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学习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班级:姓名:组号:学科组长签字: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分钟)1.总结根生长的主要部位。
2.描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3.说明在农业中保护根的措施。
复习检测:(5分钟)1、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35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5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A.9.8% B.99% C.9% D.98.5%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根的是()A、胚根B、胚乳C、子叶D、胚芽3、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是什么?情境导入:花的幼苗刚栽下时有很少的根,但过一段时间后给花“倒盆”时却发现土壤下部长满了毛茸茸的根。
你还记得根是从何发育而来的吗?你观察过哪些植物的根?根的形态是怎样的?根是怎样生长的?根有怎样的作用?(2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1、根尖的结构分为几部分?根生长的主要部位是什么?(并参照12页知识链和13页图3—2—3填写右图)2、总结根尖各结构的特点与功能(参照12页知识链)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态功能3、想一想根的生长和根尖的哪部分有关?(参照12页知识链第二段)跟踪练习:(2分钟)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和。
2、根尖各部分细胞伸长最快的是()A.根冠B. 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3、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A.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B.细胞伸长,液泡增大C.细胞大,排列疏松,细胞质浓厚D.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较小合作讨论:(5分钟)1、猜一猜植物的根是朝着哪个方向生长的?为什么?(参照知识链第三段)2、在对植物移植时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保护它们的根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根的措施有哪些?(参照13页实际用并结合自己的话说一说)展示提升: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3组展示自主学习1题、可画简图,4组自主学习2题,5组自主学习3题和跟踪练习、6组展示讨论1题、1组展示2题、2组把所学内容总结纠错。
《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第一节根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的生长方向.
情感性目标
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根的生长>>主要的知识点是根尖的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生长的向性.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可分为四部分,然后通过挂图和模型分辨出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的排列状况.根生长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而对根向性知识的探究,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
二、结构
1.根尖结构:成熟区作用 :吸收
伸长区作用 :生长
分生区作用 :生长
2.实验分析:根主要是靠哪部分伸长的
3.探究根的生长方向
四.教学过程。
根的生长教案教案标题:根的生长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根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根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种子、花盆、土壤、透明塑料袋、水、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根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3.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根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根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是什么?根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探究活动:1. 实验设计:a. 将一颗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放入透明塑料袋中,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b. 将几颗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土壤中(如沙土、泥土、腐殖质土壤等),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c. 在一颗种子的根部涂抹一层黑色墨水,观察根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色素转移。
2. 学生实践:a.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b. 学生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现象,如根的延伸方向、根毛的生长等。
讲解与总结:1.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根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2. 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根的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如根尖分裂、根毛吸收等。
3. 教师总结根的结构和功能,强调根在植物中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比较不同植物根的生长特点。
2.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根的结构图或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根的理解。
3. 学生可以参观植物园或农田,观察实际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评价与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描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对根的生长过程的深入探究。
教学延伸:1. 将根的生长与其他植物器官的生长进行比较和联系,探究植物的整体生长过程。
2. 探讨根的生长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如根的吸水、养分吸收等。
3. 进一步了解根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响应,如根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策略。
根的生长-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根的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掌握根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1.理解根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原理;2.掌握根系生长的条件和规律;3.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根系生长的变化。
教学重点1.根系生长的规律;2.实验方法的应用;3.生长激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控制实验条件;2.如何解释生长激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3.如何分析根系形态特征和功能。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植物的生长之谜”引入本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根系生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讲授(30分钟)1.根的结构和功能;2.根系生长的规律;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4.生长激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实验操作(40分钟)1.实验前缀置换法;2.实验后缀置换法。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有效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教师通过课件和图表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根的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在实验环节,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实验方法解决根系生长的问题。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评价1.配合课件展示和图表的方式,使得课程讲解简单易懂;2.确保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安全性和实验成果的可靠性;3.恰当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评价1.较好的实验操作体验;2.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3.学习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本课让我们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根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根系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学习到了根系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方法。
