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阅读指导课
- 格式:docx
- 大小:11.31 KB
- 文档页数:4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使学生了解阿廖沙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感受其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及《童年》背景,学生自读第1-27章。
2. 第二课时: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学生自读第28-59章。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读第60-85章。
4. 第四课时:总结阅读收获,学生自读第-106章。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外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及《童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提取信息学生按照课时要求,自主阅读相应章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交流讨论做准备。
3. 交流讨论,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如乐观、坚强、勇敢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收获,提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成长力量。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 课外拓展,分组讨论教师给出拓展话题,如“谈谈你对阿廖沙家庭教育的看法”等,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以外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完成情况,包括阅读进度、阅读笔记等。
2.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3. 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参与度,如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
五、教学资源:1. 《童年》文本。
2. 高尔基及《童年》的相关资料。
3. 课外拓展话题及讨论指导。
4. 教学PPT、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童年》,了解阿廖沙的成长历程,积累阅读感悟。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阅读伴我成长——《童年》名著阅读教学案例XXXXXX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八年级12班、14班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前学生准备:查阅关于XXX的相关生平背景及代表作品,阅读XXX小说《童年》,基本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及相应的情节。
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名著阅读,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2.品评经典,浸润书香,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主要环节基本的(一)激趣导入,明确童年、童心、成长的主题。
(二)初步了解《童年》的基本内容、作者。
(三)初步交流《童年》中的精彩内容、片段、体会。
(四)交流读书的基本方法。
(五)阅读实践:品评人物,感悟主题。
(六)总结: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建议教师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对语文而言,读书更是重要的环节。
平时我采用的方法以“自读、感悟、交流、反思”为主,让学生在课前认真的读书,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播放歌曲《童年》。
)师: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XXX 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初步相识《童年》的基本内容、作者。
师:谁能引见一下《童年》这部小说的作者XXX呢?(课件出示作者简介:XXX,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理想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反动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开创人。
XXX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师:之前已经让同学们课外阅读了《童年》这部小说,谁来引见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童年》的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指导a. 介绍《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b.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c.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d. 分发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a. 讨论阿廖沙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b. 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与阿廖沙的关系c.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b. 讨论作品表达的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c.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4. 第四课时:阅读感悟与反思a.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b.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c. 讨论如何将作品中的正能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阅读成果b. 推荐与《童年》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通过课堂分享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反思报告进行评价。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后阅读记录和阅读心得进行评价。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俄国沙皇时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2. 阅读指导:如何阅读《童年》,关注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
3. 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
2. 阅读指导:讲解如何阅读《童年》,提出阅读要求。
3.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4.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看法。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阅读指导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阅读要求。
3. 相关视频资料: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学生阅读笔记模板:规范学生的阅读笔记书写。
六、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第一章至第四章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3.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九、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廖沙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作者作品:作者是一位苏联作家,他一生写了无数的作品,为世界文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高尔基。
(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创始人。
列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过渡:《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作品以他自己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小说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后名著导读精彩片段,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下面我给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又心酸的童年生活。
四、精彩片段:(一)“深重的苦难”1.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吝啬自私)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过渡: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多的弱点和不足。
再看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2.一生朗读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问题:通过语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并从语段中找出依据。
知道外祖父毒打我的原因吗?(残忍粗暴,不顾亲情,蛮横无理,丧尽天良等)过渡:难道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仅仅只耳闻目睹了这些事情吗?不,不是!请看: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读出阿廖沙那些痛心疾首的伤心经历吧!3..男女生分别朗读片段三《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问题:读了这些不可思议又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场景,以及对外祖父这一家之主所作所为的了解,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能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问题:读着这一桩桩丑事,一幕幕悲剧,让我不由地疑惑重重: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却将亲人变成仇人,让本应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一个人如此,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是一个家庭这样,还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呢?阿廖沙在自编的儿歌这样唱: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我们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小结:阿廖沙的悲剧经历不仅仅是来自这个小市民家庭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更是和腐朽衰败的旧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一、内容简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
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
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作者、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童年》这本书相关资料:作者介绍,小说背景等。
2、请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对阅读整本书的想法。
