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1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
”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
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
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3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这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阐述了一系列的道德品格和
行为准则,如诚信、仁爱、勤奋、学习等。
这些价值观影响深远,成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它被认为是中国
古代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精髓。
本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还阐述了中国
传统教育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
《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关于卜筮、哲学和人生观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而且
包容了中国传统的科学、宗教和文化的精华。
文中的八卦、六爻和六十四
卦都被广泛应用于农事、治国和人生管理等领域,被誉为中国文化最重要
和最深刻的表达之一。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小说史
上的顶峰之一、它以清代中晚期江南贵族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庞大家族中
的人物形象和传统文化的生活场景。
这本小说以其优美的文学风格和深刻
的人生哲学,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反映
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艺术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经典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
刻影响了华夏子孙的思想和行为。
《经典常谈》导读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探究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渊源,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
2.探究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
教学难点:1.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参与文化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经典文化的图片和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热情。
二、知识讲授(30分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东汉时期由学者许慎编著的一部文字工具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
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是中国现存最早字典。
对汉字的起源、构造和义理作了详尽解释,是中国文字学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参考。
《说文解字》始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前后经历二十余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许慎卧病在床,才由其子许冲进上。
许慎于《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由于古人没有文字,只用结绳等方法来记事,以致“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及至仓颉造字,才使“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然而,随着文字的演变,而时人又“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许多字已失去了本义,或者出现误用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历史、品味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展现古代人民生活、传递价值观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简要导读。
一、《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它讲述了女扮男装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通过木兰勇敢、聪明的形象,这首诗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女性的坚韧品质。
相信在阅读该作品后,同学们会对木兰的勇敢和无私深感敬佩。
二、《读书郎》《读书郎》是一篇描写古代读书人的故事的作品。
通过描写读书郎奋发图强的学习过程和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这篇短文强调了读书人的重要性和努力的价值。
在读完这篇作品后,同学们会对读书的重要性产生更深的认识,并受到激励去努力学习。
三、《百灵鸟》《百灵鸟》是一首美丽的鸟类鸣啭小诗。
通过描绘百灵鸟的形象和鸣叫的声音,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由的感觉。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引发了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同学们在阅读这首诗后,可以通过欣赏鸟类的声音和观察它们的行为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四、《大雁飞》《大雁飞》是一首描写大雁飞翔的优美诗歌。
通过描绘大雁飞行的景象和它们的行为,这首诗歌展示了大雁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在读完这首诗后,同学们对大雁的奇妙飞行和它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发现世界》《发现世界》是一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寓言故事。
通过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这篇作品告诉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敢去探索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好。
同学们在阅读这篇作品后,会对勇敢面对困难和积极探索的态度有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对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导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对古代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些作品既是文学的珍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4、《西游记》5、《繁星.春水》6、《昆虫记》7、《世界上下五千年》8、《格列佛游记》9、《上下五千年》或《中国通史》10、《童年》11、《居里夫人传》12、《小王子》六年级:(共12本)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2、《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六年级)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水浒传》7、《三国演义》8、《地球上的红飘带》9、《论语》(选读)10、《贝多芬传》11、《夏洛的网》12、《世界上下五千年》选读推荐篇(1—6年级)《长袜子皮皮》、《金拇指》、《白比姆耳朵》、《小鹿班比》、《阿凡提的故事》、《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希腊神话和传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严文井童话》、《阿伯吹童话》、《叶圣陶童话》、《寄小读者》、《洋葱头历险记》、《一千零一夜》、《青鸟》、《吹牛大王历险记》、《金银岛》、《列那狐传奇》、《椰林风声》、《绿野仙踪》、《堂吉珂德》、《丛林历险记》、《神秘花园》、《八十天环球旅行》、《好兵帅克》《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科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人物》、《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三毛流浪记》、《中外历史故事》、《霹雳贝贝》、《哈尔罗杰历险记》、《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五毛钱的愿望》、《斯巴达克思》、《苦儿流浪记》、《发现科学》(系列丛书)、《资治通鉴》、《契珂夫小说选》、《马克.吐温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丘吉尔》、《基督山伯爵》、《永别了!武器》、《威尼斯商人》、《大卫.科波非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红头发安妮》、《说岳全传》、《野性的呼唤》、《老人与海》、《小布头奇遇记》、《调皮的日子》、《女生日记》、《非法智慧》(系列)、《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长腿叔叔》、《第十一根红布条》、《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兰色的海豚岛》、《隐身人时间机器》、《五三班的坏小子》、《哈里.波特》(系列)、《美文选读》(系列)、《朝花夕拾》。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前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
