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21.60 KB
- 文档页数:7
医院病理报告审核制度
病理诊断报告是经病理科各级人员努力,经过复杂的工作流程,对送检标本作出的最后结论,是病理医师签署的重要医学证明文件,必须十分认真。
病理诊断报告的书写字迹应清楚,尤其关键性字,如“癌”、“瘤”、“阴性”、“阳性”等,不得潦草和杜撰简化字。
微机打印的图文报告,也应杜绝错别字。
报告文字不得涂改。
报告发出前认真核查,应由初诊、复诊医师分别签字。
病理诊断报告发出后,应及时将诊断结果(抄写)登记在登记本上。
一、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以内。
特殊标本检查如结核、骨性标本等根据不同情况在10日内发出报告(迟发报告应通知临床)。
二、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40min 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
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
三、细胞病理学检查
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I或2 个工作日。
四、活体组织快速石蜡病理学检查
一般胃、肠镜、支气管镜、镜检组织,B超、CT引导下穿刺组织,适用于此项检查,2~3个小时发出诊断报告。
五、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检查
自发出石蜡诊断报告,4~5个工作日发出此诊断报告。
(依据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制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1章总则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
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
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
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
医技科室操作常规病理科操作常规第一章病理学检查常规第一节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2)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二)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三)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
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四)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
对于需要做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兔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五)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1章总则为了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
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
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
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常规病理检验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常规病理检验方法,对组织病变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病理诊断,以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支持。
2. 实验原理常规病理检验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染色和镜检等步骤。
其中,组织固定是将活体组织转变为适于切片的固定组织,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乙醇等;切片是将固定组织切成薄片,以便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采用切片机或手工切片;染色是为了突出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切片的组织形态,进行病理诊断。
3. 实验步骤3.1 组织固定取得活体组织标本后,迅速固定并保存在福尔马林中,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
3.2 切片固定后的组织进行脱水、清洁和包埋,在切片机上切成5微米厚度的切片,并将切片分别保存于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3.3 染色将切片从乙醇中取出,经过脱水解毒后,放入染色盒中进行染色。
此次实验采用H&E染色,将切片依次浸入酸性酒红、酸性柠檬黄和显微天蓝等染色剂中。
3.4 镜检染色完成后,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功能,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
4. 实验结果经过病理检查,发现实验样本中存在以下病理变化:1. 组织变性:细胞核染色深度增加,细胞间质疏松,细胞形态不规则。
2. 组织坏死: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脱落,组织出现空洞。
3. 组织增生:细胞核增多,排列紧密,形成结构异常的异型增生。
4. 炎症反应:组织中出现炎细胞浸润,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5. 肿瘤形成:组织中出现恶性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核浆比例增加。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病理学家进行了如下的病理诊断分析:1. 组织变性和坏死的存在表明该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可能由于缺血或外部机械性创伤引起。
2. 组织增生的出现可能表示组织受到了持续的刺激,如慢性炎症或肿瘤的存在。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一般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同意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关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觉疑问时,应赶忙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形。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晰,包括:①患者差不多情形[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形[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形(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峻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阻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形。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定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关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运算,多量时进行估量)、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离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工作制度
通过手术室手术切除术、门诊手术室手术切除术、诊断性穿刺术、侵入性操作获取的离体组织标本必须做病理学检查。
一、认真查对标本及送检单(标本单姓名与标本瓶是否一致)。
二、认真做好划价工作,不多收、漏收费用。
三、及时编号、登记,认真填写登记本,并查对是否合乎要求。
四、配合医师记录取材者,应将病理标本单上的内容告知取材医师。
五、病理医师,在取材时应对所取标本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标本大小、颜色、形状,各个不同的切面的改变,必要时应称重。
