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间音乐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55.01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高一上册音乐课程中的欧洲民间音乐,包括其起源、特点、代表曲目等。
通过学习欧洲的民间音乐,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欧洲的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熟悉欧洲的不同地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
3. 培养学生欣赏欧洲民间音乐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通过合唱或乐器演奏等形式表达音乐。
教学内容:1. 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欧洲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特点;3. 欧洲民间音乐的代表曲目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欧洲民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15分钟)介绍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历史背景、影响因素等。
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演变过程。
第三步:欧洲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特点(25分钟)选择欧洲各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介绍,包括苏格兰的民谣、爱尔兰的凯尔特音乐、希腊的迪斯科拉、意大利的塔兰塔等。
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简要的历史背景介绍,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
第四步:欧洲民间音乐的代表曲目欣赏和分析(30分钟)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如苏格兰的《爱丽斯之旅》、爱尔兰的《爱尔兰旅行者》等,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表现力等特点,并从中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韵味。
第五步:音乐表演(20分钟)组织学生合唱一首欧洲民歌或使用乐器演奏一段民间乐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素质安排合适的表演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奏中。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培养音乐鉴赏和表演的兴趣。
《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用欧亚唱法延长的保加利亚民歌,歌曲采用了自由的喉音和类似金属声的二度音层,既是甜蜜的,又是强烈的有力的;既是压抑的,又是富有冲击性的。
2、风笛音乐《优雅》——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旋律用五声音阶,气势宏伟又不失优雅。
3、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乐曲描绘了鸟儿在森林中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乐舞蹈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动、演、赏、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感悟、探究、比较、模唱等活动,提高即兴性、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2、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不同唱法的风格特征,以及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民间音乐;2、风笛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等。
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
当然,欧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音乐:声乐篇:欧洲多彩的民歌1.美声唱法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声乐唱法有哪些?(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
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
(视频)边听边思考,美声唱法有什么风格特征。
2.欧亚唱法教师:归纳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歌曲,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跟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播放保加里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内容:1.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2. 知识:欧洲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
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为本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见课本第86页师朗诵)2.欧洲民间音乐概述:(见课本第91页)①欧洲大陆有四十多个国家,七亿多人口,七十多个民族。
按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②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除东欧的节拍比较复杂外,其他地区大多采用均匀节拍;歌曲多采用分节歌结构。
③游吟歌手。
歌曲体裁主要有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等。
④种类繁多的乐器和器乐曲也是欧洲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具特色的有苏格兰的风笛、意大利的曼陀林和罗马尼亚的排箫等。
三.新课教学:1.声乐篇:《孤独的的牧羊人》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高八度,一会儿低八度,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所以形成一个奇特的效果。
欣赏《我的太阳》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欣赏《鸟儿在歌唱》“欧亚唱法”:•是一种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声音,音色清澈、透明,旋律音域不宽,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和滑音层出不穷,使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特殊的色彩。
《法兰多舞曲》赏析“法兰多”是法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音乐形式,至今仍然流行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
跳舞时,男女舞者携手连成长队,表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小鼓,领舞时,左手击鼓,右手拿着管乐器吹奏。
作曲家比才创作的这首《法兰多舞曲》加入了法国民间乐器“普罗旺斯长鼓”,在长鼓的伴奏下,整首舞曲旋律轻松,气氛活泼而欢快。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法兰多舞曲》,选自歌剧《阿莱城的姑娘》。
居然要欣赏《法兰多舞曲》就不得不先从《阿莱城的姑娘》这整个歌剧的大背景来看。
戏剧《阿莱城姑娘》描写了法国普罗旺斯青年农民弗雷德里的爱情悲剧。
剧情大致为:弗雷德里准备与一位阿莱城姑娘结婚,突然得悉姑娘的名誉不好,于是弗雷德里想忘掉这姑娘,而与童年女友薇叶特成婚。
婚礼当天,一个不速之客带来了那位阿莱城姑娘与其情人私奔的消息。
内心依然深爱着阿莱城姑娘的弗雷德里无法控制自己,从阁楼窗口跳下去自杀了。
而笔者觉得,《法兰多舞曲》以其轻快、欢快的音色以及乐调展现了男女之间互相爱慕,处于热恋的情形,虽然整个歌剧的结局很悲哀,但是这一段听起来还是会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轻快之感。
《法兰多舞曲》这一段的开篇首先用大号和大提琴来起到一种让人感觉很宏大、很震撼的感觉,接着小提琴和小号出场,重复着乐谱,没有《法兰多舞曲》开篇适用大号和大提琴给人带来的感觉震撼,但是同样让人觉得很激昂,同时笔者也认为这是一个过渡的曲段。
这两段音乐结合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出这个乐曲所描绘的爱情的宏伟以及真诚,就犹如一个男子正在向他心爱的女子表达出自己的爱意,那种雄性美从中表现出来。
