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 格式:ppt
- 大小:11.60 MB
- 文档页数:53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的文化经历开始的。
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早期为仰韶文化以前时期(公元前8000--前5000年),中期为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3000年),晚期为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化的发生绝不限于“三皇五帝”“一脉”相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两大流域之外的广大周边地区,都有古老文化遗址发现,而且相互间存在有明显的影响和交融。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巢氏发明居室等,“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黄帝与蚩尤曾发生过重大战争,黄帝获得胜利,便“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可见宗教活动的重要。
到帝颛顼则进行更深刻的宗教革命,他“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天神与地祗分开,祭祀行为专业化。
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是“尧舜禅让”,另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内容是派人到四方测量一年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从黄帝时代的“封禅”“鬼神”,到帝颛顼的“绝地天通”,再到尧舜时代的“敬顺昊天”,线索清晰地展示着宗教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收族”(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
它所以能将众多人群辐辏在一起,是因为这里的宗教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非常复杂,但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史前时期: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070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原始社会,由不同的部落和酋长管辖。
夏商西周时期: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国和诸侯,最终秦国统一了中国。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汉朝则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一时期是分裂和融合的时期,出现了多个民族和政权,最终形成了隋朝。
隋唐时期:从公元589年到公元907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唐朝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这一时期是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出现了多个小国和政权。
宋元明清时期: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912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发展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科技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近代时期:从公元1912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变革,最终走向了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以上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同时,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理解。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古代史隶社会2100-1600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阳翟安邑山西夏县商朝查看前1600-1100武丁中兴、文字接近成熟汤亳→殷亳河南商丘封秦朝查前221-206 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咸阳建社会看焚书坑儒始皇嬴政咸阳陕西咸阳大楚/前207-202 巨鹿之战、西楚霸王、楚汉战争项羽彭城西汉查看前202-公元8年推恩令张骞出使西域、独尊儒术汉高长安长陕西祖刘邦安西安新朝/8-23 /王莽长安东汉/25-220 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佛教汉光武洛阳洛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 平定南中、五次北伐汉昭烈帝刘备成都成都四川成阳东晋/317-420 晋元帝司马睿建康建康江苏南京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 三省六部制瓦岗军农民大起义隋文帝杨大兴大兴陕西坚西安唐朝查看618-907均田制、租庸调、贞观之治、武则天建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高祖李渊长安长安陕西西安宋朝北宋查看960-1127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太祖赵匡胤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宋高宗赵构临安临安浙江临安辽朝/916-1125 “澶渊之盟”、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太祖段思平耶律阿上京皇都辽宁必烈清朝/1644-1911 康乾盛世、更名田摊丁入亩、四库全书皇太极努尔哈赤北京中国半封中国近代史及侵华日军大事汇总第一/1840-1842 ///。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一、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
2、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文化:原始文字起源于“文字图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等。
(二)奴隶社会1、夏:2、商:手工业:原始瓷器产生,青铜器铸造繁荣,丝织业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人、商业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文化: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周:公元前1046武王建立,分西周和东周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政治:(1)分封制、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1)土地制度:井田制,后期逐渐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3)手工业:官府垄断局面打破;西周晚期有铁器;春秋晚期能炼钢;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商业: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
(2)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帛画,人物画。
(4)春秋的《诗经》(现实主义)、战国的《楚辞》(浪漫主义)。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封建社会(战国至清1840年)1、秦:政治:(1)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3)暴政而亡(失于政而非失于制)。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1)法家思想治国。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3)统一文字(小篆)2、西汉:政治:(1)国家统一,但有王国问题、边境问题、阶级矛盾问题,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3)选官制度:察举制:地方向中央举荐,重品行(孝廉)。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 西汉(BC202—AD9 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280年) 蜀(221—263年)吴(222—280年)266—316年)317—420年)420—589年):宋、齐、梁、陈439—581年) 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2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制造、磨光石器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也是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3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至今4000年左右,分为早、中、晚,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三大文明成就。
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
快轮加工陶器在仰韶文化出现,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
4依文献记载把上古文化分为炎黄、东夷、苗蛮。
20世纪考古发掘证明,三大区域实际是远古更加多元的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
5红山文化时期的祭祀遗址,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地区还曾发现了建立在山顶上的“女神庙”和巨大的女神雕像6“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三皇”人物的共同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7多种族群向黄帝聚拢的原因:战争;宗教活动。
8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是“尧舜禅让”。
《史记》“乃命羲和敬顺昊天”。
