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29 KB
- 文档页数: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一、综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与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程的核心就在于探索这种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本单元是五年级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将从生物的生存需求入手,探索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也会深入探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单元的重要性及其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地位。
《生物与环境》单元是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们揭示了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这个单元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也为他们后续的生物学和环境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入门单元,它不仅引领学生踏入科学世界的大门,更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科学奥秘的桥梁。
在此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互动来达到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知识。
通过对这个单元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后续环保工作做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单元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2. 强调背诵与默写在科学学习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帮助巩固知识点。
第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6、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7、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8、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死海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17、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18、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和液体的浓度有关。
19、(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0、(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促进物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人类提供资源等。
3. 物种:具有相同特征,相互繁殖能够得到繁衍后代的一组生物体。
4. 动物的分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
5. 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6.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会飞、有喙和胸腔。
7. 哺乳类的特征:体表有毛发、进食方法多样、产下活体幼崽、哺乳腺分泌乳汁。
8. 昆虫类的特征:有外骨骼和三个体段、有触角和复眼、有六条腿。
9. 物种的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实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单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的分类:主食类、副食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等。
2. 主食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
3. 蛋白质类食物的作用: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合成抗体和酶等。
4. 脂肪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保护器官,促进维生素的吸收等。
5. 维生素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7. 饮食的合理搭配: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保证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8. 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避免多吃单一食物。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会沉。
6、胡萝卜在水中会浮,把他切成一半大小会浮。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4、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外形就简单浮起来。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以是简单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经由过程尝试我们晓得了,不同外形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纷歧样的,那末,它们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生物是如何适应和影响它们所处的环境的。
首先,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种子的发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比如说,在寒冷的冬天,种子往往不会发芽,因为温度太低了;如果把种子放在水里泡着,却没有足够的空气,它也难以发芽。
接着,绿豆芽的生长对环境是有要求的。
绿豆芽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受到阳光直射,它可能会长得不好。
同时,土壤的湿度、肥力等也会影响它的生长。
然后,我们来看看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如果土壤太干燥或者太硬,蚯蚓就会很难生存。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于环境。
比如,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夏天在北方,冬天就会飞到南方,这是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食物条件。
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蜜蜂为花朵传粉,花朵为蜜蜂提供花蜜;有些小鸟会在大树上筑巢,大树为小鸟提供了栖息之所。
植物的生长会改变土壤的性质。
比如,种植豆类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古至今,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轻便,但稳定性不太好,载重量也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竹筏。
竹筏的面积比独木舟大,稳定性有所提高,能承载更多的物品。
后来,又有了帆船。
帆船依靠风力前行,但是受风向的影响较大。
再往后,蒸汽机的发明让轮船出现了。
轮船使用燃料驱动,不再完全依赖自然力量,航行速度和可控性都大大提高。
现代的船种类繁多,有货船、客船、军舰等。
货船用于运输大量的货物;客船则是专门运送乘客;军舰用于保卫国家的海域。
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船的形状要能减少水的阻力,让船行驶得更快更稳。
材料要坚固耐用,还要能防水。
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动力系统也是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小船来探究船的一些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
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
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
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16.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17.(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8.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19.(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0.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1.(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2.(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
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6.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7.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8.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2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0.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31.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32.曹冲称象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利用了阿基米德定律。
也就是不同货物装载在船中时的排水量相同,它们的重量也应该相同。
33.让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方法:1、加一定量的盐;2、加一定量的糖;
3、加一定量的味精,
4、加一定量的尿素。
34.(比重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35.死海中淹不死人的原因: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远大于人的
密度,因而浮力大于人体重力,人就处于漂浮状态,而沉不下去,才淹不死。
36.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的浮力 =自身重力;沉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 = 重力-在液体中的重力
37.(加盖阻隔空气)、(外包毛巾)、(包包泡沫)等方法都是利用热
的不良导体的保温作用,而且使用的方法(越多)保温效果越好。
38.实验一:探究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量杯、200毫升水、记录表。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9.实验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研究一下吧!
研究的问题:下沉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下沉物体受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石块 1 块,细绳 1 段,弹簧测力计 1 个,带刻度的烧杯 1 个,水。
实验究论: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
力也越大。
40.实验三、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铁块 1 块,细绳 1 段,弹簧测力计 1 个,烧杯 1 个,水,记录单。
实验现象:沉入水底的铁块所受的重力比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实验究论: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温馨提示:学生在学完每一课后及时记会对应知识点,请家长按时检查,确保孩子记会。
谢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