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58 KB
- 文档页数:2
第3课《雨的四季》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读“雨”句】1.小科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雨之美,但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妨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
它既不倾盆漂泼,又不绵绵如丝。
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ì临干sè吝.( )啬咄.( )咄逼人(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答案】(1)莅涩lìn duō(2)“妨”改为“访“漂”改为“瓢”【学“雨”词】2.下面是小文学完《雨的四季》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点词语)造的几个句子,其中一项使用不正确,请你帮他找出来。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答案】B【解析】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用在此处,与句中“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相矛盾。
【用“雨”识】3.下列各项表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
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
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
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春的朝气。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概述
《雨的四季》是一篇描写雨的四季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雨的描绘,表现了雨的美好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点。
二、生字词
1. 淅沥:形容雨声细小而连续不断。
2. 滋润:使湿润,使不干燥。
3. 清新:清爽而新鲜。
4. 闷热:天气潮湿,使人感到不舒服。
5. 燥热:干燥而炎热。
6. 凉爽:清凉而舒适。
7. 惬意:心情舒畅,感到满意。
8. 悠闲:形容心情舒畅,没有烦恼。
9. 丰收:农作物收成好,产量高。
10. 金黄: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形容金黄色。
三、重点句子
1. 春雨如丝,细密而柔软,它滋润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2. 夏雨磅礴,猛烈而短暂,它冲刷着大地,带走了炎热的气息。
3. 秋雨绵绵,悠长而宁静,它洗净了天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4. 冬雨纷飞,冰冷而持久,它覆盖了大地,带来了寒冷的气息。
四、课堂活动
1. 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四季变化。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和体会。
3. 模仿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一段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文字。
七上3课《梦想始于当下》知识清单3.1做个追梦少年1、为什么要有梦想(作用)?P17①②③【重要知识点】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③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2、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P18①②【重要知识点】①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2学习成就梦想3、学习的重要性?P19+21①-④【重要知识点】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②读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④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4、学习的内容(1)、范围(2)和表现?(3)P20【重要知识点】(1)内容: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2)范围: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3)表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如何学会学习(要求)?P21A1-A4【重要知识点】A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A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A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大课堂去读好“无字之书”,获得更多的启迪A4.我们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如何实现梦想?P21+24+P1B1B2B3B1.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P21B2.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课前预习1. 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在________打败了_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_。
“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
3.约________年,禹建立________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新课探究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任务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教材14页下面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3、教材第14页下面的动脑筋。
三、巩固练习: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B、尧C、舜D、禹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华夏之祖:中国历史的根源与演变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华夏之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第三四课的读读写写第3课雨的四季蝉chán 花苞huābāo 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cūgu ǎng 睫毛jiémáo 衣裳yī·shang 铃铛líng ·dang 端庄duān zhu āng 屋檐wūyán 凄冷qīlěng 化妆huàzhuāng 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yīn yīn静谧jìng mì: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miǎo:高而远。
邈,遥远。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zào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淋淋沥沥xīxīlì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彩棱léng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莅lì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畦qí: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第4课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nòng 捶打chu ídǎ央求yāng qiú淡雅dàn yǎ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絮叨xù·dao:形容说话啰嗦。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juébi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qù:来回翻身。
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知识要点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了四季中的雨景和雨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1. 重点字词:•静谧:安静、安宁。
• 莅临:来临、降临。
• 贮蓄:积蓄、储备。
• 终极:最后的终点、最后的结果。
•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等。
•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 本文写景细致,主要抓住“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征进行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入手,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一幅幅雨的画面。
3. 文章开头先概括说明北方雨的特点,用一个“尤其”表现其与众不同。
然后以“不过”一词转折,变直铺为对比,点明南方雨的特点。
通过两种不同韵味的雨比较烘托,把南方雨的特点表现得淋滴尽致,好像个人大专生介绍自己此次返校的情况一样真实,使人觉得人如置身于这返校之中,观看良辰美景之心态跃然纸上。
4. 本文写景层次分明,从各个方面多角度描写雨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例如,“春雨图”抓住春雨轻盈、细密的特点;“夏雨图”抓住夏雨急促、磅礴的特点;“秋雨图”抓住秋雨冷静、凄凉的特点;“冬雨图”抓住冬雨的自然、平静的特点。
5.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开头总写四季的雨,然后用三个排比段分别描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和冬天的雨,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
6.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和雨的特点。
7. 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可贵,也激发了读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理解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问题解疑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段首句的“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纯净人的灵魂。
5、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第三课发现自己
3.1认识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恰当的自我评价的作用?
(1)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2)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他人评价的作用:
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5、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1)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2)要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2做更好的自己
1、怎样接纳自己?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如何接纳自己的全部?
(1)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3)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怎样欣赏自己?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奉献。
(2)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5、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