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寒地城市街道的景观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寒地城市因地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风雪交加,因此对于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来说,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和营造宜人的城市街道环境,提高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成为了当下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对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探寻如何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创造宜人的城市街道环境。
1.气候条件严苛。
寒地城市的气候条件非常严苛,冬季漫长,气温极低,风雪交加,这对于城市街道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冬季道路结冰、积雪等现象频繁发生,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自然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植被生长季节短。
在寒地城市,植被的生长季节相对较短,这意味着城市街道的绿化工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更加精心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被,并合理安排绿化空间,使其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内尽量展现自然的美丽。
3.节能环保要求高。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城市的采暖和照明等能源消耗较大,因此在街道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要求,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都市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达到环保的目的。
1.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在寒地城市街道的景观环境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如气温、降雪量、风向等,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设计规划,以保障城市街道在严寒气候下的正常使用。
2.注重植被的选择和配置。
在寒地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如松树、白桦等寒地植物,并根据它们的生长特点合理配置绿化空间,使城市街道在冬季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绿色景观。
3.加强节能环保工作。
在寒地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如采用地热能源供暖系统、LED节能灯具等,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追求宜人舒适的环境。
在设计城市街道的景观环境时,要以人为本,追求宜人、舒适的环境,通过景观设计手段来改善城市街道的环境品质,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策略——以长春市为例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策略——以长春市为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适老化社区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寒冷地区,如何设计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景观设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长春市为例,探讨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的设计策略。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自然景观。
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并将其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建设多功能公园。
公园内可以设置园林小径、康体休闲区、花坛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散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可以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
长春市拥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可以将其打造成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水景区。
在水景区设置游船码头、休闲广场、钓鱼区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提供温暖舒适的公共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寒冷的气候是一大挑战。
因此,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必须考虑到老年人在寒冷天气中的需求,提供温暖舒适的公共空间。
首先,可以在公园内设置温室。
温室内可以种植各类花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室内暖和的场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观赏植物的机会。
其次,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休息亭。
休息亭可以用来遮风挡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可以在休息亭内设置长椅、茶几等设施,方便老年人休息和聚会。
三、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老年人通常行动不便,因此,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必须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首先,要设置无障碍通道。
在公园内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进出公园,不受地形限制。
其次,要设置坡道和扶手。
在公园内设置坡道和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和爬升,减少跌倒的风险。
四、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对于社区的需求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冬季气候的不断降温,寒地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日益受到关注。
在寒冷的季节里,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留住人们的心,让寒冷的街道变得更具有生命力和温暖感,已成为许多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一个寒冷的城市,在冬季将会是一个相当寂寞与单调的地方。
街上没有行人,没有绿色植物,也没有色彩鲜艳的景观,这让人感觉非常的沉闷,甚至未免有些孤寂感。
因此,设计一个温馨、丰富的街道景观,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人气的必要手段。
首先,为了增强街道的活力,特别是在冬季中,在寒冷的气氛下,丰富的灯光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体验。
在街道两旁设置小型灯笼或彩灯,勾画出色彩斑斓和温暖的视觉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投影灯、闪烁灯等方式创造独特的氛围,吸引人们的眼球。
此外,对于地面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彩绘;雪花图案,地砖等让地面具有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使路面展现亮丽面貌,使得人们在步行路上也能欣赏到美的景观。
其次,绿色景观也是寒冷城市中不容忽视的设计因素。
在寒冷季节,绿树植物虽然已经枯萎,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可以添加一些人造的颜色丰富街道的景观。
举个例子,典型的红松树和枫树,是很适合在寒冷的城市环境中这种添加的颜色。
此外,通过新增的底部热带植物、室内花卉等,可以将街道上的生命力和色彩填满。
但是,对于这些植物养护的问题也需要重视,时刻保持植物的根系在低温环境下不受冻害,并为晒太阳的时间安排腾出最优的位置。
最后,文艺石雕,折纸艺术等小型装置也可以给街道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和个性。
即便只是在街拐角处,小小的艺术装置也能成为该城市一个小小又有趣味的名片。
总之,在寒冷气候中,创造一个温暖又丰富的街道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设计。
