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877.00 KB
- 文档页数:64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或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
作为一种具有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评论在内容和语言上都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新闻评论在内容上通常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新闻评论更注重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以及对事件的评价和观点的阐述。
评论者通常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理性的论证和充分的事实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因此,新闻评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和思考性,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角度。
新闻评论在语言上通常会使用较为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评论者通常会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手段,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同时,评论者还会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行业内的概念,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深度思考。
这些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传递评论者的观点和立场。
新闻评论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人立场。
与一般新闻报道注重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同,新闻评论更加突出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者通常会在评论中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可能会有明显的倾向性。
然而,好的新闻评论应该能够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保持理性和客观,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事实依据。
新闻评论还常常采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评论者会对新闻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批评和指责,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同时,他们还会运用辩证思维,综合各种观点和利益,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这种批判性和辩证性的思考方式,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观点,从而使新闻评论更加有说服力和引导性。
总的来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具有深度、思考性、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主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
通过新闻评论,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角度,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件或话题。
因此,新闻评论在媒体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公众的思考和舆论的形成,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报道的事实进行综合分析、评论和评价的一种文体。
它是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判,能够反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语言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解释和描述。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客观性和客观性。
新闻评论是对事实的评价和解读,需要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选择词汇和用语时,新闻评论通常采用客观、中立的措辞,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介入。
同时,新闻评论也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需要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意见。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辩证性和思辨性。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会引入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对比和比较,以展现辩证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新闻评论也需要对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推理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未来性。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感情色彩和倾向性。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主观评价,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利益和关切。
因此,新闻评论通常会体现出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对事件的支持、赞同或批评、反对的立场。
这种感情色彩和倾向性可以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来体现,但需要注意保持适度,避免过度情绪化和偏颇。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引导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说服技巧,以引导读者对事件产生认同和共鸣。
它可以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推广,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响,对社会舆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新闻评论语言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表达观点和意见,避免模棱两可和歧义的表达。
二是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确保事实真实、客观准确。
三是要注意语言的适度和礼貌,避免使用过激、攻击性的言辞。
四是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错误、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新闻评论语言具有客观性和客观性、辩证性和思辨性、感情色彩和倾向性、引导性和影响力等特点。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几点写作方法(一)标题人们常说,好文一半题。
说的是,好的文章,一半是因为标题,可见标题的重要性。
一篇好的评论,一定有一个好的标题。
标题就是你的观点,观点正确与否、能否吸引编辑和读者,是评论成功的基础。
标题的几种常见格式:(1)直接揭示主题式标题。
事实上,新闻评论的现实性、战斗性决定了评论题目的“直接性”如《要敢于负责》、《要保护改革的出头鸟》等等,均属于此类。
(2)号召式标题。
评论是为政治服务的,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倾向性是明显的。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事实或观点的评价和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分析,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语言特点:1.客观性: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评论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并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批判性思维:新闻评论常常涉及对新闻事件的批判和质疑。
评论者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对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逻辑思维:新闻评论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理地组织和表达观点。
评论者应当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4.准确性:新闻评论应当基于准确的事实和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性的言论。
评论者应当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评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语言简练:新闻评论应该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
评论者要善于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
6.言之有物:新闻评论应该言之有物,有实质性的内容和观点。
评论者应该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7.语气强烈:新闻评论常常伴随着评论者的情感和态度。
评论者可以适当地使用强烈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也要避免过分夸张和情绪化的言辞。
8.多样性:新闻评论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展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观点。
9.专业性:新闻评论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专业知识。
评论者应该对所评论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能够提供专业的观点和分析。
10.读者导向:新闻评论应该以读者为导向,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利益。
评论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判断新闻事件。
总的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要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有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简练和言之有物。
优秀的新闻评论
优秀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客观公正,不带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只提供事实和观点,让读者自行判断。
2. 逻辑严密:新闻评论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能够说服读者。
3. 深入浅出:新闻评论应该深入浅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观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术语。
4. 独特见解:新闻评论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观点。
5. 符合新闻伦理:新闻评论应该符合新闻伦理,尊重事实真相,不制造假新闻或误导读者。
以上是个人认为优秀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的一些特点,当然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媒体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定义及其特点一、新闻评论的定义什么是新闻评论?在我国,有关它的定义虽不像新闻的定义那么多,也不下几十种。
(一)几种代表性定义以下是1985年至1988年间我国出版的最早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新闻评论教材或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
具体来说,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属于论说文(或曰议论文、说理文)的范畴。
