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用电健康体检表 电费单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8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范本一、用电设备1. 所有用电设备是否定期检修、保养和维护,并记录?2. 是否有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3. 是否有无线电干扰的设备,是否影响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二、电器插座和配线1. 所有电器插座是否安装牢固,接头是否牢固、电线表面是否完好?2. 是否有使用劣质插座、电线?是否有国标标识?3. 插座插头是否插紧,没有空松?4. 是否存在线路过载问题?5. 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有划痕、断裂,是否需要更换?三、照明设施1. 照明设施是否正常工作?2. 是否有因电线老化、损坏导致的照明设施故障?3. 照明设施的开关是否正常、接触良好?4. 是否存在照明过暗或过亮的问题?四、紧急切断设备1. 是否设置了紧急切断设备,位置是否明确、易于操作?2. 紧急切断设备是否定期检查、保养和测试?五、防雷设施1. 是否安装了合适的防雷设施?2. 防雷设施是否正常工作?3. 是否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六、电气保护设备1. 是否安装了合适的电气保护设备,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2. 电气保护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 是否定期检查和测试电气保护设备,确保其有效性?七、电气接地1. 是否进行了合适的电气接地,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2. 是否定期检查电气接地情况,确保其有效性?八、电缆敷设1. 电缆敷设是否规范合理,是否存在绕线过度、交叉敷设等问题?2. 电缆敷设是否受到机械损伤?九、电压等级分项检查1. 是否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进行分别检查和维护?2. 是否定期进行电压等级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十、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电气设备1. 是否对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和维护?2. 是否存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电气安全隐患,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上是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范本,用于企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电气安全。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范本(二)电气安全检查表一、电气配电系统安全检查1. 是否有与电气相关的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2. 是否有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经常进行培训和倡导?3.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测?4. 电气设备是否有明确的负荷标识和运行状态标识?5. 电气设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考核和定期维护?6. 是否有安装地面敷设的可靠接地装置?7. 是否对过载保护器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8. 是否有电气设备的布线图并能准确识别电气设备?9. 是否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10.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保护和短路保护?二、电气设备安全检查1. 电气设备是否安装在无气候影响的地方?2. 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3. 电气设备是否有专门设立的电气间或防护措施?4.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进行定期检查?5. 电气设备是否设有保护盖和报警装置?6.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无负荷试运行?7. 是否有电气设备的台账并能准确识别位置和型号?8.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防尘、防潮和防腐蚀处理?9. 电气设备是否有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10.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三、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检查1.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2. 是否有电气设备的操作指南并进行定期更新?3.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 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5.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6.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和紧急停止装置进行测试?7. 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是否能正确使用电气设备?8. 是否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处理?9. 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是否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10. 是否有电气设备使用安全记录和事故报告?四、电气安全紧急处理1. 是否有电气设备故障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流程?2. 是否有相关的应急设备和应急预案?3.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应急保护措施进行定期演练?4. 是否有紧急联系人和电话号码?5. 是否有紧急排查和隐患报告制度?6.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紧急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7. 电气设备故障和事故是否能及时得到快速响应?8. 是否及时通报上级部门和相关负责人?9. 电气设备故障和事故处理是否能够保持迅速高效?10. 是否对电气设备的故障和事故进行调查和追责?。
