动员们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吋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打鼓越快,鼓声响度越大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来分辨鼓声、号子声

D.号子声越低沉,音调越高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图中不断抽出空气,闹铃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C.图中敲击瓶子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D.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6.小张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晨练时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9 月25 曰早上步行情况晨练时间为30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晨练的路程约为1500m

B.晨练后小张心跳一次时间约为3s

C.小张晨练时的平均速度约为6km/h

D.当天最高气温可达39℃

7.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7.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5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不变

B.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和看到火药发光的时间间隔将大于5s C.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3000m/s

D.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会变大

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响度相同B.甲、乙、丙三者音色相同

C.甲和丙振动频率相同D.乙的音调比丙高

9.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二、多选题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和0℃的冰水混合物冷热程度相同

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

C.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时,利用了固体传声效果好

D.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兔误差

三、填空题

11.第11 届少数民族传统休育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在郑州市区隆重举行,如图,我校知名校友施一公先生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火炬长约70___________,树木向后运动,这是选

__________ 为参照物。

12.如图,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________,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依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超声导盲仪利用_______ 的原理,探测前进路上的障碍物,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

1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温度”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温度计,瓶内装的是气体,弯管水平部分有一段液柱,装置气密性良好.此温度计原理是_________ ,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__ 移动.(填“左”或“右”)

14.河南省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会定期行编钟演,演者按音谐敲打就可以谱出美妙的乐曲。编

钟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改变敲击的力度,就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 ,(填声音的特性);观众能听到钟声是通过__________ 传播的。

15.下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

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赫兹,网球的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____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m/s

四、简答题

16.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的结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17.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 ;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

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18.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小明按如图所示完成,如下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这种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问接”)测量方法。

(2)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__________ 。

(3)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__ cm,v AB=__________ m/s。

(4)测量时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将会导致AC段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1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1)用刻度尺测量1 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___ 。

(2)敲击时,声音是由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 号(填编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______。

(4)若再增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0.00cm 和2.00cm 的金属管来探究管子发出声者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需将这根金属管与上面编号为___________的金属管比较。

六、计算题

20.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前以90km/h 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35m。

(1)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司机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此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饮酒后反应时间是多少?

2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不变)

(1)汽车第一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2)汽车行驶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能不能向月球发射超声波信号来测量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在100μm=0.1m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而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在

5m/s=5×3.6km/h=18km/h

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体育测试1000m的满分成绩是3min40s=220s,故D不符合实际。

2.A

【解析】

因为蜜蜂与汽车速度大小相等且它们并列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蜜蜂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车轮边缘的点相对于车作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因蜜蜂相对于车静止,所以蜜蜂看到的车轮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体间运动的相对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巧妙地选取参照物.

3.C

【解析】

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运动员打鼓越快,鼓面振动的频率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音色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决定,所以,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就是根据这两种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D.号子声越低沉,说明声音的音调越低,故D错误。

4.C

【解析】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线运动的速度是一定的,其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AB错;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错误;应选C.

考点:速度与路程

5.D

【解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但声音仍在传播,不会立即消失,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即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故B错误;

C.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则尺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6.C

【解析】

A .根据常识知道,人的步幅约在0.5m 左右,所以,步行6001步的距离在3000m 左右,故A 错误;

B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步行后小张的心跳会更快一些,即不到1s ,故B 错误;

C .步行30min,行走距离3000m ,则1小时行走距离为6000m,即晨练时平均速度为6km/h ,故C 正确;

D .由于9月25日已是秋天,最高气温达不到39℃,故D 错误。

7.B

【解析】

AD .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则传播声音的介质发生了变化,故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要好一些,所以,在空气中听到声音的响度要小一些,故AD 错误;

B .声音在水中传播时的速度要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水中时的传播时间是5s ,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5s ,故B 正确;

C .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7500m ==1500m/s 5s

s v t , 故C 错误.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A .从波形图知道,甲和乙的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A 错误;

B .甲乙丙的波形是相同的,即三者音色相同,故B 正确;

C .甲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说明甲、丙的振动频率不同,故C 错误;

D .乙和丙相比,相同时间内乙振动的次数少,即乙的振动频率较低,所以,乙的音调比丙

低,故D错误.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b可知,两车同时出发,在0~t0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是甲车的速度快,由s﹣t图象可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图b中,图线Ⅰ的倾斜程度越大,所以图线Ⅰ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则图线Ⅱ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

B、图b中的t0时刻,说明两车的位置相同,表示甲乙两车相遇,由A的分析知,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D、由A项解答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变为s1(s1<s),有两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也可能在t0时刻之后,故C错误,D正确.

