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 (1)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17
三年级上时分秒知识归纳解题技巧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时分秒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时分秒的知识,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时分秒的知识,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
一、时分秒的基本概念1、时时是计量时间的较大单位,1 时= 60 分。
通常我们用“时”来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比如上午 8 时、下午 3 时等。
2、分分是比时小的时间单位,1 分= 60 秒。
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走一大格是 5 分。
3、秒秒是计量时间的较小单位,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二、时分秒的换算1、时与分的换算因为 1 时= 60 分,所以将时换算成分时,乘 60;将分换算成时,除以 60。
例如:3 时=()分,3×60 = 180,所以 3 时= 180 分;180 分=()时,180÷60 = 3,所以 180 分= 3 时。
2、分与秒的换算由于 1 分= 60 秒,所以分换算成秒乘 60,秒换算成分除以 60。
比如:4 分=()秒,4×60 = 240,4 分= 240 秒;300 秒=()分,300÷60 = 5,300 秒= 5 分。
三、时钟的认识1、钟面的结构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秒针最长最细。
2、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时针走一大格是 1 时,分针走一圈(60 小格)是 1 时,所以 1 时= 60 分;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秒针走一圈(60 小格)是 1 分,所以1 分= 60 秒。
四、经过时间的计算1、计算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例如:上午 9 时到下午 3 时,先把下午 3 时转化为 15 时,然后用15 时 9 时= 6 时。
2、计算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可以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比如:8 时 30 分到 10 时 15 分,先算 8 时30 分到 9 时经过了 30 分,再算 9 时到 10 时经过了 1 时,最后算 10 时到 10 时 15 分经过了 15 分,所以一共经过了 1 时 45 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易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时分秒一、基础知识点钟面特点时针最短、最粗、最慢分针比时针长,比时针细秒针最长、最细、最快1小格1大格1圈时针x1时12时分针1分5分60分秒针1秒5秒60秒2、关系公式:(进率是60)1时=60分=360秒1分=60秒3、认识不同钟表(1)电子表:(2)秒表4、单位之间的换算:(1)熟记公式(2)明确进率是60.(3)时间单位有:时、分、秒5、实际应用题:(1)从XX点到XX点,经过多长时间?(2)从XX点,经过XX分钟后,是几点?二、题型(一)基础知识填空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记住时间单位:时分秒。
注意:不多字不少字2、记住常见的时间事件,进行比较选择单位。
如:眨眼1秒,跳绳100下大约1分,散步1时。
(三)公式的考察1、比大小题:比较时间的长短2、计算题3、列算式时,记住先统一单位,再列算式。
(四)应用题1、题型:求经过时间,或者准确时间点。
2、计算过程:先看时间,再列算式,最后写答。
列算式注意:把8:05改写成8时5分,再写算式。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基础知识点1.加法的计算方法;(1)口算○1口算的文字表述:先算,再算,最后算。
○2口算的图示表述✱✱注意:A.实际口算时,以上过程都是在头脑中进行。
B.出现“先算,再算”的题目,要明白是在问口算中的哪一步,图式填空也是展现口算过程。
∆∆∆∆(2)笔算(竖式)○1列竖式格式要求:□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数位之间控制距离,不要太紧凑□3+-符号的位置:最高位左边横线上□4横线:尺子画直线,不要太短○2不进位加法竖式个位+个位,十位+十位,直接写得数○3进位加法竖式□1进位:相同数位相加≥10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一、认识时分秒1.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h"表示,每小时有60分钟。
2.分: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用"min"或"'"表示,每分钟有60秒。
3.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s"表示。
二、读写时分秒1.时:小时的读法类似于整数,如"5时"表示5小时。
2.分:分钟的读法可以使用“分”或“'”,如"30分"或"30'"表示30分钟。
3.秒:秒的读法使用“秒”或“s”,如"10秒"或"10s"表示10秒。
三、转换关系1.1小时=60分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分钟=60分钟。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分钟。
2.1分钟=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1×60秒=6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60=60秒。
3.1小时=60×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60秒=360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3600秒。
四、时分秒的加减运算1.时分秒的加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加,若秒数超过60,则进位到分钟;若分钟数超过60,则进位到小时。
2.时分秒的减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减,若秒数小于0,则借位从分钟中减去;若分钟数小于0,则借位从小时中减去。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1.计算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已知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例如:某人早上7点出发,需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到达的具体时间是多少?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的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1.1《认识时分秒》《三年级上 11《认识时分秒》》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可是非常重要的哟!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时间单位中的“时分秒”。
先来说说“时”吧。
一天有 24 个小时,从凌晨 0 点开始,到晚上 24点结束。
当太阳升起,我们开始新的一天,时针转了两圈,这就过去了一天。
比如说,我们早上 8 点去上学,下午 5 点放学回家,这里的 8 点和 5 点说的就是“时”。
接下来是“分”。
