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国际税收复习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131.56 KB
- 文档页数:17
《国际税收》学习要点整理第一章国际税收的含义一、什么是国际税收?它的本质是什么?1.国际税收的含义:1)宽口径的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与税收现象。
2)窄口径的国际税收: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国际税收是一国或地区对纳税人的跨境所得和交易活动课税的法律法规总称。
2.国际税收的本质:国际税收问题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税收现象,其背后隐含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这种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
国际税收的本质通常体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1)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涉及对同一课税对象由哪国征税或各征多少税的税收权益划分问题。
当一国征税而导致另一国不能征税,或者当一国多征税而造成另一国少征税时,两国之间便会发生税收分配关系。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各个国家在税收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上必须考虑与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经济关系,这就要求国与国之间在税收制度与政策上进行协调,从而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二、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联系(从国际税收的本质入手):1)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
没有国家税收,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税法冲突与税制协调,就不可能出现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国际税收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国际税收不可能脱离国家税收而独立存在。
2)在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国家税收又受到国际税收的影响。
本国与他国达成的税收协定以及国际上公认的国际税收规范与惯例都应当在本国税收中有所体现。
2.区别:1)国家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的强制课征;国际税收虽然是在国家税收的基础上产生的种种问题与关系,但其不具有强制性,不是凭借某种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课征。
(形式特征)2)国家税收涉及的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国际税收涉及的是国家间税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与税收协调关系。
第一章国际税收: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
国际税收的本质国际税收问题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税收现象,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
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1)合作性协调(2)非合作性协调涉外税收 : 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税法对外国居民的境内所得和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课征的税收。
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的区别国际税收涉外税收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涉及到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外商投大到境外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差异或相互资企业的税收制度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一国税收的国际方面,这类法律、法规可存在于涉外税收中或非涉外税收中针对外国纳税人或外资企业,但仍属国家税收范畴由各国涉外税收引申而来,并非涉外税收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税法对外国居民的境内所得和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课征的税收第二章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哪些人征税、征哪些税以及征多少税等方面税收管辖权的实施主要有:1.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2.仅实行地域管辖权(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肯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3.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美国、利比里亚)投资所得来源地的判定 : 股息股息支付公司的居住地(股息支付公司的居住国)支付股息公司的利润实际来源地特许权使用费特许权的使用地(美国);以特许权所有者的居住地(南非);以特许权使用费支付者的居住地(法国、比利时);无形资产开发地(阿根廷)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纳税比较:境内所得境外所得纳税人性境内支付境外支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居住时间质付90 日(或 183 日)以内非居民√免税×(高管除外)×90 日(或183 日)~ 1 非居民√√×(高管除外)×年1~5年居民√√√免税5 年以上居民√√√√第三章国际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同一纳税期间对同一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国际税收1.税收课税对象的分类⑴商品课税:是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课征的税收,它的计税依据为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所以通常也称为流转税。
商品课税的税款一般都要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和使用者,所以它属于间接税。
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进出过境的商品课税的关税;二是对国内流通的商品课征的国内商品税(销售税、消费税)。
⑵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这里的所得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劳动、精英、投资、把财产供他人使用或转让财产而取得的劳务报酬、利润、资本利得以及其他一切纯收益。
由于所得课税的税款一般是由纳税人负担的,不容易向他人转嫁,所以它属于直直接税。