对于微小标本应用滤纸包好,或做特殊说明。
六、清点标本例数,取材后组织也应立即固定。
七、技术员每天应按照规定时间将切片及病理单送交活检值班医师(对其切片质量及数量做详细的核对)。
八、对活检中的问题,应及时同上级医师及临床医师联系,避免延误诊断。
九、低年资医师,应在每天规定时间内将当天外检进行初诊,并作镜下检查记录,配合高年资医师进行最后诊断。
十、病理诊断报告需及时发出。
十一、病理切片应及时分类、归档。
对于需要进一步病理学检查的病例,应及时做出处理(包括特染、免疫组化)。
十二、病理报告单、申请单、切片、蜡块及时清点,整理完毕、归档。
十三、保留标本须经常添加固定液,防治干涸、腐败。
常规病理报告标本摘要常规病理报告标本是医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用于观察和评估组织或细胞的病理变化。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常规病理报告标本及其相关内容。
引言常规病理报告标本是通过组织学学科的技术手段,对人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达到明确疾病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常规病理报告标本包括活检组织、手术切除标本、涂片等。
通过对这些标本的检查与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及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常见的常规病理报告标本活检组织活检组织是通过对病灶部位进行活体采集,利用组织学检查技术进行病理学分析的一种常规病理报告标本。
活检组织可以分为针刺活检、穿刺活检和切取活检等多种方式。
常见的活检组织包括肺活检、肝活检、乳腺活检等。
这些活检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进行病理学鉴定。
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除标本是在手术过程中切除的组织标本,通常涉及到较大部位的切除,如肿瘤切除、器官切除等。
手术切除标本对于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病灶范围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的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涂片涂片是将细胞标本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通过特定染色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常规病理报告标本。
涂片通常用于对腺体细胞、上皮细胞、鳞状细胞等进行细胞学检查。
涂片主要适用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如宫颈涂片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常规病理报告标本的检查流程常规病理报告标本的检查流程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固定、组织处理、切片制备、染色及鉴定等环节。
1.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的标签、数量、保存条件等信息,确保标本的完整与准确性。
2.标本固定:在适当的时间内,将标本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病理标本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3.组织处理:对固定后的标本进行脱水、透明化等处理,以保证标本的切片质量。
4.切片制备:将预处理后的标本制备成薄切片,通常使用显微切片机进行切片。
5.染色及鉴定:切片染色是病理学中的重要步骤,通过染色技术可以使病理学家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标本的病理变化。
病理技术操作规范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篇二:病理技术规范病理技术工作规范1. 标本的接收、清点制度:1.1 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面交付组织块,并点清块数,记录签收。
有要求特殊处理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色等)应当面向技术组说明,以便加以特殊处理。
1.2 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水、包埋过程中遗失。
1.3 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1.4 医师在诊断完成后交付档案室时必须当面清点,并作记录。
2. 制片过程各步骤应注意的事项:2.1 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直至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片的关键过程,一旦组织处理有欠缺,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1.1 制片过程按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2.1.2 有条件的单位应将大小标本分开固定脱水。
2.1.3 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固定时间: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小标本不得少于3 小时。
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2.1.4 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
2.1.5 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
2.1.6 试剂必须及时更换。
(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2.2 切片切片是技能含量很高的步骤,同一蜡块,用同一台切片机,同一把刀,不同的操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
2.2.1 切片刀必须锋利,切片厚度3~5微米。
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
2.2.2 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
2.2.3 胃镜、纤支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切片须作非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8张。
2.3 染色封片注意事项2.3.1 烤片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高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2.3.2 剂染料必须及时更换。
2.3.3 切片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
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干后干燥封片。
2.3.4 盖玻片使用前必须清洗。
(真空包装除外)2.2.5 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
2.4 其他2.4.1 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整齐,且不易褪色,有条件者尽量采用打印。
活体组织检查常规1临床各科送检标本1)送检标本于手术切下后,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标本体积的4—5倍。
标本瓶口宜大,便于标本固定后取出。
传染性标本注意勿污染容器外面。
2)标本容器上,应贴有患者姓名,同一患者同时取有数种组织,或同一组织由不同部位取出,应分盛容器,并分别注明。
不同患者的标本,不得放在同一容器内。
3)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钳,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的变形,有碍诊断。
标本送检前勿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
4)标本体积较大者,可立即送病理科固定、处理。
5)各种体液、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应立即送人。
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检者,将离心沉渣做成涂片,固定。
