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当归散【医学养生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36.56 KB
- 文档页数:2
赤小豆当归散临床新用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3期功用清热排脓。
方药组成赤小豆3L(浸令芽出,曝干),当归。
服法与禁忌上2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3服。
经方方论赤小豆清热利湿、排脓解毒,配当归活血化瘀,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排脓解毒祛瘀之效。
经方新用●赤小豆当归散加防风12g,赤芍15g,槐米12g,生地榆30g,蒲公英30g,治疗肠风脓肿。
●赤小豆当归散加苦参15g,薏苡仁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白芷10g,土茯苓30g等,治疗脓疱疮。
医案举例患者,女,34岁。
诊于1984年6月4日。
患者于1年前发现前阴及口腔溃疡,未加重视,后来时有发热,头晕沉重,关节痛,下肢有出血点,结节性红斑不多,后因黏膜溃疡反复不愈,体质愈加不支,前来就诊。
经化验:血沉86 mm/小时,G反应蛋白阳性。
眼科查示:玻璃体混浊,前房积脓。
确诊: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
刻诊:形体丰腴,面垢虚浮,月经基本正常,行经时症状表现明显,关节痛及下肢出血点尤为突出,带下色黄有异味,时带血迹。
肢倦乏力,纳呆,口苦且黏,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蕴毒,腐血成脓。
治法:清热利湿,排脓解毒。
方药: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组成:赤小豆50g,当归18g,苦参15g,白芷12g,萆薢30g,蚤休10g,薏苡仁30g,白鲜皮30g,赤芍15g,露蜂房15g,滑石18g,黄柏15g,白花蛇舌草30g。
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复诊:服药6剂,热退脉缓,继服10剂,溃疡面不掀红,灼热疼痛感减轻,苔化纳增,湿热渐解,上方加瓜蒌根20g,金银花30g,元参18g,连续服用2个月余,诸症缓解。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方→赤小
豆当归散
金匮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排脓血;
狐惑心烦身无热,痔疮便血服之痊。
组成:赤小豆、当归。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排脓。
主治:①湿热便血证。
症见大便下血,色鲜红而量多,先血而后便,甚则肛门附胀,或腹痛,大便不畅或硬,舌红,苔黄,脉数。
②妇女湿热经血过多证。
③湿热毒血证。
症见表情沉默,懒怠喜卧,汗出,目赤或目内外皆黑,或眼睑微肿或溃烂,或阴痒或溃疡,身发红斑,小便灼热赤黄,口苦,苔黄腻,脉数。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如白塞氏病、痔疮、水肿、女子前阴溃疡、男子阴茎溃烂、尖锐湿疣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升麻、生地、木通、竹叶、栀子及甘草治疗自塞氏病;加连翘、升麻,并随症加减治疗痔血;加减治疗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赤小豆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赤小豆散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赤小豆1合(
赤小豆散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
【处方】赤小豆2-7粒,丁香2-7粒,麝香1钱(细研),瓜蒂2-7枚,青布灰3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
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别名】内消赤豆散
生活常识分享。
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散方剂来源汉。
<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3升当归45克上药共研为末。
每服2克,浆水调服,每日3次。
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功能利湿和血,健脾止血。
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便血,上消化道出血,渗液性皮肤病,瘾疹,痔疮。
白塞氏综合征等病症。
例如。
(1)便血以本方加连翘、升麻为基础方,治疗70例。
其中痔血37例,肛裂23例。
便秘,加桃仁、牛膝,热毒偏盛、肛门灼痛,加银花、赤芍,红藤;气虚乏力、肛门下坠,加党参、白术、黄芪。
结果:止血有效率达85%,平均服药2—4剂(《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
(2)上消化道出血本方合黄土汤,治疗3例。
结果;服药以后血止,大便隐血转阴(《湖南医药杂志}1984年第6期)。
(3)痔疮本方合槐花散,治疗2例。
其中混合痔、环状痔各1 例。
结果:服药12剂后,疼痛消失痊愈(<江西中医药}1989年第6 期)。
