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格式:pdf
- 大小:276.78 KB
- 文档页数:1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含口服液)、制浆剂、软胶囊剂制造、加工、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X U TIVX U TIV 生命戛然而止,再次触痛着企业家们的神经。
2008年7月22日,凌晨。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因病去世,年仅39岁。
噩耗传来,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而他也成为了继今年4月中旬,北生董事长何玉良因癌症去世后,又一位在任期间去世的A 股上市公司董事长。
当我们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他生前的资料时,却发现他之前是一个很低调的领导者。
不喜欢曝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
或许是劳累、或许是压力,让他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一个走在变革之路上的同仁堂。
一时的英雄一世的英雄2007年4月26日,再有两个月,就是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日。
这时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长会第六次会议,38岁的张生瑜被全票通过当选为同仁堂集团公司新一届的董事长,年薪89.1万。
高薪背后,他面临的是同仁堂逐渐下滑的收益率。
拥有500余种产品的同仁堂,在营销渠道和终端推广却一直是短板,据同仁堂2006年的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7亿元,同比减少8.03%;实现主营业务利润9.31亿元,同比下降18.46%,毛利率同比降低近5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减少48.21%;净资产收益率仅为65%。
再加上医药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竞争逐步张生瑜同仁堂不可忘却的纪念生命的长度谁都无法预测。
我们能做的只有无限的以最大能力扩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张生瑜离去了,他让我们怅然慨叹,企业家在延续企业生命周期时不应以损耗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文/林风所有人都觉得张生瑜的英年早逝,实在太可惜了。
与张生瑜有四五年交情的王连洲,作为独立董事,和张生瑜的接触大多是工作方面,他对张的评价则是,“张生瑜是一个经营能力很强的人,人很好,有头脑,很热情。
同仁堂原来是个国营企业,很难经营。
张生瑜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投资者利益,国家宏观调控、社会责任等等方面,这些国营企业的特色他都要做到位,确实很辛苦。
经典案例——同仁堂a股分拆上市一、当事公司介绍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300多年来, 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同仁堂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 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于1992年8月17日,由原来的国有大型企业同仁堂制药厂改制设立,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其注册资本为18,9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授权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及投资管理;加工、制造、销售中药材、中成药、饮片、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机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品、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化工、金属材料;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属的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练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四部分进行投资,联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和六位自然人(即赵丙贤、殷顺海、田大方、王兆奇、梅群、田瑞华)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22日,同仁堂科技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领取了注册号为100001124466(2-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同仁堂科技公司生产20个剂型,2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并有丰富的已开发新产品和在开发新产品的储备.主要销售产品的剂型为冲剂、水蜜丸剂、口服液剂、片剂及软胶囊剂,主要销售产品有感冒清热颗粒、板兰根颗粒、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软胶囊、人参生脉饮等。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关于北京“同仁堂”启示摘要: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完善的企业管理和品牌定位使其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本文介绍了同仁堂集团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经营状况,列举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同仁堂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及成功的海外营销策略,归纳了其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同仁堂;多元化;创新;海外营销一、绪论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二、北京同仁堂的发展历程1.创业伊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医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乐显扬逝世,其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
为了方便医家和仕商选购药品,乐凤鸣还印制了《同仁堂药目》一册,迅速波及全国,同仁堂声誉大振,不但一般病家、商客前来买药,而且还供奉御药房所需的各种中成药。
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立以来,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这84年之间一直由乐姓人独资经营,乾隆十八年同仁堂因经营不善,将同仁堂卖给外姓人张世基。
后来张世基又将自己的股本卖给他姓,同仁堂的外股越来越多。
从乾隆十八年一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34年),同仁堂的外股逐渐增多,乐姓家族日渐衰落,终于在乐平泉手中恢复了祖业。
乐平泉善于经营,勤于管理,将濒于危亡的同仁堂起死回生,其经营同仁堂的思想、方式、手段一直应用到晚清数十年,这种影响延续至民国直至北京解放。
2.解放期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但在中药行业中,依然是头面店家。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作者:宋联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百年老字号,可是能让我们记住的已为数不多,能经住历史变革和经济大潮考验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提起“同仁堂”,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是什么力量让同仁堂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呢?许多老字号有着非常好的事业基础,可是靠着吃老本或守着旧思想,最终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让人痛惜。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适者生存。