6)送检标本医生,应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特殊要求应注明或事先联系。
7)远途送标本时,应将容器密封,妥为包装。
8)术中冰冻切片,应先一日填好申请单,通知病理科,以便准备。
2收标本常规收检标本时必须仔细检查:送验标本和病理申请单上所写是否相符;容器上患者姓名和申请单上所写是否相符;标本若已固定,固定液的量及种类是否合适;病理申请单填写得是否符合要求、清楚;如果有疑问,应即查询或适当处理。
如果标本已干固、腐败,应拒绝接受。
按组织及细胞两类分别编号登记。
3标本的处理和固定1)一般组织使用10—15%的福尔马林或95%酒精固定,特殊要求者可使用Bouin氏液等固定液;2)大标本为了缩短发报告的时间,先取材而后固定;3)结核性标本和眼球等应先固定,并延长固定时间,待充分固定后再取材。
4标本的大体检查及取材。
1)取材前应编年顺序号。
阅读病理申请单上的主要内容,然后取出全部标本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检查。
2)扼要地描写标本的大小、形状、表面和切面的颜色、硬度、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特点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某些器官如甲状腺、肾脏、脾及某些肿瘤,如卵巢囊肿、甲状腺肿瘤可估计其重量。
先描写主要病变,后描写次要病变。
3)解剖标本时注意暴露标本的最大面积,以便全面检查,并应保留其特点和美观。
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通过对活体组织或细胞进行采样和显微镜观察,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病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原理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原理是通过对活体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活检可以是手术切除组织的切片,也可以是针刺或切割取得的细胞或组织样本。
通过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可以进一步细化病变的诊断。
二、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组织活检:手术切除组织的切片是常见的组织活检方法。
术中医生会切取疑似病变的组织,并通过特殊的固定、包埋和切片技术制备组织切片。
然后,通过染色技术,如血液标本的Wright染色或骨髓样本的酸性菲啰明绿染色等,可以观察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态学特征。
2.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主要适用于表浅病变或不宜手术的部位,如病变组织的针吸活检或刮片检查。
通过将采集的细胞涂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形态的变化。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或肿瘤标志物,以进一步确定细胞的类型和来源。
3. 液体活检:液体活检是指对体腔内液体样本的检查,如胸腔积液、腹水、尿液等。
通过对液体样本的离心、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检测到恶性细胞或异常细胞,从而诊断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三、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应用1. 疾病诊断: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2. 疾病预后评估: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
例如,在肿瘤活检中,观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可以预测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性和预后。
3. 治疗指导: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指导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海军总医院病理科活体组织检查标本送检规范一、标本采集和送检(常规活检、冰冻标本)(一)标本采集1、具有执业医生资格者才能采集患者的病理标本。
2、凡在本院手术切除或钳取及穿刺的组织标本,均应送病理科检查。
3、常规活检标本采集规范(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和手术切除组织):(1)取材应取到具有代表性的病变部位,尽量避免机械压挤,烧灼等影响诊断的操作。
(2)要保证标本的完整性:离体后的标本应全部完整送至病理科,临床医生不能在病理科发报告之前随意切取患者的病理标本。
(3)标本离体后应立即固定,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最长不易超过30分钟。
标本勿在空气中暴露,更不能在阳光下、暖气、火炉旁放置。
也不能将标本直接放在冰箱过夜或用生理盐水代替固定液。
(4)固定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液,用量为组织标本体积的4-5倍,确保标本全部置于固定液之中。
需要做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在取才前与病理科沟通,按以便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5)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临床医生必须及时切开固定,固定液一定要充分。
(6)临床医师要求照相或有其它特殊要求须在手术后立即通知病理科或在送检单上注明。
(7)用于固定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开口宜大,避免强行塞入。
(-)病理申请单填写:1、病理申请单应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送检医生、送检日期、临床诊断、病例摘要,各项特殊检查结果,治疗或用药情况(妇产科患者一定要填写相关病史、检查和治疗项目)、手术所见,标本数量、部位、名称,固定液种类。
2、如以前曾在我院做过病理检查须注明前次病理检查的病理号。
如在外院手术, 应由临床医师在术前出具证明由家属借来切片,以供参考。
3、结核、肝炎、HIV等传染性标本应注明。
4、申请单与标本必须同时送达,申请单保持清洁,勿放在标本袋中以防止污染。
5、冰冻申请单按以上要求填全后提前1天送至病理科预约次日的冰冻检查,并把相关的影像学资料提供给病理科,以便病理诊断医生提前了解病情,并做充分准备保证冰冻诊断的顺利完成。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9.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 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针吸、内镜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丢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标本,可注明“留”字等;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和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1.脱水常温下3.2.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3.2.280%乙醇:60~120min;3.2.395%乙醇Ⅰ:60~120min;95%乙醇Ⅱ:60~120min;3.2.5 无水乙醇Ⅰ:30~60min;3.2.6无水乙醇Ⅱ:30~60min;3.2.7无水乙醇Ⅲ:30~60min;2. 透明a ..二甲苯Ⅰ:20 min;b. 二甲苯Ⅱ:20 min;c. 二甲苯Ⅲ:20 min;3. 浸蜡3.3石蜡Ⅰ45~50℃:60 min;3.4石蜡Ⅱ56~58℃:60 min;3.5石蜡Ⅲ56~58℃:60 min;4包埋4.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的组织面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拉块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4.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4.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4.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4.