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环境保护概论》 阅读材料1-11:绿色经典文库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 第一章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分类: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三)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三、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
地质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
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 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二、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对比: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一,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
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已对经济造成危害,但问题还不突出。
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危害健康,没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1-13: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资料中国环境报记者周文颖 2011年12月21日北京报道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今日上午在北京圆满闭幕。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主持会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作了会议总结。
周生贤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和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周生贤说,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系统总结"十一五"环保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面部署"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受到表彰的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奖;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在会上正式签署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标志着"十二五"减排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地方政府、各有关企业集团。
周生贤指出,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认真学习、深入讨论了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和鲜明的务实风格,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肯定了"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分析了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明确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环保事业新发展。
阅读材料1-14: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2年,是中国发展征程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宏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标志性成果是提出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28个省(区、市)召开了环境保护工作会议,26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的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文件。
二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2.77%。
三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进一步显现。
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稳步推进;环境保护部共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40个,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79个,约占总投资的一半;对不符合要求的24个项目采取退回报告书、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涉及总投资1 000多亿元;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扩大公众参与,配合做好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体制改革加快,两批97家试点单位中有22家完成改制,有47家基本完成。
四是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取得新成效。
国务院批复《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开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安排专项资金54亿元治理重金属污染,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全国治理历史遗留铬渣230万吨,是前6年年均处置量的3倍,堆存长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670万吨铬渣基本处置完毕;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55余万人(次),检查企业100余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问题8 779件,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1 770件;对生产、已停产或停产整顿的铅蓄电池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完成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检查企业4.3万家,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2 296个,整改2 245个,挂牌督办企业105家。
阅读材料1-11:绿色经典文库
(推荐好书:第一批十一种)
1.瓦尔登湖,亨利.梭罗著
2.沙乡年鉴,[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
3.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著
4.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美]巴里.康芒纳著
5.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美]丹尼斯.米都斯等著
6.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7.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
8.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美]艾伦.杜宁著
9.新人口论,马寅初著
10.我们需要一场变革,曲格平著
11.伐木者,醒来!徐刚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