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2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2.科举制度是哪位皇帝创立的?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3.唐朝科举的程序是什么?4.隋文帝为什么创立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思考)5.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有哪些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根据材料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
(从政治、文化和个人三个方面)三、巩固检测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功名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隋文帝杨坚创立;唐代完善: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录取极严。
②武则天设立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设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4.主观:掌握选官实权;客观: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5.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政治上:缓和阶级矛盾,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文化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
一.选择题1.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A.隋朝B.唐朝 C.明朝D.秦朝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唐玄宗时D.武则天时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 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A.500多年明朝 B.700多年清朝 C.900多年元朝D.1300多年清朝6.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隋炀帝——分科考试 B。
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 D。
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7.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其意义在于()①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③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④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汉B.明朝 C.唐朝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
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
D.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A.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C.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D.选拔官吏必须实行世袭制。
11.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根本意图是()A.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3- 审批: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设计者:燕子年级·组制一年组【三维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联系、总结、归纳,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1、旧知链接:“开元”是指谁的统治时期?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有哪些?同类演练(时段:正课时间:10分钟)“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一、基础题:精挑细选(小组合作完成,5分钟)1.我国实行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A.秦朝B.东晋C.隋朝D.唐朝2.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首创者是()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武则天3.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目是()A、进士B、明经C、武举D、秀才4.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能参与治国B.对中国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5.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第一名的人称为()A.状元B.榜眼C.探花D.举人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是用人的最好制度B.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C.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当官D.唐诗的繁荣与科举有关7、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主要包括()①隋文帝②唐太宗③武则天④唐玄宗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具体措施是()A在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B在科举考试中增设武举考试科目C.扩大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学生人数D.以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9、武则天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就是A.科举B.殿试C.考核D.考进士()10、唐朝时,我国诗人倍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写诗成为时尚C.举办国学D.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11、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12、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的时间是()A.唐朝末年B.宋朝末年C.清朝初年D.清朝末年二、发展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板书等)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从踏入校门开始,课室测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古代的考试与今天我们学校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她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来选拔官员的,而今天我们的学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
导入提问讲解引入、板书产生好奇心理,引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在隋朝创立科举制之前,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隋建立后又为什么废除以前的选官方式而创立科举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老师概述同学们的回答:魏晋以来,选官是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
这样,豪门子弟只凭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学无术之人,而真正富有才华却贫寒之人报国无门,埋没了人才。
而且,选官的权利掌握在豪门贵族手中,对皇帝的权利不利。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3、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朗读“导入框”内容,唐太宗是一位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那么他统治时期历史是怎样的一种局面?第二步: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用15分钟时间依据下列表格自读课文,注意观察图片,填写重点知识,也可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第三步: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的制度,讨论“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2、假设你自己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后,你会怎样做?第四步:拓展延伸学习了科举制后,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第五步:达标检测(10分钟)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和学识B.门第和出身 C.民族和地域 D.等级和财产2、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4、“武状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2.学习难点:体会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之中隐含着一个成语“名落孙山”;你知道“皇榜”、“名落孙山”都与我国古代的哪一考试制度在关吗?(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重视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在洛阳宫殿,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6)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缓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朝末年才被废除。
(三)合作探究:(1)隋朝是科举制度的诞生阶段。
①为改变官员选拔中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②(变一变)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朝代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阶段。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关键人物)。
①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什么?②女皇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考查科目上有什么创新?②唐玄宗把什么做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④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哪两科最重要?哪一科的考试和录取相对更困难?“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⑤明经科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儒家经典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过程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时间、科目、相关人物及作用(2)科举制完善的时间、科目及相关人物(3)科举制的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㈠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帝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的,也从到。
㈡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时重视人才的和。
②时大力提倡,开创_________ 和。
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㈢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
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
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
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
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
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请回答:(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想一想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2)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3)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4)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2、(难点突破)科举制通过哪些皇帝的努力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知识延伸】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 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