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和公司所得税。
⑶财产课税:是对纳税人财产课征的税收。
这种税收可以是对纳税人拥有的财产课税,也可以是对纳税人转移的财产课税。
有两种形式:个别财产税和一半财产税2.税收管辖权的分类⑴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权。
⑵居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本国税法中规定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的所得行使征税权。
⑶公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拥有本国国籍的公民所取得的所得行使征税权。
3.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断标准⑴住所标准:住所一般是指一个人固定的或永久性的居住地。
当一国采用住所标准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时,凡是住所设在改过的纳税人均为该国的税收居民。
⑵居所标准:居所一般是指一个人连续居住了较长时期但又不准备永久居住的居住地。
⑶停留时间标准:一般是按纳税年度制定,即当事人如果在各纳税年度中在本国连续或累计停留的天数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他就要按本国居民的身份纳税。
4.法人居民身份的判断标准⑴注册地标准:又称法律标准,即凡是按照本国的法律在本国注册成立的法人都是本国的法人居民,而不论该法人的管理机构所在地或业务活动地是否在本国境内。
⑵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凡是一个法人的管理机构设在本国,那么无论其在哪个国家注册成立,都是本国的法人居民。
(仅供参考)国际税收复习重点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单独存在,它不能离开(跨国纳税人)这个关键因素。
2.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3.(涉外税收)是一国税收制度中是一国税收制度中有关对外国纳税人征税的部分。
4.在判定双重法人居民身份时,国际上通行的顺序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永久性住所)。
5.各国判定经营所得来源地时的认定标准有(常设机构标准)和(交易地点标准)。
6.不动产所得来源地的确立以(不动产的所在地或坐落地国家行使地域管辖权)为依据。
7.以国家税收管辖权是否实际发生冲突为标准,国际重复征税可分为(潜在的国际重复征税)和(事实上的国际重复征税)。
8.各国单方面采取的避免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扣除法)、(减免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9.(扣除法)和(减免法)只能减轻国际重复征税的程度,而不能彻底的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10.国际避税地的判定标准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11.国际反避税的一般方法包括:(加强和完善税收立法)和(加强税收的征管工作)。
12.跨国关联企业间收入与费用分配的原则有(总利润原则)和(正常交易定价原则)。
13.常见的资本弱化反避税方法有两种,即(固定比率方法)和(正常交易方法)。
14.国际税收原则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
15.缔结国际税收协定的程序有(谈判)、(签字)、(批准)和(互换批准书)。
16.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的特征有(规范化)和(内容弹性化)。
17.国内商品税的管辖权原则有两种,即(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
18.在前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历次多边谈判中曾经采取过的关税约束与减让方法有(逐项法)、(线性法)和(协调法)。
19.(国际税收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等形式,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从而吸引国际流动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行为。
国际税收考核重点及难点第一章导言( 1 )国际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2 )国际税收的概念;(3 )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4 )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国际税收涉及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1 )国际税收涉及的纳税人;( 2 )跨国一般所得;( 3 )跨国超额所得;( 4 )跨国资本利得(5 )跨国一般静态价值;( 6 )跨国一般财产动态价值。
第三章税收管辖权和国际双重征税( 1 )税收管辖权及其种类;( 2 )双重征税的类型;( 3 )国际双重征税的含义,产生原因;(4 )跨国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定标准; (5)跨国自然人身份冲突的解决(5 )跨国法人身份的确定标准;( 6 )跨国自然人独立劳动所得和非独立劳动所得的约束规范;(7 )跨国法人营业所得的约束规范;( 8 )跨国法人投资所得的约束规范。
第四章国际双重征税的避免(1)免税法;(2)抵免法;(3)直接抵免法;(4)间接抵免法(5)分国限额抵免法;(6)综合限额抵免法;( 5 )单项限额抵免法;( 6)税收饶让及税收饶让下的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 7 )其他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
第五章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 1 )跨国收入和费用分配问题的产生;( 2 )跨国收入和费用分配的意义;( 3 )独立核算原则;( 4 )总利润原则;( 5 )跨国收入和费用分配的标准; (6)各类交易往来(销售)“独立竞争”的具体标准。
第六章国际避税( 1 )国际避税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2 )法人的国际避税手段;( 3 )自然人的国际避税手段;( 4 )常见的国际避税手段;( 5 )反避税措施。
第七章国际避税地( 1 )国际避税地的含义;( 2 )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3 )国际避税地的形成;( 4 )国际避税地的经济状况和地理状况;( 5 )国际避税地的作用;( 6 )反运用避税港的措施。
第八章税收与跨国投资活动( 1 )税收在跨国投资活动中的应用;( 2 )优惠原则;( 3 )平等原则;(4)最大负担原则;( 5 )分支机构的税收待遇问题;( 6 )税率问题和利润分配问题。
国际税收复习资料国际税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经济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于学习和研究国际税收的人来说,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将为您梳理国际税收的重点内容。
一、国际税收的基本概念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涉及到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等重要方面。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核心概念之一。