(4)渗液性皮肤病本方内服,配合外洗,治疗28例。
其中传染性湿疹样皮炎2例,接触性皮炎1例,生漆过敏工例,暑疖工2例,急性湿疹4例,脓疱疮4例,溃烂4例。
灼热潮红明显者,加红花,连翘、丹皮,疼痛甚,加皂角刺,瘙痒甚,加荆芥、蝉蜕;渗液较多,加苍术、黄连。
结果:患者均潮红消退,糜烂修复,疼痛瘙痒症状消失而愈,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8天(《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3期)。
,(5)瘾疹本方加连翘、土茯苓、忍冬藤、生地治疗.结果:服药3 剂后,皮疹基本消失;再进3剂,获愈(<江西中医药}1984年第3 期)。
(6)白塞氏综合征本方治疗。
结果:服药43剂后,溃疡减轻,原方加丹皮、生地、白芍药,连服12剂后,溃疡痊愈,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毒,肠中痈脓、便血等症。
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卷上【原文】.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2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组成与用法】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原缺分两,据《千金要方》补入)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功效】活血排脓。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
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活血,祛瘀生新。
(主治]狐惑病,身无热,心微烦,默默欲卧,目赤涩痛,眵泪脓血,视物昏花,脉虚数;痔疮、便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大便不畅;或便脓血,腹不痛,无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数用药意解按赤小豆当归散一方,乃解毒清热之方也。
病人既先血后便,是湿热蕴酿已在大肠,而不在脾胃,大肠血液为热所伤,失其常度。
当大便欲出,气机下行,而肠中之血,不啻若沟渠之水,得一团土草以赶之,而流行不已也。
此方重在赤小豆,以清肠中之湿热,又佐以当归活血行气之品,自然病可立瘳。
仲景又立此方于狐惑门,详《金匮要略》。
【辩证】(1)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下血之症,论因则多,论要则二。
二者何?即阴、阳两字也。
阴、阳即气、血,夫血固以下行为顺,是顺行其经络之谓,非妄行之谓也。
阳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阳不足,而不能统摄也;阴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阴不足,阴虚则火旺,火旺遂逼血外溢也。
阳虚阴虚,察脉察色,与上辨吐血法同。
阳虚之下血,宜培中之阳,方用四逆汤、理中汤,见阳虚门。
阴虚之下血,宜培中下之阴,方用泻心汤、六味、补血汤(即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见阴虚门。
或又曰:粪前血、粪后血,何谓也?曰:粪前血者,循行大肠之血失度也;粪后血者,脾胃之阴失度也。
亦不必细分,总在这粪之鞕、溏,以判肠胃之虚、实,又要察其人平日起居,外形之有神无神,而虚、实自判也。
赤小豆当归散加味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赤小豆当归散的功效有清热凉血,养肝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肝火上扰所致的肝火上炎,症见眼睛干涩、眼胀、眼睛红肿、不能持久阅读;视疲劳、视力减退等症状效果显著。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眼睛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肝的问题,眼疲劳是肝阴不足的表现,为什么电脑看久了会眼疲劳呢,因为“久视伤肝血”。
血属阴,气属阳。
我们刚睡醒的时候,睁开眼睛是看不清东西的,要等一小会才看得清楚,这是因为睡觉时肝血藏在肝里,睁开眼睛,肝血就从肝里面提取出来,供给眼睛。
所以中医又有一句话“目受血而能视”。
所以要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眼疲劳,还要从“肝”入手。
加味赤小豆散是纯中药成分养肝明目,从根本上解决眼睛疲劳问题。
眼疲劳的症状大概有:眼睛酸痛、视物短暂的模糊、重影、眼眶痛、眼睛像有静电一样的灼痛感、头痛、恶心等。
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有时只出现一两种。
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者要引起警惕。
药店、网上治眼疲劳的药很多,但是,有几种是真的能缓解的?又有几种是真的能治疗的?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对眼睛有伤害。
所以,大家要在平时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少用这类产品。
如果大家眼睛真出现问题了,可以试试加味赤小豆当归散,它是根据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加减出来的专门治疗眼部疾病的方剂。
