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 格式:docx
- 大小:22.36 KB
- 文档页数:7
把句子写具体方法
要把句子写得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用具体的词汇和细节来描述人或事物。
例如,不要使用"动物"一词,而要使用具体的名词,比如"狗"或"猫"。
而且,要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品种等特征,以便读者能够形象地想象。
2. 使用具体的数字或时间来描述数量或时刻。
不要使用模糊的词汇,比如"很多"或"一阵子",而要使用明确的数字或具体的时间单位,比如"10只"或"两小时"。
3. 使用具体的动作和动词,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或动词。
例如,不要使用"行动"一词,而要用具体的动词,比如"跑"或"跳"。
这样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
4. 给出具体的地点或位置,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地点。
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背景和情景。
5. 提供具体的例子或细节来支持句子的观点或主题。
这样可以增加句子的可信度和具体性。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你可以让句子更加具体和生动,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想象描述的内容。
《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教学设计第一篇:《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教学设计《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比较,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动具体;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生动的句子,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句子。
2、通过练习,进一步领会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出生动具体的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生动具体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进入五年级了,作文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我们不仅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语句写通顺,还应该思考如何把文章写得更精彩。
要想文章出彩,除了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结构,精彩的句子也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作文指导课,学学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
老师将教大家几个妙招,来装扮我们的句子,让句子在文中起舞,为文章增添靓丽的色彩。
二、分条举例,逐步讲解妙招一:善用词语,语言更形象(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点、表达人物的情感,能够让语言更形象、动人。
举出两个例子,简析其用词之妙:1、春天,是柳树生长旺盛的季节,不论是粗大的树干,还是柔嫩的枝条,都会展现出一片新绿。
该句中“展现”一词比“长出” “出现”等词更能表现柳树的勃勃生机,一个“展”字赋予了柳树人一样的生命。
好像她在为春天的到来努力表现自己。
2、春风又绿江南岸(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这句诗中“绿”字用得极妙,形容词用作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时给江南所带来的变化。
(二)善于使用修饰词语,可以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形象例: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比较1、2两个句子,哪一个更形象?妙招二:巧用修辞,表达更生动使用修辞手法是治疗作文平淡无味的灵丹妙药。
比喻利于形象,拟人造就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巧妙地运用修辞总能给我们的作文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学生作文片段修改前后两段话比较。
原文段:秋天来临了,天空变得清澈蔚蓝,村外的小池塘一片碧绿,一对美丽的小白鹅在上面游来游去。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呢?1.有些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性质、结构及活动变化,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很难表达清楚,需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才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在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也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方法,除描写、比喻的手法外,还有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方法。
例如:•有一位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善良少女,多次听人说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青春,是最美的颜色。
可是,她怎么也捉摸不出绿色的模样,想象不到绿色的形象。
•于是,她四处求人给她讲:什么是绿色?这个看来容易的问题却难住了不少人。
•后来,一位有学问的阿姨知道了,亲切而温柔地告诉她:“绿色是春天的颜色,它像春天一样可爱,看着它,心里很舒服,就像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一样;绿色是充满生气的颜色,它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生命在跳动。
比方说吧,春天里,人们快乐地唱呀,跳呀,笑呀,朝气勃勃的;绿色是一种十分柔和的颜色,看着它,好像给人一种亲切温柔的感觉,就像你用手去抚摸绸缎一样;绿色,还是一种谦逊的颜色,春天一到,你到大自然里放眼一看:山绿了,水绿了,田野也绿了,可是,人们总是赞扬花儿多么美丽,然而绿色从不计较这些。
啊,这么说吧,绿色就像你的心地一样,宁静、善良、优美。
”双目失明的少女听了阿姨的这番描述,高兴极了,连声说:“啊,我看见绿色了!我看见绿色了!真是太美了!”这位失明少女为什么说她看见绿色了呢?这就是那位阿姨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对绿色的描述,引起了盲姑娘的联想,使她感觉到绿色的存在,想象出绿色的美丽,体会到绿色的温柔。
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汗水变成了雨露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1. 汗水滴落在运动员的额头上,随着他们的努力,汗水变成了雨露,滋润着他们的奋斗之路。
2. 农民努力耕耘着土地,汗水变成了雨露,滋养着庄稼的生长。
3. 工人们在厂房里辛勤工作,汗水变成了雨露,洗涤着他们的辛苦与付出。
4. 学生们在图书馆里刻苦学习,汗水变成了雨露,滋养着他们的智慧成长。
5. 艺术家们在工作室里勤奋创作,汗水变成了雨露,孕育出了一幅幅优美的艺术作品。
6.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里紧张工作,汗水变成了雨露,守护着病人的健康与生命。
7. 教师们在课堂上悉心教导学生,汗水变成了雨露,滋养着学生的知识与品德。