包括居民管辖权、地域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居民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全部所得征税,无论其所得来源于境内还是境外;地域管辖权则是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公民管辖权是对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的全部所得征税。
二、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的重复征税。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包括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冲突、居民管辖权之间的冲突、地域管辖权之间的冲突等。
为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各国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免税法、抵免法、扣除法和低税法等。
免税法是指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免予征税;抵免法是允许本国居民用已在境外缴纳的税款抵免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扣除法是在计算本国居民应纳税款时,将其在国外已纳税款作为费用扣除;低税法是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的所得按较低的税率征税。
三、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减轻或规避其全球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常见的国际避税方式有利用转让定价、滥用国际税收协定、在避税地设立基地公司等。
转让定价是指跨国关联企业之间在交易往来中,不按照正常交易价格定价,而是通过人为抬高或压低价格,将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针对国际避税行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反避税措施,如加强税务情报交换、完善转让定价法规、制定受控外国公司法规等。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言判断题1.国际税收有其自身法定的课税主体和课税客体。
2.涉外税收只反映国家与涉外纳税人的征纳关系,而不反映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3.为避免国际商品流通的重复征税,目前世界上各国自愿实行单一目的国原则。
简答题1.简述国际税收分配与国家税收分配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广义国际税收学的研究对象。
3.什么是国际税收?它的性质是什么?。
4.简述广义国际税收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主体与客体判断题1.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属地兼公民管辖权。
2.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国内法对居民个人条件规定的居住时间标准,与它的居(公)民管辖权行使范围是成反比关系。
简答题1.简述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
2.简述原产国原则和目的国原则。
第二篇国际重复征税判断题1.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都属于关税。
2.根据《关贸总协定》的互惠原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税减让应该是对等的相互减让。
3.国际重复征税之所以发生,与有关国家行使不同的税制有关。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避免电子商务的国际重复征税作了如下阐述:网址本身不构成常设机构;企业通过网址主机经营业务,不构成常设机构。
5.国际重复征税按其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税制性、法律性和经济性重复征税。
6.虽然甲国采用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但乙国仅采用地域管辖权,所以在甲国和乙国之间不会产生重复征税。
7.常设机构就是其所在国的居民公司。
8.我国是按照劳务提供地标准来判断劳务所得的来源地。
9.避免商品国际重复征税的办法只能是各国实行统一的消费地原则。
10.从有利于鼓励投资的角度看,采用分国限额抵免将会给本国居民(公民)跨国纳税人带来更多的优惠照顾。
11.跨国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所在国家的关系,是不同的居民(公民)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12.跨国的母公司与其子公司所在国家的关系,是不同的居民(公民)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13.在国际上,关于税收饶让抵免,一般都是通过有关国家各自的税法来加以规定和执行的。
第一章国际税收导论一、术语解释1.国际税收国际税收的概念目前有两种含义:一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二是从某一国家的角度看,国际税收是一国对纳税人的跨境所得和交易活动课税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
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2.财政降格由于存在国际税收竞争,各国的资本所得税税率下降到一个不合理的低水平,造成国家的财政实力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和趋势。
第二章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一、术语解释1.税收管辖权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哪些人征税、征哪些税以及征多少税等方面。
由于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一般要遵从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因此,一国的税收管辖权在征税范围问题上也必须遵从属地原则或属人原则。
根据上述国家主权行使范围的两大原则,我们可以把所得税的管辖权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权;(2)居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本国税法中规定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的所得行使征税权;(3)公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拥有本国国籍的公民所取得的所得行使征税权。
2.常设机构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
它的范围通常包括分支机构、管理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建筑工地等。
大陆法系的国家多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判定纳税人的经营所得是否来自于本国。
3.引力原则引力原则即如果一家非居民公司在本国设有常设机构,这时即使它在该国从事的一些经营活动没有通过这个常设机构,但只要这些经营活动与这个常设机构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相同或类似,那么这些没有通过该常设机构取得的经营所得也要被归并到常设机构的总所得中在当地一并纳税。