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4.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准备切片;4.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5切片5.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须锋利;5.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5.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0为宜;5.4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5.5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μm;5.6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5.7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5.8将蜡片附贴于载玻片上;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5.9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5.10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5.11内镜小的活检,穿刺等组织需连续切片不少于6片;5.12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证切片质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1.冰冻切片的制备1.1打开照明开关,打开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1.2选择冻头,在冻头滴上冰冻切片机包埋剂适当;1.3 待组织完全冷冻后,将冻头移到切片刀口的冻口内,扭紧冻头,进行切片,切片时有节奏的来回推动摇手柄,切得完整且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贴在玻璃片上;1.4 将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进行染色、封片、镜检同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1.5工作完毕后将冻头上组织取出,放回送检的标本袋内,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1.6清扫切冰冻切片机箱,将冻头擦干后放回冰冻切片机内;1.7关好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关闭照明电源;2.冰冻切片机须24h开机,长假或节假日前检查切片机箱内的结冻情况,必要时关机,化霜,清洁冰冻切片机;3.注意事项3.1 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3.2 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2mm,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3.3 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合适时便迅速切片;冷冻不足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3.4 冷冻切片固定液95%乙醇 50ml4.单体标本的冰冻制片应在15min内完成;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 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2. 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min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传真或网络传输;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7.1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7.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7.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常用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胶原纤维染色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用Weig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4、流水稍洗;5、1%盐酸-乙醇迅速分化;6、流水冲洗5-10min;7、用Van Gieson液染1-2min;8、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9、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鲜红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黄色,胞核呈蓝褐色; Maasson三色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时,流水冲洗组织块过夜,效果更好;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到水;组织块经Zenker液固定时应对切片进行除汞处理:1切片脱蜡后,以%碘乙醇作用10min;2稍水洗;3以5%硫代硫酸钠作用5min;4流水冲洗10min;3、ge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4、流水冲洗;5、1%盐酸-乙醇分化;6、流水冲洗5-10min;7、丽春红酸性品红液染5-10min;8、蒸馏水稍洗;9、1%磷钼酸水溶液处理约5min;10、不用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液复染5min;11、%冰醋酸处理1min;12、95%乙醇脱水并洗去冰醋酸;13、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红色,胞核呈蓝色;网状纤维染色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酸化高锰酸钾液氧化5min;4、稍水洗;5、2%草酸水溶液漂白1-2min;6、稍水洗;7、2%硫酸铁铵水溶液媒染5min;8、稍水洗,再用蒸馏水洗1次;9、滴加Gordon-Sweet银氨液,作用1min;10、蒸馏水稍洗;11、4%中性甲醛液还原1min;12、流水冲洗5-10min;13、以%氯化金调色1-2min;14、蒸馏水洗;15、固定于5%硫代硫酸钠2min;16、用核固红液复染5-10min或行HE复染;17、稍水洗;1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胞核呈红色用核固红复染或用苏木精复染,胶原纤维呈黄棕色,细胞质呈淡红色用伊红复染;弹力纤维染色醛品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用Lugol碘液处理5min;4、稍水洗;5、5%硫代硫酸钠处理5min;6、流水冲洗5min;7、70%乙醇稍洗;8、醛品红液浸染10min;9、70%乙醇浸洗2次,每次约30s,至切片不再脱色为止;10、稍水洗;11、澄黄基液滴染约1s;12、稍水洗;14、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弹力纤维呈深紫色,底色为不同程度的黄色;抗酸杆菌染色苯酚碱性品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用汽油松节油脱蜡2次,每次5-10min;3、不经乙醇洗,只用纱布将切片周围余液擦干;4、流水稍洗;5、滴入苯酚碱性品红液,于室温下染15-30min;6、流水洗去多余染液;7、有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适当为止;一般需1-5min8、用流水充分冲洗;9、用Mayer苏木精浅染细胞核;10、流水冲洗10-15min;11、胸风扇把切片吹干;随即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抗酸包括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淀粉样蛋白染色甲醇刚果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甲醇刚果红液染10min,倾去余液;4、用碱性乙醇急速分化约数秒,镜下控制;5、水冲洗5min;6、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7、流水冲洗10min;