在激昂的音乐过后,伴随着鼓点的背景音乐,短笛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了曲中。
短笛由于其本身的音色就非常的清脆,在这首曲子之中很快就会给人一种轻快、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像是一味少女在回应自己心爱男子的求爱,但这种回应并不是很直接,其中还带着一点羞涩,但是通过短笛的这种情况的演奏可以感受到少女心情的喜悦。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赏析
二、教学内容:
1、风笛音乐《优雅》
2、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
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风笛音乐;
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学习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谈话法导入,引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作品和民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不同于我国的各种音乐文化,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又拓宽视野,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七、教具准备
电脑音响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上课前:播放《歌剧魅影》主题曲,展示课件图片。
目的在于课前营造氛围。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教师语)欧洲是一片富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土地。
作为整体,它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千百年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曾处于世界艺术、人文及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
(屏幕出示课题)三、欣赏欧洲民间音乐1、欧洲地理分布常识简介:结合课件讲解:欧洲大陆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西欧、南欧、中欧、北欧、东欧。
2、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英国欣赏曲目《苏格兰勇士》,介绍乐器风笛。
3、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法国曲目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合唱曲片段4、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西班牙欣赏视频斗牛舞。
合作探究环节:总结斗牛舞舞蹈特点。
5、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意大利欣赏曲目《紫罗兰》美声唱法。
6、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德国欣赏曲目歌剧《魔笛》片段“复仇的火焰在燃烧”。
7、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俄罗斯欣赏曲目民间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互动环节:随乐哼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8、欣赏音乐:(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丹麦欣赏视频华尔兹合作探究:华尔兹舞蹈特点四:精讲点拨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西洋乐器的分类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鼓乐模拟、节奏模仿、旋律模唱、歌舞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跟唱哼唱等环节,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音乐,同时还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案教材分析:1.欧洲大陆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中欧。
2.欧洲民间音乐代表曲目: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3.欧洲歌曲的体裁:叙事歌曲、爱情歌曲、节庆歌曲。
4.特色乐器: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意大利曼陀林。
5.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联系: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被音乐大师们大量吸收,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专业音乐家创作的乐曲,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队表演。
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
(三):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和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说出演奏的乐器(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风笛这乐器)师: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过风笛演奏?这项乐器演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经过学生讨论、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文字介绍后,开始进入作品欣赏)1、《优雅》师:风笛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
《优雅》是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之一,同学们在欣赏这曲子的时候,想想这音乐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学生在第一次的欣赏中,说出了音乐比较的抒情,已经比较飘远)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次欣赏,这次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2、《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出示排萧这乐器的图片,介绍这个乐器的特点。
增强学生对乐器的印象。
师:排萧是一种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吹管乐器。
在欣赏时注意它的音色、和演奏的风格。
3、《鸟儿在唱歌》通过这曲子简单介绍一下欧亚唱法的特点,并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在欧洲的另外一种很有名的唱法“约德尔”。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通过抽签这次比赛的题目是《欧洲民间音乐掠影》,由于抽到第一个上课,早上7点15就要上课,备课时间只有一个晚上,时间过于紧迫,所以选了一个小的切入点介绍,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意大利人热情豪放,善于歌唱。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
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极有利因素。
意大利的民歌主要分为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和面向地中海的南部地区音乐。
音乐都是人民创造的,音乐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和土壤。
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字、音乐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演唱、交流、听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善于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本节课是歌曲的赏析,所以采用以聆听和演唱为主,一般高中生不太乐意开口演唱,但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总结出来一是因为在上课时我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二是我所选的听赏歌曲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共鸣;三是意大利民歌本身富有歌唱性,感染力强。
从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看,由课前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到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