国际税收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进行重叠交叉课税,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转让定价:是指公司集团内部机构之间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或财产而进行的内部交易作价;通过转让定价所确定的价格称为转让价格。
3.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额:指商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本身的生产劳动而增加的商品价值额。
4.4.税收及其三性: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5.速算扣除数: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
6.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
a.工资、薪金所得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c.劳务报酬所得d.稿酬所得e.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论述: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主观原因:跨国纳税人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同时还研究有关国家的税收法规制度,利用各国税收上的种种差异减轻税负,以谋求利润最大化。
客观原因:1.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
2.各国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办法的差异。
3.各国征管水平及其他非税因素的差异。
主要手段:1.利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2.滥用国际税收协定3.资本弱化4. 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5. 利用电子商务避税反避税措施:1.完善立法2.完善税收征管3.加强国际税收协作4.加强国际反避税队伍建设5.调整转让定价。
启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来华投资日益增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税收考试复习要点资料word精品文档15页国际税收复习参考资料第一章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手中的政治权利举行的一种强制无偿课税,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
国际税收别是一种强制课征形式,也别是国际社会凭借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利取得收入的工具。
2、国际税收别同于涉外税收,也别同于外国税收。
3、国际税收的本质?(简答)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
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要紧表如今两个方面:(1)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涉及对同一课税对象由哪国征或征多少税的税收权益划分咨询题)。
(2)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包括合作性协调和非合作性协调。
4、直截了当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的(财产税、所得税)。
间接税:纳税人和负税人别一致的(流转税)。
5、所得税中的预提所得税或预提税并别是一具独立的税种,课税对象普通是: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消极投资所得。
6、起征点: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才全额征税。
免征额:扣除免征额,余额交税。
7、国际税收的进展趋势?(简答)(1)在商品课税领域,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国际协调将逐步取代关税的国际协调成为商品课税国际协调的核心内容。
(2)在所得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税收竞争将更为激烈,为了防止“财政落格”或公司所得税税率“一落到底”的事情发生,国际社会有必要对各国资本所得的课税制度举行协调。
(3)随着地区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别断进展,区域性的国际税收协调将会有更为广大的前景。
(4)各国之间将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付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和偷税行为。
(5)随着电子商务的进展,国际税收领域将浮现许多新的课题,亟待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以研究解决。
第二章1、所得税的管辖权的类型: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公民管辖权。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并且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
3、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1)住宅标准(2)居所标准(3)停留时刻标准。
一、导论1.什么叫国际税收?其本质是什么?国际税收,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
国际税收问题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税收现象,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
这种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
二、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原则及其有关法律规范3.什么叫常设机构?确定常设机构利润的方法有哪些?常设机构:固定场所或固定基地,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
营业场所,没有规模上的范围限制;相对的固定或永久性;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场所。
确定常设机构利润的方法:①归属法(实际所得原则):常设机构所在国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课税,只能以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营业利润为课税范围,而不能扩大到对该常设机构所依附的对方国家企业来源于其国内的营业利润。
②引力法(比照或类似原则):常设机构所在国除了以归属于常设机构的营业利润作为课税范围以外,并不通过该常设机构,但经营的业务与该常设机构经营相同或类同,其取得的所得,也要纳入到该常设机构中合并征税。
③分配法:以常设机构的费用和利润为依据,由其总机构汇总按一定的办法分配给常设机构,常设机构所在国即以该常设机构分得的利润为课税范围,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进行征税。
④核定法:常设机构所在国按该常设机构营业收入核定利润和按经费支出额推算利润,并以此作为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的课税范围。
4.跨国自然人居所的判定①法律标准:有关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个人。