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淀粉样蛋白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在偏光镜下,淀粉样蛋白呈现绿色双折光;脂肪染色苏丹Ⅲ染色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2、冷冻切,厚6-10um,如为新鲜组织,须用40%中性甲醛液固定10min,稍水洗后,用60%乙醇稍洗;3、苏丹Ⅲ染液浸染1-2min;4、70%乙醇稍洗去多余染液;5、流水稍洗;6、Mayer苏木精液复染胞核,必要进用1%盐酸-乙醇分化;7、水洗10min,或于稀碳酸锂水溶液中促蓝;8、阿拉伯糖胶或明胶封盖;二、染色结果中性脂肪呈猩红色、橙红色或橙黄至橙红色,细胞核呈蓝色;糖原染色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法;一、染色程序1、取新鲜薄片组织,立即用Gendre液固定6-12h或Cornoy液固定3-6h,其间可更换2次固定液,然后转入95%乙醇;2、无水乙醇按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4-5um;3、取两张连续切片,分别作A和B记号,然后把B片脱蜡至水;4、把B切片置入预热至37℃的1%淀粉液,于37℃温箱内消化1h,或用预热至37℃的唾液在37℃温箱消化30min;5、取出切片稍水洗;6、在消化过程中,把A片脱蜡至水;7、在A、B两片同时滴入%高碘酸水溶液氧化5-8min;8、流水冲洗2min,再用蒸馏水洗1次;9、于暗处,无色品红液加盖染色10-20min;10、用%偏重亚硫酸钠液滴洗2次,每次约1min;11、流水冲洗2min;12、1%甲基绿水溶液复染胞核3-5min,或用Mayer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必要时用盐酸乙醇分化,再用流水冲洗;13、稍水洗;14、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 A片上的细胞质呈现亮红色颗粒为阳性显示糖原,经消化后B片应为阴性;黏液染色爱先蓝pH 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爱先蓝pH 液染10-20min;4、流水稍洗;5、核固红复染5-10min,或用沙红染液复染2-3min;6、稍水洗;7、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唾液酸黏液和弱硫酸化黏液以及一般黏液均呈蓝色,各种强碱酸化黏液不着色或淡染,细胞核呈红色;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System的规范及程序1. 切片脱蜡水洗:将石蜡切片浸于二甲苯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置于100%无水乙醇中3分钟,两次;依次置入90%-70%各级酒精各3分钟;取出置于蒸馏水中;2. 抗原修复根据一抗说明而定;3.取出置于蒸馏水中的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平放于湿盒中,滴加过氧化酶阻断剂通常用3%的过氧化氢于组织上避光孵育15分钟;蒸馏水冲洗,再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3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4 .滴加50-100毫升一抗工作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5.滴加50-100毫升A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6.滴加Y预备好的显色剂DAB工作液50-100微升,室温孵育5-10分钟,或光镜下控制显色;显色完毕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显色;7. 苏木精复染;8. 各级酒精70%-100%脱水,每级3分钟;取出切片置入二甲苯5分钟,三次;9.用封片胶封片;病理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诊断前注意事项1.1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与,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2.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Ⅰ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Ⅱ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兵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Ⅲ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Ⅳ类:送检标本应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病理诊断报告书写的规范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师或科室住院或门诊、住院号和门诊号、送验和收检日期等;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与病理学诊断相关技术的检验结果;病理学诊断的描述;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Ⅱ、Ⅲ类病理学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建议和注释及讨论等;未经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手写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二联复写,必须文字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潦草、涂改;手写和计算机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的关键性文字,如“癌”、“瘤”、“阳性”、“阴性”和数字等,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误;计算机打印的图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提供的病变图象要准确,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送检临床医师填写的文字抄写或用计算机输录于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并认真核查无误,签发报告书的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员都不得改动;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细胞学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直接表述性诊断:适用于穿刺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根据形态学观察的实际情况,对于某种疾病/病变做出肯定性Ⅰ类、不同程度意向性Ⅱ类细胞学诊断,或是提供形态描述性Ⅲ类细胞学诊断,或是告知无法做出Ⅳ类细胞学诊断;参考本章第一节的八一项:“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2.间接分级性诊断:用于查找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3.Ⅰ级:未见恶性细胞4.Ⅱ级:查见核异质细胞5.Ⅱa:轻度核异质细胞6.Ⅱb:重度核异质细胞7.Ⅲ级:查见可疑恶性细胞8.Ⅳ级:查见高度可疑恶性细胞9.Ⅴ级:查见恶性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1.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2.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表述参见上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表述的基本类型”;3.必要时或条件允许时,可酌情就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①某些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病理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查/随访等;②注释/讨论;4.经过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意见附于该例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1.病理科自接收标本至签发该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细胞病理诊断报告一般为2个工作日;2.