10.CD

【解析】

【详解】

A.温度是表示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所以,0℃的冰和0℃的冰水混合物冷热程度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故B正确;

C.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测量者的估读也有差异,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故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11.cm 火炬手

【解析】

【详解】

[1]一般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火炬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所以,在70cm=0.7m左右;

[2]火炬手运动过程中,树木相对于火炬手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火炬手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12.超声波回声定位信息

【解析】

【详解】

[1]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依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

[2]超声导盲仪利用的是回声定位原理,即根据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判定障碍物的距离;

[3]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3.气体热胀冷缩左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这是气体温度计,其工作物质为烧瓶内的气体,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由热胀冷缩的原理知道,气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则液柱向左移动.

14.低响度空气

【解析】

【详解】

[1]由于质量、体积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振动,所以,编钟越大,越不容易振动,音调越低;

[2]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所以,改变敲击的力度时,其振幅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即会改变声音的响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观众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5.0.04s 20m/s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网球从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所用的时间是:4s 0.04s 100

t ==,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cm ,照片中网球从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cm ,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

为6cm ,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 ,由比例关系知道,

6cm 4.00cm 0.30cm

s = ,由此解得s = 80.00cm=0.8m ,故网球在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8m 0.04s s v t == =20m/s 。 1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可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根据:鼓声越响跳动越高;音叉越响溅起水花越大;声音越响振动越大.可得结论: 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17.A BCD 或BDC 212D D h n

-=

ABC 【解析】

【详解】

(1)[1][2]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 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 2 ,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 ,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D 或BDC ;

(2)[3]用圆环的直径D 2减去铅笔的直径D 1 除去2n 就是墙纸的厚度,即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212D D h n

-=; (3)[4]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 .不同的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 符合题意;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 符合题意;

C .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 符合题意。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18.

s

v

t

=间接秒表40.0 0.2 偏大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

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是要利用公式

s

v

t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2]实验中,是根据

s

v

t

=再求出平均速度,所以,不是直接测量,而属于间接测量;

(2)[3]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所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3)[4]由图知道,s AB =80cm-40cm=40.0cm,t AB =22s-20s=2s,

[5]由

s

v

t

=知道,

AB

AB

AB

20cm/s=0.2m/s

2

40

s

cm

t

v

s

===;

(4)[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小,由

s

v

t

=知道,AC段的平均速

度v AC会偏大;

(5)[7][8]不正确,由于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故他的做法不正确。

19.19.72cm 管子 3 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2

【解析】

【详解】

(1)[1]由图示刻度尺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1号管的长度为19.72cm;

(2)[2]敲击时,声音是由管子的振动产生的;

[3]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所以,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3)[4][5]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6]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0.00cm和2.00cm的金属管,若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应控制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分析由表中数据知道,应选择2号管子。

20.(1)20m;(2)2s。

【解析】

【详解】

(1)由

s

v

t

=知道,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是:

1

90m/s0.6s15m

3.6

s vt

==⨯⨯=;

故汽车减速行驶的路程是:

s减=s总-s=35m-15m=20m;

(2)汽机若饮酒后驾车,则反应时间会变长,由于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所以,饮酒后反应距离是:

s′=s总′-s减=70m-20m=50m,

s

v

t

=知道,饮酒后反应时间是:

50m

2s

25m/s

s

t

v

'

'===。

答:(1)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是20m;

(2)饮酒后反应时间是2s。

21.(1)102m;(2)26.2m/s;(3)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不能,因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道,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是:

10.6

s=0.3s 2

t=,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11340m/s0.3s102m

s v t

==⨯=

(2)由图知道,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是:

2 1.8s 1.4s 0.2s 2

t -=

=,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22340m/s 0.2s 68m s v t ==⨯=声;

由图知道,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经过时间差(即汽车行驶的时间)是:

t=1.6s-0.3s=1.3s ,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即汽车行驶的距离)是:

12102m 68m 34m s s s =-=-=,

故汽车的速度是:

3.4m/s 26.2m/s 1.3s

s v t ==≈ (3)由于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1)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

(2)汽车的速度约为26.2m/s ;

(3)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不能,因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B.人体感觉舒适温度为35℃ C.骑自行车速度为4km/h D.体育1000m 测试满分为100s 2.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A.B. C.D. 3.9 月8 日至16 日,第11 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郑州举行。在龙舟赛上,运动员们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吋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打鼓越快,鼓声响度越大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来分辨鼓声、号子声 D.号子声越低沉,音调越高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图中不断抽出空气,闹铃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C.图中敲击瓶子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D.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6.小张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晨练时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9 月25 曰早上步行情况晨练时间为30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晨练的路程约为1500m B.晨练后小张心跳一次时间约为3s C.小张晨练时的平均速度约为6km/h D.当天最高气温可达39℃ 7.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7.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5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测量图是:(B) 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 声的(C)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 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C) 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B) 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B) 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 12.38cm,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D)

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是(B) 二、双选题 12、选项略 13、选项略 14、选项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B) 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声的(C)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C) 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B)

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B) 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 12.38cm,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D) 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是(B) 二、双选题 12-14题选项已删除。 12、正确答案为B。物体发声需要振动,但并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听得到的声音,需要振动的频率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13、正确答案为A。空气是一种介质,可以传播声音;水也是一种介质,同样可以传播声音。长钢管的实验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来。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声音的,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水的蒸发 B。树木生长 C。铁钉生锈 D。骏马奔驰 2.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4.5m = 4.5 × 100 = 450cm B。4.5m = 4.5m × 100cm = 450cm C。4.5m = 4.5m / 1000 = 0.0045km D。4.5m = 4.5 × 100cm = 450cm

3.XXX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2m的钢卷尺 B。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20cm的学生用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15m的皮卷尺 D。游标卡尺 4.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的恒温箱后()。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5.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 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6.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我国一分硬币的厚度接近于()。 A。1厘米 B。1毫米 C。1微米 D。1分米 8.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是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D.教室门的高约为20m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水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箭 3.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 4.小丽在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跑出16s的成绩,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在终点处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5m/s D.7m/s 5.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 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7.如图所示,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辆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0s内,乙车运动得较快 D.全程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人 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XXX同学骑自行车沿着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上游 B。向下游 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 2.一短跑运动员在5秒内跑完了50米,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公里/小时,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米/秒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厘米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摄氏度 D。一张试卷 厚度的大约1毫米 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秒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厘米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毫米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米 5.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6.国产歼-15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1 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航空母舰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岸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7.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米/秒 9.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根据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 2.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A. 量程,分度值 B. 量程,分度值 C. 量程,分度值 D. 量程,分度值 3. 关于误差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实验中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 D. 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4.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则此物长应是 A. B. C. D. 5.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秒的是 A. 人的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打一个哈欠 C.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6. 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A. B. D. 无法确定 7.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8. 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 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 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9.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 目的是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10. 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 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 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 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 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二、双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6分) 11.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 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属于机械能的形态? A. 动能 B. 势能 C. 热能 D. 声能 答案:C 2. 在平视镜中看到的图像是 A. 竖直放大的 B. 横向放大的 C. 跟实物一样大小 D. 左右颠倒的 答案:D 3. 热传递方式包括下列哪几种? A. 对流、传导、辐射 B. 浸渍、传导、蒸发

C. 对流、冲洗、辐射 D. 反射、传导、导热 答案:A 4. 以下哪种材料是好的导热体? A. 水 B. 棉花 C. 金属 D. 木材 答案:C 5. 音速取决于哪些因素? A. 声源的频率 B. 声源的振幅 C. 介质的密度 D. 介质的温度 答案:D 二、填空题

