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换算和近视度数换算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互联网类嘿,咱今天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校体检的时候,对着那个视力表,心里紧张得要命,就怕看不清上面的字母。
我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测视力都跟打仗似的。
有一回,我前面的同学眯着眼睛,拼命想看清,那模样别提多搞笑了。
轮到我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咱先来说说这标准视力表是咋回事。
大家都知道,那上面有大大小小的字母“E”,朝着不同的方向。
你得说出字母“E”开口的方向,这可考验咱的眼神儿啦。
视力表上的数值,比如 40、45、50 这些,代表着不同的视力水平。
那这视力表上的数值咋换算成度数呢?这可有点复杂。
一般来说,视力越差,度数可能就越高。
比如说,视力 40 左右,可能就有好几百度的近视了;要是能看到 50 ,那眼睛还算不错。
可这换算可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不能说视力 45 就一定是 200 度,没那么绝对。
这里面还得考虑很多因素,像眼睛的调节能力啊,散光啊之类的。
我有个朋友,他去配眼镜,验光的时候发现,按照视力表测出来的情况,原本以为度数不高,结果一详细检查,散光还挺严重,最后配的眼镜度数比预想的高不少。
在互联网时代,这方面的信息那是铺天盖地。
网上各种所谓的视力表换算度数的方法,有的说得头头是道,可不一定准确。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什么简单几招就能自己算出度数,我一看就觉得不靠谱。
咱们可不能随便轻信网上那些没根据的说法。
要想准确知道自己的度数,还得去正规的眼科医院或者眼镜店,让专业的医生或者验光师来给咱检查。
他们有专业的设备,能给出准确的结果。
就说我表妹吧,她感觉自己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就在网上查了一堆资料,自己瞎琢磨度数。
结果去医院一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所以啊,大家别被互联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给忽悠了。
眼睛可是大事,关乎着咱们看世界的清晰度呢。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对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是不是有点清楚啦?可别再自己瞎猜度数啦,保护好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的世界哟!。
裸视力对照表:
就是不戴眼镜的视力是0.3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4.5~~
近视400度应该是0.2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4.3
以下是标准对数视力表小数记录视力表
5.2 ------------------- 1.5
5.1 -------------------- 1.2
5.0 -------------------- 1.0
4.9 -------------------- 0.8
4.8 -------------------- 0.6
4.7 -------------------- 0.5
4.6 -------------------- 0.4
4.5 -------------------- 0.3
4.4 -------------------- 0.25
4.3 -------------------- 0.2
4.2 -------------------- 0.15
4.1 -------------------- 0.12
4.0 -------------------- 0.1
平时说的“1.5”是视力,也就是国际标准视力表中能看到第几行所代表的数字,“1.5”就是能看到第13行,这只是一个检查标准。
而“400度”之类的是指的屈光度,就是屈光系统的焦距F的倒数,我们配眼镜时所说的“度”与屈光度的关系是:1屈光度=100度。
但视力和度数之间并没有换算公式,因为视力和度数是不成正比的,比如说某人近视度数为800度,看远视力表时能看到0.12,而另外一个人近视度数为300度,看远视力表只能看到0.1。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旧新度数0.1---------4.0----------6500.12--------4.1 ---------550~6000.15--------4.2 ---------5000.2---------4.3 ---------4500.25--------4.4 ---------4000.3---------4.5 ---------300~3500.4---------4.6 ---------2500.5---------4.7 ---------2000.6---------4.8----------1500.8---------4.9 ---------1001.0---------5.01.2---------5.11.5---------5.2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裸眼视力与度数的对照换算表
裸眼视力与度数之间的对照换算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裸眼视力和度数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角膜曲率、晶状体的折射等。
然而,一般来说,裸眼视力和度数之间的大致对照关系可以用以下换算表来表示:
裸眼视力度数。
6/6(1.0) 0.0。
6/9(0.8) 0.25。
6/12(0.6) 0.5。
6/18(0.5) 1.0。
6/24(0.4) 1.5。
6/36(0.3) 2.0。
6/60(0.2) 3.0。
6/120(0.1) 6.0。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对照表,具体的换算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眼睛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
裸眼视力是指在没有任何辅助视力工具的情况下,人眼所能达到的视力水平。
而度数则是用来衡量眼睛屈光不正的程度,是配镜的依据之一。
因此,裸眼视力和度数之间的对照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眼睛的生理特征、视力问题的类型等多个因素。
希望这个对照表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建议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眼镜店顾客资料表格中眼镜度数公式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国际视力表测定近视度数,再根据换算公式:D=1/F,计算出眼镜的度数。
D=1/F中,D是指眼镜度数,而F指测定出来的近视度数。
比如测定出的视力为0.2,根据公式,眼镜度数D=1/0.2=500,患者需要佩戴500度的近视眼镜。
对于轻度近视的患者,建议先去正规医院进行验光,确定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再选择是否佩戴眼镜。
隐形眼镜的度数有一个换算公式隐形眼镜屈光度框架眼镜屈光度÷10.012×框架眼镜屈光度1个屈光度相当于平时所说的100度近视的屈光度是负数远视的屈光度是正数。
0.012是框架眼镜和黑眼球最高点的距离单位是米。
除了眼镜矫正外,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用眼,建议每日外出,适当运动。
近视度数对照表
我们都知道,一些专业的医护人员或者工作人员在体检时测视力的时候,都会用到视力表。
相信大家都会与测视力这一环节有印象,在测视力的时候会按照规则的进行识别视力表上面的“E”的方向,然后就可以知道最后的数值,那么视力表又是怎样换算的呢?
