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柴可夫斯基四季文字赏析
《四季》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组钢琴曲,共十二首。
这组作品以描绘一年四季的变化为主题,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对其中几首曲子的文字赏析:
1. 《春之颂》:这是《四季》中的第一首曲子,以春天为主题。
开头的旋律轻快活泼,如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春天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2. 《夏夜之梦》:这首曲子以夏天的夜晚为主题,音乐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开头的旋律如同夏夜的微风,轻轻拂过湖面,带起一阵阵涟漪。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夏夜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诗意和梦幻,展现了夏天的浪漫和激情。
3. 《秋之歌》:这是《四季》中的第三首曲子,以秋天为主题。
开头的旋律悠扬而深沉,如同秋天的落叶,静静地飘落在地上。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悲凉起来,仿佛是秋天的哀愁在心中回荡。
整首曲子充满了忧郁和感伤,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美。
4. 《冬日之舞》:这首曲子以冬天为主题,音乐充满了寒冷和孤独的气息。
开头的旋律冷峻而坚定,如同冬天的寒风,刺骨而冷酷。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冬天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力量和决心,展现了冬天的坚韧和不屈。
总的来说,《四季》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部杰作,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四季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二月”作品分析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
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创作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与他的大型交响乐、歌剧、舞剧作品相比较,柴科夫斯基在钢琴艺术创作上涉猎较少,但是相对少量的钢琴创作却贯穿了他整个音乐生涯,其中尤以钢琴套曲《四季》为他众多的作品中最脍炙人口、最有欣赏和学习价值的一部作品。
一、作品简介钢琴套曲《四季》op.37写于1876年。
1875年12月,柴科夫斯基接到圣彼得堡一家叫做《小说家》的杂志社的约稿信,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每月为杂志写一首钢琴小品,内容表现当月气候特征和俄罗斯生活风俗,每首乐曲配发一首俄罗斯诗人相应内容的小诗。
柴科夫斯基如约完成了十二首钢琴曲,后汇为一集,定名为《四季——十二首性格小品》。
为了说明各个月份的风格,柴科夫斯基为每一首乐曲都加了一个小标题。
《四季》在钢琴上描绘的是俄罗斯的四季风光,它创造出一种抒情的意境。
音乐表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象:季节的周而复始动人而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幻想、沉思、愁绪和欢乐等等。
其中一月《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 是一首抒情的小曲,以普希金的诗为标题“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①乐曲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二月《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又名“谢肉祭”)以俄罗斯舞曲节奏为主题。
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二、音乐本体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从主题、和声与结构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
(一)主题分析主题即主导乐思,它能体现出一首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
柴可夫斯基四季总谱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总谱是指他的作品中与四季相关的音乐作品
的集合。
这个集合包含了他创作的四个小提琴协奏曲,分别代表了
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以下是对每个季节的详细解释:
1. 春天,柴可夫斯基的春天代表了生机勃勃和新生的季节。
他
的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春天》,以其明快的旋律、欢
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音乐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曲子
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情感。
2. 夏天,柴可夫斯基的夏天描绘了炎热的季节和大自然的力量。
他的第二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夏天》,通过强烈的音乐表
达了夏季的热情和活力。
这首曲子充满了激情和动感,展现了大自
然的壮丽景色和无尽的能量。
3. 秋天,柴可夫斯基的秋天代表了收获和变化的季节。
他的第
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秋天》,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旋律,描绘了秋季的美丽和多样性。
这首曲子充满了温柔和深情,带
给人们一种宁静和思索的感觉。
4. 冬天,柴可夫斯基的冬天代表了寒冷和沉寂的季节。
他的第四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冬天》,以其寒冷而神秘的音乐形象,描绘了冬季的冷酷和孤寂。
