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12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秀教案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 .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师:

1. 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 .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

3 、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 .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 .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 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 . 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 . (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 3 、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

而获得 xx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 ——(黄土高原)

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 (帮助同学

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

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学生: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 )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概况展示图片:黄土高原景观图 .

学生:根据讲解和图片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对黄土高原的整体认识.

教师引导:积极鼓励思考快而正确的同学在班内展示成果 .(倡导以强带弱,追求课堂效率 .)教师:难怪美国

记者斯诺在《 __ 》中写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简单说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

特点 .

增强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据能力,以检验课堂学习效

果 . )

教师:(首先赞扬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态度) .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 1米宽和 1 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和跨越的省区图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 )

学生:

1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 (落实到地形图上)

2 、包括:陕西、山西、甘肃东部和宁夏大部分地区(落实到政区图上)

活动三: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成因 .

教师: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是得到广泛支持的观点 . 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

学生:从图 8.3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 .

(理由)

(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 )

学生:从教材 P27找出哪些“风成说”的证据,并思考说明的问题.

(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穿插其中,及时解难答疑并

了解学

情. 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 )

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

扬、鼓励和推广

. )

1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

自西

北向东南 .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

教师:介绍获得 xx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研究黄土成因的感人事迹 .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 )

课件:投放关于黄土地貌的图片和资料 . (塬、梁、

峁、林、柱等)

教师:既然“风成说”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

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

学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

活动四: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据图 6.32 归纳

1 、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

2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

教师引导:思考并讨论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困

难问题

逐一通过分析和结合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

效果 .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

(结合物理知识)

( 2)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

失 .

(3)土壤: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 (对比黄土和岩石的

溶解性)

(4)植被:数量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 . (P29活动题 1 的实验)

总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

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活动五:结合P69 活动题 2 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

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 . 关系如下所示:

课件: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

教师总结: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具备的条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