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常见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52.56 KB
- 文档页数:1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金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白点病:白点病是金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
治疗方法包括将患鱼放入盐水中浸泡,可使用盐浴药物进行治疗。
2. 鳃钩虫感染:鳃钩虫感染会导致金鱼呼吸困难,鱼体虚弱。
治疗方法包括在水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3. 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导致金鱼食欲不振、腹部肿胀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在水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同时饲养金鱼应注意合理饮食。
4. 鳞金丝胞菌感染:鳞金丝胞菌感染导致金鱼皮肤溃疡,出现红肿、溃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将患鱼放入含有抗菌药物的水体中进行浸泡,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5. 氧化亚氮中毒:氧化亚氮中毒是由于鱼缸水体中氨的含量过高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即刻更换新鲜水,加入中和剂以降低水体中氨的浓度,并确保过滤系统正常运作。
注意:对于金鱼疾病的治疗,应尽早发现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保持水质清洁、饲养环境卫生以及定期检查金鱼的健康状况也是预防金鱼疾病的重
要措施。
如果病情较为复杂或严重,请咨询兽医师或专业金鱼养殖人员的帮助。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特别鸣谢:金鱼吧友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zb342199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水霉病图2(外伤并发水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打印病图2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金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金鱼是人们常见且受欢迎的宠物之一。
然而,与其他宠物一样,金鱼也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金鱼的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方法,帮助金鱼主人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宠物。
一、常见疾病1. 白点病:白点病是金鱼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可导致鱼身上出现小白点,鱼儿行动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2. 鳃腹液积:鳃腹液积是由鳃腔嵌塞引起的疾病。
病鱼的腹部会显得鼓胀,呈现不正常的膨胀状态。
3. 尾部腐烂:尾部腐烂是金鱼常见的疾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鱼的尾部会逐渐腐烂,严重时可能导致尾部断裂。
4. 操行病:操行病是一种常见的金鱼皮肤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鱼的皮肤会出现白点、红肿等症状。
5. 腹水病:腹水病是金鱼腹部积水的一种疾病。
病鱼腹部会显得鼓胀,并逐渐变大。
二、防治方法1. 预防白点病:定期清洁鱼缸,确保水质清洁卫生,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新购买的金鱼应先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没有携带疾病。
2. 预防鳃腹液积:定期检查鱼鳃是否健康,保持鱼缸水质清洁,饲养环境稳定。
3. 预防尾部腐烂:保持鱼缸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喂食,维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
4. 预防操行病:定期清洁鱼缸,避免过度喂食,防止不洁物进入鱼缸。
5. 预防腹水病:确保鱼缸水质清洁卫生,适度控制喂食量,避免过饱。
在防治金鱼疾病时,饲养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金鱼的行为和外貌,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病情严重时,最好请兽医进行诊治。
2. 定期清洁鱼缸,更换水质。
金鱼喜欢干净的环境,脏污的水质容易引发疾病。
3. 饲养环境要稳定,避免剧烈温度变化和水质波动。
适宜的水温和水质能够减少金鱼患病的风险。
4. 合理饲养金鱼,避免过度投喂。
过度喂食会导致金鱼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容易引发疾病。
综上所述,金鱼作为人们心爱的宠物,需要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关注。
了解金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能够帮助金鱼主人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让金鱼保持健康的身体。
同时,饲养者也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养鱼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金鱼的健康。