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
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
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
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西汉)刘向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孟轲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宋人之绣……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董其昌《筠轩清秘录》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深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雅意,自有言所不得尽其妙者,事事皆然。
——王羲之《自论书》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东坡题跋·论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苟》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礼记·乐记》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礼记·礼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尔雅·释天》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一)国学片段三皇为皇,五帝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我是小助手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力:武力。
假:代理,非正式。
诸侯:周代天下分为许多小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
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
尧、舜时实行禅让制,由贤人继承君位,到禹时君位传给了儿子。
宗藩:指与天子同姓的诸侯。
觐:拜见。
纶音:指帝王的诏书旨意。
我是小翻译自古以来天皇、地皇、人皇通称为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合称为五帝。
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天下的称为王道,用武力来征服天下的是霸道。
天子是天下的主宰,诸侯是列国的君主。
五帝将王位让给有贤德和才能的人称为官天下。
三王则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故称为家天下。
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是对皇室宗亲的尊称。
新皇即位登基称作龙飞,臣子观见君王叫做虎拜。
皇帝的诏书称为纶音,皇后的命令称为懿旨。
考考你的智慧1.判断。
(1)“以力假仁者霸”中的“霸”的意思是霸道。
()(2)皇后的命令被称为懿旨。
()2.解释下面的句子。
(1)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2)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3.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些皇帝?是从什么时候施行的禅让制呢?弘扬传统文化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燧人氏(天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地皇)也有说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氏,还有另外几种说法,具体说法不一,但一般以这两种为主;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有说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另有其它说法一般以这两种说法为主。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是指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部经典著作,通过对其导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整理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道德和伦理的观点,强调“仁者爱人”、“学而不厌”,倡导“中庸之道”,并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处世之道提供指导。
二、《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大学》倡导追求真理、追求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阅读《大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学派的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
三、《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老子所著。
它以道家哲学为核心,探讨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百科全书”。
它包含了大量经典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多种多样,既有歌颂美德的,也有抒发爱情之情的,更有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的。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情感,同时也能欣赏到古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五、《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曹雪芹所著。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其中涵盖了众多经典的文化内容,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红楼梦》,《山海经》等等。
本文将对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要的导读和相关参考内容介绍。
《论语》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
《论语》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和言行,它强调仁爱、尊重、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读《论语》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培养修身养性的素养。
可以尝试阅读《论语选译》,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及对人生的启示。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道家的精髓”。
《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道的和谐统一,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虚无,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境地。
阅读《道德经》可以启发个人的思考,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道德经》的版本众多,可以尝试读《道德经译注》来理解其中的深意。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家族生活,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小说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人性描写和丰富的意境而著称。
读《红楼梦》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封建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推荐阅读程伟元、董宪民等人的《红楼梦导读》来帮助理解小说的情节与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学问之宝,记载了古代人民有关自然界山川地理、动植物、怪物神话等众多知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生物学、民间传说的重要汇编。
《山海经》以丰富的神话和传说呈现了一个神奇而神秘的世界,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眼中的自然界及其神秘的观念。
推荐阅读许国璋的《山海经导读》,详细介绍了这部经典的内容及其意义。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导读包括《论语》、《道德经》、《红楼梦》和《山海经》等。
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2、《诗经·国风·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买椟还珠--------《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曾子杀猪------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5、秦西巴纵麑----《淮南子》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老子(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孟子(一)齐桓晋文之事(选读)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心为甚。
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浩然之气“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之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古诗文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山园小(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