不仅需要考虑视觉上的感受,还应该深入了解气温和植物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
只有通过准确的设计和维护,才能在寒冷的季节中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温暖感。
基于寒冷地区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论文基于寒冷地区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论文1、寒地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特征1.1气候差异性特征我国严寒地区具有这样的气候特点:冬季(11月至翌年3月)长达5个月之久,气候严寒、干燥。
冬季太阳入射角降低,加大了建筑物的阴影区,降低了居住区公共空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寒地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风速快风力强。
这些造成了寒地城镇冬季与夏季的物理环境相差极大。
1.2物质空间规划特征与南方居住小区不同,寒地城市居住区布局模式较为规整和简单。
目前我国寒地城市的组团布局模式主要由行列式和半围合式组成,因为这种排布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也可以使大多数住宅楼获得较好的日照环境。
1.3使用时间分布特征在严寒地区,冬季居住区公共空间较为冷清,根据寒地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起居特点,冬季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利用集中在早晨8:00~10:00以及下午12:00~16:00。
1.4使用人群差异性特征大多数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均以中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生活规律,在居住区的活动以散步、健身、交谈为主。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及留守儿童的逐年递增,居住区老年人和儿童的比例上升,且由于活动能力和生活方式的限制,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是其主要的“生活圈”和“交往圈”。
2、寒地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冬季适宜性问题2.1缺乏主动的寒地适宜性设计对于寒地居住区物理环境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利用上,即室内的日照环境,而忽略了公共空间日照环境和风环境等的重要性,甚至在设计中默认寒地小城镇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在冬季少有利用甚至无利用的观念。
实际上,光照充足、气氛活跃、风速低的交往空间,能够很大程度减少寒地小城镇居民冬季压抑、冷清的心理感受,提高居住品质。
2.2景观及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冬季利用方面考虑不足目前,小城镇居住区的景观规划模式往往过于单一,较少考虑到寒地日照的特点,设施的布局也没有与冬季物理环境相结合。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候特征所定义的⼀个⽐较笼统的概念。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寒冷的冬季,如哈尔滨,每年从11⽉到次年的四⽉,城市都会⾯临严寒的侵袭。
⽓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疑会产⽣很⼤的影响。
因此,在寒地城市进⾏休闲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层⾯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精⼼的对待。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影响因素 1.1⽓候⽓候是寒地城市的特征,也是对城市⽣产⽣活影响的因素。
如⽓温、风、阳光以及降雪等。
⽓温是影响⼈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外出活动受⽓温制约严重。
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合理的街道⾛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应的设计⼿段来创造舒适的风环境。
在严寒地区既需要冬季防风保温,⼜需要将夏季风引⼊以达到⾃然通风的⽬的。
阳光的强弱对寒地城市户外空间影响同样很⼤,尤其在冬季,充⾜的⽇照条件对于⼈们⾝⼼健康是极⼤的促进因素。
降雪或降⾬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形式之⼀,降雪既可以带来景观效果,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不畅。
1.2交通 由于冬季频繁的降雪来不及从道路上清除,形成冰雪路⾯,导致冬季机动车⾏驶速度缓慢,休闲空间周边交通运营能⼒⼤⼤降低。
另外由于寒冷和路⾯光滑使得在其他季节选择⾃⾏车和步⾏出⾏⽅式的⼈们在冬季不得不选择公交车,甚⾄出租车。
造成公交车辆拥挤,影响了⼈们的出⾏与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并会带来⼀定的不安全因素。
1.3绿化景观 由于⽓候、⼟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以萧条冷落的感觉,导致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也⼤⼤下降。
1.4⾏为⽅式 寒地⽓候影响⼈的⾏为⽅式,包括⼈的⽣活⽅式和休闲⽅式。
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如上班、上学、看病和⽇常购物等,⼈们的出⾏会⽐其他季节减少,尤其是⼀些弱势⼈群如⽼⼈、⼉童和残障⼈⼠等,这就导致冬季⼈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且冬季由于⽇照时间短天⿊早,城市的的夜⽣活也受到很⼤影晌。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策略研究摘要:寒地城市由于独特的气候特点孕育出独特的城市魅力,而一个城市的形象营造,又是以城市中的公共环境最为重要。
对于寒地城市中公共环境的设计,我们应正视寒冷气候的客观条件,分析其利弊,通过设计来适应气候并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使寒地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与城市特色反映得更加突出。
关键词:寒地城市公共环境城市特色哈尔滨Abstract: cold city because of the uniqu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gave birth to a unique urban charm, and the image of a city buil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public environment. For cold city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design, 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cold climate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rough the design to adapt to climate and improv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disadvantage factor, make cold city public environment the human landscape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 reflects more outstanding.Keywords: cold city publ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arbin city1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概述冬季漫长、气候严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寒地城市的发展。
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及安全性研究作者:杨静夏岩妍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寒地城市的气候条件入手、探讨了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同时着重考虑其公共空间的安全性问题,对重点要素区域的安全性提出不同的设计对策,对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及宜人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安全性寒地城市的概念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在寒地城市进行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考虑。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环境安全性的设计时,既要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又要兼顾设施使用的舒适与安全。
