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练习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9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真题特训:现代文阅读练习卷(二)(含解析)真题特训:现代文阅读练习卷(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1.(2022春南沙区期末)弄巧成拙的驴子①有一天,一只驴子和它的主人到镇上的市场去,主人买了一批食盐,便对驴子说:“今天的货可比以前重哦,你要多辛苦了。
”然后将一袋袋食盐绑在驴背上。
②驴子就这样驮着食盐往邻近的镇子上走去。
它背上的食盐像一座大山,几乎要把他的脊背压垮了。
可是驴子却仍然强忍下去,一步步地往前走。
天气很热,它觉得这段路似乎比平常远得多。
③它边走边许愿,希望能早点到达目的地,好将这些沉重的货物卸下来。
不久,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没有桥梁,必须涉水而过。
主人再三叮咛说:“河床很滑,要特别小心哦。
”驴子点点头,便小心翼翼地渡河了。
不料河底太滑,驴不慎脚下一滑。
一下跌倒在河里,河水哗哗地流着,驴背上的口袋里的盐很快地融化了。
当那头驴挣扎着从河里站起来的时候,顿时觉得身上轻了许多,不禁心中一阵高兴。
④有了这次经验,那头驴总是在心里想着,随时寻找机会,好让自己再实实在在地轻松轻松。
它想,如果下一次过河时自己再跌倒一次,那身上就一点儿重量也没有了。
那头驴想着想着,心中真是高兴。
⑤过了一个月后,那驴子背着一批海绵走在同一条路上。
虽然海绵并不太重,可是驮着走久了也会很累的。
这时驴子想到:对了,只要忍耐到河边就好了。
终于来到那条小河边了,那头驴迫不及待地朝河里奔过去。
刚到河的中间,它立即倒了下去,心里想,____________ 。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驴觉得背上的东西一定都没了,便想站起身来。
但无论怎样努力,它也站不起来了。
原来海绵吸饱了水,重量增加了十几倍。
最后那头驴被淹死在河里了。
【选自《伊索寓言》】(1)适合加在第③自然段括号里的关联词是___________。
A.虽然……但是……B.因为……所以……C.如果……就……(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三年级下语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悄悄话”我们形容一个人不善于表达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木讷(nè)”,就是说这个人像树木一样沉默不语。
其实,植物一点儿都不木讷,它们会说“悄悄话”。
生长在非洲的金合欢树会用特殊的方式说“悄悄话”当羚(líng)羊吃第一棵金合欢树时,金合欢叶还是安全食品。
但是,叶片被羚羊咀嚼后会释放出乙烯(xī),而它就像被点燃的狼烟一样,会迅速将警报传递出去。
接到警报的金合欢树会立刻在叶片中准备好化学武器——单宁酸,如果羚羊胆敢继续吃,轻则消化不良,重则危及生命。
因此羚羊只能在一个地方少量进食,然后再去警报没有传到的地方寻找金合欢树。
植物不仅会跟同类交流,还会用“外语”呼唤动物救兵。
你喜欢刚刚修剪过的草坪散发出来的气味吗?实际上,那是小草的“求救”信号。
一旦被青虫等动物吃时,小草就会释放出这种气味,告诉喜欢吃青虫的胡蜂:快来享用美食吧!胡蜂顺着这种气味赶来,往往能大饱口福。
植物的身上,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1.文中列举了()这两种植物来说明植物会说“悄悄话”A.金合欢树和羚羊B.羚羊和胡蜂C.金合欢树和小草D.小草和胡蜂2.第2自然段中金合欢树的“警报”指的是()A.羚羊B.叶片中的单宁酸C.狼烟D.叶片被咀嚼后释放出的乙烯3.小草的“求救”信号指的是()A.喜欢小草的青虫B.喜欢青虫的胡蜂C.小草释放出的气味D.刚修剪过的草坪4.第3自然段中胡蜂能大饱口福的原因是()A.植物会跟同类交流B.小草发出了“求救”信号C.胡蜂喜欢吃青虫D.青虫来吃小草5.联系生活,你平时发现了植物身上还有哪些秘密呢?试着:举一个例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迎春花今天早晨,我和爸爸走在去公园的小路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古诗阅读。
(20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分)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元日”指农历___________。
(5分)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节日习俗,加之阳光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4分)4.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4分)(1)爆竹声中一岁除.(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2)千门万户曈曈..日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5.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也就是现在的更换春联。
请你写一副对联,表达你的新春祝福。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类文章阅读。
(16分)动物的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某一个海滩上,有一种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它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着大螯,直到雌蟹伴随着它一同回到大海。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
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它的尾巴便完全竖直。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____________“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来赞美荷花的诗句不计其数,荷花固然值得赞美,但我更爱那平凡朴实的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漂亮的荷花。
看啊,荷叶墨绿、浑圆、厚重。
久旱初雨,对像珍珠一般宝贵的雨水,它们一点一滴也不沾唇,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池中的鱼儿。
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被吹翻过来也要保护荷花。
烈日如火,它们静静地展开大手,像二把把凉伞,为嬉戏的鱼虾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荷叶可作药材,去热清火;荷叶可作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里。
既然……就如果……就2.把适合的短文题目写在横线上。
3.用“”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4.荷叶还有什么作用,你能接下去写吗?不要脚的朋友(节选)老皮匠的眼皮垂下来了,一双木头脚立刻从他拿着的鞋子里跳出来。
它想找一个新主人,不像老皮匠那样,总是把它关在鞋子里,要能够常常带它到街上去蹦蹦跳跳的。
它看见一条蛇睡在草堆里,木头脚在它的周围走了两圈,看了又看,这家伙的身体倒是挺长的,可惜没有脚。
木头脚可乐了,它想:“请它做我的主人吧。
”等蛇醒来,它就问:“没有脚的朋友,你要不要脚?”“脚?”蛇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要脚。
”“难道你不想走路吗?”木头脚很失望。
蛇把它的长身子向左右摆动,长肚子一伸一缩,身子就向前走了。
木头脚很奇怪地问:“没有脚你怎么能走路的?”“因为我有着比脚更好的‘脚’哩!在我的肚子底下,有许许多多鳞片,它们会动,会像小脚一样地推着我在地上爬。
”蛇说着很快地又在草地上爬了一圈,然后向着正在发呆的木头脚说:“木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想要什么脚了。