而适应市场的企业必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仁堂正是完好地继承了先祖留下“德、诚、信”思想,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将其发展成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使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一、风雨三百年北京同仁堂的前身为乐家老铺,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乐显扬拟定堂名为“同仁”,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
雍正元年,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从此独办官药至清末将近200年。
然而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乐家后人不善经营,加上天灾人祸,乐家无力经营同仁堂。
不得不由乾隆批准,同仁堂交给乐家世交张世基继办,乐家获二股分息。
但情况仍未改善,业务难以维持,又不得不按典让的方式合股经营。
直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第十世子孙乐平泉继承同仁堂,他努力重振祖业,累积资本,排斥外股。
终于在1843年,正式将同仁堂股份全部收回,使同仁堂得到了巩固的发展。
其后,国内战争不断,乐家的书籍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的大火之中,同仁堂的情形也日旷而下。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同仁堂公会,乐家负责人乐松生出任同仁堂经理,同仁堂是当时北京最著名的私营企业。
到1966年又正式改为全民国有制企业。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同仁堂的牌子取消、科研中断、文献被毁,直到1979年才恢复原名。
为了保护这个老字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在1989年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而且“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目录一、公司基本内容介绍 (2)(一)公司简介 (2)(二)行业情况 (2)二、财务分析 (3)(一)财务指标分析 (3)1偿债能力分析 (3)2运营能力分析 (5)3盈利能力分析 (7)4发展能力分析 (9)5现金流量表分析 (10)6杜邦分析 (12)7公司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18)(二)筹资投资政策分析 (20)1、投资政策分析 (20)2、筹资政策分析 (21)(三)内部控制分析 (22)1独立董事制度 (22)2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23)(四)股权结构分析 (23)1股权结构 (23)2股东构成比例 (23)3这种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24)(五)会计政策分析 (25)三、财务建议 (28)一、公司基本内容介绍(一)公司简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同仁堂于1997年5月29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并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经营范围: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
经营中成药、中药材、西药制剂、生化药品、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酒、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
零售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图书、百货。
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劳务服务。
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养殖梅花鹿、乌骨鸡、麝、马鹿。
广告设计制作。
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二)行业情况根据主要业务、企业规模等因素的相似,将同仁堂与广济药业、海南海药、哈药股份、九芝堂进行比较分析。
一、北京同仁堂基本情况: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著名的老字号,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养生驻颜,深受后宫佳丽青睐,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于1997年5月29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并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北京同仁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授予驰名商标的企业获得001号驰名商标,仅同仁堂的商标价值就为470亿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
二、同仁堂的经营宗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其含义是指同仁堂崇尚“仁德”精神。
“仁德”本意为仁者爱人,也有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之意,亦指同仁堂人坚持真理、正义的品行和“先难而后获”,对社会多做贡献的理想追求。
发扬“仁德精神”,对内可以修身、敬业、求人和;对外可以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济世养生”是“仁德”的最高境界和目标,表明同仁堂作为医药企业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已任,坚持以义取利,以诚守信的精神之道,以爱国爱人之心,仁药仁术之本,取信于民,造福人类。
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荣誉2005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广告协会评选北京同仁世纪广告公司为“2004-2005年度首都广告行业经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2005年,“同仁堂”品牌做为唯一的医药品牌入选由北京电视台等12家京城主流媒体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影响力”评选活动的“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篇一: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天道并购俞铁成2000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为4.0港元,最高见5.2港元,全日收报4.3港元,较招股价3.28港元上升1.02港元,涨幅在31%以上。
全日共成交1.25亿港元。
据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透露,本次在港上市的7280万股,仅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配售发行,和黄、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主要机构投资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交易,这是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业内人士预言,此举将引发国内更大范围的分拆上市热。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由偏重收购兼并到分拆上市成为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资产重组正在走向深入,这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同仁堂的有关背景资料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里,同仁堂也许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少数几个品牌之一了。