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敬授民时”,关系着耕农大事,是黄帝的后代建立的宗教中心凝聚力的根源9夏代起中国开始的“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族群的代兴。
考古发掘出“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夏朝的历史上有所谓的“太康失国”时期。
夏文化——尚忠,鲧、禹治水,夏人与土地的关系。
10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祖先神。
11西周,分封制肇端于此。
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和意义(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12周人极端重视农业,把农耕赋予它某种“政道”。
《尚书·无逸》中,周公告诫“君子”们“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13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中国历史的分期与特点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重要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简要介绍中国历史的主要分期。
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统治为标志,周朝则实行封建制度,把社会组织成几个等级。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较为动荡,战国七雄相争,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为中国哲学史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的封建国家,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对国家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推行了官僚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最为剧烈的时期,中国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接着又出现了两晋南北朝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经济、文化相对衰落,但也孕育了佛教的兴起。
5.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隋朝统一了北方,唐朝全盛时期国力强盛。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交往频繁,丝绸之路繁荣,科技与文化昌盛,被称为"开元盛世"。
6.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割据的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是指南唐、南汉、南吴、南楚、南唐、南平、荆南、蜀、闽、楚。
这一时期政权之间的争斗激烈,国家分裂,经济相对衰落。
7.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2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后期。
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有哪些中国历史可谓是东方文明的璀璨之花,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
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非常复杂,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的脉络。
第一脉络: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的第一脉络始于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已出现了人类社会。
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渐得到了发展和繁荣,这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正统时期。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也非常动荡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影响着后来的历史。
第二脉络:帝国的兴起和朝代的更迭中国历史的第二脉络即是帝国的兴起和朝代的更替。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秦汉时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时期,例如,纸张、指南针、造纸术、水门、汉字拼音文字等发明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随后,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朝代相继兴起,在国家、文化、政治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而这些朝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和最有代表性的。
第三脉络:外族入侵和中国的危机中国历史第三脉络发生在元朝时期,当时蒙古人入侵中国,把蒙古帝国建立在中原地区,并在1215年灭了宋朝。
随后,明朝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农业、文化和藩属体系,但1520年以后,中国又陷入内部混乱和外部战争中,这直到清朝时期都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第四脉络: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改革中国历史的第四脉络是现代化和经济改革。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进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和文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的脉络非常复杂,但是这些基本脉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回顾历史至关重要,只有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轨迹,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的趋势,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大历史观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一、远古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早期的文明社会。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出现了定居的村落社会。
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物证据支持的朝代,西周则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是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时期,而战国时期则是各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也纷纷涌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四、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伟大的一个朝代,汉朝的统治者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推行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抑商兴农”,建立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三国鼎立,形成了三国时期的局面。
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极为活跃,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隋唐宋元明清隋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王朝。
之后的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的开放政策使得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则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
七、近现代中国近现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变革的时期之一。
从清朝末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历史的六条脉络中国自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家天下”,至1912年清末溥仪逊位,四千余年间,历夏、商、两周(分西周、东周)、秦、两汉(分东、西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诸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两宋(南宋、北宋)、金、元、明、清等二十余朝。
三次大分裂(东周春秋战国大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大分裂)三次大一统(秦汉大一统、隋唐大一统、元明清大一统)。