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使我们看的眼花缭
乱,也使得眼部疾病越来越年强化、大众化。
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干眼症等,随便一个都极有可能导致失明,眼睛看不见还怎么看这精彩的世界?所以平时有出现眼疲劳的症状千万不可忽视,及时咨询治疗。
赤小豆当归散方剂配方
赤小豆当归散【方剂名】赤小豆当归散,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赤小豆三升(150克)、当归三两(30克)。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
浆水调服2克,每日三服。
【功效】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治】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口腔溃疡等病症。
1.尿路感染:以赤小豆当归散加味治疗44例,以临床症状以及尿常规为评价标准,经治疗后痊愈3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7.73%。
(《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第10期)
2.口腔溃疡:以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疗程为7日,以溃疡面积及临床症状为评价标准。
结果:显效2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
3.3%。
(《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2期)
【方解】狐惑病乃伤寒余毒与湿热为患。
脉数主疮热,眦黑为热瘀肉腐,能食则毒已化脓。
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又用米浆和胃气,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歌】眼眦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
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溃烂不愈的糖尿病足,2个中药方子就能解决!内服外敷,糖尿病医友赶紧看前段时间,一位医友在群里喊师兄问我能不能写一篇糖尿病的文章?其实以前也写过,但都是寥寥几笔,几乎没有完整的去说过这个病。
因为不敢在文章里给方子,就怕大家直接拿去抓药。
要知道,在中医上不管是什么病都需要中医师辨证施治的,师兄在每篇文章里也都会说不可擅自抓药,需咨询医生。
尤其糖尿病、高血压这种需谨慎再谨慎的疾病,更需经医生根据医友的具体情况来辨证。
但由于很多医友都想知道中医对糖尿病的看法,所以思来想去师兄决定单独写一篇。
着重讲讲治疗思路、饮食方面注意的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问题。
你知道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生活是怎样的吗?师兄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帖子倒是恰好应了那句话——用最轻松的语言说着最残酷的事实。
“患糖尿病十几年的身边倒是有不少,她们除了每天打针或者吃药,生活的还不错。
就是会有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失明的隔壁的老太太也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个腿也截肢。
”原来,这叫生活得“不错”......众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心肌梗塞、心绞痛、半身不遂、糖尿病足、肾脏疾病、眼睛失明、周围神经病变、牙周炎等。
急性并发症: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糖尿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低血糖等。
其中心脑血管的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记得也是在知乎上看到的帖子,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患糖尿病多年平时一直吃药、打胰岛素稳定病情。
结果突然就去世了!医生查明原因后,表示是糖尿病引起的心梗。
另外,并发症里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当属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双脚溃烂要不就剪掉溃烂的脚趾,要不就直接切掉溃烂的脚,严重感染了就要切掉下肢。
截肢有生命危险,不截肢还有生命危险。
那怎么办?用中医啊!师兄告诉你两个好方子——排脓散、赤豆当归散。
排脓散,是帮助促进伤口愈合的第一方。
临床中,咱的几位医生们经常用这个方剂来治疗需要愈合伤口的患者。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五九)狐惑眼病之赤豆当归散(五)狐惑眼病的治疗【原文】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目四眦黑。
著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狐惑眼病的患者,脉象是数,没有发热,有轻微的烦燥,嗜睡神疲,还有汗出。
