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笔记-2.1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
- 格式:pdf
- 大小:389.32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和处理方法;精度的含义;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指标表达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
§5-1测量误差及分类摘要内容:学习误差理论知识的目的,使我们能了解误差产生的规律,正确地处理观测成果,即根据一组观测数据,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同时,根据误差理论制定精度要求,指导测量工作选用适当观测方法,以符合规定精度。
讲课重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与观测值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课难点: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测量误差的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种误差在对变量进行观测和量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称为测量误差。
二、测量与观测值通过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对某量进行量测,称为观测,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
三、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1.同精度观测和不同精度观测观测条件:构成测量工作的要素包括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将这些测量工作的要素统称为观测条件。
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即用同一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用相同的方法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由具有大致相同技术水平的人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或等精度观测值。
反之,则称为不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不同(不等)精度观测值。
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观测:为确定某未知量而直接进行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身,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
间接观测: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
(说明: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用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而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
)3.独立观测和非独立观测独立观测:各观测量之间无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观测,称为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独立观测值。
第二章 误差理论§ 2.1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2.1.1基本概念一、误差1、真值:指该物理量在测量进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真实量值。
2、实际值:在每一级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做相对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为标称值。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标称值不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4、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的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
5、测量误差:测量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6、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叫等精度测量。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1)定义: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x 与其真值A 0的差。
即△x=x- A 0 A 0可用实际值A 代替:△x=x- A 绝对误差是有单位有符号的量(2)修正值(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用C 表示。
* 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间的偏离程度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来体现,但仅用绝对误差,通常不能说明测量的质量。
2、相对误差(1)定义: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
A 0可用实际值A 代替 实际相对误差:100%x A γA ∆=⨯ 示值相对误差:100%x x x γ∆=⨯ (2)满度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100%m m m x x γ∆=⨯ * 我国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S 就是按满度误差分级的,可划分为0.1、0.2、0.5、1.0、1.5、2.5、5.0七级。
注意:1)在同一量程内,测得值越小,示值相对误差越大。
2)仪表的准确度并不是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测得值的准确度将低于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3)在进行量程选择时应尽可能使示值接近满度值,一般以示值不小于满度值的2/3为宜。
(3)分贝误差:分贝误差是用对数形式表示的一种误差,单位为分贝(dB).分贝误差广泛用于增益(衰减)量的测量中。
第一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误差与分类一、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而且要定量测定物理量的大小。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标准单位,如选定质量的单位为千克,长度的单位为米等。
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被选作标准单位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其比值就是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值。
测量一般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1.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叫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叫直接测量量。
例如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天平测量质量,停表测量时间等。
测量量的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测量与单位标准量的比值,另一部分是单位的名称。
2.间接测量不直接对被测物理量进行测量,而是直接测量那些与被测量有确切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通过函数计算而得到被测量的过程叫做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叫简接测量量。
例如测量某长方体的体积V,已知体积V与长方体的长a、宽b、高c的函数关系为V=a·b·c,则先直接测量a、b、c各量,这些量是直接测量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体积V,V就是间接测量量。
由于直接测量简单、快捷,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间接测量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设计制造出可以直接测量的仪器设备,把间接测量转化为直接测量,如欧姆表、密度计、压强计等就是这类仪器。
二、测量误差1.真值与测量误差待测物理量的客观存在值,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记为x0。
测量的目的是要得到真值。
但测量受到测量仪器精度的限制,测量方法、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测量值(记为x)与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叫测量误差。
Δx表示测量误差,则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即 Δx=x-x0 (1.1.1) 2.算术平均值与测量偏差(1)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往往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如果每次的测量条件都相同(同一观测者、同一套仪器、同一种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样的环境等),就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判断某次测量一定比另一次测量更准确,所以,认为每次测量的精度是相同的,这种重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测得的一组数据称为测量列。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工作中,尽管观测者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认真进行观测,但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例如,对某一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其和不等于180°;又如所测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等于零等,这说明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
研究测量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就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是测量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
将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称为测量误差理论。
第一节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一、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整平、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
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观测误差按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一)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若误差出现的大小保持为常数,符号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用一把名义为30m长、而实际长度为30.02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尺段就要少量2cm,该2cm误差在数值上和符号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呈累积性。
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二章 误差理论
§ 2.1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 2.1.1基本概念
一、误差
1、真值:指该物理量在测量进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真实量值。
2、实际值:在每一级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做相对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为标称值。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标称值不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4、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的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
5、测量误差:测量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6、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叫等精度测量。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1)定义: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x 与其真值A 0的差。
即△x=x- A 0 A 0可用实际值A 代替:△x=x- A 绝对误差是有单位有符号的量
(2)修正值(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用C 表示。
* 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间的偏离程度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来体现,但仅用绝对误差,通常不能说明测量的质量。
2、相对误差
(1)定义: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
A 0可用实际值A 代替 实际相对误差:100%x A γA ∆=⨯ 示值相对误差:100%x x x γ∆=⨯ (2)满度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100%m m m x x γ∆=⨯ * 我国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S 就是按满度误差分级的,可划分为0.1、0.2、0.5、1.0、
1.5、
2.5、5.0七级。
注意:1)在同一量程内,测得值越小,示值相对误差越大。
2)仪表的准确度并不是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测得值的准确度将低于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3)在进行量程选择时应尽可能使示值接近满度值,一般以示值不小于满度值的2/3为宜。
(3)分贝误差:分贝误差是用对数形式表示的一种误差,单位为分贝(dB).分贝误差广泛用于增益(衰减)量的测量中。
电压增益等参数用dB 表示的相对误差为
案例
【案例2.1.1】 一个被测电压,其真值U 0为100V ,用一只电压表测量,其指示值U 为101V ,则绝对误差是多少?
解: △U=U-U 0=101-100=1V
【案例2.1.2】 一台晶体管毫伏表的10mV 挡,当用其进行测量时,示值为8mV ,在检定时8mV 刻度处的修正值是-0.03mV ,则被测电压的实际值为多少?
解:实际值为:U=8+(-0.03)=7.97(mV)
【案例2.1.3】 测量两个电压,其实际值为U 1=100V, U 2=5V ,而测得值分别为101V 和6V 。
则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多少?
解:绝对误差为 △U 1=101-100=1V △U 2=6-5=1V
相对误差为:γ1=△U 1/U 1=1% γ2=△U 2/U 2=20%
【案例2.1.4】某电压表S=1.5,试计算出它在0V~100V 量程中的最大绝对值误差。
解:则因∆=⨯=±⨯=±==±γγx S m m m 100 1.5%100 1.5V 1.5
1.5%
【案例2.1.5】 某1.0 级电流表,满度值Xm=100μA ,求测量值分别为X1=100μA ,X2=80μA , X3=20μA 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解:绝对误差相等:∆=±⨯=±μx 1.0%1001A
=20lg(1+)γΔdB A A U )dB γ=20lg(1+A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相对误差:1231A 100%1%100A 1A 100% 1.25%80A 1A 100%5%20A
x
x
x μγμμγμμγμ±=⨯=±±=⨯=±±=⨯=± 【案例2.1.6】要测量100℃的温度,现有0.5 级,测量范围为0~300 ℃;1.0 级测量范围为0~100 ℃的两种温度计,试分析各自产生的示值误差。
解:0.5级的表:
0.5%300 1.5C
=100% 1.5%100m x x γ∆=±⨯=±︒∆⨯=±
1.0级的表:
1.0%1001C
=100% 1.0%100m x x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