下面是视力表的一些换算方法:
视力4.0对应的近视度数是650
视力4.1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50-600
视力4.2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00
视力4.3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50
视力4.4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00
视力4.5对应的近视度数是300-350
视力4.6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50
视力4.7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00
视力4.8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50
视力4.9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0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使用的都是新版的视力表,视力在5.0或以上的都不算是近视,不过在平常也是要注意用眼。
新旧实力对照表。
视力表对应近视度数
视力表4.0对应近视度数是650度;视力表4.1对应近视度数是550~600度;视力表4.2对应近视度数是500度;视力表4.3对应近视度数是450度;视力表4.4对应近视度数是400度;视力表4.5对应近视度数是300~350度;视力表4.6对应近视度数是250度;视力表4.7对应近视度数是200度;视力表4.8对应近视度数是150度;视力表4.9对应近视度数是100度。
视力表5.0以上基本上视力正常。
其实视力表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的用来测量视力的图表,视力表的表现并不能说明视力度数,只能起一个参考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根据视力表可以来观测视力是否出现异常,但具体的度数并不能以此来判断,还是应当到正规的眼科机构通过验光核实。
所以大家要分清楚视力和度数这两种概念。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眼部清洁,并定期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降低近视的几率。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旧新度数0.1---------4.0----------650 0.12--------4.1---------550~600 0.15--------4.2 ---------500 0.2---------4.3---------450 0.25--------4.4 ---------400 0.3---------4.5---------300~350 0.4---------4.6 ---------250 0.5---------4.7---------200 0.6---------4.8----------150 0.8---------4.9---------100 1.0---------5.0 1.2---------5.1 1.5---------5.2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1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视力表对应度数转换引言视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科技的普及,人们对于视力保护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评估一个人的视力水平,常常会使用视力表来进行测试。
视力表将不同的视力水平对应于具体的度数,从而能够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视力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原理和应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自己的视力水平。
一、视力表的基本结构视力表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工具,主要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远视或近视程度。
视力表由多行具有各种大小和粗细的字母、数字或形状组成。
常见的视力表包括斯尼伦视力表、罗志海视力表以及ETDRS 视力表等。
在进行视力测试时,被测试者需要站在一定的距离上,通过看清楚视力表上的字母或数字来判断自己的视力状态。
二、视力表对应度数的含义视力表对应度数是将一个人的视力水平用数字表示的方式。
常用的视力度数是以6米为参照距离的,即6/6视力。
对于正常的视力水平,人的视物距离为6米时能够看清楚视力表上的最小字母行,此时的视力被定义为6/6视力。
而如果一个人的视力为6/12,则意味着他需要在6米的距离上才能看清楚正常人在12米处能够看清楚的字母。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视力为6/9,意味着他能够在6米处看清楚正常人在9米处才能看清楚的字母。
视力表对应度数越低,表示一个人的视力水平越好。
三、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原理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是根据被测试者所能看清楚的视力表上的字母行所对应的视物距离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视力表上的字母行大小是根据被测试者距离视物的距离来设定的。
使用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试者需要站在视力表规定的距离上,确定自己能够看清楚的最小字母行,然后根据视力表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自己的视力度数。
在视力表中,一般来说每行的字母大小与上一行的两倍相对应。
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在6米处看清楚视力表上的第五行字母,而正常人需要在12米处才能看清楚这一行字母,那么他的视力度数就是6/12。
0.8的视力相当于多少度近视
眼睛0.8,近视度数有可能是100度,也有可能是300度。
0.8是裸眼视力,通过裸眼视力无法换算近视度数,只能是做一个粗略的估算。
0.8的裸眼视力,视力并没有下降很明显,裸眼视力相对来说比较好,所以粗略估算近视度数有可能不高,可能在100-300度左右。
裸眼视力主要是通过检查视力表来进行获得,而近视度数要通过电脑验光来进行获得,所以裸眼视力和近视度数之间没有相应的换算关系,更没有相应的换算表格,只是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具体要到医院进行各自的相应检查,获得准确的数据。