8. 父母们辛勤工作养家糊口,汗水变成了雨露,滋润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9. 志愿者们在社区里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汗水变成了雨露,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10. 企业家们努力创业,汗水变成了雨露,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财富。
以上是以汗水变成了雨露为题的具体描述,通过不同场景和角色的叙述,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汗水转化为雨露的
过程和意义。
同时,文章遵守了所给的要求,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使用了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尽量使用准确的中文描述,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无误。
小学句子训练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写句子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使句子更具体和生动:
1.使用形象词语: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人物、地点或物体,使句
子更加具像化。
例如,不仅仅说"小狗走了",而是说"小黑狗轻快地跳过
篱笆"。
2.添加细节描述:通过添加更多细节来增强句子的生动感。
例如,不
仅仅说"妈妈正在做饭",而是说"妈妈穿着花园围裙,在厨房里忙着做一
道香喷喷的炒饭"。
3.使用具体的名词:使用特定的名词来代替泛泛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例如,不仅仅说"我看到一只鸟",而是说"我看到一只红头鸭在湖边
溅起水花"。
4.利用比喻和拟人:通过使用比喻和拟人来增强句子的生动感。
例如,不仅仅说"太阳升起了",而是说"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慢慢爬上山顶,
照亮了整个世界"。
5.使用感官词语:通过使用感官词语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例如,
不仅仅说"花园里有花",而是说"花园里弥漫着鲜花的芬芳气息,五颜六
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给句子增加更多形象、细节和感觉,使其
更具体生动。
雨点儿落下来把句子写具体生动1. 那雨点儿噼里啪啦地落下来,就像无数的小鼓槌在疯狂地敲击着大地,你听,“咚咚咚”,这声音多带劲啊!就好像是老天爷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呢。
例子:我正走在路上,突然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哎呀,雨点儿这么快就落下来了啊!2. 雨点儿哗啦啦地落下来啦,好似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欢快地舞蹈,它们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难道不觉得吗?例子:妈妈对小明说:“看,雨点儿哗啦啦地落下来啦。
”小明兴奋地跑到窗边张望。
3. 嘿,雨点儿唰唰地落下来,如同银色的丝线从天空中垂下,交织成一片美丽的雨幕,这景象真美啊!例子:“哎呀,雨点儿唰唰地落下来了,快收衣服啊!”奶奶大声喊着。
4. 那雨点儿嘀嗒嘀嗒地落下来,仿佛时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它们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时间的宝贵呢?例子:我躺在床上,听着雨点儿嘀嗒嘀嗒地落下来,思绪慢慢飘远。
5. 哇,雨点儿扑扑簌簌地落下来,像是老天爷不小心打翻了一桶珍珠,纷纷扬扬地洒了下来,这可真是让人惊喜啊!例子:小朋友们看到雨点儿扑扑簌簌地落下来,高兴地在雨中嬉戏。
6. 雨点儿叮叮咚咚地落下来,好像在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让人听了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不是吗?例子:“你听,雨点儿叮叮咚咚地落下来了,多好听呀!”姐姐对妹妹说。
7. 瞧,雨点儿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如同细腻的薄纱轻轻地覆盖着大地,这画面多温柔啊!例子:他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雨点儿淅淅沥沥地落下来。
8. 哎呀呀,雨点儿劈里啪啦地落下来,就像是无数的鞭炮在同时燃放,真是热闹非凡呀!例子:“不好啦,雨点儿劈里啪啦地落下来了,赶紧跑啊!”人们叫嚷着四处躲避。
9. 雨点儿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宛如一首轻柔的催眠曲,让疲惫的人们渐渐进入了梦乡,多美妙呀!例子:在雨点儿滴滴答答地落下的声音中,宝宝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我的观点结论:雨点儿落下来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趣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怎样把一段话写生动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长一副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
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
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写。
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进行描绘:“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小的癣”;“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两根歪歪扭扭的小辫”,“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通过上述描写,一个家庭穷苦,严重缺乏营养的农村小女孩儿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下面例段:我家有盏漂亮的台灯。
它的灯座是块黑色的玻璃盘,放在写字台上,稳稳当当,显得朴素而又庄重。
在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开关旁边竖立着台灯的身躯——灯柱。
灯柱分为三节: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体,乌亮照人;中间一节是个白色的圆球,晶莹闪亮。
从底盘开始,有一根克罗米银色铁管。
穿过三节玻璃体,直通顶部的灯头,就像脊椎骨一样。
再上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脑袋——灯泡了。
一个用彩色尼龙绸做的美丽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脑袋上。
这盏台灯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
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是描写台灯的一个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灯的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特点进行描绘的。
按照台灯的结构:灯座——灯柱——灯头——灯罩,有次序地从下写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状”写。
如灯座是“玻璃球”,灯柱是“六角形的菱体”,灯炮是“圆圆的脑袋”。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