一、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影响因素(一)气候寒冷的气候是寒地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对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
如气温的高低,直接被人体感知,是影响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日照的强弱,决定了采暖的方式,降雨和降雪,不仅影响城市交通,也对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交通寒地城市的降雪,非常容易形成冰雪路面,严重影响交通,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从而发生变化,近年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造成空间的拥堵,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与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同时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
(三)绿化景观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在漫长的冬季不利于植被生长,空间环境往往单调,颜色单一的黑白灰,给人萧条的感觉,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率也大大下降。
(四)行为方式寒地气候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日照短天黑得早,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除了必要的出行,人们大多躲在家里不愿出门。
二、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方式(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保暖、恒温,是寒地城市开发利用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漫长的冬季应注意通风及人流疏散,积极利用地下空间来打造公共活动空间。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研究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为寒冷地区的城市打造出舒适、美观、功能完善的街道环境。
本文将针对寒冷地区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进行探讨。
寒冷气候条件下,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气候的变化。
在寒冷的冬季,需要为行人提供足够的防寒设施,如遮阳棚、壁炉等,同时要考虑到路面的防滑处理,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在春夏季节,可以考虑增加绿化景观和水景设计,以提供清凉的氛围和美观的视觉效果。
寒冷地区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为车辆和行人提供足够的通行空间。
可以通过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方式,提高交通流线的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还需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融合。
寒冷地区的城市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可以通过在街道设计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可以在街头巷尾设置传统建筑、雕塑或者壁画等,展示当地的文化底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在寒冷地区的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注重可持续性。
寒冷气候条件下,能源的使用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注重绿化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包括气候条件、交通便利性、文化和历史融合以及可持续性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为寒冷地区的城市打造出舒适、美观、功能完善的街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研究摘要: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是寒地城市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调查提出了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给出了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实施方法,指明了寒地城市街道景观时空氛围营造的具体方向。
对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寒地城市;街道景观;景观环境;视觉设计1引言街道景观,简称街景,它是由城市道路及其周边元素如建筑物、景观植物、景观雕塑和城市家具等构成的景观视觉艺术,是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历史演进的风貌。
景观环境,是由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关系。
气候城市的景观环境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环境艺术。
景观环境分类根据景观环境空间的大小和距离人群的远近,大体上可将之分为:庭院景观环境、社区景观环境、郊野景观环境和瞬时景观环境等。
街道、广场、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三大要素。
街道是城市结构的主脉,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中枢。
寒地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气候状况是影响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因素。
寒地城市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色,景观视觉的研究更侧重于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简单地说,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城市居民可能关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景观视觉的美感和快感。
寒地城市特有的冬季环境要求具有寒地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视觉设计方法。
2寒地城市街道景观视觉设计基本原则在寒地城市街道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充分结合城市的多维特点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体现地域性、季节性与和谐性原则,下面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
2.1地域性寒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不同的地域发展特点,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此充分利用,地域性反映特定地域文化的自然人文环境。
只有充分发挥寒冷气候的特点,才能彰显寒冷城市的景观特色,必将形成强烈的、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城市景观。
为此,在寒地城市设计过程中,应当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冬季景观的利用上,可以利用雪雕、寒地建筑与冰雕等元素,将现代化的设计方式充分运用到寒地城市的建筑设计之中,以充分体现寒地城市街道景观视觉设计特色,有效提升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这也是寒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要尊重气候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和保持寒地城市特色等一系列观点和措施,以创造良好的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关键辞: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寒地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结合寒地气候的负面影响,对寒地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需要制定适应地域的规划、提供有效的气候防护、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开发适宜的寒地建设技术等措施。
尊重气候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和保持寒地特色对中国寒地城市规划和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与严寒、阴暗、冷风和冰雪相伴,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处严寒地域的不同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某些经验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我国寒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寒地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应对。
