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糖尿病知识宣教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乏力;◆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很多人体检时偶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之初,都有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偶然也会有乏力、倦怠、易怒等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出现。
有时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可能也是严重问题的先兆:饭量增加了体重却下降,视力下降,手脚麻木或有针刺感,便秘,伤口愈合缓慢,易发感染,阳痿,外阴瘙痒;◆慢性高血糖可致各种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
二、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OGTT试验中,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注:a.“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内,无论上次进餐的时间b.“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的摄入c.“OGTT”:以75g脱水葡萄糖为负荷,溶于水后口服d.在无急性代谢紊乱情况下有异常者应择日按三个标准之一重复检测三、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四、防治▼预防糖尿病的四个要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教育及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监测1、基本治疗(1)自我护理计划;(2)糖尿病人应该知道;▼糖尿病的性质;▼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治疗中有规律的锻炼的重要性;▼进食、体育活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包括使用方法和如何调整用量)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结果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紧张及外科手术等应急状态;▼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预防
1、饮食习惯
(1)多食高纤维食物和深色蛋白质,少食动物油和碳水化合物。
(2)勤食少量且营养均衡的饮食,均匀分布营养,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增加体内能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
(3)把餐量分割,少食多餐,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减少盐分、热量的摄入。
2、运动习惯
(1)设定每天运动的目标,不低于30分钟,每天坚持,运动强度要适当,有氧运动最佳。
(2)给自己定个正确的运动计划,可分散运动,使身体不受太大压力,也可在每日运动时增加一段2-3分钟的热身运动,避免受伤。
3、情绪管理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的积极性,增加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2)保持对疾病的良好心态,开发对生活的兴趣,实施正确的自我管理,减少压力。
二、糖尿病的治疗
1、降低血糖
(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糖分、脂类、盐分的摄入,少量
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控制在250g左右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2)减少体力活动,但不能完全停止运动,运动有利于改善血糖胰岛素特性,改善身体的体质和体重。
(3)多食蔬菜水果,减少摄入肉食,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可以减缓血糖增高的速度。
2、补充药物
(1)补充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例如降糖药、胰岛素、降胆固醇药等。
(2)坚持服药,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臆断停药,避免引起血糖升高。
(3)服用药物时,应经医生指导,以免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其它疾病。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何谓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 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2、运动种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目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50%~75%,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为12~13级。
糖尿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有点累或稍累即表示中等强度运动。
1型糖尿病应避免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
2型糖尿病人还可进行强度低、频度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运动频度: 1型糖尿病人每天运动作为每天治疗相对固定的形式之一,它与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常规治疗形式。
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高的热卡消耗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四、运动时间:1、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糖尿病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待训练半个月到1个月时,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到40~60分钟。
糖尿病预防知识宣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超重,因为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饮食,食物成分应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
增加体力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应尽量避免或少用。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平衡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
定期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数量不断增长。
预防糖尿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宣教的内容:
1. 了解糖尿病: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类型、原因、诊断、治疗方法等。
了解糖尿病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腹。
3.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降低血糖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控制体重:体重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果体重超标,应该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6. 定期检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可以及早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7. 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可以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
预防糖尿病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和检测,及早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糖尿病核心知识宣传内容
1. 你知道吗,糖尿病可不是小事情哟!就像一辆汽车,没了合适的燃料就跑不动了。
比如说老张,他以前可喜欢吃甜食了,还不爱运动,结果就得了糖尿病。
所以呀,咱可得注意饮食,别让血糖悄悄升高啦!
2. 哎呀呀,糖尿病这玩意儿咱得重视起来!就跟盖房子一样,基础不牢可不行。
你看隔壁的李大妈,得了糖尿病还不注意,血糖经常忽高忽低,多吓人呀!咱可不能学她,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血糖呀!
3. 喂,你听说过糖尿病的厉害不?那简直就是身体里的一颗“隐形炸弹”!我认识的一个叔叔,就因为不注意控制血糖,后来各种并发症都来了。
咱可得时刻警惕,不能让它爆发呀!
4. 嘿,糖尿病可别小瞧它!好比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随时捣乱。
就像我朋友的爸爸,以为没啥事,结果血糖高了引发了眼病,悔得不行。
咱可别掉以轻心啊!
5. 哎呀,糖尿病真不是闹着玩的!就好像身体里藏了个“小恶魔”。
我亲戚中就有得糖尿病的,现在整天都得小心翼翼的。
咱可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这个“小恶魔”赶跑!
6. 喂喂喂,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不?那可是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呀!我知道的一个阿姨,因为糖尿病脚都烂了,多遭罪呀!咱可得提前做好防范呀!