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句一: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开放。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如:[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 [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根据要求,描写渲染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例句二:扩展下面语句,使其生动、具体,字数在70个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只能写成“(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吸引了许多[什么样的]路人[怎么样地]驻足倾听,听得<怎么样>”。
这样写还不能写出具体和生动来,我们还需要对琴声怎么那么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如: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醉如痴。
3.瞻前顾后,填补空白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例句三:仿照画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
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
我们提炼出已给句式的结构共性为:一(量词)+(名词)就是一(量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
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一、适当地添上一些修饰语。
一个句子都有它的基本词语,这些词语是一个句子的主干。
而添上一些修饰语,是在这些基本词语的前面镶嵌上一些形容词,使它生动形象。
二、恰当运用修辞方式。
常用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借代、反复等。
修辞方式具有神奇的魅力:一个抽象的问题,用了修辞方式,就能使它具体生动;一个深奥的道理,用了修辞方式,就能使它形象明白。
三、调动感觉器官。
一个人的感觉器官有多种,造句时把这种感觉器官调动起来,有助于把句子写生动形象。
把句子写得具体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原句:翠鸟掠过湖面。
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原句:有枚硬币落在地上。
有枚硬币(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原句:他吃着饺子。
(描写一个饿汉吃饺子的情形)他一手端着醋碗,另一支手把整个饺子塞进嘴里,并不时地在嘴边扇扇风,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
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
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①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②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的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
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根据句子的内容,第①句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
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
第②句可以这样加:如果要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还可以让中心词--"人群"带上递加式定语:"广场上参加活动的满怀激情的"人群……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
弟弟是怎样跑来的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
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
句子就具体了。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作文课《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教学设计作文课《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教学设计总体思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起步阶段,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作文,更不可能只是通过写法训练(比如列题纲,审题,范文引导)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再加上一二年级几乎没有正式训练过,所以,要从句子入手,先把句子写好,再写好段落,然后再写好一整篇文章。
另外,训练还要注意分散。
不能指望几堂作文指导课就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还要把训练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之中,通过领悟、欣赏、积累、观察等训练,把学生的作文基础打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动具体;什么的样句子才是生动的句子,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领会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方法;(本节课,具体要求能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把句子写清楚;并且明白,要把句子写具体,还要学会仔细的观察,找准特点才行,至于想像,感受,是以后训练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会欣赏句子,打好作文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想写出好文章吗?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组成的,段是由一句一句写成的,所以,把句子写好,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得具体而生动。
二、领会句子的具体与生动。
(一)课件演示,出示句子。
⑴春天,柳树舒展开了枝条。
⑵春天,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
⑶春天,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二)比较领会①第一句和第二句比较,写出了柳枝的哪个特点?(颜色)② 这两句哪一句优美?(这就是生动。
)。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话写生动具体
一、揭题,认识“什么是比喻?〞
了解比喻的含义: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二、通过观察图片,找两种事物的共同点,说句子。
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苹果树上挂满了红苹果,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红灯笼。
以上面两个比喻句为例,认识比喻句中的三个根本结构,能根本上分清“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三、观察图片,说一说比喻句。
四、综合训练:观察图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一说,写一写美丽的公园。
公园的花真多呀!有,有,有,还有。
像,像,像,
像。
美丽极了!
