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爱情孤独的人生——加缪《不贞的妻子》与劳伦斯《玫瑰园中的影子》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43.41 KB
- 文档页数:9
女人一生必读的书世界有十分美丽,但如果没有女人,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蕴。
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
正如着名女作家毕淑敏所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
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
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这样劝导女人,知识是唯一的美容佳品,书是女人气质的时装,书会让女人保持永恒的美丽。
女人不可不读书,世界因女人的存在而美丽,女人因书籍的滋养而变得更加聪慧。
版本一1.《第二性》: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想和生活的10本书之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迄今为止对女性问题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
2 .《写给女人》:畅销全球的女性缔造成熟之爱、获取人生幸福的经典之作。
当代女性的必读文本,为广大女性朋友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人生指导和精神启迪。
3 .《红楼梦》: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
4.《谁是最美的女人》:一本女人塑造个性形象的建议书,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美丽并不远,做一个标准女孩的必读书。
5.《简.爱》:一个平凡女人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一段曲折离奇而又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一部历久不衰的经典名着。
6.《居里夫人传》:一部内容详实的科学家传记,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一垃为子女树立光辉榜样的伟大母亲的精神世界。
7.《圣经》: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钥匙,要了解西方文学首先应该了解《圣经》。
8.《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艺术史着作中一部难得的佳作,有利于女性读者增强美术修养的艺术杰作,一本为广大女性读者指点艺术迷津的经典之作。
9.《金锁记》:2O世纪40年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享誉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的顶峰之作。
“影子”并非影子——论《下去,摩西》中的女性形象
赵伟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下去,摩西》是福克纳六部长篇小说中的最后一部杰作,要充分理解这篇晦涩繁复的“意识流”小说,必须重视作品中作者轻描淡写的“影子性”妇女们,她们在小说中的艺术功能和阶值,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小说的主题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赵伟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r——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 [J], 李佳丽;胡咏梅
2.《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的玫瑰花和影子的象征意义 [J], 戚德慧
3.“安娜”的影子——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与村上春树《眠》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J], 苏萍;
4.经济分析中的一个计算技术问题:—国内影子价格法与口岸影子价格法 [J], 许
建中
5.园丁、套子和影子——浅析马俪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J], 潘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象研究引言:现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其中存在主义意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无常和孤独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几部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存在主义意象的体现。
一、《局外人》中的存在主义意象《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视角,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孤独。
梅尔索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他对周围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毫不在意。
他的行为和思想都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的自由和责任。
梅尔索的冷漠和无情并非源于他的恶意,而是对于人类存在的一种反应。
他对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无意义感到困惑,因此选择了与社会脱离,成为一个局外人。
他的冷漠和无情是对于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的反抗,同时也是对于人类存在的无常的回应。
二、《追风筝的人》中的存在主义意象《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畅销小说,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类存在的痛苦和责任。
阿米尔是一个阿富汗的少年,他在童年时期与好友哈桑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阿米尔的痛苦源于他对于过去的内疚和责任感。
他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哈桑,导致后者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个内疚和责任感成为了阿米尔成长的动力,他决定回到阿富汗,弥补自己的过错。
这种责任感和对于人类存在的痛苦是存在主义意象的体现,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以及对于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弥补。
三、《百年孤独》中的存在主义意象《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孤独。
小镇马孔多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布恩迪亚家族在这里经历了一系列的荣辱兴衰。
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源于他们与外界的隔绝和无法逃脱的命运。