”“你们要不要脚?”木头脚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高叫着,它很像一个贩子。
5.木头脚的主人是__________,因为主人总是把它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木头脚想找一个新主人,希望新主人能够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鲁班造伞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
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
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
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
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
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二、蚂蚁和螳螂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在回家的路上桂文亚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
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老天,我的鞋子!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
(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请把相关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答案】(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题干要求找ABB式结构的词语,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小学三年级语文暑期专项自测课内阅读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喝)起水来。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打“√”。
(2)照样子写词语。
痛痛快快(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量词。
一_____镜子一_____清风四_____腿两_____角(4)用横线画出一句比喻句。
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
(5)比较鹿角与腿,选择填空。
A.鹿角 B.鹿腿①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美观、更漂亮。
②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有实用性。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所有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东西,都会存在送命的危险。
()②所有像鹿腿这样有用的东西,都会是难看的。
()③鹿角虽然美丽,却也有致命的缺点;鹿腿虽然难看,却有很大的用途。
()④鹿应该认识到角和腿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2.课内阅读。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1)找出文中描写鹿的角和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突破训练(二)(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突破训练(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美文赏析。
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
它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
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
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
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写乾隆皇帝题字的故事是从_______描写卢沟桥,并说明_______。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卢沟桥常被冲毁,已破败不堪。
B.卢沟桥曾经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地方。
C.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
5.请你写一句“缅怀历史,悼念先烈”的话。
______ 。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燕子一、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春风吹(拂佛)着,一群(燕雁)子飞来了,有的聚(集及)在一起,有的(遇偶)尔(贴沾)了一下水面,有的则(悠优)闲地停在电线上休息。
二、选择题。
1.下面个选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圆圈(quān)凑(còu)成闲散(sǎn)B. 掠(lüè)过荡漾(yàng)烂(làng)漫C. 伶(lín)俐聚拢(rǒng) 疲倦(juàn)D. 纤(xiān)细圆晕(yùn)几痕(héng)2. “沾”在文中的含义是()A.指燕子很喜欢水。
B.指燕子飞行速度之快。
C.燕子在飞行时不小心碰到水了。
3.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上。
”这句话写的是燕子尾巴的()。
A.形状B.作用C.颜色4.“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句话中,“聚拢”一词说明()。
A.春天的多姿多彩,有五颜六色的花儿和碧绿的草等等。
B.这些花草长得太密了,挨挨挤挤的。
C.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显现出勃勃的生机,一幅热闹的景象。
5.“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杆上休憩。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6.文章描写了燕子的()特点。
(多选)A. 飞行时的特点B. 外形特点C.喜欢唱歌D.休息时的特点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那次()的机会,我发现蜻蜓低飞时,翅膀()会沾到水面。
2.春日,我()地散步,抬头发现几对飞倦了的燕子正()地在电线上休息。
3.春天来了,万物都像赶集似的()来,人们也时常()公园里聊天。
四、阅读天地神农架的风光从湖北十堰(yàn)市乘车南行,要走一天,才能到达位于鄂西北部,绵延八百里的神农架腹地松柏镇。
神农架的风光美极了。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色小屋每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简尼去公园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幢黄色的房子。
就它那么一幢,孤零零地站着,有点旧,阴森森的,有点可怕。
有一天,我一个人爬上了黄房子的木栅栏。
院子里怎么有一个小男孩呢。
他向我招了招手:“来啊,一起来玩儿。
”我小心地从木栅栏上跳下去,踩在石子路上。
我朝他跑去,就在这时候,我看见草地上一只老虎妈妈正跟它的孩子们在玩儿呢,它们看见我低低地吼了一声。
可那个男孩子已经跑到水池边去了。
我跟到水池边,哇,水池里溅起了大水花。
一只白色的海豚从荷花的叶子之间跳了出来,向我甩甩尾巴,好像是在打招呼呢。
咦,那个小男孩呢?花房那边传来了他的叫声:“快来看呀。
”我走进花房发现西红柿的枝条上缠着什么,不时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一扭一扭的。
天啊,是一条蟒蛇,它向我吐出舌头。
可那个小男孩却不在了。
他跑到苹果树下去了。