由于某些原因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并有接受人的签字;4.病理科已经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显微镜操作的标准化程序1.目的正确使用显微镜;2.适用范围全体病理科工作人员;3.具体操作将准备观察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调光:开启显微镜的电源开关;对焦:先用粗调螺旋把低倍物镜下降至载物片上6cm处,然后上升物镜,直接看到物象,再用细螺旋把物镜调节到清晰处;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一般结构,然后再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必要时方使用油镜,再低倍镜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只要适当转动细调节即能看到物像;放置载物片时注意勿把盖玻片面向下,以免用高倍镜观察时因对不到焦点而压破玻片,甚至损坏镜头;观察显微镜物像时应养成同时睁开双眼的习惯,眼的观察位置也要适当,即应放在眼点处;用毕应将显微镜放回木箱或用罩盖好;普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目录1.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1-2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3)3.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4-64.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7-95.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10-116.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2-137.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14-21。
【技术规范标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1章总则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且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方案书(或称病理诊断方案)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
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方案书具有法律意义。
病理学诊断方案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之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
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方案书。
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方案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和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
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
活体组织检查:从患者身体取下疾病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临床细胞学检查:主要是从有腔器官和管道获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也称为脱落细胞。
适应:损伤发生后,受损伤组织的自身或其进邻的健康组织也可通过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相应改变进行调整,以对各种损伤或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此过程称为适应。
生理性萎缩:是指很多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所必然发生的变化。
病理性萎缩:在病理状态下,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萎缩。
细胞水肿:细胞内水分和钠离子增多。
严重时,大量水分在细胞内存积,称为细胞水变性。
脂肪变性:在非脂肪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
Mallory小体:在慢性酒精中毒时,肝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内可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玻璃样小体。
Russell小体:在慢性炎症病灶内,浆细胞浆内常可见到圆形或椭圆形红染的玻璃小样。
蜡样变性:伤寒病患者的腹直肌及白喉患者的心肌,有时可见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成为均质红染玻璃样物质。
纤维素样变性:病变处的原组织破坏崩解,成为无结构的细颗粒状或小丝条状物质,HE染色红染呈强势酸性,状似纤维素,并具有纤维素的染色反应。
消耗性色素:病理性脂褐素沉重是细胞受到自由基过氧化损伤的表现,多见于老年人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内。
褐色萎缩:萎缩的肝脏或心脏,其肝细胞或心肌纤维内有脂褐素的沉积使肝脏,心脏呈深褐色。
黄疸: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毛细胆管,最后进入肠腔,正常人血中胆红素的含量极少,约为0.3~1.1mg/100ml,若血中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过多则将人体组织染成黄色。
病理性钙化:骨及牙齿之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圆体钙盐沉积。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致血钙或血磷升高,从而使钙盐在正常组织内沉积。
细胞死亡: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引起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继而出现一系列不可恢复的形态学改变。
溶解性坏死:胞浆先发生水性肿胀,而细胞坏死后则迅速溶解,吸收,消失。
液化性坏死:坏死的组织富含水分和脂质,而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组织富含蛋白酶从而坏死后酶的消化作用明显,使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形成软化灶。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
对于需作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六)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诊断负责。
(七)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
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三、标本的预处理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巨检和取材时的注意事项:(一)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
(二)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三)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
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标本,应在不污染环境和/或不扩散传染的原则下,经必要的初步巨检或切开后,立即置于盛有足量固定液的专用容器内,充分固定后再行常规巨检和取材。
(四)病理医师在对每例标本进行巨检和取材前,应与记录人员认真核对该例标本及其标志与申请单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若对申请单填写的内容或/和标本有疑问(例如患者姓名有误,标本内容、数量、病变特征与申请单填写的情况不符等),应暂行搁置,尽快与送检方联系,查明原因,确保无误后,再行巨检和取材。
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临床医师共同检查标本和取材。
对于有疑问的标本,在消除疑问前不得进行巨检和取材,应将有关标本连同其申请单一并暂时妥存。
