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产业结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51
第3讲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我国的长江流域)细化课标探究线索素养要求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掌握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3.理解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从不同河段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措施。
2.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的河流,判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措施。
3.人地协调观:河流开发利用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地理特征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①早期开发:河流的开发利用限于航运。
②后果: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导致本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综合治理①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开发。
③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产业发展①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②农业开发: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林业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渔业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3)环境保护工作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第29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工业区位因素读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生产活动(1)概念:在工厂里,________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
(2)生产过程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________、原料等。
(2)人文因素:________、劳动力、动力、________、政策法规、环境等。
3.工业的区位选择(1)经济效益(2)环境因素【连线】将下列工业部门与其影响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连线。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因:社会的发展,尤其是________水平的不断提高。
2.具体表现及成因【思考】企业集聚有什么好处?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典题精研[典例1] [全国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 D.设备费用[图解思路][答案] (1) (2) (3)[感悟核心素养]知能升华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2)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分析①自然因素: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源。
第四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个产业类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产业政策在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若过于依赖于其中一产业,会面临产业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石油产业的国家在国际油价波动时容易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对其中一产业的依赖,降低风险,并且在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化。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仅决定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得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产业向高效率的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
此外,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若停滞不前,将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激发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力,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产业升级将有助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手段,对不同产业给予不同的扶持和引导,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一些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补贴支持和研发资金等政策优惠,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来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将不同产业分布在不同地区,并合理利用各地的资源和优势,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
综合知识: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1 通货膨胀概述§10.1.1 通货膨胀的定义1.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纸币流通。
其次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现代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认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了生产的需要……"。
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是,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的导致物价上涨。
萨缪尔森认是,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
3.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定义: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不同形式的(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0.1.2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分是不同的类型:1.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划分是:(1)温和的通货膨胀,又称爬行的通货膨胀或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3)跑马式的通货膨胀,也称快步小跑式通货膨胀。
2. 按表现形式不同划分是:(1)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或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2)公开的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3.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同划分是:(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4)混合型通货膨胀。
(5)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6)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
§10.1.3 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当期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高低则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是流行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2.批发物价指数(WPI,wholesale price index)3.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GNP deflator)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使用最普遍的是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