我赶紧追过去,却看见一只鹈鹕停在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鹈鹕看了我一眼,嘴巴下的大口袋动了动。
那个小男孩把旁边的垃圾桶打开了。
我跑过去一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里面看报纸呢。
它眯缝着眼睛,不住地点头。
看到我,大熊猫立刻脱下帽子跟我问了声好。
可是那个小男孩已经跑进屋子里去了。
我急急忙忙跑过去,小男孩却把门给关上了。
我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门把手,我按了按门铃,可一点回音都没有。
现在我也经常在去公园的时候,经过黄房子就让妈妈抱起我看一看那里的院子。
有草地、金鱼池、花房还有苹果树、垃圾桶、石头的小人。
可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人叫我。
可我想我一定还会再遇见那个小男孩的,到那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对我说:“嗨,来啊,一块儿玩儿吧。
”(1)“我”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连一连。
草地________ 老虎母子看报纸水池________ 鹈鹕甩尾巴花房________ 蟒蛇吐舌头苹果树________ 熊猫吃苹果垃圾桶________ 海豚玩儿(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筷子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
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__多个关节和__多处肌肉。
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___________)进食方便,(___________)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
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
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
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 A ] 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
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
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 B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 C ]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
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
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________)。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10篇(一)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说它高大,一点儿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
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
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
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
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2分)矮小—(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浪纹线将它画出来。
并仿写一个比喻句。
(4分)(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2分)(4)从哪里可以看出校园的老槐树有多高,有多粗?(4分)参考答案:(1)高大(2)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
仿写: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3)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4)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
(高)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
(粗)(二)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________”画出来。
(2分)(2)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________”。
(2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①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②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③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3)“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被人发现了?(2分)(4)你一定看见过“掩耳盗铃”的事吧?请你写一个,和大家一起分享。
(3分)(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至少写三个)(3分)参考答案:(1)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文体阅读(二)专项试卷班级姓名得分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记叙类文章阅读。
(51分)野菊花我外婆家在南方。
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
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
可是它没有开花的时候,却很不起眼。
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 )。
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
但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 )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
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划破了皮出血了。
我直叫痛。
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
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
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
外婆还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
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 )着野菊花。
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
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
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
泡了一杯,尝一口,只觉得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 )。
