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要:本文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管理支出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过大的两个方面原因,并借鉴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从预算约束机制,完善国政府采购制度和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财政支出;预算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及范围(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范围的界定与调整供给国家行政管理费,乃是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任何生产方式、任何经济运行模式下,都不会改变,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却有其特殊性。
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是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在一起实施的,政府为管理好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就必须设立诸多的、按行业或按产品分工的经济主管部门。
这样,财政也就不能不把实现所有者管理职能的费用,也纳入行政管理费供给范围之内。
进入经济改革时期后,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一方面,适应旧体制运转需要的旧机构,一时还不能大幅度缩减;另一方面,为适应新体制运转需要,又不得不增加一些新职能机构,这样,就带来了行政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前所未有的膨胀。
这种状况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绝无仅有,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在此主要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相关数据来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进行简要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有两个指标: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前者可直接通过行政管理支出的货币金额反映,可通过表1第二列数据进行直观性地考察。
题目:关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分析2013年11月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表1.1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总收支单位:亿元行政管理费的概念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80-2000年这20年中,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以较快增速逐年增加,其增速甚至高于GDP增速。
财政收入和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这并没有使得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下降,反而呈现稳定上升。
2000年,行政管理支出已占到当年GDP的3.1%和当年财政收入的20.67%。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原因分析1行政管理支出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建设蒸蒸日上,与之相关的行政费用开支也必然增加。
人口居住密集化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于是行政管理支出就产生了扩张的可能。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在公共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政管理支出也不可避免地攀升。
同时,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相应增加,于是行政管理支出就扩张。
众所周知,行政机构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而政府作为公共商品的提供者,必须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
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物价上涨也会直接推动行政管理费的增加。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在公共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政管理支出也不可避免地攀升。
2政府官员冗杂,人浮于事,腐败问题突出尽管行政管理支出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增长过快以及增长不均衡则属于不正常现象。
我国实行过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事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财政的统包统揽和统收统支,直接结果是导致行政成本意识薄弱。
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质,具有排他性和强制性。
政府组织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政府工作投入和产出相脱节,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支出分析报告一、引言行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
对行政支出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政府的运行成本,评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行政支出的分类与构成(一)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是行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这部分支出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工作积极性。
(二)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涵盖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
这些费用用于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是为特定的项目或任务而设立的资金,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扶贫资金等。
其具有明确的用途和目标。
三、行政支出的规模与增长趋势(一)总体规模近年来,行政支出的总体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职能的拓展密切相关。
(二)增长速度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发现行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
某些年份增长较快,可能是由于重大政策的实施或突发事件的应对;而在一些年份增长相对缓慢,反映了政府在控制支出方面的努力。
四、行政支出的结构分析(一)各分类支出的占比人员经费在行政支出中的占比相对稳定,但随着工资制度改革和福利待遇的调整,也有一定的变化。
公用经费的占比则受到节约型政府建设和经费管理政策的影响。
专项经费的占比取决于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战略。
(二)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行政支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更多地将资金用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
五、行政支出的合理性分析(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度行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如果支出过高,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担;如果支出过低,则可能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
(二)投入产出效益评估行政支出是否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浅析简介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行政管理的开支,包括政府采购、劳务用工、机构运行和维护、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这些费用对于政府机构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也对公众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进行浅析。
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费用包括采购价、国有资产评估费用、交通运输、保险、验收费用等。
劳务用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人员来执行各种工作任务,这些职工的薪酬是政府的支出之一。
机构运行和维护费用政府机构在日常运行中需支付的费用有很多,包括租金、水电费、办公耗材、通讯费等。
资产管理政府机关需要管理一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这些资产需要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涉及到各种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从各省份的财政预算中可以得知,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一直居高不下。
以2018年广东省政府预算为例,行政管理支出占到了财政预算的29.2%,其中政府采购金额达到了460亿元,人力资源费用达到了398亿元,机构保障费用达到了209亿元。
可见,行政管理支出对财政预算的影响十分巨大。
此外,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也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例如,在疫情期间,政府采购物资的支出大幅增加,人工成本也可能增加,以保障疫情防控的需要。
而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期,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可能会增加,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公共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不应当过高,否则会对公共财政体系造成压力,从而影响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
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运作,确保行政管理支出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行政管理支出合理性的评估行政管理支出的合理性不仅需要从资金规模、费用构成等角度进行评估,还需要考虑支出的效果和质量。
针对这一点,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行政管理支出与政策目标的契合程度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需要与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要求高度契合,否则支出的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偏离政策目标,影响公共利益。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完善国政府采购制度和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及范围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范围的界定与调整 供给国家行政管理费,乃是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任何生产方式、任何经济运行模式下,都不会改变,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却有其特殊性。
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是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在一起实施的,政府为管理好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就必须设立诸多的、按行业或按产品分工的经济主管部门。
这样,财政也就不能不把实现所有者管理职能的费用,也纳入行政管理费供给范围之内。
进入经济改革时期后,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一方面,适应旧体制运转需要的旧机构,一时还不能大幅度缩减;另一方面,为适应新体制运转需要,又不得不增加一些新职能机构,这样,就带来了行政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前所未有的膨胀。