五、稳固练习:练一练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往下落。
2.天空上布满了星星。
黑色的天空上布满了像一样的星星。
3.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弯弯的月亮像挂在天上。
六、小结。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
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
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A. 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象……似的、如同……一般等等。
例如:(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 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等等。
例如:(1)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C.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
例如:(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且必须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人格化,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力。
拟人这种写法,把事物写得跟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能行动,简直和人一模一样。
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写事物。
如: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用人跟动物、植物对话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如: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吃簸萁里的料。
完全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如:在果园里,苹果树变得神气起来了。
花儿开放了把句子写具体生动1. 哇塞,那花儿可真是开放啦!就像小姑娘展开了灿烂的笑脸,你看那花园里的玫瑰,红得似火,娇艳欲滴,难道不迷人吗?例子:我走进花园,“呀,这花儿开放得真美呀!”我不禁惊叹道。
2. 嘿,花儿开放了哟!仿佛是一群小精灵在欢快地舞蹈,那满树的樱花,粉粉嫩嫩的,不就像天边的云霞掉落到了人间吗?例子:朋友跑过来对我说:“快来看,花儿开放啦!”3. 花儿开放了呀,那场面可壮观了!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那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多执着啊,你说呢?例子:我们一起在田野里看到花儿开放了,“哇,好美啊!”大家都欢呼起来。
4. 哎呀,花儿开放了呢!好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五彩斑斓的地毯,那成片的郁金香,色彩斑斓的,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例子:我指着那片花儿说:“看,花儿开放了呀!”5. 哇哦,花儿开放了呀!就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彩,那喇叭花吹着小喇叭,是不是很可爱呀?例子:“哇,花儿开放了,太漂亮啦!”弟弟兴奋地喊着。
6. 嘿呀,花儿开放了哦!仿佛是春天派出的使者,带来无限生机,那紫丁香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不就像勾人的小妖精吗?例子:我和妈妈散步时看到花儿开放了,妈妈说:“看,花儿多好看。
”7. 哟呵,花儿开放了呢!好像是画家笔下最美丽的画作,那虞美人在风中摇曳,多么婀娜多姿啊,不是吗?例子:爷爷笑着说:“花儿开放了,春天来喽!”8. 哈哈,花儿开放了呀!就像是一场华丽的时装秀,各展风姿,那百合花纯洁无瑕,不正是纯洁的象征吗?例子:我们在花海里玩耍,“哇,花儿开放了好多啊!”9. 哇啦,花儿开放了哟!仿佛是一个个小生命在欢呼雀跃,那雏菊小巧玲珑的,是不是特别惹人怜爱呀?例子:“呀,花儿开放了,快来看呀!”我喊小伙伴们一起。
10. 哎呀妈呀,花儿开放了!就像给世界带来了魔法,那蝴蝶兰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多神奇啊!例子:我们看到花儿开放了,都忍不住感叹:“花儿开放了,真好看!”我的观点结论:花儿开放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愉悦,它们用美丽和生机装点着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写句子要完整、通顺,这是对一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通顺,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生动。
什么是具体呢?具体指的就是细节方面写得很明确,不模糊。
什么是生动呢?生动指的是语言具有活力,能打动人,能感动人。
那么,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生动的呢?例如:爸爸做工。
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星期天)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比较这三个句子,我们发现第二句写出了爸爸在哪里做工,比第一句具体了。
第三句不仅写出了爸爸在哪里做工,还写出了爸爸什么时间做工,比第二句更具体了。
小蜜蜂飞来。
(夏日的黄昏)(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上面两个句子中第二句写清楚了小蜜蜂什么时候飞来、有多少只、是什么颜色、从哪儿飞来、飞行时的状态,比第一句更具体了,也生动了。