成年人可以直接进行电脑验光,对于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来获得准确的近视度数。
裸眼视力0.8,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裸眼视力,有一些成年人如果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可以暂时不用配戴眼镜,严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习惯,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视力5.0和1.0有什么区别
通常情况下,视力5.0和1.0一般是一个意思,区别在于计法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在视力测试的过程中,所用的视力表不同,得到的视力数据通常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出来的视力的正常数据是1.0,用对数视力表测出来的视力的正常数据是5.0,但在本质上视力5.0和1.0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计法不同。
在临床上,视力5.0和1.0提示测试者视力比较正常,测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导致近视。
视⼒表换算视⼒表换算视⼒表是⽤于测量视⼒的图表。
⽬前在国内常⽤来测量的是采⽤国际标准视⼒表,此表为12⾏⼤⼩不同开⼝⽅向各异的“E”字所组成,测量从0.1-2.0(或从4.0-5.3)。
那么那些这两种视⼒表数值如何进⾏转换呢?其中0.1-2.0的计数表在市⾯上被称作“标准对数视⼒表”、“国际视⼒表”或者“旧视⼒表”;4.0-5.3的计数表在市⾯上被称作“⼩数记录视⼒表”、“中国视⼒表”或者“新视⼒表”计数。
“标准对数视⼒表”与“⼩数记录视⼒表”是如何进⾏转换的?下⾯我们来看⼀下具体的公式:五分记录法=5-lg(1/⼩数记录法)注:五分记录法是“标准对数视⼒表”的测试数值,⼩数记录法是“⼩数记录视⼒表”的测试数值。
附1:“标准对数视⼒表”与“⼩数记录视⼒表”的对照表如下:标准对数视⼒表⼩数记录视⼒表5.2 --------------------1.55.1 -------------------- 1.25.0 -------------------- 1.04.9 -------------------- 0.84.8 -------------------- 0.64.7 -------------------- 0.54.6 -------------------- 0.44.5 -------------------- 0.34.4 -------------------- 0.254.3 -------------------- 0.24.2 -------------------- 0.154.1 -------------------- 0.124.0 -------------------- 0.1附2:通过公式互相转换标准对数视⼒表,就是通过对数算法来显⽰视⼒,上⾯已经列出了计算公式,但由于lg是以10为底的对数,所以不能直接计算,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公式来进⾏演算,得到更简单的公式。
视力4.5指的是多少度近视视力4.5指的是多少度近视1、视力4.5指的是多少度近视视力4.5对应的近视度数是300-3502、视力表对应近视度数我们都知道,一些专业的医护人员或者工作人员在体检时测视力的时候,都会用到视力表。
相信大家都会与测视力这一环节有印象,在测视力的时候会按照规则的进行识别视力表上面的“E”的方向,然后就可以知道最后的数值,那么视力表又是怎样换算的呢?下面大众养生网百科就为大家带来视力表的一些换算方法吧。
视力4.0对应的近视度数是650视力4.1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50-600视力4.2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00视力4.3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50视力4.4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00视力4.5对应的近视度数是300-350视力4.6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50视力4.7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00视力4.8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50视力4.9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003、高度近视眼是什么通常我们所说的高度近视眼便是度数在1000度以上的近视,这种近视严格意义上来说眼球已经严重的发生变形了,其几乎是完全看不清晰距离眼睛50厘米之外的东西。
通常患有高度近视的人都会选择手术治疗近视眼,特别是现在爱美的人来讲并不愿意带着厚厚的眼镜出门。
而高度近视眼的人更应该减少眼睛的使用频率多休息,特别是在进行手术医治之后加强眼部的保健。
近视眼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1、眼部因素眼部因素主要指一些眼部疾病所引发的近视。
比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病变、晶体后纤维增生、视神经病变等,就可诱发近视眼。
2、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
比如长期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影响下,就易产生近视。
4、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
比如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时间比较少,因而近视眼发生率较城镇学生为低。
视力表换算和近视度数换算一些孩子老是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玩游戏、看电视剧等,导致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此时需要去查一下眼睛的视力情况,可以知道是不是得了近视眼,如果已经近视了,则需要佩戴眼镜。