他们被困在一个永恒重复的时间和空间中,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无法逃脱的命运和孤独是存在主义意象的体现,它强调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无法预知性。
据《每日电讯报》2月28日报道,一本新传记《局外人的生活》的作者约翰·沃森宣称,英国著名作者DH·劳伦斯极具争议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描写的爱情故事的素材来自作者本人的妻子和一名意大利军官的感情纠葛。
沃森认为,劳伦斯因受肺结核之害,丧失了性生活的能力,他的妻子弗里达把意大利士兵安吉洛·拉瓦格里当成了情人。
正是这件事启发劳伦斯创作出惊世骇俗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将无聊的贵族夫人——查泰莱夫人和她丈夫庄园的管理员之间的恋情刻画得真实感人。
妻子的这段婚外恋情深深地影响了劳伦斯,妻子的越轨行为,为劳伦斯提供了创作灵感和信手拈来的素材。
沃森在传记《局外人的生活》中描写了劳伦斯在妻子婚外情以及自己身患重病等烦心事上的挫折感。
沃森通过研究以前未经阅读的弗里达的信件得出了部分结论。
这些资料被保存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档案室,它们是弗里达在20世纪20年代写给妈妈安娜·冯·里克特芬的信。
沃森说,尽管在小说初稿中,庄园管理员梅洛斯属于工薪阶层,但在第三稿和最后定稿时,他却变成了中产阶级,使得查泰莱夫人和这名庄园管理员谈婚论嫁,显得更为合理。
劳伦斯或许已经猜测到他的妻子会改嫁,而她在1950年也确实这样做了。
小说中戴绿帽子的克利福德·查泰莱爵士,很有可能就是晚年劳伦斯的化身。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视为劳伦斯送给妻子的一件礼物,同时又是一个他们曾经拥有过的积极的性生活的替代品。
沃森解释说“对她来说,那
的确是件礼物,因为该书在某些方面正反映了她的真实生活。
毕竟,除了劳伦斯的妈妈外,弗里达是他唯一爱过的女人。
”《》。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深入地解读中西方文学作品和作者想传达的特定背景下的爱情观。
爱情在每个人的人生和情感经历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爱情观的对比是热情自由和含蓄委婉。
对比如下:
1、《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2、《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同时作者表达这样的主题的时候并没有很直白地揭露,而是含蓄地抒写,这些主题是阅读者慢慢品味出来的。
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现代文学经典名著》文学是一座嵌入时间长河的精美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情感。
今天,我们聚焦于现代文学中的经典名著,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文化传承中的瑰宝。
接下来,我将为您推荐几部现代文学经典名著。
一、《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伟大的小说。
小说以恢宏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关系展现了爱、恨、复仇、家族和社会等诸多主题。
在小说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相爱和分离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命运的无情,引人深思。
二、《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里程碑。
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该地区历史沉浮、家族传承、爱情与欲望的缠绵交织。
马尔克斯以他独特的魔幻写实主义风格,将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打造出一个真实又荒诞的文学世界,引人入胜。
三、《盲山》——陈忠实《盲山》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强迫失明女孩的真实而震撼的故事。
小说以一个农民工找寻失散妻子的冒险过程为线索,通过描写中国农村的贫困生活和人性的扭曲,悲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的现实困境。
陈忠实真实而犀利的描绘力,使读者深刻反思社会不公和人性的黑暗面。
四、《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一个十七岁的反叛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描绘了他对虚伪和冷漠社会的反感和困惑。
这部小说以其精准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探讨了成长与叛逆、人际关系、人性的脆弱等主题,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五、《1984》——乔治·奥威尔《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玫瑰园中的影子》的“玫瑰”意象及对话分析作者:王婷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3期【摘要】《玫瑰园中的影子》是劳伦斯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小说中反映了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在这篇作品中玫瑰花和影子都具有象征意义,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有很多对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婚姻的悲剧。
【关键词】《玫瑰园中的影子》玫瑰花影子象征意义婚姻悲剧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作家,他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虽然一生短暂,但他却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而且有很多作品至今都让很多学者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来对其进行钻研和探讨。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
因为他有些作品的的主题并不受到大家的推崇,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人性之以及两性关系间的深度思考,在文章主题上面就会显得比较沉重。
因此其作品曾受到过严重的抨击和批评。
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思想家,他通过作品来抒发其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通过细腻人的物的心理描写和巧妙的借助于其他意象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在写作和创作的天赋使其在文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玫瑰园中的影子》外,他创作了其他很多经典的作品。
例如,《儿子与情人》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他最著名的一本小说是《虹》,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还有《恋爱中的女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书》等都为劳伦斯在文学领域中奠定重要的地位。