金鱼的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治疗第一篇:金鱼的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治疗金鱼的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治疗虽然金鱼在众多观赏鱼当中算得上是皮实好养的,不过在下觉得金鱼也是非常容易得病的.金鱼的疾病有很多种,接下来在下先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1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因是一种叫〔多子小瓜虫〕的微生物寄身在金鱼身上引起的,此病一般只在水族箱中或小泥池中发生,在土池中级少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暖冬或早春,水温18‘~‘20度.诺金鱼被感染也可以在20度以暴发.防治方法:诺金鱼发病用硝酸亚汞〔就是红药水比列十公斤水两滴〕和硫酸铜〔比列百万分之六〕整缸泼洒〔因为此病传染性较强,所以整缸泼洒即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达到了消毒的目的〕最后在下再提点小见意,一般情况下只用红药水就可以了,因为红药水比较安全,而硫酸铜的毒性比较大,用药比列又很难控制,弄不好鱼病没治好,整缸鱼反而被毒死了.硝酸亚汞是无几有毒品,有化学试剂级和工业用品级,对小瓜虫病有特效,汞溴红(即红药水)是医药品,对小瓜虫治疗有效,硫酸铜是一种治疗鱼病的常用药,但对小瓜虫病无效,并有加重病情的迹象,蛀鳍烂尾病的治疗方法本病多发于鱼的鳍条边缘,时期残缺不全,甚至根部肌肉变色发红发紫有时没根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会裂开,有时尾鳍呈扫帚状,严重时整个尾鳍会烂掉.本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当水质恶化时,就很有可能发生此病.治疗方法:用1%浓度的孔雀石绿容液涂抹鳍条破裂处,反复涂抹多次,直到病情好转为止.也可用碘,土霉素适量浓度浸泡鱼体30分钟,效果良好金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水霉病是由金鱼鱼体受伤后,水霉菌入侵感染伤口所至的一种鱼病.此病的病菌进入鱼体后会迅速繁殖生长,分布在病鱼的皮肤上,从外表看就想长了一层软绵绵的白毛.患此病的金鱼焦躁不安,食欲下降,皮肤黏液增多,体表无光泽,弹性差,游动失常,体表组织逐渐坏死.严重时,病鱼身上想长满了白毛,可逐渐导致死亡.对于水霉病,首先因注意预防措施,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捞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避免碰伤鱼体而病菌感染.其次,平时要给予充足的阳光照射.换水时,再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治方法:用毛笔醮千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万分之一的高猛酸钾亦可]涂抹病鱼患处,可杀灭病菌.2用4%的食盐水兑入净水中浸泡病鱼,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3用10千克水溶解3克硼砂,每次给病鱼浸浴5分钟再放如绿水中静养.烂鳃病的防治方法烂鳃病可分为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种,而以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最大.该病可能在严重缺痒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病.此病对金鱼危害最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发病季节常在春,夏两季,特别是春夏之交的黄梅季节,有时在再深秋季节也会发生.由于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困难,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的良放妙药,故此应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此病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金鱼食欲减退,活动迟缓.打开鳃骨可发现鳃丝末端有些红肿,发炎并带有污泥.严重者鳃丝腐烂,鳃死成糊壮,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坏死,有时被腐蚀成一个呈圆形的透明区,鱼发病致此程度时,已无治疗必要.防治方法:在发病季节要加强水质管理,投饵要少量多次,换水要勤,增加水中的溶解痒,防止缺痒的发生.往往不经意的缺痒是此病发生的通常原因.每当发病季节来临,都应在水中放呋喃唑酮作为预防用药,是水体浓度达到百万分之四.用盐水将水体盐度调高到千分之二.当鱼患此病时,每天用食盐水适量浓度对金鱼进行药浴,约10分钟左右.也可将庆大霉素,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投入水族箱中抑制有还细菌繁殖,再用福尔马林杀菌.再次提醒爱鱼的朋友,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很麻烦的鱼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寄生虫性烂腮病的治疗方法寄生虫性烂鳃病的主要特点为传播速度慢,发病率底,不会引发大批死亡的现象.发病初期检鳃丝,偶见一条或数条鱼鳃丝发白,略有黏液,病鱼并未有明显不适,发病中后期鱼表现出有明显不安,且不爱游动,常在水表浮游,少吃食或不吃食.翻开鳃盖检查,成片的鳃丝发白,血色偏淡,镜检可检出很多寄生虫.防治方法:注意水质状况,活饲料投喂前应杀菌消毒.用敌百虫溶液泼洒全池,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病情严重的鱼可用十万分之一的敌百虫溶液浸泡.呋喃西林可以按比列整缸泼洒[主要起预防杀菌作用]也可以按比列制成溶液用来浸泡病鱼金鱼皮肤充血病金鱼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容器中水质不良,光照度不足,以及换水过多过频,是金鱼受不了新水刺激所致,在黄梅季节最为流行,尤其是饲养在水族箱中的观赏鱼,与珍珠鳞金鱼易发本病.病鱼的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最明显的是金鱼的腹部,同时金鱼的神情呆滞,食欲明显减退.本病发病率最高的是珍珠鳞金鱼,应及时治疗,否则轻则影响观赏,重则可引起金鱼死亡.防治方法:增加光照,降低容器内的水位,适当提高饲养水的温度.以0.5克呋喃西林或适量食盐溶在10千克水中,把病鱼在此浓度药液药浴10~20分钟,每隔一日一次.同时,降低水位,增强光照,经1周后,即可康复金鱼缺氧一般会先浮头,再死亡第二篇:常见疾病防治·女性常见疾病防治女性常见病防治第一节女性生理女性生理分期⌝胎儿期:胚胎第6周性器官开始分化,8-10周出现卵巢结构。