企业电费统计表格模板一、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用电量的增加,电费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方便企业进行电费统计和管理,本文设计了一款企业电费统计表格模板。
该模板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进行电费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企业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二、电费统计表格模板设计1.表格结构企业电费统计表格模板主要由表头、表体和表尾三部分组成。
表头包括企业名称、电费统计时间段、统计人员等信息;表体按照用电设备或用电部门进行分类,列出各设备或部门的用电量、电费单价和电费金额;表尾汇总所有设备或部门的总用电量、总电费金额以及平均电费单价。
1.数据来源企业电费统计表格模板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的用电设备或用电部门,二是电力公司的电费账单。
企业需要定期对用电设备或用电部门的用电量进行抄表和记录,同时从电力公司获取电费账单,将两者数据进行核对和整理,填入电费统计表格中。
1.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用电量分析:通过对比各设备或部门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量,可以发现用电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2)电费金额分析:通过对比各设备或部门在不同时间段的电费金额,可以发现电费支出的变化情况,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平均电费单价分析:通过计算各设备或部门的平均电费单价,可以发现用电成本的高低差异,为企业优化用电结构提供参考。
三、电费统计表格模板应用案例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拥有多个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用电设备众多。
为了加强电费管理,该企业采用了本文设计的电费统计表格模板进行电费数据统计和分析。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1.数据采集与整理:该企业定期对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的用电量进行抄表记录,并从电力公司获取电费账单。
然后,将抄表记录和电费账单进行核对和整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数据填入与计算:该企业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电费统计表格中,包括各设备或部门的用电量、电费单价和电费金额。
然后,利用表格中的公式计算总用电量、总电费金额和平均电费单价。
企业用电安全检查表企业用电安全检查表一、总体情况1. 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2. 负责人姓名:______________3. 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4. 检查人员姓名:______________二、用电系统1. 用电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腐蚀、接地不良等问题?2. 电源开关:是否存在失灵、漏电等问题?3. 电线:是否存在搭接、过长、连接不良、过载等问题?4. 电器设备: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电机过热、电气火灾等问题?5. 配电箱:是否存在漏电、过载、温度过高等问题?6. 供电线路:是否存在变压器、隔离开关、电缆保护管等问题?三、应急措施1. 用电系统是否配置应急开关?2. 是否存在应急照明设施?3. 是否配备灭火器材?5. 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四、员工安全1. 员工是否通过用电安全培训?2. 是否在危险区域内布置安全警示标志?3. 是否建立用电安全纪律制度?4. 是否设立应急训练场地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5. 是否配备合格的电工、电气工程师和消防人员?五、场地安全1. 用电系统设备摆放是否合理?2. 用电线路是否设置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区域?3. 场地是否通风、明亮、无积水、无杂物?4. 是否设置满足用电安全要求的接地设施?5.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物品?六、其他1. 是否存在未检测的安全隐患?2. 是否及时处理出现的用电安全问题?3. 是否定期进行用电安全检查?4. 是否具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为基础进行企业用电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是保证用电安全的必要措施。
电费单在企业用电分析中的应用
电费单是供电部门向用电企业通报电力消费情况的单据,电费单内容反映了用电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电力使用情况。
通过对电费单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评估基本电费计量方式选择是否经济、功率因数是否达标、变压器容量是否合适等,结合企业生产情况,电费单解读可以作为企业用电分析的基础方法,是能源用户的用电健康体检表。
1.电费单格式
电费单格式如图1所示,由用户信息及电费总览、电量总览、电量明细三部分组成。
图1 电费单图例
用户信息及电费总览主要内容有:用户编号、用户名称、本月总电费等。
其中用户编号是供电企业为方便抄核收管理工作而赋予每一用户的唯一编号。
不同类型用户的计费时段不同,一般,工业、商业、非工业等大负荷用户计费周期为一个月。
电量总览主要内容有:有功电量合、无功电量合、计费容量合等。
电量明细情况栏主要反映用户各个计量点、各种用电类型在计费时段内电力消费明细,包括表底数、峰谷平电量、无功电量等。
2.电费单内容分析
2.1电量分析
电量是用电设备实际消耗的电能量。
执行峰谷电价的企业电费单内电量分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峰段电量、平段电量、谷段电量,该电量由具有分时段统计功能的峰谷电表统计。
有功电量合为各计量点中峰平谷电量之和。
峰平谷时段划分如下:
峰段08:00~11:30,18:30~23:00
平段07:00~08:00,11:30~18:30
谷段23:00~(次日)07:00
图2 电量计算示例
有功电量合为各计量点中峰平谷电量之和。
