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整理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1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复习

一、骑士文学(53):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经典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题材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二、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具体表现在: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2,人物个性化3,社会背景描写有深度、广度4,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5,生动和有力的形象化语言。

三、流浪汉小说(74):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他的基本特征是:1,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2,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生活,3,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四、湖畔派(168):

湖畔派是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派别。主要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都居于湖畔,且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艺术主张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中,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提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感伤主义文学(125):

欧洲在18世纪中后期还流行着颇有影响的感伤主义文学,这是启蒙文学的支流或是其继续和发展。他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当时英国软弱的城乡中小资产者情绪情绪的反映。其特点是:1,走出城市、回归自然2,怀疑理性、崇尚感情3,面向下层、同情大众。

六、《神曲》的艺术特色(63):

1.但丁在《神曲》中,把古典文学和《圣经》文学融为一炉,在创作实践中打破

了文学中“神圣”与“世俗”之分。他有意将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和《圣经》典

故相提并论,互为经纬,互为补充,提高了古典文学地位;

2.虽然采用了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梦幻象征手法,且遍堆隐喻、典故,大搞

神学探讨,但其想象力之丰富、造型艺术感之强,仍为一般作品所远远不及;

《神曲》中对于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构思绚丽、想象奇特。诗人把这三

个境界分为若干层,体现出他根据哲学、神学观点所要阐明的道德意义。三个

境界性质不同,所赋予的色调也不同: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色调阴暗,

浓淡不调;炼狱是宁静和希望的境界,色调柔和爽目;天国是幸福和喜悦的境

界,色调光辉耀眼。各个境界的描写都真实生动,使人如身其境。

3.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作为史诗的主人公,诗人对自己的性格和精神面

貌描绘得最为细致入微。在各种不同场合,维吉尔以导师和父亲的形象,贝雅

特丽采以恋人、长姊和慈母的形象出现,训诲、批评鼓励和帮助但丁。即便是

地狱里的鬼魂,也仍然受在世时的思想感情的支配,在与诗人相见时,由于回

忆过去而爆发出强烈的激情,产生了许多戏剧性场面。

4.在欧洲文库中,《神曲》以其形式的整齐和构思的精密著称。作品按照3个境

界自然地划分为3部,每部33歌,3行一节,连锁押韵。三部诗长短相近,分

别为4720行、4755行、4758行,给人一种匀称的感觉。每部最后一行都以

“星”字作韵脚,象征由卑下趋向高尚,由黑暗趋向光明。

七、惠特曼《草叶集》的主题分析(214):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1.自我:这是《草叶集》中反复渲染、反复歌咏的一大主题。诗作始终以《自己

之歌》作为“主干和中心”。

其中体现了三个自我:1,个体自我:是肉体自我与精神自我的完美结合。2,

普遍自我:体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3,美国自我:对美国民族精神的歌颂。

2.创造:即歌颂劳动、歌颂劳动者、歌颂自然与人的创造。使人看到了宇宙中生

生不息的创造力之伟大,也看到了人在宇宙中所占的位置,那就是不断地以自

己的劳作加入宇宙的生命大循环。它不但歌颂荒蛮的自然,也歌颂经过人类创

造的二度自然:城市、电报、印刷机、书籍、钱币、邮局等等。

3.民主:诗人把民主称为“我的爱人”,他平等的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各个阶层

与各个行业的人物都可以进入他的诗篇,尤其他有大量诗篇歌颂普通的男人和

女人。

(1)诗人赞美普通劳动者:讴歌他们开拓新大陆的伟大劳动,从开发森

林,盖起小屋到建成大城市,都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功绩。

(2)还体现了“同志式的爱”,即男人与男人之间亲密团结的纽带。

八、《浮士德》的人物辩证关系(147):

1.个体辨证统一:

(1)浮士德:他是善和积极肯定精神的代表。他对于生活的肯定,真理的

追求,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贯穿着积极的辩证精神。

他的思想和实践都紧贴着现实,立足于对它的认识和探索,立足于

时间创造。但他也有否定和“恶”的一面:他曾经迷茫、苦恼,甚

至想过自杀,他有过分的情欲,无聊的政治活动。这就是说浮士德

作为一个人放不下七情六欲,既要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又不肯放

弃尘世的欢乐。他自身也是矛盾的辩证统一。

(2)靡菲斯特:他是恶和否定精神的代表。他引诱浮士德走向满足、怠惰

和堕落的道路,在剧中,他是浮士德的对立面,但并不只是起着毁灭

善与美。他作为“恶”的化身,却成了激发浮士德永远向上、追求发

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他并不是恐怖狰狞、无恶不作的恶魔,而是魔

鬼与人性的结合体。由此看,靡菲斯特自身就是矛盾的辩证统一体。

2.相互辩证统一:

靡菲斯特代表的“恶”与浮士德的“善”是对立统一的,恶是看做善的推动力,并不是完全批判恶,二者相互依存、互相转化。靡菲斯特是浮士德的另一侧

面,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对立,是人的内心世界中理想和欲望的对立。

因为靡菲斯特的引诱,促使了浮士德走出书斋;因为梅菲斯特的引诱,使浮士德由精神世界的浮游转向物质世界的改造,才有了为人民谋福利的田地的开垦。

正是靡菲斯特的恶,才体现出浮士德的善。靡菲斯特赋予了浮士德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意义和向善的动因。

十、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99):

1.在人物塑造上:

a.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

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的外在冲突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跌宕的本质特性。

他追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

有恶的渊薮;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慎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

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利亚和母亲乔特鲁德,又怨恨他们的“脆

弱”等等

b.善于运用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