这首曲子充满了冷峻和神秘感,给人们带来一种冷静和沉思的氛围。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总谱是他对自然界四季变化的音乐描绘,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作品,柴可夫斯基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成为了广大听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柴可夫斯基与其钢琴组曲《四季》简介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最著名的俄国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激情、浪漫和感性而著称,而钢琴组曲《四季》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组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代表一季。
构成第一部分:春天《春天》是《四季》中最为流畅和轻盈的曲子之一。
乐曲开始之前,演奏者会发出一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音乐,表达了春天来临的美好感觉。
这段音乐后面紧接着一首快板,流畅自然,演奏者需要通过速度和技巧来表现春季的活力和喜悦。
第二部分:夏天《夏天》是《四季》的荧光部分之一,充满了激情和热情。
乐曲开头通过酷烈的琴声来表达夏天的烈日和热情的气息,接下来又通过优美的音符和流畅的旋律来描绘草原和海滨的美景。
第三部分:秋天《秋天》是《四季》中沉稳踏实的部分之一,它采用了柔和的乐器声音来表达秋季黄叶缤纷,人们沉思、特别的感觉。
乐曲开头由柔弱的小提琴、大提琴及牧歌舞曲引领,如同一个人在秋天走过乡村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渐渐地靠着树翘起腿,惬意地享受秋日的暖阳。
第四部分:冬天《冬天》是《四季》中最为优美和感人的部分。
乐曲由小提琴和钢琴一起演奏,形成柔和而又温暖的音乐氛围。
钢琴部分缓慢朴素,由小提琴在此基础上展开华彩琴音、强节奏的赞美,整个乐曲表达了开挂的冬日景象,晶莹的雪花铺满整个山野,而人们却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摆脱寒冷、迎接新生的希望和梦想。
影响《四季》被广泛地认为是柴可夫斯基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妙的曲调,更是因为它通过音乐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自然之美。
这部组曲激发了无数音乐家和听众们的爱好,受到了各界的欢迎。
总结作为一个经典的音乐作品,《四季》不仅仅是柴可夫斯基的杰作,同时也是音乐铭刻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赋予人们力量。
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5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1马儿脖子上的铃铛和马蹄声的动感。
此时右手需要轻巧灵动地触键,弹奏时要注意重音的位置,重音不是在倚音,而是在音程或和弦上,以使之能平稳连接。
指尖站立弹奏,做出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
37小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曲式结构仍然是带再现的单三。
反复乐段的38-41小节是中部和再现部的连接。
这里非常重要,要求右手跳音干净、轻盈,指尖站立,强弱走向一定要明显、有张力有对比。
(三)再现部演奏技巧分析(42-73小节)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曲式结构仍然是带再现的单三。
再现部的A段(42-49小节)这段将乐曲主题放到中声部,由左手有力地奏出,右手变为十六分音符,这里要强调左手主旋律,而右手需要均匀灵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演奏者是个挑战,右手应该贴键、手指动作不宜大,适当以大指为轴转动手腕,每个手指都要工作,重音放在大指。
再现部的B段(50-60小节)这段同样采用首部B段的手法,只在很少的地方做了变动,增加了一些音符,使音乐内容更充实。
再现部的A1段(61-74小节)前八小节与A段一样,在最后六小节做了补充,使乐曲在渐慢中完满结束,演奏技法和之前一样,需自由连贯,不可因重音或是笨拙的跳动而使句子断开。
第73小节之后左手轻轻结束,右手跳音继续,但越来越轻盈柔和,好比马车渐行渐远离开人们的视野,但这样一幅美妙画卷仍在人们心中久久弥散……三、作品的情感内涵分析通过上述演奏技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都是和音乐情感内涵紧密联系的,接下来我们仍然以曲式结构来分段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
(一)首部情感内涵分析(1-27小节)首部中的A段(1-8小节)从开头明亮活泼的双手八度旋律进行可以看出,这段旋律热情欢脱、质朴宽广,使人联想到晴朗冬日里,农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驾着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场景。
旋律优美动听,线条流畅自然,音调亲切活泼,将听众瞬间带入作曲家描绘的冰天雪地当中。
•Op. 1 Two Pieces for piano (1867)•Op. 2哈普萨的回忆Souvenir de Hapsal, 3 pieces for piano (1867)•Op. 3The Voyevoda, opera (1868)•Op. 4随想圆舞曲 Valse-caprice in D major, for piano (1868)•Op. 5 f小调浪漫曲 Romance in F minor, for piano (1868)•Op. 6 6 Romances (1869), including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Op. 7谐谑圆舞曲 Valse-scherzo in A, for piano (1870)•Op. 8降G大调随想曲 Capriccio in G-flat, for piano (1870)•Op. 9 3首钢琴小品 3 Morceaux, for piano (1870)•Op. 10 2首小品 2 Morceaux, for piano (1871)•Op. 11第一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1871)•Op. 12The Snow Maiden (Snegurochka), incidental music (1873)•Op. 13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 (1866)•Op. 14Vakula the Smith, (revised as Cherevichki), opera (1874)•Op. 15 Festival Overture in D on the Danish National Anthem, for orchestra (1866)•Op. 16 6首浪漫曲 6 Songs (1872)No. 1 Lullaby (Cradle Song)No. 2 Wait!