②户籍标准:具体划分为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居住时间标准。
③住所或居所标准: (1)住所:指人的永久性居住场所,一般是配偶、家庭和财产的所在地,日、德采用。
(2)居所:指人的习惯性居住场所,纳税人不定期居住的场所,即为经商、求学、谋生等目的而作非长期居住的场所。
又称“财政住所”(fiscal domicile)(英、加、澳)。
居住时间标准:一个人在本国境内居住或停留的时间超过了税法规定的期间,即为本国居民纳税人。
第一章国家税收导论1.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2.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表现为:a、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b、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3.涉外税收,通常是指一国政府专门为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设置的税收,如我国目前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它属于国家税收的范畴。
4.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导向作用在短期内可以直接决定一国涉外税收课税对象范围大小以及税基的宽窄程度。
5.一国课征的税收按课税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其中个人所得税制度按照课征方法不同可分为: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
6.预提所得税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而是按预提方式(即由所得支付人在向所得收益人支付所得时为其代扣代缴税款)课征的一种个人说得税或公司所得税。
预提税的课税对象一般是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投资所得。
7.国际税收所依附的国家税收中的缴纳者必须是跨国纳税人。
8.国际税收涉及的课税主体首先是跨国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9.跨国的财产主要包括有跨国不动产和跨国动产等在内。
10.纳税人所得和一般财产价值的国际化是国际税收产生的前提。
第二章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1.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哪些人征税,征哪些税,以及征多少税等方面。
所得税的管辖权可分为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2.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并行的做法。
3.目前,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肯尼亚、赞比亚和中国香港实行的税收管辖权是地域管辖权。
4.美国实行的税收管辖权是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5.判断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有三个: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停留时间标准。
6.按照住所标准的判断标准,凡是住所设在该国的纳税人即为该国的税收居民。
我国判定自然人税收居民身份的重要标准是住所标准。
7.按照停留时间标准,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爱尔兰、印度、卢森堡、马来西亚、挪威、新西兰、葡萄牙、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和英国等国均采用半年期标准。
《国际税收》复习重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由于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纳税人行使税收管辖权而引起的一系列税收活动。
它体现了主权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财政降格财政降格是指所得税国际竞争使各国的资本所得税税率下降到一个不合理的低水平,造成国家的财政实力大幅度下降,即出现“财政降格”3、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另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4.恶性税收竞争二、填空1.个人所得税制按照课征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以及()。
2.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税收课大致分为: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
3.销售税有多种课征模式,在产制、批发、零售三个环节中选择某一环节课税的,称为()。
4.根据商品在国际上的流通方式不同,可将关税分为:()、出口税和过境税。
三、判断题1.欧盟的“自有财源”从本质上看,是强加在成员国政府上的税收收入。
2.一国对跨国纳税人课征的税收属于属于国际税收的范畴。
3.一般情况下,一国的国境和关境不是一致的。
4.销售税是仅以销售商品为课征对象的一个税种。
5.预提税是按预提方式对支付的所得课征的一个独立税种。
6.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趋势在商品课税领域的体现是:关税和增值税的协调是商品课税国际协调的核心内容。
7.没有区域性国际税收协调就没有区域国际经济的一体化。
8.一国为吸引外资而实施较低的税率也是恶性税收竞争的一种形式。
四、选择题1.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A.涉外税收B.对外国居民征税C.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D.国际组织对各国居民征税2.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大规模降税浪潮实质上是()。
国际税收核心考点整理说明:在此考点整理中,只说明各个题型可能涉及的考点,不再以题目形式给大家,大家熟记考点即可。
一、名词解释国际税收P8 如果是名词解释则概念即可,若是简答题则还要加上三方面的理解。
税收管辖权P44所得来源地管辖权优先原则P50国际双重征税P56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所在地居先标准P70常设机构P78 概念及列举三四个例子。
实际所得原则(有实际联系原则P78)引力原则P309单边避免双重征税的方式P83注意消除或缓和这两个关键词累进免税法P85单项限额抵免法P96间接抵免法P97税收饶让P106扣除法P112比较价格法,倒扣价格法、组成价格法p127市场标准P132比照市场标准P134概念+公式组成市场标准P135概念+公式成本标准P138国际避税P143转让价格P161全面优惠原则P243税利的分配次序P256国际税收协定P260国际税收协定范本P262联属企业P270无差别待遇P276税收协定滥用P291二、单选1、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P102、我国采取的所得税制是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P323、单一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多为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
同时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公民管辖权的国家是美国。