《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根的生长》的学习,了解根结构和特点,欣
赏根部所表现出的坚韧、活力和生命力,增强对根的感悟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根结构和特性,如构造、形状、功能等;
2.掌握根的生长特征及影响因素,如生长状态、生长方向、侵蚀状况等;
3.感受根部的生长状态、生命力和活力,珍惜根的作用;
4.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自然、思考和发现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由教师先对根的结构及特性介绍,引出《根的生长》话题,然后结合相关图片和照片,详细讲述根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因素,帮助学生
了解根的生长状况等。
2.讨论法:在讲授完根部生长特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根的影响
因素以及根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以及
总结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准备
一张大大的A3纸,然后由教师介绍完植物的根结构、特性后,小组自主
绘制根的形状,并用彩色笔将其地下部分(根)涂色,以彰显根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开展观察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进行讨论,发现植物根部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初中生物根的生长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根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植物根的主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根的结构和功能。
2. 根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根的生长过程。
2. 根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根的结构和功能(30分钟)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植物根的形态,引发学生对根的讨论。
2. 讲解根的结构: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等。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根的不同结构对植物的作用,并向全班汇报。
4. 讲解根的功能:吸收水分、营养物质、固定植物在土壤中、保持植物的稳定等。
二、根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30分钟)1. 导入:放映视频展示根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根的生长过程:拉伸生长、分生组织、分化组织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影响根生长的因素,并向全班汇报。
4. 讲解影响根生长的因素:水分、光线、温度、土壤等。
三、植物根的作用(20分钟)1. 导入:通过实例展示植物根的作用。
2. 讲解植物根的主要作用:吸收、支持、稳固、储存等。
3. 提问互动:老师提问学生植物根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回答。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综合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反思: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根,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视频展示、提问互动。
教学工具:图片、视频、PPT、黑板、笔记本等。
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根的生长情况,并撰写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表现。
《根的生长》教学设计青龙逸夫学校张计凯一、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同学,尊重每一位同学,给每一个同学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课程内容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从生活中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概念教学。
2、体现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探究,善于观察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组内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组间互相交流,达到全班同学共同攻克疑惑的目的。
3、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观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为解决生活问题需要科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根的生长一节包括根尖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生长的向性,其实质内容是根的的结构及生长的原因,是学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知识的基础。
根尖的结构特点及相应的生理功能是这节主要内容,也是这节的重点。
根尖依靠哪部分生长,如何变化,对于学生是难点,需要以变化的观点对根尖的四部分结构加以认识。
本节课主要内容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而探索得出。
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伸长的实验,使得学生从直观上认识根的生长、伸长主要靠那个部位。
三、教学目标:1、记住根尖四个分区以及每个分区细胞特点和功能2、知道植物根的三个特性3、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根的向地性1、分别指出各部分的名称25 6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班级小组完成等级编号结2、分别指出各部分的名称62、1是根尖的和的主要部分。
3、5是根尖的。
《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根尖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别根尖的四个部分通过根尖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各个部分的功能通过根尖四个部分功能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根生长的原因通过根尖特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生活实际问题【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根尖结构的学习,认同“根尖是生长最快的地方”这一生物学观点通过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教学重点:根尖结构的功能根尖生长的原因三、教学难点:根尖生长的原因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区细胞的伸长和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有关系。
2 min 四、根生长的特性根生长的特性有三个: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找同学来描述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图一展示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图二展示向水生长,图三展示向肥生长。
学生自己描述图片,描述图片后,从图中得出结论:根的生长是向地的、向水的、向肥的。
学生自己描述图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min 五、总结这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内容:根尖的结构以及功能,根生长的原因,根生长的特性。
大家做一下笔记。
做笔记初一的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要渐渐养成。
23 min 六、巩固与练习要求学生记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做课后题。