3、了解了书的大概,看来同学们一定都对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很感兴趣。
课前,老师认真读了这本书,选取了一个章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2)、通过这一章的阅读,你了解到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3)、生交流,师相机点拨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4、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说得很好。
除了这些事,阿廖沙的成长中还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坚强的小伙子。
除此之外,小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请同学们在课后走进整部小说,静静品味。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尔基及其人生三步曲2、通过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3、培养坚强人格,珍惜当下美好生活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注意听一段话: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这个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看法,不知大家是否也这样仇恨这个世界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1868—1936)的童年,一起体会主人公的苦难历程!二、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饱尝了人间苦难。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革现实的途径。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为祖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导读教学1、教师口述故事精要,介绍人物内容精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XXX、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教学准备:1、初步了解XXX,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XXX、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XXX,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1、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童年,以歌曲《童年》为背景,回忆学生平时的研究生活照片。
2、导语:介绍《童年》一书,该书是XXX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XXX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
着重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XXX、外祖母、外祖父)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这三位人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现在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研究,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XXX的童年是怎样的呢?把大家的童年与XXX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XXX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对比XXX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童年,如何珍惜生活。
第三课时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童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之一,对于俄国作家XXX来说也不例外。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 故事情节概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黑暗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深入了解作品主题。
4. 作品主题探讨:讨论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童年》,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童年》的作者和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童年》一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4. 作品分析: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阅读方法指导:总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授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你的阅读收获。
童年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和材料,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绘本、文学经典等。
2.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包括理解内容、表达想法、分析故事结构等方面。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绘画、戏剧表演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进行一个与故事有关的引入活动,如出示故事图片让学生猜猜内容,或者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活动选择一篇适合儿童的故事或者绘本,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可以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3. 讨论与分析在阅读完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故事的主题、人物的形象描写、情节的发展等。
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予回答。
4. 创作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安排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创作活动。
例如,让学生改编故事结局、创作角色形象、绘画故事场景等。
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与展示在教学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他们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对故事理解的深度来进行评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来评估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受教育效果。
通过童年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不寻常的童年——《童年》整本书共读阅读任务单《童年》故事梗概父亲死后,我和母亲寄居到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家开着染坊,但这个家庭充满矛盾和争吵,孩子们在他的打骂中度日。
对我极其关爱的朋友“小茨冈”死后,唯一的安慰来自外祖母,她是我的保护神,也常给我讲各种神话、童话故事,还有关于我父亲的往事。
外祖父多次搬家,我目睹了许多人的凄惨生活。
由于缺少友谊,我非常苦闷,整天调皮打架。
母亲离家之后归来,教我读书,之后把我送进学校,但我厌恶学校,常搞恶作剧。
后来母亲改嫁,生活并不幸福,外祖父也家道衰落,家庭矛盾愈加激烈。
最后,年老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我跟随外祖母生活,开始捡破烂、偷木板挣钱维持生活。
我三年级时退学,不久,亲眼看到了母亲的去世,我也被外祖父赶出家门自己谋生了。
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这一笔名即“惨苦”之意,它形象地概括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生活体验。
童年凄苦的生活,给高尔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了他之后的思想和创作。
早在19世纪90年代,他就有撰写自传的念头。
他常对列宁谈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一次,列宁对他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答应了,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童年》就是他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
事实上,高尔基一直对传记情有独钟,他尤其看重的是传记的教育意义和认识价值,他认为:“优秀的、使人入迷的传记能够使愚昧者、自甘堕落者、迷惘者寻觅到良知和力量,从逆境中站起,重新获得人格、尊严、荣誉、自由、理想……”《童年》情节梳理1.苦难之始(埋葬父亲\投奔外祖父)2.残酷的童年(第一次挨揍\_____________)3.好友茨冈(快乐的节日\_____________)4.外祖母的熏陶(着火)5.第一次搬家(老人家旧事)6.不孝之子(醉酒\_____________\削尖的木棍)7.外公外婆的不同上帝8.沉重的趣事(我与神秘房客“好事情”的忘年交)9.彼得伯伯及邻家少年(我救邻家小弟弟)10.穿红裙的妈妈(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公逼嫁)11.听外婆讲父母的故事12.母亲再嫁(报复秃头老师\_____________)13.谋生(\捡破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别母亲走入人间)你了解童年创作背后的故事吗?查阅资料,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童年》真实地记录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期间,他目睹了贪婪、自私、残暴,也感受到了慈爱、温暖,请把主要人物、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
童年》阅读指导课
xx: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即阿廖沙的成长故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 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教学目标:
1. 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阅读导航、故事简介、目录部分,掌握整本书读书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阅读中积极运用。
2. 通过读书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积累语言。
3.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整本书,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轻松读书
1. 同学们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能不能说一句你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2. 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一直坚持阅读。
今天和老师一起聊一聊你正在阅读的名著《童年》
二、共同研读,总结方法:
1. 观察封面,说出自己的了解:
图画告诉我们书本的主要人物是阿廖沙和他的外祖母。
还有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学生齐读。
2. 学会看图书简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学生说一说对高尔基的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师
生共读进一步走进作者。
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部小说?