同时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的国家是罗马尼亚P524、世界上最早实施所得税的国家是英国5、广义的双重征税与狭义双重征税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还包括了纳税主体的非同一性。
P656、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判定的第一标准是实际管理机构标准。
7、双重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顺序:(1)永久性住所(2)重要利益中心(3)习惯性居所(4)国籍(5)双方协商。
第一标准是永久性住所。
P728、不论是从不动产取得的所得还是出让不动产获得的所得都要在不动产所在国征税。
P809、间接抵免法的适用对象是母子公司之间10、当国外分支机构没有发生亏损时,采用综合限额抵免法对纳税人更有利,当国外分支机构发生亏损时应采用分国限额抵免法对纳税人更有利。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单独存在,它不能离开(跨国纳税人)这个关键因素。
2.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3.(涉外税收)是一国税收制度中是一国税收制度中有关对外国纳税人征税的部分。
4.在判定双重法人居民身份时,国际上通行的顺序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永久性住所)。
5.各国判定经营所得来源地时的认定标准有(常设机构标准)和(交易地点标准)。
6.不动产所得来源地的确立以(不动产的所在地或坐落地国家行使地域管辖权)为依据。
7.以国家税收管辖权是否实际发生冲突为标准,国际重复征税可分为(潜在的国际重复征税)和(事实上的国际重复征税)。
8.各国单方面采取的避免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扣除法)、(减免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9.(扣除法)和(减免法)只能减轻国际重复征税的程度,而不能彻底的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10.国际避税地的判定标准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11.国际反避税的一般方法包括:(加强和完善税收立法)和(加强税收的征管工作)。
12.跨国关联企业间收入与费用分配的原则有(总利润原则)和(正常交易定价原则)。
13.常见的资本弱化反避税方法有两种,即(固定比率方法)和(正常交易方法)。
14.国际税收原则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
15.缔结国际税收协定的程序有(谈判)、(签字)、(批准)和(互换批准书)。
16.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的特征有(规范化)和(内容弹性化)。
17.国内商品税的管辖权原则有两种,即(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
18.在前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历次多边谈判中曾经采取过的关税约束与减让方法有(逐项法)、(线性法)和(协调法)。
19.(国际税收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等形式,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从而吸引国际流动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地域管辖权:一国政府对来自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亦称所得来源地管辖权。
2、实际所得原则(归属原则):只对非居民外国公司通过本国常设机构实际取得的经营所得征税,对通过本国常设机构以外的途径或方式取得的经营所得不征税3、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
其范围很广,包括管理机构、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矿场、油井、气井、采石场、建筑工地等。
4、国际重复征税,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地区,各自依据其税收管辖权,在同一纳税期限内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其实质是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性。
5、全部免税法,即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不予征税,并且在确定对其国内所得征税的税率时也不考虑这笔免于征税的国外所得6、抵免限额=全部应纳税所得额依居住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外国应纳税所得额÷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居住国税率为比例税率,可简化为=外国应纳税所得额×居住国税率7、分项限额:在多项税收抵免的条件下,纳税人所在国政府根据其在外国各项的所得,分别按照不同所得项目计算的抵免限额分项抵免限额=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按本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某项应纳税所得额÷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某项目应纳税所得额×本国税率8、税收饶让,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所得税,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
它是配合税收抵免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种税收优惠措施9、所谓转让定价,是指公司集团内部机构之间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或财产而进行的内部交易作价。
10、国际税收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原则平等互利原则11、国际税收惯例任何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拥有征税权以收入净额为税基课征所得税并实行独立核算原则对投资所得课征预提税并限定税率分享收入避免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实行税收饶让鼓励投资实施转让定价税制防范国际避税通过缔结国际税收协定规范国家之间的税务关系外交税收豁免国民税收无差别待遇利用仲裁方式处理国际税收冲突12、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与其有关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征税等方面问题,通过对等协商和谈判所缔结的一种对缔约国各方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税收协议。
13、国际税收协定范本是指导各个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各个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所依照或模仿的标准式文件。