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点儿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10分)败:A.失败 B.打败 C.败落 D.解除;消除①清热败火(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最,极②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 )2.将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 )”内。
(16分)3.短文已用“∥”划分为三部分,请简要写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15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4.文章最后一段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呢?(10分)二、[怀柔区]童话故事类文章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鹿角和鹿腿(节选)一阵清风吹过……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鹿是怎样抱怨它的腿的?写下你的理解。
2.故事结束后,鹿还抱怨它的腿吗?它是怎么做的?3.下面两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写下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4.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同。
安全——(______)特殊——(______)缓慢——(______)5.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6.选文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写海底的动物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一)黔(qián)之驴黔地的人向来不养驴子。
有个好奇的人,在外面买了一头,用船载了回去。
可又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在山下,让它自己去寻食。
来了一只老虎,一看驴子比自己还要高大,就以为一定是个怪物,便不敢暴露自己,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这驴子,忽然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以为是咬它来了,吓得赶紧跑。
可是再走近看看驴子,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奇特的叫声里,也似乎并没有包含着什么企图。
于是老虎就再走近些,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
于是老虎又走近一些,走到驴子身边去,看驴子既不追来,也不逃走,便挨近驴身,靠它一下,挤它一下,用前脚扑它一下。
驴子终于发火了,拿出它的看家本领,用后腿一弹。
这时候,老虎可把驴子给看透了。
它想:“原来驴子就只有一手!”于是老虎猛然一扑,把驴子扑倒,吃了它的肉。
1.【梳理信息】老虎是怎样接近驴子的?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偷看→______________→再走近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挥想象】当老虎第一次看到比自己还要高大的驴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悟形象】仔细观察驴子后,驴子给老虎留下的印象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
A.外强中干B.力大无比C.胆小如鼠D.高大威猛4.【表达感受】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悟?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狐狸和葡萄一个很热的夏天,一只狐狸又饿又渴,偷偷地跑进果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课内回放。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作者:黄瑞云)5.在选文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谦虚轻蔑傲慢恼怒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铁罐的,陶罐的。
7.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骆驼和小马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有一匹小马。
他因为自己跑得快,所以特别骄傲。
一天,小马看见一匹骆驼正迈着缓慢的步子向沙漠走去。
小马觉得很有趣,狂奔到骆驼面前,说:“喂,你要到哪里去呀?”“我要到沙漠那边去。
”小马看着骆驼笨拙(zhuō)的样子,再看看广阔无垠的沙漠,不禁放声大笑起来,“你走得那么慢,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目的地。
”骆驼回答得很坚定。
“你太笨了,让我来教教你……”小马的话还没有讲完,就放开四蹄,一阵风似的向草原跑去,不一会又跑了回来。
“你这样乱跑可不行啊,沙漠同草原不一样。
”骆驼诚恳地说。
“哼,分明是你自己没有本领,我不用费劲就能跑出这片沙漠。
”小马说完便向沙漠那边跑去。
沙漠里到处都是黄沙,没有水,连根草也找不到。
终于,小马筋疲力尽地倒在了沙漠里。
叮当,叮当,小马听到了驼铃声,他知道骆驼就在附近,急忙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骆驼听到了呼救声,便顺着声音寻找,他发现了小马,于是拿出食物和水给小马。
后来,小马回到了草原上。
这件事之后,小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谁是这世上本领最大的人。
从此,他再也不骄傲了,每天都快乐地奔跑在属于他的那片草地上。
1.【梳理故事】默读文章,想想骆驼和小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再填空。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小马看到骆驼______________的样子,瞧不起骆驼,认为他走不出沙漠,只有像自己这样_____________,才能走出沙漠。
最后,小马_____________倒在了沙漠里,多亏骆驼救了小马,小马才得以幸存。
2.【提取信息】结合文中描写骆驼和小马动作、语言的语句,说说骆驼和小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并把相应的一两个句子摘抄到卡片里。
性格: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3.【分析推理】小马倒在沙漠里的原因是()。
一、鲁班造伞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
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
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
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
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
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二、蚂蚁和螳螂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
“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
“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⒈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第( )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