教室里很安静。
教室里很安静(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清楚)。
第二句把教室里安静的程度写出来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写得很生动。
由上面这几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可以写清事物的外形特点、活动特点等。
有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地写出来。
这就叫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文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场景的特点,并且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准确地、灵活地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不断地练习,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
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定语例如: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高高)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
加上这些定语后,我们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明白了。
又如:(1)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怎样把句子写具体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
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
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
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
在()的阳春三月,田野里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
河两岸,一排排垂柳()。
一只只布谷鸟,一对对喜鹊,(),()。
柳树的柳条伸进河里,好像()。
一阵阵微风吹过,河面上(),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和小镇,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映在水中的绿树和人影,就像()。
河面上还不时漂着一些粉红色的花瓣——那是()。
那些美丽的花瓣(),有的(),有的()……我时常陶醉在这()的图画中,看着大姐姐们()地在河里(),真觉得()。
看完了爸爸的()“表演”后,我心中暗喜:削苹果()!于是我就对爸爸说:“()!”还没等他回答,我就()。
嘿,看似(),苹果就像(),一点也不听话,把身体变得那么光滑。
我费了()去削它,可它(),但爸爸刚才也(),难道()?在()的阳春三月,田野里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
河两岸,一排排垂柳()。
一只只布谷鸟,一对对喜鹊,(),()。
柳树的柳条伸进河里,好像()。
一阵阵微风吹过,河面上(),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和小镇,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映在水中的绿树和人影,就像()。
怎样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语句是组成语段的基本单位,能将语句写得具体生动,其组成的语段乃至文章自然也就会具体生动。
因此掌握语句的写作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把语句写具体生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添加因素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语句的中心词前面或后面添加修饰成分或限制成分,从而使语句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具体。
如:例1、鸟飞——傍晚,一只银白色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例2、春雨——春天的小雨从空中飘洒下来,野外的万物都被包围在茫茫的雨幕之中。
这春雨淅淅沥沥,密密斜织着,滋润着世间的万物。
例3、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蓝,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
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鲁迅《药》简析:例1在“鸟”前加上“一只银白色”作修饰成分,明确了小鸟的数量与颜色,具体形象。
在“飞翔”前用“蔚蓝的天空中
自由自在”等词语修饰,则明确了鸟儿飞翔的具体环境和状态。
这样整个句子就具体充实了。
例2在春雨后面增加了描写春雨状态词语和声音的词句,如“飘洒”、“斜织”、“淅淅沥沥”等,春雨就有声有色、形象可感了。
例3是鲁迅先生《药》中对夏四奶奶上坟的描写,语段中的“半白”“褴褛”“三步一歇”“惨白”“羞愧”等修饰词语,不仅写出了夏四奶奶的穷困、衰老的外在形态,也暗示了夏瑜的死给她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沉重打击。
二、采用联想法
即围绕要扩展句子的内容,通过联想这一手段,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充实句子内容的目的。
如:
例1、黑漆漆的夜,独自走在路上,一点的星光、月光都没有,我们心里真有些怕。
夏天的暴雨之前,天都乌黑了,无论孩子大人,心里也总多少有些凛凛然的,好象天空要有什么异样的变动。
山寺的幽斋中,接连落了几天的雨,天空是那样的灰暗,谁都要感到些凄楚之意。