”(丁法章:《新闻评论学》,1985年1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是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普遍运用的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
这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义的政论。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从而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
”(秦珪、胡文龙:《新闻评论学》,198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著特征的评论文章。
把这些特征串在一起讲,那就是说,新闻评论是就当前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1988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
)对几种定义的辨析以上是1985年至1988年间我国出版的最早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新闻评论教材或专著中的几种定义,虽然其侧重点不同、表述方式各异,但有几点是相同的,即:新闻评论是一种直接发议论、讲道理的文体形式,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新闻评论具有较强的政论色彩;新闻事件及社会问题是新闻评论议论的主要对象。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虽然在以上四个定义中有两个提到了新闻评论适用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但仍将其归于评论文章(或文体)的范畴。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1、评论存在的根本:评论存在的根本,不在于人的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高低,而在于人的观点和意见的不同。
不同永恒存在,评论就永恒存在。
2、评论产生的原因: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方向。
3、新闻评论的意义:①表达作者特定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②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
4、新闻评论已经不再被垄断与媒体评论员之手,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自上而下地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而可以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用来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见。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思维特点和写作特点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①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主要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而新闻报道只应表达客观性信息。
新闻评论中对客观性信息的陈述,一般是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和支持主观性信息(论点)的论据性材料;而新闻报道中则不应该包括表达作者主观性信息的判断句2、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新闻评论文体的效率性,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中,这包括高度概括的叙事、尽可能早的出现的判断句、简洁的文笔——直笔而非曲笔。
结构上:以结构而言,它体现的是评论中不同内容先后次序的处理及其节奏。
评论中往往把论点——最重要的判断放在最前面。
这就是所谓的“开门见山”。
语言上:就新闻评论语言的效率性来说,应该传递尽可能多的确定性信息。
对于新闻评论而言要少用修辞。
3、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①不同的文体对应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基本的思维方式有发散型和收敛型。
②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性。
收敛所体现的思维的集中,第一是集中于对象——也就是新闻事件;第二是集中于论点——也就是集中于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③因为人们的“忽然想到”,往往是发散性思维,往往没有确定的逻辑关系,不能轻易把“忽然想到”的内容写进评论的论证线索中去。
1.新闻学:大致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交叉(跨学科)新闻学。
2.新闻评论:是以传播观点为目的的新闻传播行为,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是应用新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也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3.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价值):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象是新闻事实,传播渠道为大众媒介。
新闻评论不仅是属于新闻的文体,更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新问题、新观点增多,人们可议论的内容在增多,新闻评论发展的驱动力增强,资源也日益丰富。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报纸言论版和互联网言论空间的发展,使新闻评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局面。
4.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一个表达主观性信息新闻报道主要报道客观性信息。
语言表达的特点。
作品的内部关系: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
新闻评论虽以客观事实作为认识的对象,但整个作品的核心却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这个任务建立结构,思想材料和写作素材之间本身并不具有时空上的客观联系。
具体表现为事实的连贯与思维的连贯。
5.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观点传播:评论主体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包括作者针对新闻事实说了什么,或者是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判断,或者是新闻事实所引发的一些认识。
新闻评论首先以新闻信息作为评论对象,但也有人们当下都在思考着的问题。
新闻评论传播的对象是新闻媒体的受众,往往与评论对象相关的同一群人。
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自然会对报道中设计的事实的意义、价值、相关性、可能性、矛盾性、冲突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产生期待。
新闻评论就是满足这种期待的。
评论者要时刻敏锐地关注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关注其中的认识价值。
新闻性议程:包含一定的新闻信息,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或论据出现。
新闻评论是传播思想、传递正确价值观,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思想性、指导性,在引起民众关注和引发争议的事件上发声,推动问题的解决。
它侧重于发议论,讲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真相,有其它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如果说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等,要突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在表达上更强调文体的共性,即客观冷静理性,避免报道的倾向性、意见性。
那么,新闻评论更多的是理性的剖析和作者的感知和感悟,因此会具有主观性,字里行间也会夹杂着情绪和倾向,所以,新闻评论是个性化、多元化的。
一、新闻评论个性化的原因首先,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角度、偏好特长都不同,即使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也是存在差异的。
评论员本身的风格影响了行文风格。
个人也会因为自身成长和面对读者不同不断调整思路。
新闻评论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这是评论内容的核心。
认识会因人而异,反映到作品就会呈现个性化。
而作者在其擅长的领域里更容易展示出“风采”。
很多评论员总是因其独特的视角和说理技巧以及风格明显的文字语言“自成一派”,这也为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读者(受众)也会影响到作品个性化的表达。
新闻评论是为了引导舆论,需要在读者(受众)中间产生反响。
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时事评论站位高,体现党报官媒的态度,面向全民,发出官方的声音,语言严谨、逻辑缜密,思想性和理论性都很强。
而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澎湃新闻网的澎湃评论讨论的话题和表达会更加自由,语言风格更加直白浅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维和社交媒体的话语体系渗透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新媒体平台上话题的传播有着独特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任何事件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酵成“热点”。
这种环境下,传统媒体也改造原有的语言风格和说理方式去适应新时代。
这也推动着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发展。
二、新闻评论个性化表现形式个性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即立论个性化、语言文字个性化、结构个性化。
F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型与收敛型1.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集中体现在:第一,集中于对象_新闻事件;第二,集中于论点_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注意:人们的”忽然想到”和”忽然理解”,往往是发散型思维的表征,在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中一定要加以小心。
人类的思维形态:逻辑的、形象(想象)的与直觉的。
2.现代新闻评论以逻辑思维为基本特征它以逻辑推理作为认识问题和说服读者的主要手段。
联想和比喻在表达传播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够代替推理论证。
E论点的表现形式是判断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的认识活动,判断是认识的重要环节,而认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现形式是判断新闻评论的核心应该是一个判断。
判断,这是评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作者的学识经验,都可从这里看见一二。
——郭步陶《评论作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判断问题。
——王民《新闻评论写作》价值判断的特征普遍、开放、应然、多元、比较F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与联系事实判断是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为对象;价值判断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实体属性,而是以事物与我们需要的关系为对象的。
事实判断是以人的认知的形式反映事物的;价值判断则以意识的认识、情感、意志诸种形式,反映事物与我们需要的关系。
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目的和动力。
在一篇评论中,往往先作事实判断,后作价值判断。
作出一个事实判断,往往受作者内在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而作出一个价值判断,往往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G具体判断和普遍性判断具体判断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原因、性质、发展作出判断;普遍性判断对一般规律进行判断,具有普遍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
新闻评论中经常使用——假言判断这种判断的主要逻辑特点在于:它不是对事物情况作出无条件的断定,而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