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三章第1节《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课讲义件(新人教)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15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材分析“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细胞膜这部分内容初中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所给材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教材40页到43页。
教学过程2min既然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为什么植物细胞不把细胞壁作为它系统的边界呢主要是因为细胞壁不具备细胞膜那样的功能,不能控制物质进出,不能进行信息交流。
细胞壁的性质是全透性。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动发问和思考。
五、课后检查3min 回答课后练习。
完成《世纪金榜》自主演练和课后巩固。
{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制备细胞膜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理:吸水涨破二、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约2%-10%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四、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支持和保护附材料:(发给学生)。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实验原理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而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实验材料(1)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
(2)材料选择的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3.实验流程选材→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滴加清水→观察。
二、细胞膜的成分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化学物质交流。
如:激素的作用。
(2)通过细胞膜相互接触交流。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过通道交流。
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四、细胞壁1.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2.主要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各种动物的红细胞都可以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 2.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3.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 5.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少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 提示:1.×人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2.×脂肪不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3.×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相同。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化学物质和通道交流。
5.√1.下列哪一种细胞适合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为什么?A.菠菜叶B.鸡红细胞C.猪红细胞提示:C 猪红细胞,因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能吸水涨破,无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能够保证提取到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2.实验中取得红细胞后为什么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能否利用蒸馏水稀释获得的红细胞?提示: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结成块。
稀释时不能使用蒸馏水,若使用蒸馏水,红细胞会吸水涨破。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从学生已学过的细菌的细胞壁入手,简要说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紧接着从学生能体验到的细胞膜的功能入手,讲细胞膜的功能,生物学有这样的关点,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又是由成分决定的,自然过渡到细胞膜的成份。
最后联系生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解释预测肿瘤的化验单。
3.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生产、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a.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b.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b.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c.通过玉米胚的染色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a.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
b.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a.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b.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教课方案思想本节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构成细胞的分子,后边还要学习细胞的物质、能量以及生命历程,因此细胞的基本构造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一同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据有重要地位,起铺垫性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长进行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稳固前方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
本节课的目的是:第一,让学生掌握生物学“构造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看法,表此刻能从细胞膜的功能推知细胞膜的构造,又从构造推知成分。
第二,训练学生的思想,表此刻面对问题时能进行剖析、推理,获取合理的结论;表此刻能理论联系实质,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某些实质问题。
二、教课内容剖析1.教材剖析(1)细胞膜的成分部分,为防止直接讲解学习,表现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供给素材,让学生自己剖析研究,获取知识。
并经过评论的激励体制和导向作用,鼓舞学生主动思虑和勇敢推断,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细胞膜功能部分,着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引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并进一步落真相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课时安排: 1 节课2.教课要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关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教课难点(1)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关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学情剖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商讨”,以后安排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但因为条件的限制,改为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特别要重视实验资料的选择和实验操作。
经过上述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术和察看剖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界限,关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