刚得眼病的三四天,眼睛是红的,象那个斑鸠的眼睛一样。
过了七八天,眼睛的眼角变成了黑的了。
如果这个人吃饭还可以,但是,有可能会化脓,这就是用赤小豆当归散来主治。
这里的赤小豆不是用赤小豆,而是用的赤小豆芽,这个赤小豆的用量还比较大,用三升的赤小豆来发芽,发完芽以后,再拿来晒干,这是一剂药的赤小豆芽,用当归三两,把这个赤小豆芽和当归捣成粉,做成散剂,每次用浆水服方寸匕,这一方寸匕也就是五珠的重量,其实也不多,每天服三次。
这个“浆水”是什么水还是什么汤,后世医家对这个“浆水”的解释有多种多样,分歧比较多。
张仲景出生在南阳郡涅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
按照张仲景出生地的习俗,这个“浆水”应该是指米汤。
为什么要用米汤来冲服这个赤小豆当归散呢?在过去的农村用的布料都是自己织,织好以后,就要用浆水来浆布,这个浆水就是米汤,就是用米汤来浆布,所以,这个浆水,就应该是指的米汤。
眼睛红如斑鸠的眼睛,我们看看斑鸠的眼睛到底有多红。
实际上是指我们的白眼红了,红得象班鸠的眼睛,也就是眼睛感染要化脓之前,先是充血。
【要点延伸】1、当归是治疗血管炎的要药,不管是什么原因的血管炎,都可以选用当归。
这个和我们现代临床结合起来,只要见到是血管炎,就可以放心的用当归。
赤小豆当归散、就两味药,就是治疗的血管炎,非特异性的血管炎。
四妙勇安汤的里面,也是重用当归的。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个治四肢冷的,血管炎引起的四肢冷,这个方剂里面都是用当归。
所以,以后见到厥冷血管炎证,供血不够,四肢发凉的这一类疾病,就需要用当归。
【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狐惑病(白塞病)】某男,40岁。
虑者3个月前出现口腔及阴茎溃疡,日渐加重并出现双眼红肿伴疼痛。
给予西药抗炎、激素、营养等治疗,始有一度好转,后无效果。
症见:目赤肿痛,畏光,口腔黏膜溃疡伴舌出胬物,如重舌。
龟头、阴茎有溃疡,灼热,伴恶风汗出,身热头痛,口干且苦,喜冷饮,纳差,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无力。
诊断:狐惑病。
辨证:湿热毒邪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
赤小豆50克,法半夏12克,当归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生地黄12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干姜10克,淡竹叶10克,牡丹皮10克,大黄(后下)10克,黄芩15克,滑石(先煎)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服7剂药后,目赤减轻,口腔及外阴疡缓解,恶风汗出、身热头痛大减。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6剂,病情明显好转,目赤肿痛轻微,口腔、舌下、外阴溃疡已敛口,肿胀热痛消退,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湿毒渐去。
再予健脾养胃生津善后调治1月,身体恢复如初,随访1年余未再发作。
按:孤惑病最早见于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本病主要由湿热虫毒所致。
其病机或血热瘀结不散,或内蕴脾胃,或侵蚀幽隐窍道之处。
面部色泽变化明显,目赤如鸠者,治用赤小豆当归散;蚀于下部者,称为“狐”,前阴溃疡明显者,治用苦参汤外洗;后阴肛周痒痛者,治用雄黄熏之。
内服方主要为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
本患者以此二方为主,加苍术、黄柏、滑石、淡竹叶以增强其清热利湿的作用;加生地黄、牡丹皮以增强其凉血活血的作用;加大黄以增强其泻热通腑,活血解毒的作用。
诸药合用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病。
白塞病虽病因不完全明确,但与感染后自体免疫异常、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血清中纤溶抑制物质有关。
上述组方则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病邪侵袭而治愈。
(王衍海等2004)。
赤小豆当归散
文章导读
在我们中医养生的方子里,我们经常看到可以用粗粮搭配中药,例如我们可以用薏米搭配枸杞,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用赤豆搭配当归做出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散的功效和作用到底怎样呢,我们自己能不能调配出赤小豆当归散来呢,下文我们一起看看。
赤小豆当归散需要用到原料是赤小豆和当归,赤小豆当归散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药方,这道药房的作用非常广泛,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
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制法
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用法用量
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
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
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