•Op. 17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little Russian (1872) •Op. 18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ia in F minor, after Shakespeare (1873) •Op. 19 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73)1. Rêverie du soir [Вечерние грезы] (G minor)2. Scherzo humoristique [Юмористическое скерцо] (D major)3. Feuillet d'album [Листок из альбом] (D major)4. Nocturne [Ноктюрн] (C-sharp minor)5. Capriccioso [Каприччиозо] (B-flat major)6. Thème original et variations [Тема и вариации] (F major)•Op. 20芭蕾舞剧《天鹅湖》 Swan Lake, ballet (1876)•Op. 21 6首单主题小品 6 Morceaux, for piano (1873)•Op. 22第二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1874)•Op. 23第一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1875)•Op. 24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Eugene Onegin, opera (1878)•Op. 25 6 Songs (1874)No. 2 As When Upon Hot Ashes (Over Burning Ashes)•Op. 26忧郁小夜曲 Sérénade mélancolique in B minor,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1875)•Op. 27 6 Songs (1875)•Op. 28 6 Songs (1875)•Op. 29第三交响曲“波兰” Symphony No. 3 in D Polish (1875)•Op. 30第三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No. 3 in E-flat minor (1876)•Op. 31Marche slave in B-flat minor, for orchestra (1876)•Op. 32Francesca da Rimini, symphonic fantasia in E minor, after Dante Alighieri (1876)•Op. 33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in A,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1876) •Op. 34 Valse-scherzo in C,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1877)•Op. 35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in D (1878)•Op. 36第四交响曲(命运) 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1877)•Op. 37a G大调华丽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 1 in G (1878)•Op. 37b钢琴套曲《四季》 The Seasons, 12 pieces for piano (1876)•Op. 38 6 Songs (1878)•Op. 39儿童钢琴曲集 Album pour enfants, 24 pieces for piano (1878)•Op. 40 12首中等难度钢琴小品 12 Morceaux de difficulté moyenne, for piano (1878)•Op. 41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for unaccompanied chorus (1878) •Op. 42Souvenir d'un lieu cher, 3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1878)•Op. 43 Orchestral Suite No. 1 in D (1879)•Op. 44第二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1880)•Op. 45意大利随想曲 Capriccio Italien in A, for orchestra (1880)•Op. 46 6 Vocal duets, with piano (1880)•Op. 47 7 Songs (1880)•Op. 48弦乐小夜曲 Serenade in C for Strings (1880)•Op. 49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1880)•Op. 50钢琴三重奏曲 Piano Trio in A minor (1882)•Op. 51 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82)•Op. 52 Vespers, for unaccompanied chorus (1882)•Op. 53 Orchestral Suite No. 2 in C (1883)•Op. 54 16 Children's songs (1883)•Op. 55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G (1884)•Op. 56 Concert Fantasia in G,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84)•Op. 57 6 Songs (1884)•Op. 58《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1885)•Op. 59杜姆卡 Dumka in C minor, for piano (1886)•Op. 60 12 Songs (1886)No. 6 Wild Nights (Frenzied Nights)No. 7 Gypsy's SongNo. 12 Gentle Stars Shone For Us (The Mild Stars Shone For Us)•Op. 61 Orchestral Suite No. 4 "Mozartiana" (1887)•Op. 62Pezzo capriccioso in B minor,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or piano) (1887) •Op. 63 6 Songs (1887)•Op. 64 e小调第五交响曲 Symphony No. 5 in E minor (1888)•Op. 65 6 Songs on French texts (1888)•Op. 66芭蕾舞剧《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ballet (1889)•Op. 67a《哈姆雷特》幻想序曲Hamlet, fantasy overture in F minor (1889) •Op. 67b Hamlet, incidental music (1891)•Op. 68歌剧《黑桃皇后》 The Queen of