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
- 格式:pdf
- 大小:189.81 KB
- 文档页数:2
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刘春龙郭庆菊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9期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5-0041-02由于长期超负荷采伐,小兴安岭林区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困难的境地,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等“四大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
2011 年小兴安岭林区全面实施了停止主伐措施,这个因林而生、因林而建、因林而兴、60 多年来一直“以木为生”的地区,摒弃了传统发展模式,实施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已成为小兴安岭林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亟须解决小兴安岭林区发展中多年积累的以下突出问题。
一、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整体退化小兴安岭山系纵贯伊春林区,是一个原始的大森林,是整个黑龙江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源头。
由于大量开采山林,加上制度上的不完善和监管上的缺失,使得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中龄林木遭到毁灭性的砍伐和掠夺式的开采。
原有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已支离破碎,森林的屏障作用逐渐减弱,其涵养水源、消洪补枯、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的功能大为降低,旱灾水患频繁发生,1998 年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遭受了30年一遇的春旱和百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生态功能继续恶化、不把这块森林保护好,将对黑龙江和整个东北产生巨大的生态影响。
据有关部门统计,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蓄积和可采成熟林蓄积分别比开发初期下降了大约55%和99%。
优势树种和珍贵树种濒于灭亡,特别是优势珍贵树种红松的蓄积量仅存400多万立方米,比开发初期下降了93.5%。
扣除公益林中的成熟林蓄积,地处小兴安岭林区的森工企业实际上已没有可釆的成熟林。
已有3/4的林业局无林可采,其余1/4 林业局也严重采伐过度。
二、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实现小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工作正面临着千载逢的历史机遇。
1、引言林业资源型城市又称“森工城市”,是指以森林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长白山林区。
随着成熟林资源的逐渐枯竭,许多林业资源型城市经历了“因林而立、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的过程。
因此,重新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和扶持新兴替代产业,打造资源型城市竞争新优势,已成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如江海旭等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焦作现象”,归纳总结了其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王莹和王红姝探讨了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及地位变迁;刘政鑫分析了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吴殿廷以黄金产地的灵宝市和铁矿石产地的辽阳县为例,探讨了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策略;王莹和刘雪美以海州矿山公园开发建设为例,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问题;任宣羽和杨淇钧以旅游视角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旅游开发模式。
以上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素有“金鸡之冠”的美称。
该区域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木材1.3亿m3,上缴利税78亿元,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天然林的采伐,森林质量出现了严重下降,树种结构失调、生态功能不断弱化、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基本处于无木可采的状况。
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被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3年12月3日,我国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林业资源型城市,为衰退型城市。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刘伟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摘要:2000~2009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直接收入从12.93亿元增加到225.9亿元,增长了近17.5倍,森林旅游已成为林业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风光秀丽,山峦逶迤,河流密布,林海茫茫,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业建设与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32-01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现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9年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其中国际游客就达615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8.5%;旅游就业人数10025人,同比增长26%。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用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在阿尔山—柴河核心景区投资6100万元,建设了通向景区的公路30km、步道19km,还重新装修了游客中心,建成了停车场和水冲式厕所,阿尔山机场已经奠基,将于明年开工建设。
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中心,修建了600平方米的停车场,白鹿岛假日旅游酒店已投入使用。
满归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投入450万元,建设了“圣时”文化广场、凯旋门景区,还把北岸林场改建成度假村;根河旅游区投入800万元,建成了独具风格的根河假日酒店,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林区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旅游的需求。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力打造阿尔山、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目标,协助阿柴旅游公司和莫尔道嘎重点搞好核心景区建设,发挥了旅游龙头企业的作用。
同时,完善了海拉尔——室韦——莫尔道嘎、牙克石——根河——满归、加格达奇——阿里河——克一河——达尔滨湖、乌兰浩特——阿尔山4条旅游精品线路,将生态旅游、冰雪运动项目与民俗民风结合起来,形成了森林草原游、红色游、民俗游、古迹游、边境口岸游、冰雪游、森林风光游、森林度假游、森林探险游、狩猎游等多种特色旅游项目。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一、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一)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58个区(市)、镇(乡、街道办事处)。
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陆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1、哈大齐工业走廊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大庆为重要支撑,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1)哈尔滨。
主要指哈尔滨市辖区,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
(2)齐齐哈尔。
主要指齐齐哈尔市辖区,包括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和碾子山区。
(3)大庆。
主要指大庆市辖区,包括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和红岗区。
(4)重点开发城镇主要指哈大齐工业走廊毗邻的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宾县宾州镇、宾西镇和居仁镇、双城市双城镇、周家镇和新兴满族乡、巴彦县巴彦镇和兴隆镇、依兰县依兰镇和达连河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林甸县林甸镇和花园镇、肇源县肇源镇和新站镇、肇州县兴城镇和肇州镇、讷河市雨亭街道办事处和拉哈镇、克山县克山镇、克东县克东镇和宝泉镇、拜泉县拜泉镇、泰来县泰来镇、龙江县白山乡和哈拉海乡、富裕县友谊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依安县依安镇、肇东市五站镇和宋站镇、安达市任民镇和卧里屯乡等33个镇(乡)。
2、牡绥地区以牡丹江市为中心,强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口岸功能,打造重要的国际贸易物流节点和对外合作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全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大小兴安岭林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着东北黑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在国家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由于多年的高强度采伐,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采伐抚育失调。
为切实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 〕33 号),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大小兴安岭林区的50 个县(市、旗、区),其中,黑龙江省39 个县(市、区),内蒙古自治区11 个旗(市、区)。
规划区国土总面积4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18 万人,林业职工55 万人。
(详见附图、附表)规划期为2010-2020 年。
一、生态屏障地位和面临问题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0 年来,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5 亿立方2米,上缴利税290 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期的高强度开发,导致林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林木资源锐减、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和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来推动解决。
(一)生态屏障地位极其重要——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大小兴安岭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使来自东南方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此涡旋,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营造了适宜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庇护了全国1/10 以上的耕地和最大的草原。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为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大降低了旱涝灾害发生几率。
汇报提纲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09年7月28日)首先,我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欢迎光焘主任一行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
光焘主任在黑龙江工作过,对黑龙江情况非常熟悉,而且离开黑龙江以后,一直关心支持着龙江的发展,在此,我代表黑龙江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其他的各位领导,有的来过黑龙江,有的可能还是第一次,我在汇报之前,先把黑龙江的基本情况和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土地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
下辖13个市地,总人口3825万人。
黑龙江地貌特征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西北部为大、小兴安岭,东南部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中西部有松嫩平原,东北部有三江平原。
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等五大水系。
黑龙江物产资源丰富。
耕地近1.8亿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资源133种,已探明储量的81种。
全省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6%。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冰雪旅游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域内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环境一流。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和机器人等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2008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10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7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放缓、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重点,大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我省经济从一季度探底回升,逐月走高,回暖迹象明显,整体经济好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