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强度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轴总结轴总结1. 简介在机械工程中,轴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元件,用于支撑和传动旋转运动。
轴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高强度和硬度,以承受工作负荷和传递动力。
轴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发动机、风力发电机等。
本文将对轴的类型、设计、制造以及故障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
2. 轴的类型根据轴的不同用途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直轴直轴是最常见的一种轴类型,形状为直线,通常用于传递旋转运动。
2.2. 中空轴中空轴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通常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轴内部进行其他操作,如流体传输等。
2.3. 锥形轴锥形轴的形状呈锥形,可以用于传递转动运动和力的传递。
2.4. 空心轴空心轴也是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轴,但其空心部分通常用于减轻重量而非进行其他操作。
2.5. 组合轴组合轴是由多个轴组合而成的,通常用于传递复杂的运动和力。
3. 轴的设计轴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强度计算在设计轴时,需要考虑所承受的工作负荷和转速,以计算轴的强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计算,以及有限元分析等。
3.2. 材料选择轴的材料选择通常需要考虑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常见的轴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3.3. 轴的直径和长度轴的直径和长度取决于所需的工作负荷和转速,需要根据强度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3.4.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轴的耐磨性和表面光洁度,常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铬、热处理、抛光等。
4. 轴的制造4.1. 材料准备制造轴之前,需要准备合适的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
4.2. 加工工艺轴的制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加工工艺:车削、铣削、钻孔、磨削等。
根据轴的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4.3. 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强度和硬度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表面渗碳等。
4.4. 表面处理在轴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铬、抛光等,以提高轴的表面质量和耐磨性。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序号: 160题号: 10 - 16教学号: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5七、设计内容————————————————6 (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7 (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9 (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0 (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 14 (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 15 (六)计算机程序------------------------- 17八、设计体会——————————————----21九、参考文献——————————————----2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得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教案轴的结构可以分为实心轴和空心轴,如图常用于往复式机械中,例如燃机、空气压缩机等。
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它不受任何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扭转或旋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任何所需的位置,常用于医疗设备、操纵机构、⎩⎨⎧无弯矩传动轴:只承受扭矩而固定转动受弯矩心轴:只承受扭矩不承受弯矩(常见)转轴:既承受扭矩又承图14-1图14-2图14-3 图14-4图14-5 图14-6图14-7图14-8轴的材料由于轴工作时产生的应力多为变应力,所以轴的失效多为疲劳损坏,因此轴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较小的应力集中敏感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
要合理考虑机器的总体布局,轴上零件的类型及其定位方式,轴上载荷的大小、性质、方向和分布情况等,同时要考虑轴的加工和装配工艺等,合理地确定轴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总体来说,轴的结构应该满足:轴和装配在轴上的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轴上零件应便于拆装和调整;轴应该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轴的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拟订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应按传动简图上所给出的各主要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拟订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不同,轴的结构形状也不同。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拟订几种不同的装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最佳方案。
如图所示为一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简图。
其输出轴上装有齿轮、联轴器和滚动轴承。
可以采用如下的装配方案:将齿轮、左端轴承和联轴器从轴的左端装配,右端轴承从轴的右端装配。
在考虑了轴的加工及轴和轴上零件的定位、装配与调整要求后,确定轴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二、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定位是针对装配而言的,为了保证准确的安装位置;固定是针对工作而言的,为了使运转中保持原位不变。
但二者之间又有联系,通常作为结构措施,既起固定作用尤其定位作用。
为了传递运动和动力,保证机械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可靠,零件必须可靠地安装在轴上,不允许零件沿轴向发生相对运动。
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讲义轴的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轴的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类型与结构特点、轴的材料选择、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轴的振动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轴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2. 学会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轴材料,并进行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 了解轴的振动原因及防治措施,提高轴的设计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难点:轴的振动分析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轴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轴设计的学习兴趣。
详细内容:介绍汽车传动轴、涡轮轴、曲轴等轴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轴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及振动分析。
详细内容:(1)轴的材料选择:介绍常用轴材料及其性能,如碳钢、合金钢等。
(2)轴的强度计算:讲解轴的扭转强度、弯曲强度计算方法。
(3)轴的刚度计算:介绍轴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计算方法。
(4)轴的振动分析:分析轴振动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轴的设计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内容:某汽车传动轴设计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轴设计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详细内容:某涡轮轴设计计算。
六、板书设计1. 轴的类型与结构特点2. 轴的材料选择3. 轴的强度计算4. 轴的刚度计算5. 轴的振动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2)某轴的材料为45钢,直径为50mm,工作扭矩为1000N·m,试计算其扭转强度。
(3)某轴的材料为40Cr,直径为60mm,工作弯矩为1000N·m,试计算其弯曲强度。
2. 答案:(2)扭转强度计算公式:τ = T/(πd^3/16),其中T为扭矩,d为轴径。
轴类零件摘要:轴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轴类零件的定义、分类、功能、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轴类零件的基本知识。
1. 引言轴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起着连接、支撑和传递动力的作用的零部件。