1. 加热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分子动能相应地(增大/减小)。 答案:增大 2. 机械能守恒是指在一个(封闭/开放)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封闭 3. 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耳朵)。 答案:眼睛 4. 长途传输电话采用的是(声纳/光纤)通信原理。 答案:光纤 5. 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Hz到(20/200)kHz。 答案:20;20 三、解答题

1. 请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答案: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 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当有物体沿着垂直方向上 升或下降时,它的势能和动能会相互转化。当物体向上升时,势能 增加,动能减小;当物体向下降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总机械 能等于势能和动能的和。 2. 请简要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振动源、空气振动和 声波传播三个过程。首先,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分子会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一个机械波, 即声波。最后,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碰撞传播,最终到达听者的 耳朵,使听者感受到声音。 四、实验题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固体导热性质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提示:准备两个不同材料的棒状固体,一端加热,另一端测温,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填写实际实验结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时间:80分钟总分:1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 ③④.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4、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技巧 5、给保温瓶灌开水时,凭经验可边听声音边控制灌水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快要灌满时音调高 B. 快要灌满时音调低 C. 音调始终一样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B.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8、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约为1s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2.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风弛电擎C.离弦之箭D.姗姗来迟 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10m/s C.2m/s D.5m/s 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5.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 6.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小华用刻度尺一次测量出10枚硬币的总厚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比较合适B.小华的方法也适用于测一张纸的厚度C.一元硬币的厚度应该在1.5~2 mm之间D.这种方法适用于微小长度的测量 7.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8.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m,则测量结果为 A.12.365cm B.12.37cm C.12.38cm D.12.36cm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t 10.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 A.1∶1 B.1∶2 C.1∶4 D.4∶1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选项中,没有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A.图甲,赛车尾部安装气流偏导器B.图乙,气垫船船体脱离水面行驶C.图丙,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 D.图丁,高铁站站台上划定安全线2、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3、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4、将重为G的物体挂于测力计下,使它们以大小为v1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以大小为v2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1>v2.已知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F1可能大于G B.F2可能小于G C.F1一定大于F2 D.F1一定等于F2 5、如图所示,将鸡蛋浸入容器里的盐水中,鸡蛋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A.盐水B.鸡蛋C.容器D.地球 6、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 LA:LB=2:1,重力之比为GA:GB=3:2,则A对地面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8 B.3:1 C.2:3 D.3:4 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 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9、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5、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40度,左边是空气B.入射角为50度,右边是空气 C.折射角为20度,右边是玻璃D.折射角为70度,左边是玻璃 7、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9、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 1.(2分)从这个学期起,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课,小刚同学很喜欢。关于他的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 B.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 3.(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4.(2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 5.(2分)选择测量仪器测量的原则是() A.分度值越小越好 B.分度值越大越好 C.根据需要选择分度值的大小 D.根据爱好选择测量工具

6.(2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A.0B.2m/s C.3m/s D.6m/s 7.(2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在0~5s的过程中,v A>v 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②正确8.(2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9.(2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⑤婚庆时的炮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10.(2分)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1.(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带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5N,0N B.0N,5N C.5N,5N D.5N,10N 3、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为GA:GB=3:2,则A对地面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8 B.3:1 C.2:3 D.3:4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6、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A. B. B.C. D. 7、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2、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3、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4、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5、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6、(2016·威海卷)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 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丙L乙>L丁B.L甲= 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 L丁D.L甲= L丙L乙>L丁 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8、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 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3、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做的较宽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4、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6、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

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 ℃).现在把它们放在20 ℃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 8、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 9、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 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2、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4、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

来解释? A. B. C. D. 5、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6、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B.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厚度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小 8、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 3、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4、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B.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 C.地面D.自家小车

6、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 7、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两灯发光情况互不影响的电路是() A. B. C. D. 9、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C.甲物质在46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乙物质在610mi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2、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 A.甲接入电流表,乙接入电压表 B.甲、乙均接入电流表 C.甲、乙均接入电压表 D.甲接入电压表,乙接入电流表 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