4. 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目录中指导我们可以精读哪些章节,
那些可以略读,这样有什么帮助?总
结已经使用的读书方法;
知作者 -- 读简介 -- 看目录(可以更快地进行阅读)
猜想和阅读结合图画和内容结合理解和现实结合
三、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1. 根据课文中的描写猜测人物,并说一说通过前三章的阅读你对他的印象:
(1)“她胖嘟嘟的身体,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镜,鼻子上皮肉松弛,让人觉得非常好笑。
”(外祖母)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简单谈谈你对她的了解?你喜欢她吗?为什么?(2)“一天傍晚,他来看我,上身穿着一件金
色的绸衬衫,下身穿着一条
绒布裤子,叫上穿着一双嚓嚓作响的皮靴。
总之,打扮得很体面,像过节似
的。
”(小茨冈)他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能说一说他的故事吗?你喜欢他吗?
(3)“有一个干瘦的老头子走在最前面,步履如飞,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鼻如鹰钩,胡须是赤金色的,一堆小眼睛绿莹莹的。
”
这是谁?(外祖父)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2. 老师一直没有介绍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你会怎样介绍呢?可以从文章中找一找,也可以自己给他设计一个名片,让大家认识他。
3. 刚才我们通过回忆走进书中的人物,你还有什么办法了解他们?在前言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特色人物”,通过阅读我初步了解了主要人物。
这也激发了我想认识他们的兴趣。
四、片段欣赏,畅谈感受
1. 这本书不禁故事情节离奇古怪,而且语言有特色。
读起来值得细细品味。
2. 出示片段一:
“父亲穿着白衣,直直的躺在窗下的地板上,身子显得很长。
他的脚裸露在外面,脚趾奇形怪状的张开着;那双时常抚摸我的手静静地放在胸前,手指僵硬地、微微地弯曲着;他那双带笑意的眼镜紧紧地闭住,看上去就像两枚圆圆的黑铜币;那张慈祥的面孔已然发黑,牙齿难看地呲着,模样十分恐怖。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汇报自己得到的信息。
你认为主人翁的父亲怎么了?带着迷惑你一直读到哪里才知道真相?能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说明读书有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怎样解决?怎样读书?
小结:
读书的时候经常产生问题,读不懂。
带着问题继续读就会有答案。
在回头读第二遍才能理解坐着的感受。
用你的理解大声朗读这一段话。
3. 出示片段二:
“两个舅舅忽然站了起来,将身子探过饭桌,像疯狗一样呲着呀冲着外祖父大吼大叫,而且浑身哆嗦着;外祖父气得暴跳如雷,两颊也涨得通红,一边用汤匙敲着桌子,一边像攻击一样尖着嗓子大喊道:
“滚出去!你们全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吧!”外祖母的脸扭曲了,痛苦地说:
“老头子,全都分给他们吧,眼不见,心不烦,你也落得个清静,分给他们吧!”
谁还记得这个场面描写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这些分号在这里恰当的分别写了几个人不同的表现,你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分享给大家。
4.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希望在以后把这些好习惯沿用下去。
五、假设推想,体验角色
1.如果你像阿列克谢一样把桌布染了色,你害怕谁发现?为什么?他的外祖父毫不留情地打了他。
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2.快速浏览20—25 页,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3. 从此以后阿廖沙怎么和外祖父相处的呢?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故事吧!他的母亲陪伴他保护他了多久,以后遇到无情的鞭打怎么办?
六、布置作业:
用你良好的读书方法坚持每天阅读1—2 个章节,学会批注。
因为是外国名著任命比较难记,自己找出窍门记住故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