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发酵综合实验

微生物发酵综合实验

微生物发酵综合实验
微生物发酵综合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微生物学开发利用综合实验是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与发酵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都与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有一定的交叉应用。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本课程包括微生物计数与分离纯化,细菌生理生化反应,菌体扩大培养与发酵动力学实验,酒精发酵与柠檬酸发酵实验等。课程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形态、理化性质,并能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特点进行初步的发酵培养应用。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微生物实验操作及综合利用为主线,结合常规的、基础的菌体分离纯化、菌落计数、特征性培养观察等实验项目,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微生物学及发酵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知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讲授、操作基础训练及发酵应用、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课程报告。

(1)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讲授

理论知识讲授部分主要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为主,重点介绍微生物学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知识。明确本实验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包括微生物分类方法、典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及不同微生物的培养传代技术等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期间,针对涉及内容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的结合网络视频教学,以便于加深同学们对于基础操作的认识。

(2)操作基础训练及发酵应用

根据同学们的基础理论学习情况,通过实验小组分配,进行具体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及综合实验的设计等。包括无菌操作、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发酵培养基配置以及发酵培养等基本操作。将上述操作为基础进行发酵应用实验的方案设计,完成一套较为符合实际操作要求的发酵方案。

(3)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课程报告

根据课上的实验操作结合理论知识,撰写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实验操作及过程的理解与领悟,从而提高微生物综合利用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本课程与这两门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食品工艺系列课程群,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是前面三门课程的总结和应用,而只有在前面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微生物综合利用及实验操作能力,达到独立设计

微生物发酵实验技术方案的能力,培养相关微生物发酵应用技术人才。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微生物发酵操作技能;

(2)加深发酵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独立绘制发酵生长曲线;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力求达到能够独立设计综合发酵实验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微生物开发利用综合实验是一门涉及到工程、技术和卫生安全的诸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一名食品系的在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做到理论上饱满,实践操作方面过硬。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析操作视频。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下作业、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实验操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交书面实验报告,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掌握所学习的内容。(3)在前期各阶段理论课程和实验操作课程的基础上,学期结束前两次实验课进行发酵实验设计及产物提取,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四、教学内容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钱存柔黄仪秀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汪东风主编.食品科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