——郑振铎《向光明走去》例2、别走开,让我们一起来奉献爱心——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以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毛毯,就
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意者的希望,增强生活的信心。
简析:例1语段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描述了与光明相对立的三种自然现象:“黑漆漆的夜”、夏天的暴雨前的“乌黑”、山寺的幽斋落雨时的“灰暗”,使人产生敬畏和凄楚的心理感受,充分揭示了黑暗的可憎。
例2作者借助联想,列举了“一根小小的木桩”、“薄薄的一条毛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等材料,论证了为什么要“让我们一起来奉献爱心”这一中心句。
三、运用想象法
是指借助想象手法,通过采用描述、渲染,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来充实语句内容、构筑语句要表达的情境的方法。
如:
例1、琴声吸引人——优美欢畅的管弦乐《新春序曲》,飘出演播大厅的窗户,伴着纷纷扬扬的满天雪花,回荡在广场的上空,许多行人都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感受到了新年的欢乐祥和。
例2、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
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子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简析:例1为表现“琴声吸引人”这一中心,作者通过想象渲染了乐曲的情调、动态和行人的反应,把新年的欢乐气氛充分地表现出来。
例2通过想象将“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项带银圈的少年”等景象进行组合,构成了一幅神异美好的图画。
四、使用表现手法
在语句中注意综合运用修辞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语句中心,就不仅能够使语句内容充实,还可以使语句产生形象具体又富有意蕴的表达效果。
如:
例1、暴风雪在飞扬着……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
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峻青《党员登记表》例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有过一大株紫藤罗,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紫藤花了。
——宗璞《紫藤罗瀑布》例3、夜里,在低矮的茅屋里,我睡得十分舒帖,连梦境也是绿茵茵的,中宵醒来,我又听到了那微妙的天籁,像一只亲切的手,轻轻地拂着我的面颊;像一阵温馨的风,缓缓吹过我的心头。
抬头看窗外,山影是暗绿色的,一眼看不透。
流水像一道银线,闪着柔和的光。
——周同宾《天籁》简析:例1中使用了两种表达方式,前面一部分属于描写法,语段的最后一句是议论法,充分表达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
作者在文中还使用了整句、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不仅增加了语
段的形象性,也扩充了语句和语段的内容。
例2前面一部分采用的是描写、叙述,语段的后面一句是用议论来抒发作者的感悟。
不同的表现手法的使用扩充了语句的内容,也丰富了语段的内容。
在前面的叙述、描写中作者还使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法,形象地表现出紫藤萝前后不同的风貌。
例3用“像一只亲切的手……像一阵温馨的风……”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天籁”的感受;再用“像一道银线”比喻流水的形状、颜色。
这样,就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容,又扩充了语段。
学以致用:
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采用语句展开法,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两段话。
每一段不少于10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夏天校内下雨
2、根据给定语句的内容,采用添加成分法,使句子生动、丰满或
严密、充分。
傍晚,我离开人群,坐在山顶,看着云霞,思索着人生的奥秘。
3、扩写下面的句子,采用增加修饰成分或分句法,使之更生动、
形象、有情。
姑娘摘葡萄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再补写两个句子,使全文语意
贯通,并注意使用比喻等修辞方法。
在探索的路上,迈出第一步是非常可贵的。
第一步,是春寒料峭时,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对于勇敢者,第一步是一块通向成功的基石;-------,--------。
5、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依据语句扩展方法,以“早晨”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
扩展后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校园我早晨
6、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到:“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中的呢。
”
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将会成为永久的回忆。
”
请以上任何一句名言表达的中心为话题,写一个场面和抒发一点感慨。
注意采用语句扩展法。
不少于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