《玫瑰园中的影子》是劳伦斯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该小说中通过一对新婚夫妇对话的形式,探讨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婚姻问题和危机。
劳伦斯通过平凡的故事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善于把矿区生活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的很多作品都来源于矿区生活,在这本小说中同样如此。
他的这本小说中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很有文化,而丈夫是一名普通的矿工。
他们来到海边小村庄度蜜月,但是妻子对他的前任情人念念不忘,她自己一人来到他们之前约会的玫瑰园,恰巧遇到了她的旧情人,但是她的旧情人成了精神病人,完全不记得她了,她很伤心失望地回到家,丈夫发现她的不对劲,一定要妻子向他解释,两人之间在激烈的争吵中导致关系的恶化。
加缪经典名言100句【1】: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阿尔贝·加缪《夏天集》【2】:There is not love of life without despair about life.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3】: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产生兴趣。
--加缪《局外人》【4】:如果你继续去寻找幸福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你永远不会找到幸福。
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You will never be happy if you continue to search for what happiness consists of. You will never liv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 Albert Camus --阿尔贝·加缪【5】: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加缪《局外人》【6】:这个世界充斥着谎言和奴性,孤独的荒草到处疯长。
无论我们每个人有怎样的弱点,作家职业的高贵永远植根在两种艰难的介入中:拒绝谎言,反抗逼迫。
--阿尔贝·加缪《写作的光荣》【7】: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
--加缪【8】: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
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
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9】:What interests me is living and dying for what one loves. 我感到兴趣的是:为所爱而生,为所爱而死. --卡缪《鼠疫》【10】: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
揭示人的异化的文学作品
揭示人的异化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变形记》:这部作品由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讲述了一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
2. 《局外人》:这部作品由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对社会的冷漠和疏离而被人视为异类,最终被判处死刑的故事。
3. 《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由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通过描述布恩迪亚家族世代的传奇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异化和追求意义的困境。
4. 《荒原》:这部作品由美国诗人T.S.艾略特创作,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荒芜和异化的描绘,展现了人类的困境和寻求拯救的渴望。
这些作品都以深刻的笔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引人深思。
高贵的野人:机械文明的抗议者——解读《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的阿契及劳伦斯笔下的病态人物
葛楠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25
【摘要】本文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女主人公昔日的男友阿
契的角度,利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内隐记忆的原理,并结合劳伦斯的思想及其他作品中的非理性人物,分析战争、机械文明给人性带来的巨大的摧残,给人类造成精神上的扭曲并使之陷入更大的精神危机。
劳伦斯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传达人类的一个普遍的精神困惑。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葛楠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12
【相关文献】
1.和谐的爱——对《玫瑰园中的影子》的一种阐释学解读
2.《玫瑰园中的影子》
中象征手法的解读3.婚姻·性爱·女性愉悦--劳伦斯《玫瑰园中的影子》与曼斯菲尔
德《幸福》比较4.异化的爱情孤独的人生——加缪《不贞的妻子》与劳伦斯《玫
瑰园中的影子》比较5.解读劳伦斯《玫瑰园中的影子》的意象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玫瑰园中的影子》
吴宏丽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5)011
【摘要】劳伦斯在他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生动描刻画了两性之间精神交流的缺失,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求.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客观地解读作品的伦理倾向以及劳伦斯的伦理观,从而把握作品精髓.对两性关系的淡漠正是当时工业化背景下人性异化以及婚姻伦理丧失的结果.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吴宏丽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玫瑰园中的影子》:时代桎梏下的婚姻悲剧 [J], 徐密娥
2.《玫瑰园中的影子》:时代桎梏下的婚姻悲剧 [J], 徐密娥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臭烘烘先生》中的道德榜样研究 [J], 江建利;徐德荣
4.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红字》中的伦理道德观 [J], 段少明
5.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红字》中的伦理道德观 [J], 段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