在严寒气候条件下,建筑内部为了获得充足的日照,需要较大的日照间距,导致城市用于住宅建设的用地面积增加。
而我国人口多,寒地城市人口密度比起地处欧洲及北美洲的寒地城市来说大得多,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不得不对建筑日照间距进行一定的缩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质量。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大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寒地气候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人们的出行会比其他季节减少,尤其是一些弱势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这就导致冬季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天黑早,城市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寒地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寒地城市的特殊气候和环境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因此需要对其街道景观环境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设计。
在这种背景下,对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寒地城市的特点寒地城市是指地处寒冷地区的城市,这种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是寒冷、干燥,并且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首先是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地城市冬季温度非常低,雪量大,大风、冰冻等天气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是地形地势的限制,寒地城市的地势多为平原、丘陵和高山,地形复杂,这对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适应气候条件。
在寒地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冬季气温低、雪量大、风大等特点,合理安排道路、绿化植物和建筑物等,以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
2. 突出特色文化。
寒地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街道景观环境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和地域特色。
3. 融合自然环境。
在寒地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创造出和谐宜人的城市景观。
4. 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和科学设置,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市民和游客创造出舒适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5. 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寒地城市的街道景观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理念,打造出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
三、寒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1. 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的一条著名景点,也是哈尔滨市区的主要商业街之一。
哈尔滨地处寒冷地区,冬季气温极低,且雪量较大,因此中央大街的景观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
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和俄罗斯的建筑特色,同时保留了哈尔滨本地的文化风貌,成为了哈尔滨市区的一处独特景观。
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模式初探寒地城市冬季气候严酷,景观冬季荒废,如何能使居民在漫长的冬季里有相对较好的景观体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从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的劣势入手,基于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需求提出了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几点模式,希望可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给寒地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寒地城市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冬季,气候严酷,漫长的冬季人们无处可去。
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相较其他城市有一定劣势:1.冬季温度低,寒风凛冽;2.植被比较单一,四季常绿的植被更是少之又少;3.气候条件导致人们户外活动减少。
以上几点导致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具有很大局限性,景观在冬季几乎处于荒废状态,设计师对于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更是存在消极的态度,直接放弃对于冬季景观的考虑。
居住区景观是离人们最近的户外空间,冬季人们更可能选择在家门口的小环境活动,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模式,希望可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给寒地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引入阳光的模式阳光对于寒地城市的冬季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冬季人们出外活动的前提,一切能够让我们更接近温暖阳光的冬季景观都应该是受人欢迎的。
1。
台地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名,营造出了很多冬季接受阳光、夏季微风拂面的场所。
这一模式要求台地最好可以三面围合,一面向阳,它可以借助半地下车库的顶界面,也可以是入户的景观平台。
这里是我们冬日下午晒太阳的好地方,同时平台南向的下方也刚好安置背风向阳的座椅。
这一模式会营建一个温暖的平台和一个温暖的立面,而立面的温暖对于雪可封门的东北来说难能可贵。
2。
暖房暖房像温室一样,利用太阳能系统,它要求北侧用实墙建造,其余三面用大玻璃围合,在冬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太阳的热辐射,在夏季可以开启窗户变成阴凉的室内.北方寒冬中温暖的花房是社区老人的乐园,居民可以在其间种植农作物或者花草,一方面增加了冬季的活动,同时又自给自足,增加了社区居民的互动.屏蔽冷风的模式冷风是妨碍人们冬季出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当下,不可预知的建筑风更多,极大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适当屏蔽冬季的冷风可以增加人们户外逗留时间。
建 筑设 计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赵锡珠1, 陈 曦2(1.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寒地城市不利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空间形态、环境肌理及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改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空间形态;色彩;景观小品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6)06-0015-02 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素质的关键。
我国寒地城市设计起步较晚,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需要树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寒地城市实际的设计思想以及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的设计策略。
寒冷地区城市室外公共环境存在多方面的先天缺陷,要求建筑师和规划师应积极创造具有地方性、满足寒冷地区居民需求的、宜人的城市环境。
1 环境形态设计策略1.1 室内空间的连续策略寒地城市冬季气候严寒,如果能有效地使室内空间得以延续扩展,将使寒地城市的冬季生活变得生机勃勃。
(1) 架空的人行步道。
寒地城市的商业街区往往在夏季繁华鼎沸,吸引众多购物者,但冬季却往往因气候寒冷而变得萧条冷淡。