这种状况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绝无仅有,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在此主要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相关数据来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进行简要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有两个指标: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前者可直接通过行政管理支出的货币金额反映,可通过表1第二列数据进行直观性地考察。
而后者本文使用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行政管理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相对指标来进行衡量。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附注:由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故2007年至2009年的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数据替代。
从上面表1可看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绝对规模的变化情况。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研究摘要:行政管理支出作为公共支出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经费使用效率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行政管理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所必需的开支,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增长过快的问题。
这种增长并不单纯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政府职能的扩大带来的,而是由行政管理支出使用不合理造成的。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总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在不断增加。
相应地,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大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有关数据,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趋势明显。
按照当年的价格计算,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2.4%。
这一速度均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0—2005年间的行政支出总量几乎翻了一番,而2005—2007年这几年间的行政支出总量又几乎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行政支出的不合理状况,急需我们加以研究探讨。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变化趋势行政管理支出总量持续增长20多年来,我国政府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却仍然存在行政支出扩张、预算软约束化等问题。
同样,政府部门职能“越位”和“缺位”等现象依然存在,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也比较严重。
到2004年,行政支出已在公共支出中占到19%。
同改革开放前相比,行政管理经费迅速增长,1950年为13.13亿元,1970年为32.00亿元,1978年为52.90亿元,1985年为171.06亿元,1995年为996.54亿元,2004年达到4691.26亿元。
分析:行政管理支出——12财务管理(3)黄楚文3212005393行政管理支出的定义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内涵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际各级权利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它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
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也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成本。
因此,财政管理支出的安排是否合理,是简历高效率政权机关和其他各类管理机关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经济事务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协调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资源是否能到有效配置的重要表现。
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国家的性质不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同。
西方国家不直接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行政管理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国家政权机关的开支。
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除用于巩固国家政权建设外,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主要包括:①国家权力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经费支出;②国家行政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③国家各级审判、检察机关的经费支出;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机关和各级地方委员会机关的经费支出;⑤党派、团体经费支出,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分类(一)从财政管理支出的基本构成来看,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费支出: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等;2、公检法司支出:国家财政用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各级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3、武装警察部队支出:警卫部队的经费支出、边防部队和消防部队的经费支出;4、外交外事支出:国家驻外使馆、领事馆等机构的经费,政府团体出国访问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费等。
(二)从行政管理支出的用途来看,可以分为:1、人员经费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提要行政管理支出作为一个国家维持其政府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有一个合适的规模。
本文从公共支出理论出发,论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原因,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瓦格纳法则文献标识码:A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呈现出过快增长的态势。
行政管理支出的大幅上升不仅直接加重了财政负担,“挤出效应”越来越凸显,扭曲了政府的支出结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诸如政府的低效率、官员腐败、滥用权利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全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进行了数次改革,但仍然存在行政管理支出扩张、预算约束软化、行政支出管理存在“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膨胀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
本文在衡量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时,采用绝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一)绝对指标与基于瓦格纳法则的分析。
从行政管理支出绝对额看,1978年为52.9亿元,1995年为996.54亿元,2006年为7,571.05亿元,2008年达到9,795.92亿元,同1978年相比,30年间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6.2倍。
(表1、图1)19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考察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扩张问题,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因“社会考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也可表述为: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其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也就越大,但是图1中曲线的二阶导数本应该小于零,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扩张的速度不应该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但是,图1中曲线的二阶导数大于零,表现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支出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基于瓦格纳法则,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明显是不合理的。
行政管理支出现状一、总体概况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大类。
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
据统计,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这一数据反映出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
二、支出结构分析1. 人员经费占比偏高在行政管理支出中,人员经费占据了较大比重。
这主要是因为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的逐步提高。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薪酬水平较高,导致人员经费支出较大。
2. 公用经费逐年增长3. 项目支出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行政管理项目的监管力度,项目支出日趋规范。
政府部门在项目申报、审批、执行等方面都建立了严格的规定,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1. 行政管理支出增速过快虽然行政管理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但其增速过快,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过快的增速可能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其他民生领域的投入。
2. 支出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中,人员经费占比偏高,公用经费增长较快,而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这种支出结构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生保障。
3. 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行政管理支出中,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如公务接待、差旅费用等,有必要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对策建议1. 优化支出结构政府应合理调整行政管理支出结构,适当压缩人员经费,加大对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 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强化预算约束,确保行政管理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行政管理支出的审计和监督,杜绝浪费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支出,为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分析摘要: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支出,对社会生产需求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现今行政管理支出的不断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消费,引起了社会人民的关注。