14、普惠制:所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通的优惠待遇;这种优惠待遇应由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而不应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做出同样的优惠;发达国家在提供这种优惠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应一视同仁,不能有所歧视15、国际税收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或者实行避税地税制等形式,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从而吸引国际流动资本、国际流动贸易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如何理解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各自基于其课税主权,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单独存在。
国际税收不能离开跨国纳税人这个关键因素。
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简述确立税收管辖权的原则。
属人原则:一国政府依据人员范围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亦称居住国原则。
遵循这一原则,一国政府在行使其征税权力时,只能对该国的公民或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的所得或财产行使征税权力。
属地原则:一国政府依据地域范围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亦称来源国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一国政府在行使其征税权力时,只能对该国领土疆界内发生的所得或财产行使其征税权力。
3.简述实际所得原则与引力原则的含义。
实际所得原则(归属原则):只对非居民外国公司通过本国常设机构实际取得的经营所得征税,对通过本国常设机构以外的途径或方式取得的经营所得不征税引力原则:当一非居民外国公司在本国设有常设机构,这时,尽管该外国公司在本国从事的一些经营活动不通过这个常投机构,但只要这些经营活动与常设机构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相同或类似,那么,这些不是通过常设机构取得的经营所得也要被归并到该常设机构的总所得中一并纳税4.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单边措施有哪些?扣除法:指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减免法:又称低税法,即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在标准税率的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按较低的税率征税;对其国内所得则按正常的标准税率征税免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免予征税,而仅对来源本国内的所得征税抵免法:即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纳的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从而实际征收的税款只为该居民应纳本国税款与已纳外国税款的差额5.比较全额抵免法与限额抵免法。
全额抵免法:允许抵免的已缴外国税额=全部已缴外国税额限额抵免法:允许抵免的已缴外国税额=min(已缴外国税额,抵免限额)抵免限额=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居住国税率6.简述税收饶让的方式。
税收饶让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差额饶让抵免,二是定率饶让抵免差额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对本国居民在非居住国享受的按协定规定的优惠税率与按税法税率征税的差额,视同按税法税率已征税,予以抵免定率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外国的所得承担的税款,按税收协定规定的固定税率计算出来的税额给予抵免7.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跨国纳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内在动机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缺陷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外部条件:①、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②、税率的差异③、税基的差异④、避免重复征税方法的差异⑤、国际税收协定的大量存在⑥、涉外税收法规中的漏洞8.举例说明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征收所得税但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所得课税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税,但对某些种类的特定公司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9.为什么说延期纳税是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重要前提条件?延期纳税,是指居住国的本国母公司从子公司应取得的所得,在子公司未以股息等形式汇回母公司之前,对本国母公司暂不就其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征税。
延期纳税是居住国政府给予跨国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可以鼓励纳税人用这笔资金在境外再投资,但同时也为跨国纳税人国际避税提供了先决条件。
10.简述反税收协定滥用的措施。
单边规定-瑞士和美国双边规定:①节制法②排除法③透视法④征税法⑤渠道法⑥真实法存在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反避税措施的可操作性差11.简述国际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原则平等互利原则12.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专项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国际税收协定国际税收协定适用的范围国际税收协定的有关定义国际税收协定的冲突规范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关特别规定13.简述我国对外缔结税收协定的程序。
谈判:有关缔约国就协定的内容和所涉及的税收事项获得—致意见所进行的交涉过程签字:缔结税收协定的一个关键性程序,表示缔约国双方均同意接受税收协定对自己征税行为的约束批准:缔约国一方的国家领导人成立法机构对本国签字代表所签署税收协定的确认,同意接受税收协定的约束互换批准书:缔约国双方互相交换各自国家权力机构批准税收协定的证明文件14.简述避免商品课税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避免商品国际重复课税的办法是,各国实行统一的商品课税原则。
无论各国统一实行哪一种课税原则,都可以避免税收管辖权的相互冲突,有利于促进商品的跨国自由流通,这时商品的国际重复课税也不再可能发生如果各国国内商品课税实行单一税率,而且汇率可以随意调整,那么无论统一实行哪种商品课税原则,都不会影响按照各国的比较优势确定的国际分工如果各国国内商品课税制度采用多种税率,并且对同一种产品各国规定的税率差异很大,那么统一实行消费地原则,则是比较有利的,这样可以使各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商品课税制度一般都实行多种税率,国与国之间税率的结构也很不相同。
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消费地原则是比较有利的15.如何认定恶性国际税收竞争?侵蚀各国税基导致税负扭曲破坏税收中性,扭曲国际资本流向,阻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增加征税成本16.简述我国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