7. 嘿呀,糖尿病这事儿可得上心呐!好比是走钢丝,稍不注意就危险了。
我听说有人就是不在乎,最后住进了医院。
咱可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啊!
8. 哎呀妈呀,糖尿病真的得好好防着!就像一个隐藏的陷阱。
我身边不少人都有血糖问题,咱一定要早早重视起来,别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里呀!总之,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我们重视它,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和它和谐相处啦!。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掌握糖尿病,守护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整理了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糖尿病,守护健康。
1. 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2. 糖尿病的危害: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眼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正确的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也非常重要。
4.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或并发症的风险,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5. 健康教育:加强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希望通过这些资料,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注意预防和治疗,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糖尿病日宣传语
1、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
2、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
3、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4、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5、普及糖尿病知识,减少糖尿病危害。
6、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
7、保持健康生化方式,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8、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9、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10、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
11、全家齐行动,共同预防糖尿病。
12、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健康血糖。
13、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生活。
14、治疗糖尿病,让生命如花绽放。
15、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享受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16、关爱糖尿病儿童与成长,我们在行动。
17、手挽手,心连心,共同预防糖尿病。
18、拯救糖尿病患者,我们在行动。
19、积极预防治疗,糖尿病患者不要望糖生畏。
20、相信科学,抵制糖尿。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一、饮食调理
1. 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饮食,摄入总量适中,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2. 均衡营养: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和油炸食品。
3. 控制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饮料等。
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豆类等。
5. 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要少吃。
二、运动锻炼
1. 坚持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2. 适量运动:运动量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针对个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三、心理健康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体内内分泌水平。
2.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 交流与倾诉:与亲朋好友交流,倾诉心事,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四、起居规律
1. 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维持体内正常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3.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受风,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定期检测
1.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其他指标检测:如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2024糖尿病日宣传主题口号2024糖尿病日宣传主题口号1(约3497字)1、生活可以甜如蜜,日常生活应限糖。
糖尿病人需注意,糖类食物不要沾。
不用、少用牛、羊油,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
空腹饮酒易患低血糖,动物内脏也需远。
世界糖尿病日到了,祝糖尿病人能够控制病情,幸福快乐!2、让快乐飞进你的窗,让好运降落在你身旁,让健康常驻你心上,让情谊写满难忘。
世界糖尿病日,疾病预防要注意,愿你身体健康,心情美丽。
3、糖尿病,富贵病,提醒你要乐清贫。
远离闹市,归隐田园,依山傍水,有茂林修竹,可种菜养鱼。
吟诗林荫之下,垂钓江湖之上。
粗茶淡饭,五谷杂粮,蓬屋礅窗,瓦灶绳床,阶柳庭花,朝露夕阳,保你安康。
世界糖尿病日,适时休息,祝您健康!4、喝酒时兴奋度高,但是不要贪杯喝高。
吃糖时幸福感高,但是不要血糖升高。
世界糖尿病日,坚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祝你拥抱健康,远离疾病。
5、一日三餐,多吃蔬菜,饭后水果,莫要忘记,定时检查,多多注意,适当锻炼,一定谨记。
世界糖尿病日,惟愿你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6、 58a做能人,做牛人,不做狂人;做好人,做善人,不做恶人;做凡人,做勤人,不做傻人;做达人,做乐人,世界糖尿病日不做糖人,祝你安康!7、谨遵医嘱多锻炼,心情舒畅无忧虑,规律作息真养生;五谷杂粮有营养,糖分脂肪心有数,控制节食不偷懒。
世界糖尿病日,放松心情,科学饮食,快乐随时光临,健康由你掌握。
8、糖尿病,病不大,最可怕。
为了工作和生活,请您一定要多多注意自身健康。
思量一人在外多不易,疾病缠身无人伴。
做好预防,健健康康!9、做甜蜜事业,吃香甜饭菜,谈甜蜜爱情,做甜蜜美梦,脸上笑容甜,生活比蜜甜,就是血糖不要甜,世界糖尿病日,祝你平安健康!10、远离糖尿病,有三招:1、饮食要合理,瓜果蔬菜少不了;2、户外活动不能忘,增强机体抵抗力;3、天天无烦恼,开开心心最舒畅!11、世界糖尿病日,送你健康小贴士:饮食平衡肠胃好,清清淡淡营养高,糖尿病可要防好,科学锻炼病不扰,心情舒畅忌烦躁,愉悦身心多微笑,轻轻松松健康保,愿你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珍爱身体!12、 11月14日既是橙色又是世界糖尿病日,先祝你爱情幸福甜蜜蜜,再祝你生活快乐美滋滋,三提醒你:饮食莫要甜蜜蜜,科学营养就合理,祝福朋友节日快乐,身体棒棒,顺心如意!13、糖尿病日宣传多,预防保健必不少,疾病缠身也莫怕,心正态若病去除,营养均衡必须必,药物辅助为正道,开心开朗好处多,愿你早日体健康。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又称为“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过高。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则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控制。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患者积极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肥胖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注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脂肪摄入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关键。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避免过度肥胖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也非常重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时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所以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血糖水平的长期控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等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糖尿病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定期的筛查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可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如下:
1. 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预防离不开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
了解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2.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运动和控制体重的药物等方法来控制体重。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定期运动等,都是预防糖尿病的好方法。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帮助人们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的疾病。
加强糖尿病的宣教和知识普及,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保护自己的健康。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何谓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 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2、运动种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目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50%~75%,
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为12~13级。
糖尿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有点累或稍累即表示中等强度运动。
1型糖尿病应避免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
2型糖尿病人还可进行强度低、频度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运动频度: 1型糖尿病人每天运动作为每天治疗相对固定的形式之一,它与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常规治疗形式。
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高的热卡消耗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四、运动时间:
1、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糖尿病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待训练半个月到1个月时,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到40~60分钟。
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人可以间歇进行运动,即运动与休息时间的比为1∶1,如步行2分钟、休息2分钟,运动时间加起来为10~20分钟。
2、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运动
(1)、糖尿病合并酮症、低血糖(<4.4mmol/L)或显著高血糖症(>14mmol/L)者;
(2)、糖尿病合并肾病、视网膜出血或感染者、糖尿病足;
(3)、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未被控制或不稳定、心绞痛者或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
(4)、急性感染。
五、糖尿病患者运动应该注意什么
1体育锻炼须与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结合。
2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锻炼。
3运动锻炼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的变化、气候、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4运动前应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也应有5~10分钟的放松和伸展活动。
5如果发生晕眩、盗汗、无力甚至意识不清等血糖过低的现象,则要即刻停止运动,并且补充糖分。
6不应有头晕、眼花或胸痛的症状。
运动中的呼吸不应感觉到气短,以至于影响说话。
7如果进行持续时间较长、大运动量的运动,如郊游、爬山,应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加餐。
8运动中体位不宜变化太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9动作柔和、缓慢、活动范围适度,避免剧烈动作和体位变换过快。
10疾病状态下服用某些药物,如倍他乐克和氨酰心安等,不能用心率来测定运动强度,可采用自觉运动强度9~11级(感觉稍累)控制中等强度。
11运动过程中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就诊。
12患糖尿病多年的病人,因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出现足部循环障碍和感觉降低。
为避免发生足部皮肤破溃、溃疡和感染,参加运动前应做足部检查,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棉织袜子,每天洗脚时检
查足部。
13避免发生运动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在开始参加运动时,应经常监测血糖;
(2)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由医生决定),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运动时间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餐后1~2小时运动;
(4)糖尿病患者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九类人易得糖尿病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被确诊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关键是定期(最好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六、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9类人群:
1.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在5.6~7mmol/L之间)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糖耐量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
3.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不仅易患糖尿病,而且常常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
4.已经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早发冠心病者;
5.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6.出生时体重低或婴儿期体重比一般小孩轻的人;
7. 年龄≥45岁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
8.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9.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七、糖尿病病人的饮食须知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
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监测。
人们也称此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膳食调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通过膳食治疗,可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
而均衡的合理膳食,既能保证正常生理及活动的需要,又能促进糖尿病的康复。
糖尿病病人的调理要点:
1、称重饮食,根据医嘱,营养师规定的数量进餐,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加减。
2、饥饿时,可调整膳食结构,主食以粗粮为佳,适当多吃含碳水化合物,少、膳食纤维高的低热能蔬菜充饥。
3、钙、铬、锌供给要充足。
含钙高的食物: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产品含铬高的食物:酵母、菌菇类、牛肉、肝类含锌高的食物:粗粮、豆类及其制品、海产品、红色瘦肉、肝类、菌菇类。
八、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应注意哪些糖尿病病人在自我护理方面注意如下方面:
1、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学会尿糖定性实验,家庭常用试纸测量尿糖。
3、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采用清淡饮食,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4、应用降糖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是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痈和创伤时要及时治疗。
6、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7、出现疲乏、饥饿感、心慌、出汗时,表明为低血糖反应,可口服糖水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