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游手好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哪几句话推断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的?在文中画出来⒊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夏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或螳螂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许多乘客上车。
中间有一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
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
大家一边伸出手,希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好总理您好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
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写出文中带“——”词的近义词。
顿时()激动()慈祥()2、用“”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售票员激动得句子。
3、请为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乘车()总理买票()售票员感动()四、我家的菜园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子,它的四周围着高墙,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
园子的北面长着一丛鲜艳的喇叭花,南面有着一棵茂盛的石榴树。
当春天来临时,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大地像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
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鸟栖在高墙和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眠的菜园渐渐地苏醒了。
到了初夏,成行的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
盛开的石榴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骄阳下的盛夏,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的战士。
高梁细长的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
地里结满了累累瓜果。
秋天,石榴胀开红褐色的果皮,袒露出饱含秋意的珍珠般的颗粒,迎着秋风欢笑着。
镶嵌着无数红色小花的深蓝色的络石藤,布满了北墙,墙角盛开着粉红色的喇叭花。
一场大雪过后,菜园一片洁白,如同盖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
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着,远远望去就像几朵淡绿色的小花。
菜园的四季,仿佛是一幅幅诱人的画卷。
1、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菜园的样子。
2、用“”画出文中比喻句。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连线粉红色的画卷茂盛的络石藤深蓝色的石榴树诱人的喇叭花4、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 )( )( )五、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huán hái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 )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懊悔(ào huǐ):返老还童:5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喜鹊全身的羽毛有黑白两种颜色。
头、颈、背和尾部是乌黑的,闪着油亮的紫色光泽。
双肩和腹部的羽毛光滑、洁白。
黑白两色,把喜鹊打扮得那么朴素,那么雅致。
喜鹊不仅颜色朴素,而且体态轻巧优美。
它无论停在枝头,还是落在屋顶,那长尾巴总是一翘一翘的,整个身体也随着一颤一颤的。
使人感到它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1.用直线画出下面的句子中描写喜鹊动作的词语。
它无论停在枝头,还是落在屋顶,那长尾巴总是一翘一翘的,整个身体也随着一颤一颤的。
2.填空。
读了这段话,我知道短文中的第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喜鹊的。
读了这段话,我想到。
七在西沙群岛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海鸟自由自在地飞翔(xiáng)。
海鸟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鸟。
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哥找鱼群;傍晚,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巢(cháo)里。
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
它的一只翅膀有近两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用停歇。
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最勇敢的海鸟是海燕,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它们总是在欢快的叫声中,一会冲向乌云,一会儿又低飞过海面。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用“”画出来。
2.在文中的“——”上,给这段话加上一个结尾。
3.填空: 读了这段话,我知道西沙群岛海面上的海鸟种,数量最多的是,最大的是,最珍贵的是,最勇敢的是。
4.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两个。
各种各样自由自在又轻又软八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shū)莱又多又好。
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
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
油莱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我和妈妈边走边买。
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
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莱往前走。
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 ( )和和气气( ) (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
3.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以前,有一位老公公,他很爱他的两个孙子。
一天,他拿了一把花种对两个孙子说:“孩子们,你们到山上把这些花种种下去,谁种出的花最美,我就最喜欢谁。
”转眼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
一天清晨,大孙子跑到老公公跟前。
他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捧着一束又香又美的鲜花。
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
大孙子听了,高兴极了:“这一回,我的花一定胜过弟弟啦!”老公公却不作声。
大家盼着小孙子赶快回来,等呀,等呀,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见小孙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