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屈 原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屈原的生平简介个人背景资料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屈原的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屈原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两岁,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
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导语】本⽂所记叙的屈原的⽣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
下⾯是分享的⽂⾔⽂:《屈原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夫与之同列,争宠⽽⼼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
’”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之始也;⽗母者,⼈之本也。
⼈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母也。
屈平正道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间之,可谓穷矣。
信⽽见疑,忠⽽被谤,能⽆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怨⽣也。
《国风》好⾊⽽不*,《⼩雅》怨诽⽽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约,其辞微,其志洁,其⾏廉。
其称⽂⼩⽽其指极⼤,举类迩⽽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廉,故死⽽不容。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
”楚怀王贪⽽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仪与王约六⾥,不闻六百⾥。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破楚师于丹、淅,斩⾸⼋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击秦,战于蓝⽥。
魏闻之,袭楚⾄邓。
楚兵惧,⾃秦归。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一、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稠螂志》记录共25篇。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
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
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
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
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句有哪些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姓屈名原,楚国人,属贵族阶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
屈原的思想和文化成就不仅为后世留下厚重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立身处世和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屈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就任了楚国的大夫,为社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担任楚国宰相,但却因建议国君有关治理国家的政策不被采纳,遭到贬职。
后来,在内外夹击之下,他被迫离开楚国,宦游四方,最终选择了在今天湖南省岳阳市岳麓山投水自尽。
屈原的诗歌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代表作《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被列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灵秀、激情澎湃,以“辞赋”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离骚》。
《离骚》描写了屈原从官至贬,流浪辗转的经历,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感悟。
诗中有许多深刻的诗句,如“余以吾血荐轩辕,杂杜若、艾、芷、蕙,踊跃上蹈,临别赠我以璧,受之无因,奏《涉江》东皋”,表达了屈原爱国之情和无奈之感。
又如:“为夏累洲渌,成湛以泻沱。
四时之序胜,驭此有时亩。
疾风已为雨,君命已为行”,富有哲理意味,也寓意深刻。
屈原的另外一篇诗歌《天问》也以其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博得了世人的赞誉。
其内容与《离骚》类似,表达了对世事的疑惑和对人生的思考。
屈原被誉为“楚国之魂”,他的诗歌不仅有思想深度、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哲学以至政治都有深刻影响。
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和而不同”、“民本”、“仁政”等理念,对后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屈原在文学和思想的传承方面对中国文化有重大的贡献。
屈原的事迹及他的诗句,在中华文化兴盛的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明的影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什么纪念屈原_纪念屈原的原因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也是⽂学史上第⼀位留下姓名的伟⼤的爱国诗⼈。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纪念屈原的原因,希望对你有⽤。
屈原的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的爱国诗⼈。
汉族,出⽣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因顷襄王听信谗⾔⽽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的浪漫主义诗⼈之⼀,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世界名⼈。
他创⽴了“楚辞”这种⽂体,也开创了“⾹草美⼈”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任三闾⼤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起⼀举攻破楚国⾸都郢都。
纪念屈原的原因 近代学者梁启超⾸推屈原为“中国⽂学家的⽼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的爱国诗⼈”,⼀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等明星”。
闻⼀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充分条件称为⼈民诗⼈的⼈”。
《中国⽂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个伟⼤的爱国诗⼈”。
《中国⼤全书·⽂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学的奠基⼈”。
鲁迅在《汉⽂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的“诗三百篇”相⽐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甚长,其思甚幻,其⽂甚丽,其旨甚明,凭⼼⽽⾔,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授能兮,循绳墨⽽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屈原的简介和诗词名句有哪些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是楚国的民族英雄。
他的诗歌富有哲理和深刻的思想,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屈原的生平、诗歌风格、代表作及名句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屈原,姓屈名原,字子期,是公元前340年至278年间楚国的伟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楚辞之祖”。
他出身于楚国的豪门,早年曾担任过楚国令尹的职务,为楚国的政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战争中屈原的官职遭到了解职的命运。
此后,他四处漂泊、流亡,个人生活十分艰辛,也为他之后的创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素材。
最终,屈原在公元前278年不幸在浔阳(今九江)投江自尽。
他的自杀行为被后世尊称为“屈原投江”。
二、诗歌风格屈原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楚国民族特色,表现为豪放、热烈、烈士情怀、激昂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顺应和崇拜。
同时,屈原的诗歌又融入了东方哲学的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反叛和独立的精神等,让他的诗歌更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
在屈原的诗歌中,情感和哲学思考得到了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而充满张力的诗歌风格,这也使得他的诗歌经久不衰。
三、代表作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所作的自白和心灵独白。
它是一部诗歌巨著,诗意深远、思想丰富、语言华丽、意象生动,是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离骚》共分为十八章,篇幅很长,但每一章都写得非常精彩动人。
它主要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自我形象的批判,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作。
四、名句选录屈原的诗歌中,充满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名句:1. 夫天不言,有光有色。
2. 青蝇之头,萤火之光。
3.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4. 乘风而上,四海皆兄弟。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些名句,生动地表达了屈原对自然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诗意美感。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代表了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精髓。
屈原生平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
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至屈原站在五月的起点
凝重的历史让人哽咽
悲愤的汨罗江畔
仿佛在诉说一位诗人的满腔忧怨
一曲《离骚》穿越时空两千年
正在愤怒地呐喊
忧国忧民无悔无怨
大义凛然气冲霄汉
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典范
一个不屈的灵魂血染江畔
感天动地神州惋绿在博大天地间
清翠的荷叶包起一片美好的心愿
祖祖辈辈把先贤怀念
只为了怀念那远去的灵魂
碧青的苇叶裹满一个古老的思念
年年岁岁把英烈纪念
一把油伞遮雨烟
一捆艾草避邪难
风靡华夏上千年
祈福安康倾祝愿
时光匆匆
我仍在原地观望
象那位永恒的哲人一样
面对着昼夜奔腾不息的流水
站在岸边喟叹
流过千年岁月万里风沙
风卷起他那飘逸的身影
风卷起漫吟的诗句与渔父的歌声
他以独行者的脚步横踏犬儒主义的眼帘高蹈于江湖之水千载之下
我赤足走在沙岸上无从寻觅先贤的足迹江水冲上来抺去我的脚印仿佛我不曾走过我的心灵向着夕阳飞舞
又向着水下沉潜
他经过洗礼沐浴霄汉的光华
他的心田丰富神圣
那里开满了瑰丽的思想之花
那花香飘向了广袤无垠的碧空
岁月悠悠传说震憾千古佳话永存人间沧水东流气贯云天海枯石烂铭记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