在机械工程中,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对于保证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轴类零件的定义、分类、功能和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轴类零件的定义轴类零件是指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作为主动与从动元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用于支撑、传递动力和承受负载的零部件。
轴类零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 轴类零件的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形式的不同,轴类零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3.1 固定轴:用于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零件的轴类零件,固定在机械设备中并与其他零件连接。
3.2 支承轴:用于支撑机械设备中其他元件或部件的轴类零件,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支承轴组合而成。
3.3 编织轴: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旋转部件的轴类零件,通常在传动系统中起到平行轴传动的作用。
3.4 传动轴:用于将动力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另一个装置的轴类零件,通常作为主动与从动零件之间的连接。
4. 轴类零件的功能轴类零件作为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4.1 承载负载:轴类零件能够承受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负载,保证传动系统的稳定运行。
4.2 传递动力:轴类零件能够将主动零件传递的动力传递给从动零件,实现机械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4.3 支撑元件:轴类零件作为机械设备中的支撑部件,能够支撑其他元件或部件,保证整个机械系统的稳定性。
4.4 连接部分:轴类零件作为连接主动与从动元件的部分,实现传动系统的有效连接,保证力的传递和能量转换。
5. 轴类零件的设计要点在轴类零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5.1 强度计算:根据传动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负载要求,进行轴类零件的强度计算,以保证轴的安全使用。
5.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轴类零件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指标,以满足传动系统的工作要求。
1.2 轴类零件的分类根据承受载荷的不同分为:1)转轴:定义:既能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2)心轴:定义:只承受弯矩而不承受扭矩的轴3)传送轴:定义:只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的轴4)根据轴的外形,可以将直轴分为光轴和阶梯轴;5)根据轴内部状况,又可以将直轴分为实心轴和空。
1.3轴类零件的设计要求1.3。
1、轴的设计概要⑴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主要进行轴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对于转速较高的轴还要进行振动稳定性的计算。
⑵轴的结构设计.根据轴的功能,轴必须保证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和保证轴系在机器中的支撑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一般的设计步骤为:选择材料,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必要时要进行刚度校核和稳定性计算。
1.3。
2、轴的材料轴是主要的支承件,常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
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该类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价格较低,是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材料。
常用牌号有:30、35、40、45、50。
采用优质碳素钢时应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
受力较小或不重要的轴,也可以选用Q235、Q255等普通碳钢。
45钢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
合金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可以适用于要求重载、高温、结构尺寸小、重量轻等使用场合的轴,但对应力集中较敏感,价格也较高。
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从结构上减小应力集中,并提高其表面质量。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
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由于此钢氮化层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还具备一定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机械设计期末公式总结一、强度学1. 极限强度公式极限强度公式是判断零件是否足够强度的重要公式之一。
常用的极限强度公式有「螺纹连接零件构件」「螺柱连接零件构件」「挤压件」「轴零件」「刚性连接构件」等。
2. 应力公式应力公式是研究零件应力分布的基本公式,包括挠度以及受力零件其余部分的应力。
应力公式一般有「平面应力裂纹和极坐标应力裂纹」等。
3. 弯曲公式弯曲公式是研究长条材料在承受弯曲作用下的变形量等的基本公式,常用的弯曲公式有「弯曲应力裂纹公式」。
二、传动学1. 动力庞加莱关系是动力分析的基本公式之一。
动力为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的因素,包括「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 映射坡道柱塞传动机构是传动学中常用的一种机构,用于实现往复运动。
映射也是其中的一种关系,用于研究平行运动以及副曲线运动的机构。
3.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常见有「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固定齿轮传动」等。
三、力学1. 静力静力是研究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的学科,包括「力的平衡」等。
2. 动力动力是研究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的学科,包括「牛顿定律」「质心运动学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僵直度」等。
四、流体力学1. 流动理论流动理论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流体的动力学平衡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连续方程」等。
2. 流动可视化流动可视化是通过实验手段使流动可视化,用以观察流体在各种状况下的运动情况。
常用的流动可视化方法有「理想流」「旋流」「螺旋流」「射流」等。
五、热力学1.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研究热力学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循环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等。
2. 热传导热传导是研究过热物质与冷物质间的热传导现象,常见的热传导公式有「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斯托克斯热传导定律」等。
六、材料学1. 线性模型线性模型是材料学中常用的模型之一,常用的线性模型有「胡克定律」「西格玛定律」等。
机械设计基础-12.1轴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12.1轴第十二章轴主要内容1、轴的结构设计:影响轴结构的因素;轴的台阶化设计;轴的设计步骤。
2、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轴上载荷及应力分析;轴的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基本要求1、了解轴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3、掌握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按疲劳强度进行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重点难点1、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2、转轴设计程序问题。
3、弯扭合成强度计算中的应力校正系数a。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性质与地位《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四)凸轮机构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熟悉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了解其特性及应用场合。
3.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
(五)螺纹联接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
282.5618203
24.16
59.18417
54
圆周力Ft 10465.19圆周力Ft 9548.499径向力Fr 3809.016径向力Fr 3809.016法向力Fn 11136.82轴向力Fa 4283.255
法向力Fn 11136.82
齿轮模数mn d 斜齿轮受力齿轮受力分析
转角σL支座间的距离垂直面内挠齿轮基本参数
压力角α/αn(°)转矩(N.M)螺旋角β(°)直齿轮受力齿轮齿数Zx 轴的直径(垂直面内挠轴的惯性矩I(m
齿轮上的作用力距支座齿轮上的作用力距支座
弹性模量E(水平面内挠
转角σ轴的全挠
轴的全挠水平面内挠
3521000073661.757
60200286
0.04132630.10359740.00048210.01244030.04132630.11354310.00048210.0145999
[fs]=0.10~0.15转角σ的距离(mm)面内挠度fc 直径(mm)面内挠度fc [fc]=0.05~0.10轴的挠度和转角矩I(mm4)
距支座A的距离a(mm)距支座B的距离b(mm)量E(Mpa)面内挠度fs [fc]=0.05~0.10转角σ转角不应超过0.002rad
的全挠度f
应在0.04内
的全挠度f 转角不应超过0.002rad
应在0.04内面内挠度fs [fs]=0.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