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2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地位与特点:(1)“水的沸腾”实验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2)汽化和液化现象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紧密相关,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众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了解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制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爱生活和爱祖国的热情、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难点是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保温瓶(热水)、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纸盖、温度计、停表(钟表)(演示实验1用);讲课仪、硬纸板、酒精若干、棉签若干(学生体验活动、演示实验2用)。
二、说学情1.经过上一节《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描点作图能力。
2.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新课的学习起到很大的知识迁移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物理奥秘,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利用实验现象,结合理论讲解。
4.问题法: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汽化和液化(总第___课时)年级:八年级;辅备:;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2.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能够致冷。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教学难点】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教学准备】酒精、塑料袋、热水、铁架台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 物质从____变成____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和___。
由气态变成液态叫。
2.沸腾是______汽化现象;蒸发是______的汽化现象。
3.认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4.观察课本P61图3.3-5,解释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的原因;二、交流展示:活动1: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时,塑料袋中滴入的是___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袋子发生了_______变化?袋中酒精变成了_____态,这种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叫做汽化。
(2)将胀大的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袋子又有何变化?袋中又出现了____态的酒精。
此过程酒精由_____态又变为____态,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特征:水沸腾后假如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并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分析与总结: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需要加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
活动3:阅读书上相关蒸发的内容,理解汽化的另一种形式,并与沸腾作比较,完成下表三、反馈达标:1、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 逐渐升高B. 不变C. 逐渐降低D. 忽高忽低2、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1)(2) (3)5.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有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基训》1.2.3.4.二、交流展示:《基训》5.6.7.8.9.10.三、拓展应用: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____现象,____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
知识点一: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汽化吸热(3)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特点: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液体的温度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阳光下比放在背阴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现象:晾衣服时,展开比团起来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通风处比放在无风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例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例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知识点二(沸腾)1.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使用油的沸点是250℃.拓展: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例如,在高山上,因为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不容易煮熟,这时应利用高压锅,高压锅内水面上的气压较高,所以沸点能超过100℃,食物容易煮熟。
4.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5.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例1.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
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例2.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知识点三(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3.3 汽化和液化知识梳理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知识点2: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设计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温度/℃分析论证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液化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答案】D【详解】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A【详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2021-202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与考点解析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精析一、汽化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3.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概览1.汽化与液化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汽化与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汽化与液化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秋后早晨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等均是液化现象;二、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并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三、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做液体沸腾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无力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是的特征;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1] 老师用毛巾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提问:我的“鸡腿”到底跑哪儿去呢?回顾:物质三种状态是什么?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演示2]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后并扎紧塑料袋口,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甲] 塑料袋鼓起来了[生乙] 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 凉一会儿又会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 在这些现象中,酒精发生了什么?[生丁]二、新课开始(类比联想形成概念)一、引入新课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汽化和液化想想做做: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
3.3 汽化和液化【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物态变化里的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表达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开展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现象与液化现象,以及汽化的两种形式。
2.了解沸腾现象以及沸腾的特征,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可以制冷。
4.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演示“酒精汽化与液化〞实验,了解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以及温度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通过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并结合生活中实例让学生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了解沸腾特征,知道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棉线、打火机、纯洁水、时钟〔或学生自带手表〕、湿布、透明塑料袋、酒精、热水、带孔硬纸板,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多媒体设备一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温度是否变化?●情景导入放一段“台湾纸火锅〞的新闻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3节汽化和液化◆主要内容导学1.汽化及其特点(1)汽化的定义;(2)汽化的两种方式;(3)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2.液化及其特点(1)液化的定义;(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液化的特点。
3.体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各个探究要素的基本内容。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和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_,叫液化._______和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2.蒸发的特点:液体蒸发时,(1)从周围的物体______热量;(2)使周围物体和自身的温度______;(3)蒸发具有______作用;(4)蒸发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3.液体沸腾的特点:⑴沸腾前______不断上升,不断吸热;⑵沸腾时温度(沸点) ______,不断吸热。
液体沸腾的条件:⑴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⑵液体要不断地吸热。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5.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1)提高液体的____;(2)增大液体的____;(3)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______流动。
要减慢液体的蒸发则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7.液化的特点:①气体液化时会______.热量;②液化时可以_______.周围环境的温度;③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8.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第3、4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__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1.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不断地蒸发,液面上的蒸汽也不断地凝结,当这两个同时存在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宏观的蒸发也停止了,这种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
2.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3.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4.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5.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比较二、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动态平衡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去的分子数,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水也不再减少,液体与气体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
2.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3.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4.饱和汽压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
5.饱和汽压的变化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饱和汽压与蒸汽所占的体积无关,和蒸汽体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三、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1.绝对湿度概念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2.相对湿度概念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3.常用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毛发湿度计、传感器湿度计。
四、熔化热与汽化热1.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2.熔化热(1)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2)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3)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结构,要破坏不同物质的结构,所需的能量也就不同,因此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也不相同。
(4)非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因此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3.汽化热(1)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专题3.3 汽化和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其高低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有致冷作用.5.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能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例题1】(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
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
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课前预习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4.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