常见的金鱼病及防治(一)鱼瘟。
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
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
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
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
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
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
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
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
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
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
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
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
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肤霉病、白毛病)。
金鱼病防治①白点病是由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或腮组织内所致,严重感染时,皮肤和鳍上有一个个小脓泡,表现为一粒粒小白点,故一般称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三的醋酸亚汞溶液浸洗30分钟。
原来鱼缸内的水应当彻底换掉。
②烂鳃病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病鱼鳃丝腐烂,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
一般可用百万分之一比例的漂白粉溶液混合在鱼缸的水中进行治疗。
③松鳞病此病常在春季流行,表现为鱼鳞松竖,体表粗糙。
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用2%的食盐水与3%的小苏打溶液,混合后浸洗病鱼10分钟。
④白毛病又称水霉病,是由于鱼体外伤或寄生虫破坏皮肤而被霉菌侵入引起的,初期不易察觉,待菌丝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时才被注意。
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水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水混合后浸洗病鱼。
⑤车轮虫病是由各种车轮虫浸入皮肤、鱼鳍、头部、鳃瓣而引起的。
车轮虫常聚集在鳃的内缘或鳃丝的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可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可用千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注入鱼缸内进行治疗,也可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30分钟,也有疗效。
1.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O.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2.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
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
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
金鱼常见病及防治的方法介绍金鱼生活水中,环境复杂多变,如管理不周,常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尤其初夏到秋末,气温较高,鱼病更易流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细菌性烂鳃病。
由粘球菌引起,四季发生,夏秋多见,病鱼鳃部红肿,鳃丝充血或发白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常充血,呼吸困难,精神不振,行动迟缓,体色暗淡,食欲减退,久病则消瘦无力。
能互相传染,大批死亡。
治疗:用11.5%氯胺0.05克溶于l0公斤水中,让鱼水浴15mdash;20分钟,反复进行多次,并肌肉注射青霉素一万单位,隔日一次。
(2)寄生性鳃病。
由原生动物寄生于鱼鳃而起,对鱼鳃破坏很大,危害严重的有:
①小瓜虫病。
又名白点病,多发于晚春、深秋或梅雨季节,由圆形或椭圆形密布纤毛的多子小瓜虫成群寄生体表、尾鳍或鳃部所致,病鱼患部乃至周身出现许多白点(囊胞),体表粘液分泌增多,精神呆滞,漂浮水面,很少活动,重症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肌体消瘦,逐渐死亡。
治疗:可将砖在尿液中浸泡一宿,取起晒干作成尿砖,放入鱼池数日;或用5-l0%食盐水浸洗病鱼0.5-1分钟。
②鳃隐鞭虫病。
常发于7~9月间,此虫扁平,前宽后尖,常聚
集于鳃丝两侧,破坏和溶化鳃的表皮,并分泌毒素使鳃微血管发炎肥胖,阻碍血液循环,致病鱼摄食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不久相继死亡。
治疗:用4%食盐水浸洗病鱼8分钟。
③指环虫病。
多发于夏秋,由一种长圆形吸虫寄生引起,此虫用吸盘吸于鳃丝和体周吸血,使病鱼贫血,鳃组织坏死,呼吸不畅,病情恶化较快。
治疗: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溶于10公斤水中,浸洗10-15分钟,反复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