若商业街区能在空间处理上用架空步道或骑楼将相邻街区的建筑相连,就可以大大改善商业街的购物环境,这样,购物者或者来此休闲的人们就会免受户外冷气的侵袭,在连续的温暖的环境中走遍整个街区。
同时人们走在这些透明的玻璃廊中,既可以享受阳光,又可以观赏户外景致,一举多得。
(2) 半室内的街道。
在寒冷地区创造更多的较温暖舒适的空间,也可采用半围合的半室内空间,如顶棚加上玻璃天窗,或塑料薄膜,这样既可以获得阳光,又可以遮挡风雪,又有一定的温室效应,可使街区空间变得更加温暖有人情味。
(3) 开放大空间建筑作为城市公共交往空间。
更多地为寒冷地区市民提供冬季交往休闲空间,开放已有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为市民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要尊重气候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和保持寒地城市特色等一系列观点和措施,以创造良好的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关键辞: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寒地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结合寒地气候的负面影响,对寒地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需要制定适应地域的规划、提供有效的气候防护、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开发适宜的寒地建设技术等措施。
尊重气候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和保持寒地特色对中国寒地城市规划和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与严寒、阴暗、冷风和冰雪相伴,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处严寒地域的不同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某些经验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我国寒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寒地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应对。
在严寒气候条件下,建筑内部为了获得充足的日照,需要较大的日照间距,导致城市用于住宅建设的用地面积增加。
而我国人口多,寒地城市人口密度比起地处欧洲及北美洲的寒地城市来说大得多,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不得不对建筑日照间距进行一定的缩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质量。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大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寒地气候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人们的出行会比其他季节减少,尤其是一些弱势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这就导致冬季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天黑早,城市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寒冷会引发各种疾病,如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疾病等,而且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居民户外运动又较少,导致人体对阳光的摄取量减少,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健康不利。
冬季寒冷、阴暗的天气使人心理压抑,情绪低沉,还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导致酗酒、自杀、事故和暴力等。
寒地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冬季漫长、寒冷、降雪、日照时间短等几个方面,因而许多寒地城市在针对气候特点、采取有效的气候防护措施、提高寒地城市的适居性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寒地城市。
这些气候防护措施主要反映在居住区气候防护和公共空间环境气候防护两个方
面。
寒地城市冬季气侯寒冷,万物萧疏,景观单调,令人心里感觉沉重而压抑,因此城市区域都力图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与人类情感密切相关,并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心境,因而城市色彩对于寒地城市形象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为丰富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寒地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冬季气候寒冷的城市,都将城市的色彩设计得极为丰富,一些小村庄也因明快的色彩而富有吸引力。
在许多气候寒冷的城市中,以暖色系列为主的红色、粉色和橘黄色等都是受居民喜爱的颜色。
我国在严寒气候条件下的国土面积广阔,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而按照国外专家学者研究制定的寒地城市一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的标准,全国范围内的寒地城市数量将更多。
我国寒地城市无论从气候类型条件及自身建设和发展条件方面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寒地城市有所不同,但综合国际寒地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
尊重气候条件
地处寒地城市的人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开发适宜严寒气候的建设技术,包括节能技术、冰雪处理技术、废物处理和循环技术,并以先进的技术支持寒地城市的规划建设。
在能源应用方面,许多寒地城市都在积极推行有效的节能政策,除了在墙体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节能以外,更注重在城市建设的层面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现代技术。
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在较为温暖季节情况下的状态而忽视或轻视冬季的季节因素,是目前我国一些寒地城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通病,导致许多在图纸上看来令人振奋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后却由于漫长冬季的影响而与预先期望的结果相差甚远。
因此,充分尊重气候条件,考虑“冬季生态”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按照季节特点的需要制定相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品质,创造四季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体现人文关怀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与各项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寒地居民在不利自然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出适当的应对。
如及时清理和清扫积雪,以保持交通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如多种植各种乔木及常绿松柏,以遮挡寒风及怡悦视觉,设置各种小品及健身器材,以便居民的户外活动,要使大街小巷亮化并采用暖色光源等。
此外,公园、绿地、水体的布局和建设应满足就近居民的享用。
保持寒地城市特色
保持自身特色有助于寒地居民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
提升寒地城市的知名度,对寒地城市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盲目照搬和一味模仿南方气候温暖地区城市的建设经验只能导致北方寒地城市自身特色的丧失。
寒地地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特点和文化历史沿革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这一背景是保持寒地特色的基础。
寒地城市只有将地域特色继承和发扬广大,才能在当前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些年来,北方寒地城市的发展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克服由于气候条件和传统产业衰退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制约,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创造生态宜居的寒地人居环境是未来寒地城市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寒地城市从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到建设实施以及适宜的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