Spades, opera (1890)•Op. 69Iolanta, opera (1891)•Op. 70弦乐六重奏《佛罗伦斯回忆》 String Sextet in D minor Souvenir de Florence (1890)•Op. 71芭蕾舞剧《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 ballet (1892)•Op. 71a The Nutcracker, suite from the ballet (1892)•Op. 72 18首钢琴小品 18 Pieces, for piano (1893)•Op. 73 6 Songs (1893)•Op. 74第六交响曲“悲怆”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Pathétique (1893) -- Op. 75–80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 以下为死后出版--•Op. 75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3 in E-flat (1893)•Op. 76The Storm, overture in E minor (1864)•Op. 77Fatum, symphonic poem in C minor (1868)•Op. 78The Voyevoda, symphonic ballad in A minor (1893; unrelated to the earper opera of the same name, Op. 3)•Op. 79 Andante in B-flat and Finale in E-flat,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93) •Op. 80 Piano Sonata No. 2 in C-sharp minor (1865)•歌剧《奥尔良女郎》(圣女贞德) The Maid of Orleans (Орлеанская дева or Orleanskaya deva), 1878–1879•降B大调四重奏乐章 String Quartet In B Flat Major Op.Posth (1865)。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
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
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
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是应一个杂志编辑的邀请,为他杂志的副刊编写的。
每月写一首符合当月特点的曲子。
1875 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
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
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
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
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
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
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
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
这些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
俄罗斯的音乐月历这一部钢琴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
在诸多钢琴小品当中,舒曼的「森林情景」是以大自然的描写为宗旨,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则是以对诗的印象,转化成音乐。
在创作的笔法上,可以感受到他所流露出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
这部曲集共有12首,以每一个月份、并冠以标题作为主旨,从这种种素材看来,祖国的每一项自然与风土民情,都是他创作的原点。
《四季》The Seasons Op.37b ,副标题是“十二种性格的小品”,全曲由十二首富有标题的独立小品组成。
1、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炉火边:这是描写冬天的夜里,在屋内的火炉边取暖的安静气氛,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
曲式结构:三段体,A + B +A +尾声: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B 段音乐进入了沉思状态, 随着音乐的发展由e 小调转到了B 大调上, 情绪逐渐激动, 难以抑制, 好似刚从郁闷中解脱出来;A 段再现主题, 从情绪上更深一层, 这段弹奏需要触键更深;尾声音乐越来越弱, 好像炉火越来越小, 火光将尽。
:8080/2002011009/season/1.wma2、二月——狂欢节 February—Carnival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
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普•维亚杰姆斯基D大调,2/4拍,适当的快板,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
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狂欢节:这是描写狂欢节即将来临的快乐,曲子非常活泼。
音乐一开始就可以听到俄国舞曲的节奏,代表跳舞狂欢的人们。
曲式结构:回旋曲式A + B +A + C+A:作者首先用回旋曲式表现狂欢节的热闹场面;A 段音乐热烈、节奏鲜明, 表现了舞蹈场面;B 段跳跃的音符更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后半拍的节奏强音表达了人们尽情开心的狂欢场景;C 段音乐变得温柔、歌唱。
:8080/2002011009/season/2.wma3、三月——云雀之歌 March—Song of the Lark旋律轻捷灵巧,展现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
“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媚的阳光。
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阿•马伊科夫g小调,2/4拍,有表情的小行板,旋律轻捷灵巧,中段用断奏和装饰音形成的旋律,展现了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 + B+ A:A 段音乐描述云雀欢快地在枝头玩耍;B 段音乐加快, 使得旋律更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装饰音的出现, 使云雀的动态形象更加生动。
云雀之歌:这是用钢琴的装饰音来描写云雀啼声的简短乐曲。