(五)病理医师进行巨检和取材时,记录人员应根据病理申请单内容,向巨检医师报告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手术所见、标本情况(采取部位、数量等)和送检医师的特殊要求等,并如实、清楚地将病理医师的口头描述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
必要时,应在活检记录单上(或另附纸)绘简图显示巨检所见和标示取材部位。
取材者应核对记录内容。
(六)具有医学学术价值的标本可摄影存档,并酌情妥为保存。
(七)病理科宜积极推行巨检和取材的录音记录。
每次巨检和取材结束后,应由专人立即对录音内容进行文字整理,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手录或用计算机录入、打印)。
有关的录音资料应保存至病理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两周。
(八)细小标本取材时,可用伊红点染并用软薄纸妥善包裹。
(九)每例标本取材前、后,应用流水彻底清洗取材台面和所有相关器物,严防检材被无关组织或其他异物污染,严防细小检材被流水冲失。
(十)巨检和取材必须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参见第3章第四节)。
对于由不同部位或不同病变区域切取的组织块,应在其病理号之后再加编次级号(例如:-1,-2,-3,……;A,,B,C,……等)。
(十一)巨检/取材者和记录人员应相互配合、核查,确保所取组织块及其编号标签准确地置于用于脱水的容器(脱水盒等)内。
(十二)标本巨检和取材后剩余的组织/器官应置入适当容器内,添加适量 4%中性甲醛并附有相关病理号和患者姓名等标志,然后按取材日期有序地妥为保存。
取材剩余的标本一般保存至病理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两周。
(十三)病理医师在每批标本巨检和取材后,应与记录人员共同核对取材内容,并在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上签名和签署日期。
(十四)取材后剩余的病理标本属于污染源,应遵照有关规定处理。
(十五)巨检/取材医师或记录人员与制片的技术人员认真办理交接手续。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一)组织制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号与蜡块号一致。
(二)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标本)。
(三)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制片质量,并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
常规石蜡-HE染色片的优良率应≥95%,优秀率不<35%。
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
(四)制片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
(五)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切片与其相应的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
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六、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一)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1.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必要时(尤其是疑难病例),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描述;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3.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切片的病理诊断和有关文字记录):①由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必须及时调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②非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应积极协助患者从有关病理科商借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参阅。
4.应在活检记录单上签署“医嘱”,告知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深切片、连切片、特殊染色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
5.应全面、细致地阅片,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二)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三)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可以:1.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或进行科内读片讨论(会诊);2.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3.必要时约见患者(尤其门诊患者)或患者亲属(或其他患方相关人员),了解病情,说明病理诊断的疑难情况和延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等;4.于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前进行科外病理会诊(“诊断报告前病理会诊”),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作为档案资料贴附于有关患者的活检记录单中备查;5.必要时,建议临床医师重复活检,或密切随查。
(四)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作出病理诊断或提出病理诊断意见(意向),清楚地书写于活检记录单的有关栏目中、并亲笔签名。
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主检医师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五)对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主检病理医师应与活检记录单上的病理诊断文字进行核对,并亲笔签名。
七、相关诊断技术的选用病理医师可借助于组织化学染色(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相关诊断技术检查提供的佐证,对某些病例(尤其是疑难病例)进行病理诊断。
八、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一)病理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Ⅰ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
Ⅱ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病变可“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Ⅲ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类病理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
Ⅳ类:送检标本因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诊断。
(二)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
2.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一般性病变和细小标本可酌情简述或省略)。
3.与病理诊断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
4.病理诊断的表述。
5.对于疑难病例或作出Ⅱ、Ⅲ类病理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①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诊/随访等);②注释/讨论。
6.经过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
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
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