1 小时有 60 分钟。
想象一下,分针在钟面上不停地转动,转一圈就是 60 分钟,也就是 1 小时。
我们上课的时候,一节课通常是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
那 40 分钟有多长呢?就像我们看一集动画片,差不多就是 40 分钟的时间。
最后是“秒”。
1 分钟有 60 秒。
秒是时间单位里最短的啦,滴答滴答,一秒钟就过去了。
我们跑步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各就各位,预备,跑!”然后就开始飞快地跑,这时候就要用秒来计算时间,看谁跑得最快。
那怎么来看时钟知道时间呢?时钟上有三根指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较长较粗的是分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
时针走得最慢,分针快一些,秒针跑得最快。
比如说,时针指在 3 和 4 之间,分针指在 6 上,这时候就是 3 时 30 分。
如果秒针也在不停地转,那具体的时间就是 3 时 30 分多少秒。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时间的长短吧。
眨一下眼睛,大概就是 1 秒钟;从 1 数到 60,差不多就是 1 分钟;睡一个晚上,就是好几个小时啦。
小朋友们,知道了时分秒,我们就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啦。
比如,早上起床后,我们可以用 10 分钟刷牙洗脸,30 分钟吃早餐,然后按时去上学。
放学后,用 1 个小时写作业,再用 30 分钟看课外书。
时间很宝贵,我们可不能浪费哟!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让我们来做几道小练习,巩固一下今天学的知识吧。
第一题:小红早上 7 点 30 分起床,洗漱用了 20 分钟,吃早餐用了15 分钟,她几点出门去上学?我们先算一下洗漱和吃早餐一共用了多长时间,20 + 15 = 35(分钟),7 时 30 分加上 35 分钟,就是 8 时 05 分,所以小红 8 点 05 分出门去上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3600秒1分=60秒半时=30分方法总结:单位变大(小单位化大单位),数字变小,÷进率;单位变小(大单位化小单位),数字变大,×进率。
如:7时=(420)分9分=(540)秒240分=(4)时480秒=(8)分想:7×60=4209×60=540240÷60=4480÷60=8 2时40分=(160)分4分30秒=(270)秒想:2×60+40=1604×60+30=27090分=(1)时(30)分75秒=(1)分(15)秒想:1时=60分90-60=301分=60秒75-60=15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先看事件,再看给的数字。
如:妈妈一天工作8(时)小明每天睡眠9(时)拍一下皮球大约用1(秒)做一遍眼保健操大约用5(分)小华跑50米的时间是9(秒)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秒)(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①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②数格子。
三年级数学上册1~9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认识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学会用秒作单位来量测时间,初步建立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1秒、几秒、30秒、1分的时间的长度,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学会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3. 建立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学会用秒作单位来量测时间。
难点:建立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钟表模型、秒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秒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认识秒通过观察钟表模型,让学生了解秒针的位置和走动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2)感受秒进行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1秒、几秒、30秒、1分的时间长度,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分与秒的换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1分=60秒,学会分与秒之间的换算。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延伸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秒的概念和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秒有了初步的认识,建立了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他们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八、板书设计略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秒的概念和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情况。
十、教学资源1. 钟表模型、秒表。
时分秒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10篇时分秒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篇一一、引入神九发射10秒,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师:刚才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生:1秒。
师:为什么不用分?生:秒比分短。
二、新授1、调动已有经验师:钟表上,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秒的知识?生1:秒针较细较长,走得较快。
生2: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生3:秒针走一圈是1分钟。
生4:1分=60秒。
师板书:秒针小格细、长、快18时37分21秒1分=60秒2、认识秒(1)认识钟面师:你能找到钟面上的秒针吗?请上来指一指。
先指课件上的静态的秒针,体会较细、较长;再指动态的秒针,体会较快。
转动钟面,秒针从12走到4.师:秒针从12到4,走了多长时间?生1:4秒。
生2:20秒。
师:同意4秒的人举手,同意20秒的举手。
4秒的说理由,20秒的说理由。
师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2)认识1分=60秒师:刚才有人说1分=60秒,是不是这样呢?仔细观察,秒针有什么变化,分针有什么变化?生1:秒针走了一圈生2:秒针走了60小格生3:1分生4:1小格师: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
板书:分针一小格秒针一圈同桌合作,要求:左边观察秒针是从()走到(),右边观察分针走了()小格。
3组汇报,板书秒针:()到()小结:通过我们的操作知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也就是60秒=1分。
练习:2分=()秒180秒=()分100秒=()分()秒9时=()分3、介绍电子表和秒表(1)认识电子表出示书上的电子钟师:你能读出电子钟上的时间吗?生:8时30分34秒师介绍时分秒师:“18时37分21秒”你会像这样写一写吗?请2人写,其他人在书92页左下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