:8080/2002011009/season/3.wma4、四月——松雪草 April—Snow Drop节奏自在,情绪柔和。
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
……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阿•马伊科夫降B大调,6/8拍,稍自由且稍快的小快板,节奏自在,情绪柔和。
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松雪草:「松雪草」是宣告春天来临的象征。
此曲和德国作曲家门德尔颂的「无言歌」风格相近,而且还用到了不和谐音来增加效果。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 + B + A:A 段柔美的音乐非常舒展, 好像松雪草刚刚从土地里钻出来;B 段旋律轻巧、典雅, 一系列的倚音和四句重复音乐表现了松雪草不畏严寒, 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品质;尾声音乐越来越弱, 好像人们已经远离这里的美景。
:8080/2002011009/season/4.wma5、五月——清静的夜 May—White Nights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
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悉尼真挚的颂叹之情。
“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阿•费特G大调,9/8拍,小行板,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细腻真挚的颂叹之情。
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造成初夏的开朗气氛。
白夜:白夜是靠近北极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连夜间都阳光普照。
这个乐段由甜美的琶音开始,并以舒曼风格的幻想曲风延续,表现了一种洋溢初夏的气氛。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 + B +A:A 段旋律优美, 一串串波音好像在告诉人们神奇的白夜已经来到, 人们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B 段是活跃的快板, 人们载歌载舞, 表达了兴奋的喜悦之情;再现段与A 段略有不同, 它把节奏拓宽, 让人们沉浸在自然的美景当中:8080/2002011009/season/5.wma6、六月——船歌 June—Barcarolle三部曲式,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
”——阿•普列谢耶夫g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
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
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中间部速度转快,情绪变得开朗欢快。
随后又回到如歌的行板,再现第一部分主题。
最后在慢慢减弱的音响中结束,仿佛小船渐渐远去,只留下微波轻轻拍打着堤岸的声音。
船歌:「船歌」是这部组曲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
俄国的圣彼得堡也是河流渠道纵横的城市,这个乐段就描写了游船的光景,以及船身摇摆的美妙节奏,它和一般的船歌不同之处,在于曲子主要部分是四/四拍子,中间则转为四/三拍子。
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A + B+ A +尾声:A 段旋律优美如歌, 发自内心的情感在指尖上流淌, 长线条触键要慢而深;B 段出现了新材料, 与A 段形成了对比, 速度转快, 节奏也活跃起来了, 连续不断地减七和弦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A (再现) 段作者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抒发, 完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尾声小船渐渐远去, 波浪拍击声慢慢消失在远方。
:8080/2002011009/season/6.wma7、七月——割草人之歌 July—Song of the Reapers民歌旋律,查尔塔斯舞曲风格。
“肩膀动起来呦!手臂回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阿•柯里佐夫降E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
民歌风的旋律构成纯朴明朗的主题,表现了农夫割草时的欢乐。
收割者之歌:即使炎热,不过田园里阵阵吹来的微风,吹在割草人的脸上,令人感到一阵满足喜悦。
柴可夫斯基加入了起源于乌克兰一带的俄罗斯古舞「特雷帕克舞曲」,地方风格非常特别。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 + B+ A:A 段主题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表现出俄罗斯人豪爽的性格;B 段旋律变得活跃, 充满了生命力;A 段(再现段) 左手出现了三连音, 节奏上越来越紧凑,好像人们的干劲正在高涨, 此段要注意节奏必须一致。
:8080/2002011009/season/7.wma8、八月——收获 August—Harvest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稞麦倒在地上,成捆的麦子垛成山,夜半牛车搬运忙。
”——阿•柯里佐夫b小调,6/8拍,活泼地快板。
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收获:描写着农作物成熟时,大伙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麦子,有的人捆绑麦杆,拖车的轮子整夜响个不停,就像音乐一样的好听。
曲式结构:复三段曲式A + B + A:A 段(第一段和再现段) 旋律热烈、奔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展现出农民欢天喜地迎丰收的场面;B 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 一下子弱了下来, 好象累了的人们在田间休息。
:8080/2002011009/season/8.wma9、九月——狩猎之歌 September—The Hunting三部曲式,适中的快板。
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
“出发时刻号角响,成群猎犬已整装,晨光初照齐上马,骏马奔跳欲脱缰。
”——普希金e小调,4/4拍,不过分的快板,三部曲式,与大多数狩猎的音乐一样,以三连音为基础,主部是模仿圆号的音型,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
狩猎之歌:描写猎人们打猎的英勇光景,音乐使用了狩猎音乐中常出现的三连音音型来表现,并且以钢琴模仿法国号这项乐器,是最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