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的恶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含义和构成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由多种因素形成,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
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外交支出等;狭义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行政成本、三公经费、职务消费等)。
二.行政管理支出现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13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13755.10亿元,18年间增长了13.81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
从国际横向来看,拿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
而上面的数据也只是预算内的数字,而实际的数据并没有透明。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居高不下的,更是远远高出于国际水平。
三.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原因分析(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外国的频繁交往,各种社会秩序和经济问题会日趋增多,而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管理费用也不可避免的快速增长。
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大的同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少,这就意味着政府从GDP中集中的分割越来越少,而在集中越来越少的份额中用于行政管理费的份额却越来越大。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引言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运行和管理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费用。
在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一直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近年来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来源为了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文使用了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我国近十年来的行政管理支出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指标。
行政管理支出的总体情况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在过去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年,行政管理支出为X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X亿元。
这表明我国政府对行政管理的投入不断增加。
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行政管理支出通常包括政府机构的运行费用、人员工资福利、政府采购、劳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根据数据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机构运行费用政府机构的运行费用包括办公用品、租金、水电费等。
在过去十年中,这一费用占行政管理支出的比例相对稳定,约占总支出的X%。
人员工资福利人员工资福利是行政管理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政府机构规模的扩大,人员工资福利的支出也在增加。
数据显示,这一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约占总支出的X%。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采购的金额也在逐步增加。
数据显示,政府采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约占总支出的X%。
劳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劳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提供社会保障而支出的费用。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这一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劳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约占总支出的X%。
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数据分析显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行政管理的投入相对减少。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管理支出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过大的两个方面原因,并借鉴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从预算约束机制,完善国政府采购制度和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财政支出;预算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及范围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范围的界定与调整
供给国家行政管理费,乃是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任何生产方式、任何经济运行模式下,都不会改变,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却有其特殊性。
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是同国有
资产所有者职能混在一起实施的,政府为管理好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就必须设立诸多的、按行业或按产品分工的经济主管部门。
这样,财政也就不能不把实现所有者管理职能的费用,也纳入行政管理费供给范围之内。
进入经济改革时期后,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一方面,适应旧体制运转需要的旧机构,一时还不能大幅度缩减;另一方面,为适应新体制运转需要,又不得不增加一些新职能机构,这样,就带来了行政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前所未有的膨胀。
这种状况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绝无仅有,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在此主要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相关数据来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进行简要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有两个指标: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前者可直接通过行政管理支出的货币金额反映,可通过表1第二列数据进行直观性地考察。
而后者本文使用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行政管理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相对指标来进行衡量。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附注:由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故2007年至2009年的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数据替代。
从上面表1可看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绝对规模的变化情况。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额由1978年的52.9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71.05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20.04%。
从这些数字能够得出一
个明确的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不断加大,总量逐渐增长。
可通过下面图1来更直观地观察这一变化。
下面结合表1中1978-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具体数据来重点介绍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行政管理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反映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国家行政管理占用社会资源就越多。
由上面的图表可看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1978年,这一比重只有4.71%,到2005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9.38%,之后五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然在10%以上。
行政管理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体现出国家社会经济总量中政府部门所耗费的资源情况。
其值越大,表明社会经济总量中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资源就越多。
通过表1观察出,在2000年之前,这一比重在大约1.5%-2.5%之间波动,之后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在2005年达到最高点3.52%,究其原因,这应该是得益于近年来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推进。
然而,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依然存在规模偏大的问题。
上述变化情况可通过图1来进行直观的观察。
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过大的原因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时间短,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处理和解决好,其中一点就是政府部门的预算
管理,尤其支出方面预算,在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仍遗留计划经济的痕迹,再加上政府部门权力扩张的内在驱动,导致预算不独立、不公开、不科学现象相当普遍。
(二)考评监督机制缺失。
我国政府规模庞大的行政管理支出形成,除了有预算编制不合理因素之外,还与行政管理支出预算后的实施阶段的考评监督机制的缺位有很大关系,这一缺位造成了“只管支出,不管绩效”的现象长期存在。
四、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部门预算,就是由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一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部门预算制度可以避免多头管理,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益。
政府采购应当是行政管理支出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其制度完善,可以提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从而使得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建立政府绩效考评制度,重视对行政管理支出效果的考核。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企业员工不仅是约束、监督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同样如此。
例如,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估、对行政运行状况的绩效考评,都会起到这种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利.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最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2]关帅.行政支出规模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3]贾鸿.论建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约束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