做课后练习,并记忆第二节根的生长一、根尖的结构与功能二、根生长的原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三、根生长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通过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积较大,呈长方形迅速伸长,生长最快的地方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保护作用七、作业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 C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2.根尖中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C )A.根冠B.成熟区C.分生区D. 伸长区3.农业生产中的“蹲苗”、“烤田”等措施,能促使植物的根系向纵深发展的原因是根的( B )A.向光性B.向水性C.向地性D.向肥性。
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第2周第2 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根生长的主要部位 .2.描述根尖的各局部结构和功能 .3.说明在农业中保护根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探究根生长的伸长实验(一 )导入:同学们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讲述了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你还记得根是从何发育而来的吗 ?你观察过哪些植物的根 ?根的形态是怎样的 ?根是怎样生长的 ?根有怎样的作用 ?(二 )自学指导:根据以下文字及13页图填写课本11页表格根尖的结构和特点总结为:根尖结构分四部 ,根冠在前来保护;胞小核大生长点 ,分裂细胞多无数;停止分裂伸长区 ,细胞伸长增长没;表皮突起根毛区 ,主要吸收无机物 .(三 )课堂练习1 根尖各局部细胞伸长最|快的是 ( )A根冠 B 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2以下有关根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根毛布满整个根部 B根毛是非常小的根C根毛的存在有利于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D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上长出的不定根3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 ,可以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这是依据根的什么特性 ( )A向水生长 B向肥生长 C向地生长 D固定植物体4根的生长主要在进行5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结构 ,自下而上是、、和 .6根毛在根尖上的位置 ( )A随根的生长位置不变 B 随根的生长而畏缩C随根的生长而向前移动 D随根的生长而落在后面7植物的根之所以能不断的伸长 ,是因为 ( )A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 ,分生区也不断的增加新细胞B 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C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 ,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D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增加新细胞 ,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8当蚕豆种子萌发出2厘米幼根时 ,用绘图墨水从离根的尖端处开始画八条等距离线 ,继续将其置于适宜条件下生长 ,第二天看到幼根又长出几厘米 ,横线距离现为( )A横线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成熟区局部间距明显增大C分生区局部间距明显增大 D伸长区局部间距明显增大9根尖的外表被称为根冠的结构保护着 ,随着根在土壤里不断伸长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磨损 ,但根冠从不会磨损而消失 ,原因是 ( )A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分化B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C根冠细胞特别耐磨D根能够长出根毛(四 )堂堂清1以下不是根生长特性的是 (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D向肥性2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它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下和向上分化成 ( )A根冠和分生区 B根冠和伸长区 C根冠和成熟区 D伸长区和成熟区3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 )A细胞小 ,排列紧密细胞壁薄 ,细胞核大 B细胞伸长 ,液泡增大C细胞大 ,排列疏松 ,细胞质浓厚 D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细胞较小4以下表达中 ,不是根尖成熟区特点是 ( )A细胞停止生长并开始分化 B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C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细胞中液泡小 ,细胞核大5判断题:伸长区的细胞演变成成熟区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衰老 ( )6移栽植物时 ,最|好带土移栽 ,这是为了 .移栽大型树木一般要剪掉大局部枝叶 ,并且常选择阴天或黄昏时移栽;移栽菜苗和花草之后常要进行遮阴处理 ,这样做的目的均是为了 .。
《根的生长》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学习植物根的生长这一节课的内容,具体分析了教学设计如何开展,如何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与构建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只有我跟的生长是初中八年级的内容,它主要知识点是根尖的结构,主要的功能以及生长的部位和生长的原因等。
这些内容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而得出答的需要让学生观察小麦更加具体的结构内容,让学生能够具体的了解四个部分的组成阶段,针对于根尖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正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一、教学目标要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并说出相应部分的功能;让学生描述根的主要生长部位以及根生长的原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并且能够说出相应部分的功能;探究根生长部位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描述植物根尖每一部分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功能,探究根生长部位的实验。
三、课前准备水培的吊篮、小麦、滴水观音等植物材料;各种具有特色的植物根的图片;大豆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夜,选择胚芽突破种皮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水培吊兰,小麦滴水观音等。
花草的根系同时对于柱状图展示各有特色的植物根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片植物的天地,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期观察植物根的特点,体会幼苗只有很少的跟,而生长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具有很茂盛的根。
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跟到哪一部分生长呢?为什么这一部分生长的这么快呢?它的生长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并带领学生做出这些问题的假设,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性的探究。
通过对玻璃器皿水培植物根系的观察,同时对于具有特色的植物根的图片的观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生物知识。
八年级生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根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情感性目标: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根靠哪部分生长。
3.根的生长方向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
教师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清楚本课的探究目的。
(2)收集植物根以及与根的作用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1)准备“根尖的结构”材料用具。
永久性切片、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显微镜(2)准备十余份己做好标记的培养24h的根尖(3)制作相关课件,有关教学录像资料等。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新课讲授: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根。
植物体的根形态各异,指出它们有哪些32017-03-19《根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