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些遗憾,或许是我本人不太喜欢在鉴赏课上搞些太“花哨”的东西,整堂课都是以聆听、感受、演唱、交流、讨论为主的活动,形式可能单一了些;另外备课的时间过于仓促,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挖掘得还不够深,所选的歌曲也偏少了些,在总结意大利南北部民歌特点时应该再对比听赏一下让学生更容易去比较出异同点。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英国民歌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人口的80%是英格兰人,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历史上英国和爱尔兰曾居住着凯尔特、朱特、盎格鲁、撤克逊和诺曼等民族,国世纪时法国北部某些地区也曾辖属于英国。
爱尔兰独立后,英国与爱尔兰仍有不少微妙联系,因此英国音乐文化较为复杂。
英国民歌是七声自然调式,还有很多是五声音阶的调式,曲调具有哀愁伤感的特色。
英国的民间乡土音乐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风俗习惯和基督相结合垢特色,有圣诞颂歌“凯罗尔”和在节日里围着花柱跳舞的摩里斯舞曲。
I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民间音乐独具特征,以至一直吸引着像海顿、贝多芬、格林卡等许多卓越的音乐家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兴趣。
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叙事体裁有着重要意义,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
爱尔兰民间音乐的调式是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为基础的,其中五声音阶的因素明显突出。
爱尔兰民歌中有很多独特的五拍子和拍子节奏,从中可看到古老说唱所留下的痕迹。
作品赏析《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使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
这首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人们习惯在和朋友告别时演唱这支歌。
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
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
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歌曲还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此歌唱出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
这首歌还有三拍子的记谱,电影《魂断蓝桥》中就是以三拍子的圆舞曲出现的。
意大利民歌意大利人的性格热情豪放,喜欢歌唱,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
《帕蒂塔》演奏技法与赏析帕蒂塔是西班牙民间音乐的一种,源于安达卢西亚地区,是一种带有强烈南欧色彩的音乐形式。
它一般由一些特定的乐器组成,如吉他、卡斯塔涅特斯、葫芦琴等等。
这种音乐形式被称为帕蒂塔,因为在安达卢西亚的旅馆里,这种音乐通常在夜间演奏,以庆祝节日和特殊场合。
帕蒂塔的演奏技法对音乐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帕蒂塔演奏技法和赏析。
1. 波多波斯(Rasgueo)波多波斯是帕蒂塔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这种技法类似于扫弦,通常由手掌的外侧部分拍打弦。
通过快速重复这个动作,可以产生非常快速而有节奏的音符连续。
波多波斯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单次波多波斯、双次波多波斯和交错波多波斯,每种都有不同的节奏和效果。
这种技法在帕蒂塔演奏中非常常见,可以用于强调节拍和增加节奏感。
2. 開放弦(Alzapúa)開放弦是另一种常见的帕蒂塔技法,它通常由大拇指演奏。
这个技法产生的音符更长,与波多波斯相比较为缓慢。
通过演奏弦上特定位置(如第五弦上)的开放弦,可产生更深厚的音色。
这种技法通常用于介绍歌曲,使听众可以听到旋律的主旋律。
3. 強調音符(Acentuado)強調音符是帕蒂塔技法之一,它增强了音符的重要性和力度。
使用这种技法时,手指或大拇指会钩住弦,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吉他声。
強調音符可用于突出旋律线的重要部分或增强节奏感。
4. 长音符(Ligado)长音符在帕蒂塔演奏中也很常见。
这种技法涉及到使用左手手指,在不重复拨弦的情况下连续演奏多个音符。
长音符可用于增强旋律的流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总之,帕蒂塔是非常重要的西班牙民间音乐形式,演奏帕蒂塔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练习这些技法可以帮助音乐家更好地理解这种音乐风格,并在演奏时产生更深层次的旋律和情感。
《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赏析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在十九世纪欧洲音乐史上,他的音乐作品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匈牙利狂想曲》,曲子反映了匈牙利民族的精神生活。
其中《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是他狂想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突出表现了匈牙利民族坚强豪放的性格。
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通常指具有英雄史诗般气概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常常取材自民族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的音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奏,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
《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适中,象雄壮的进行曲,堂皇而又崇高。
由刚劲有力的低音作为引子,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
之后,右手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更加的坚定、饱满,给人庄严稳重的感觉。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为一段自由的华彩,完全由黑键组成,但听起来十分流畅、清晰,与第二部分也有很好的衔接。
第二部分是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
像是吉普赛舞曲风格,速度急板,旋律热情、明快,并且大量采用了切分节奏和跳音,使得整个旋律听起来都让人充满了活力。
这一部分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例如从开始一段比较弱,而紧接着又变得比较强,而后马上又变得很弱。
乐曲就是在这一弱一强之间不停变换,将这部分旋律推到最后。
听起来感觉错落有致,十分能吸引人注意力。
第三部分为行板,像是在沉思、想着些什么,又犹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
这一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带有徐缓柔美的特点,又稍给人沉重的感觉。
在旋律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表情术语和自由延长音。
因此使旋律表现出咏叹的感觉,弹奏形式比较散漫却不松散,像是在即兴的演奏。
这一部分为全曲最独特部分,虽然是行板,速度适中,但它的节奏、强弱对比非常的好,不会给人以乏味的感觉。
第三部分的最后也和第一部分一样,是一个自由的华彩部分。
这也是李斯特作品中非常典型的炫技手法,华美而又干净利落。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二部分一样,节奏很快,带有舞曲般的热情、豪放、粗犷,这狂欢般的民间舞蹈,它的主题一听觉得耳熟,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
欧洲民间音乐赏析
教学内容:
1、风笛音乐《优雅》
2、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
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风笛音乐;
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以谈话法导入,引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作品和民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不同于我国的各种音乐文化,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又拓宽视野,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