在中医药领域,一向恪遵传统、稳健低调的同仁堂几乎成了信誉和质量的代名词;在海外,这也是一块颇受人们(包括医药监管当局)尊崇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不少人眼里,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金字招牌享誉中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中成药能够实现高效、安全、小剂量,这对传统中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同仁堂有世界性的品牌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力,但却不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规模和现实资质,即使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迄今仍然不过是一家中型企业而已。
如果不换一种思路,同仁堂无疑仍将继续维持目前这种缓慢但是稳健的增长势头,不过即使是在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突破。
而市场是不会等人的。
国内市场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外医药公司寸土必争的主要角力场,而在中国制药企业本来应占绝对优势的海外中药市场上,经过日本和韩国商人稍加改头换面的所谓“汉方药”却反客为主,夺走了95%左右的份额。
北京同仁堂历史故事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二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四八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五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市长。
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一九五六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七九年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一九八五年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
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同仁堂非常关心,对这次纪念活动十分重视,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波、郑天翔、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为同仁堂题词达30余幅。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二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集团成立大会,七月,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同仁堂A股分拆香港创业板上市1、案例的简要介绍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将其所属的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练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四部分进行投资,联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和六位自然人(即赵丙贤、殷顺海、田大方、王兆奇、梅群、田瑞华)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2月14 日,同仁堂科技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名称预先核准登记,领取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京)企名核内字[2000]第10157614 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000年2月22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设立同仁堂科技的议案。
2000年3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以京政函[2000]17号文批准设立同仁堂科技。
2000年3月9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
2000年3月22日,同仁堂科技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领取了注册号为100001124466(2-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0年3 月9 日,同仁堂科技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
会议通过了设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申请在香港创业板公开发行上市股份的决议,并授权同仁堂科技董事会积极争取申请到香港发行股票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各项报批、招股、推介、融资、上市等事宜。
同仁堂科技股东大会已依法定程序作出了批准本次发行及上市的决议。
同仁堂科技发行及上市的申请于2000年6月19日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文号为证监发行字[2000]78号。
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发行价3.28港元,首日开盘价4.00港元,下午以4.30港元报收,全日最高价5.20港元,最低价4.00港元,当天成交量2771.5万股,成交金额12455.2万港元。
同仁堂十大名牌王药1、安宫牛黄丸【成份】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性状】本品为大蜜丸或裹金衣大蜜丸,除去金衣后显黄橙色至红褐色;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及玻璃纸;本品不可整丸吞服;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3g【贮藏】密封。
【包装】塑料球壳,10丸/盒。
【有效期】5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076【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地址:北京市崇文区西打磨厂46号邮政编码:100051电话号码:(010)67025631传真号码:(010)670180482、同仁牛黄清心丸【主要成份】牛黄、羚羊角、人工麝香、人参、白术(麸炒)、当归、白芍、柴胡、干姜、阿胶、桔梗、水牛角浓缩粉等27味。
【性状】本品为包金衣或不包金衣的大蜜丸,除去金衣显棕褐色;气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
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及玻璃纸;本品不可整丸吞服;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3g【贮藏】密封。
【包装】塑料球壳,1丸/盒。
【有效期】5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025【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地址:北京市崇文区西打磨厂46号邮政编码:100051电话号码:(010)67025631传真号码:(010)670180483、愈风宁心片【药品名称】品名:愈风宁心片汉语拼音:Yufeng Ningxin Pian【成份】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