(1)政治脉络①王朝更替(起始时间、开国君主、主要都城)②三次统一与三次分裂(起始时间、朝代、主要特点)③政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沿革):夏商周奴隶制王朝——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制、郡县制——西晋郡国制——隋唐州县制(道、周、县)——两宋州县制(路、周\府、县)——元明清行省制(2)经济脉络①土地赋税制度演变井田制(奴隶社会)——初税亩(春秋)——租赋制(秦汉,田赋、口赋、杂赋)——户调制(东汉三国)——占田课田制(西晋)——均田制、租庸调制(北魏至唐前期)——两税法(唐为春夏、宋为夏秋)——一条鞭法(明)——旗地、地丁银、摊丁入地(后金、清)②货币变革先秦钱布——秦汉半两钱——两汉五铢钱——隋唐钱币——宋代钱币(交子、钱引、会子、交子)——元交钞——明代银锭——明清制钱③其他知识点A、农业生产:屯田、耦耕、常平仓、白渠、灵渠、都江堰、民田典卖B、交通运输:驿传、漕运、海运C、户籍管理:户籍、鱼鳞图册、黄册制度(3)思想文化脉络①思想文化演变:夏商神巫之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稷下学官)、秦代法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国两晋南北朝佛学盛行——隋唐儒释道并举——宋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清末西学东渐②儒家学说演变:春秋孔子儒学——战国孟子、荀子儒学——汉代董仲舒儒学——魏晋玄学——隋唐儒释道——宋明理学——乾嘉学派——清今文经学③人才选拔制度演变:汉代察举、征辟、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科举制(进士科)④教育机构沿革:汉代太学——隋唐国子监——唐翰林院——宋书院——明府州县学(4)民族发展脉络①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全国性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元)、满足(清)②中国历史上统一过中原地区并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氐族(前秦)——鲜卑族(北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满族(清)③中国历史上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汉族王朝:西周、西晋、北宋、南宋④民族关系发展主线A、先秦时代:南蛮北狄、西戎南夷、西南巴蜀、南方三苗B、秦汉时代:北击匈奴、南定百越、西南三夷(夜郎、滇、哀劳)、两北两乌(西北乌孙、东北乌桓)C、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十六国混战、前秦北魏先后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D、隋唐五代:东北靺鞨(渤海、大祚荣)、云南六诏(南诏、皮罗阁)、西北突厥(东西两部、沙陀别支)、青藏吐蕃(松赞干布、唐蕃和亲、灭吐谷浑、契丹党项开始崛起)E、辽宋夏金:宋朝积贫积弱,少数民族争霸——东北先有契丹、辽国后有女真金国;西北先有党项西夏、后有蒙古大元;西南大理继承南诏,南方壮族多次起义F、元朝:民族分化,全国四等;民族融合,回族形成;西北畏兀儿,中亚吉利吉思(吉利吉斯)G、明朝: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两部,瓦剌南下,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东北女真日益强大,建州三卫为其主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王朝,奠定满族基础H、清朝:努尔哈赤解决东北问题,皇太极解决朝鲜问题、东部蒙古问题,康熙彻底解决蒙古、台湾问题,雍正解决西南问题(改土归流),乾隆解决新疆、西藏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5)中外交往脉络①贯穿始终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②宋代以后的外贸专门机构:市舶司③世界三大宗教: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于前6至5世纪,西汉末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兴盛,核心教义为“四谛”);基督教(基督耶稣创立于1世纪,唐代传入中国);伊斯兰教(默罕默德创立于7世纪初,唐代传入中国,元代以后又称“回教”)④中外交往发展主线A、秦汉西部: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康居、月氏、大夏、安息),甘英出使大秦东部:朝鲜、倭南部:南海交通、身毒(印度河流域古国)B、隋唐五代东部:遣隋使、遣唐使南部:扶南(印度支那半岛、柬埔寨、越南、泰国)、真腊(印度支那半岛、扶南属国——取代扶南)西部:吐火罗(阿富汗北部)、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
从古代的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现代文明,中国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转折点。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1. 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类生活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在早期社会,人们过着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逐渐过上了定居生活,并形成了农耕文化。
此后,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大量国家和王朝先后兴衰。
2. 封建社会时期在周朝的封建社会中,各地的贵族家族相互竞争,形成了分封制度。
这一时期,贵族们通过掌握土地和人口来积累财富,并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时期也出现了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子和老子,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和标准化的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汉朝时期还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西方世界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4. 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辉煌的时期。
隋朝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统一了北方和南方。
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唐朝以其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而闻名。
5.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王朝,统一了中国,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帝国之一。
明朝则是汉族再次统一中国的王朝,他们重视海洋贸易并进行探险,使中国与外部世界更加相互联系。
6.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自18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和外来侵略。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启了新的时代。
此后,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四、名词解释1.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
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羲和敬顺昊天: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5.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
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是把握农时的努力。
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6、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
这些都显示着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7.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制。
8,二王之后: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后”。
9.西域:西域分狭义的西域和广义的西域两种。
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广义的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脉络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以下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主要脉络:1. 肇始阶段(约8000年前-公元前221年):在今天的中国境内出现了许多原始社会和部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个阶段包括夏、商、西周和东周等时期。
2. 统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和统一的标准化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帝国。
汉朝、魏晋南北朝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统一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3. 家族化政治阶段(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隋唐两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富有创造力的阶段之一。
唐朝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然而,唐朝的衰弱和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导致中国分裂成多个小王朝。
4. 国际化阶段(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宋、元、明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世界性政权。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
元朝则是外国征服者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其间的元明交替是蒙元统治下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5. 现代化阶段(公元1368年-1912年):明朝是对元朝的反蒙古起义的结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华夏政权。
然而,明朝后期的衰落导致了清朝的兴起,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
19世纪末,中国开始面临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导致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和革命,最终在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6. 当代阶段(1912年至今):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社会运动,包括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当今中国继续推动改革和发展,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