那么,视力表换算和近视度数换算是怎样的呢?许多人并不了解视力表换算,现在的视力表换算与以前的视力表换算不同,在以前,视力1.5是最好的,采取的是(0.1-1.5)的记录方法,而现在的视力表采取的是(4.0-5.3)的记录方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在的视力表并不熟识,这就需要进行视力表换算,我们把这种视力换算称为标准对数纪录法。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作的,标准的视力表换算度数,我们所见的国际视力表上每一行会有相关数字标记,比如1.0的正常视力记为5.0,而将视角为10分度时的视力记为4.0,其间相当于视力4.1、4.2直至4.9的E图形,各比上一排形成的视角小1.259倍,而log值为0.1;这样,视力表上不论原视力为何值,改善程度的数值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母为标准测试,验光者站在距视力表5米处,左右单眼分别配镜测试,一般以视力矫正到1.0为正常标准。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视力表上的视力与屈光度(近视度数)并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好,屈光度数与裸眼视力成反比,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由于影响视力的因素很多,例如有得人眼睛有其他疾病,视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也会使视力下降,所以有的人即使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却很低。
我们平时配眼镜时,经过专业验光后得出的度数就是是框架眼镜的配镜度数,但是如果是配隐形眼镜这需要根据视力表换算进行相应的换算,一般近视或者远视在400度以下的不需要进行换算,超过400度的则需要根据专业的换算公式进行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视力表换算方法正常视力对照表—视力5.0是多少—两种视力表对照!一般情况下,正常裸视力都能达到1.0,也就是5.0。
具有屈光不正的人(近视、远视、散光),裸眼视力会低于正常,但通过配戴眼镜之后,可以矫正到正常视力1.0( 5.0 )。
目前在国内常用的有两种视力表(小数记录法和五分记录法),很多人对这两种视力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很明确,高分网小编今把这两种视力换算表对照摘录如下:两种视力表的检查结果对照表般情况下,正常裸视力都能达到 1.0,也就是5.0。
具有屈光不正的人(近视、远视、散光),裸眼视力会低于正常,但通过配戴眼镜之后,可以矫正到正常视力 1.0(5.0 )。
如果通过眼镜矫正视力仍然低于正常,则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看看眼睛是否具有其他疾病。
如果眼睛的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睛检查也发现一切正常,则很可能是有弱视。
弱视需要在6岁之前治疗才比较有效,如果是成年人,弱视就没有什么治疗方法了。
对于单纯的屈光不正的眼睛,如果应用近视矫正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手术),术后的视力应该是可以达到正常视力的。
如果伴有弱视,则术后视力仍然难以达到正常。
不过,视力检查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检查,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
常见的影响视力检查准确性的因素有:1、光线:灯箱老旧、光源亮度不达标、面板刮花、检测地点周围光线昏暗等;2、环境:周边环境吵闹、噪音大等;3、心情:心情不佳也会影响结果;4、健康:如果在感冒、发烧或服药期间,视力也可能下降为了保护眼睛的健康,对于任何引起视力下降的情况,都应该到医院做一下全面的正规的检查。
对于屈光不正,应该选择适当的矫正方法,以获得正常的视力,保证正常的生活质量。
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包括: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等。
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
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很多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
旧新度数
0.1---------4.0----------650 0.12--------4.1
---------550~600 0.15--------4.2
---------500 0.2---------4.3
---------450 0.25--------4.4
---------400 0.3---------4.5
---------300~350 0.4---------4.6
---------250 0.5---------4.7
---------200 0.6---------4.8----------150 0.8---------4.9
---------100 1.0---------5.0 1.2---------5.1 1.5---------5.2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
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 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 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
屈光度与视力表上的数值的换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
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
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
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
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屈光度(近视度数)跟视力表上的视力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数越高,裸眼视力也就越低。
但这也不绝对,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缺很低,因为影响视力好坏的不只屈光度一个因素。
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等也会使视力下降。
而屈光度不变不表示视力不能改变,所以近视的朋友们不必太过灰心,及时使用合理的干预,慢慢积累的成果就会让你摆脱框架镜的烦恼啦。
青少年朋友长期使用还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让近视度数不会快速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