以图 2 为例,有功电量合为计量点1与计量点2峰平谷电量之和,即:
有功电量合=31269+22838+135605+466+639+2767=193584 kW·h
其中,电量=(本月表底-上月表底)×倍率。
以图2中计量点1无功电量计算为例:
无功电量合=(2565.95-2511.61)×1200=65208 kvar·h
同一个计量点下如果有不同的用电负荷类型(比如既有居民用电,又有商业用电),由于电价不同,采用定比或者定量的方式征收,如计量点2中未显示表底数,电量按照从27定比0.02确定,即非居民照明电量按照计量点2电量的0.02/27确定。
以上内容均在签署《供用电合同》时约定。
2.2基本电费(容量电价)
大工业用户电费收取实行的是“两部制”电价,“两部制”电价是指电费由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两部分构成。
电度电费代表售电成本的变动费用部分,以客户电能表所计电度数为基础计算其所用电费;而基本电费代表售电成本的固定费用部分,以客户受电变压器总容量或最大需量计算其固定电费,又称容量电费。
用电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按照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计算,默认按照变压器容量计算。
以上内容均在签署《供用电合同》时约定。
图3 基本电费计算示例
以图3为例:
基本电费=变压器容量×单价=800×20=16000元
*注:算例中基本电费单价为20.00元/千伏安/月是因为用户享受灾区电价补贴。
2.3调整电费(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最能反映企业用电设备的用电效率高低,供电企业对用电企业征收以功率因数为计算基准的调整电费,当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指标时(0.9),调整电费为负值,即为奖励;当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指标时,调整电费为正值,即为惩罚。
如图4中所示。
图4 调整电费计算示例
功率因数由企业有功电量、无功电量计算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cos∅=P/√(P2+Q2)(2-1)
其中,cos∅为功率因数,P为有功电量,Q为无功电量。
以图4为例:
功率因数=(31269+22838+135605/√[(31269+22828+135605)2+652082]
=0.95
根据功率因数查找国家颁发的《力率调整电费增减查对表》(见附表4),得到用户当月电费总额增减百分数,正为增加电费,负为扣减电费。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 (当月基本电费+ 当月电度电费+附加电费)× 功率
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从图4中可以看出,企业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指标,该月调整电费为负,即得到供电企业奖励568.46元。
3.结论
1)供电企业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引导用电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计划,缓解高峰缺电矛盾,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用电综合经济效益。
从图2看出,企业峰平谷电量比为22838:31269:135605,若全部生产安排在峰段进行,总有功电费为160799.89元。
实际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实行三班作业制度,用电量大的工序尽量调整到谷段进行。
采用避峰生产后该月节约电费开支81210.50元。
2)功率因数是反映用电企业电能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用电企业通过功率因数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用电效率,减少电能损耗,还可减少不必要的电费开支。
从图4看出,企业该月功率因数优于考核指标,得到供电企业的电费奖励。
3)从电费单中可以看出,企业变压器容量为800kVA,基本电费为16000元,占企业当月电费总额的19.6%,高于一般三班制企业(10%~15%)。
因此怀疑企业变压器选用容量过大,应组织技术人员重新对现有用电负荷进行计算,通过经济评价决定是否对变压器容量进行调整。
附表1
金0.3分钱。
除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类外,均含地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0.05分钱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1.9分钱。
除农业生产用电类外,均含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0.62分钱。
2.对已下放地方核工业铀扩散厂和堆化工厂生产用电价格,按上表所列分类价格降低1.7分钱执行。
抗灾救灾用电按上表所列分类价格降低2分钱执行。
附表2
注:1.上表所列价格,各类用电均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和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0.3分钱。
除农业生产用电外,均含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0.62分钱,地方水库后期扶持资金0.05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1.9分钱。
2.对已下放地方核工业铀扩散厂和堆化工厂生产用电价格,按上表所列分类价格降低1.7分钱执行。
抗灾救灾用电按上表所列分类价格降低2分钱执行。
对生产能力在3万吨及以上的氯碱企业生产用电,电度电价在上表所列大工业生产用电平段价格基础上,各电压等级的电度电价分别降低2.46分钱,峰谷分时电价相应调整。
附表3
注 1.表中电价含增值税、线损及交叉补贴,不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2.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输配电价水平按上表价格执行,并按规定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的具体征收标准以陕价商发[2017]78号附件3销售电价表中征收标准为准。
3.2017-2019年陕西电网综合线损率按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6.69%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6.26%计算。
实际运行中线损率超过上述数值带来的风险由相关电网企业承担,低于上述数值带来的收益由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各分享50%。
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