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swot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5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SWOT分析的浙江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储运》 2012年第7期文/朱小婷摘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港口现代服务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互匹配,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包括加强政府领导和协调港口服务产业政策、提升港航信息化应用水平、培养高层次港航人才和加强贸易便利化等浙江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浙江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港口服务业;发展战略;SWOT港口服务业(port service industry)是指与港口航运活动直接联系的以及由港口所派生出的一系列服务行业和活动的集合。
21世纪是服务业高度发展的世纪,单纯追求港口吞吐量的提高,已不再适合现今的发展理念。
港口作为客货集散地和综合交通运输的枢纽,一直被看成是地区经济的增长点,这不仅由于港口在交通网络中所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强大的运输能力,还在于港口服务功能和港口与贸易、金融、制造业之间,以及商业功能的完善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
港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临港工业的集聚,还能够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
据估算,香港港口航运及其港口服务业提供的就业人数大约占社会就业的20%左右。
浙江港口地处长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更应抢占先机发展自己,使本省的区域经济与港口之间相互促进,真正实现港航强省战略。
笔者运用SWOT法对浙江港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得出浙江港口服务业在全国各大港口乃至世界港口之中的发展重点和实施方案。
1.浙江港口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1.1 浙江港口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分析首先,区位优势。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南翼、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字形交汇点,水路、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发达,加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港航强省,发展空间广阔。
浙江省港口服务的腹地不仅局限于浙江、长三角地区,尚有长江沿线和沿海一带。
温州港的港区简介一座城市的崛起,往往与港口发展密切相连。
温州的发展也是如此,最早的朔门码头,如今早成为古色古香的老街。
随着状元岙、乐清湾、大小门岛深水港口的建设,温州港逐步迈向沿海港。
纵向看,温州港一直在发展,但横向看,当宁波、深圳走向大港口城市时,温州的东海海面还是显得有些平静。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港口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从纽约、鹿特丹、汉堡到新加坡,从上海、天津、青岛到大连,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它们无不是依港而生,因港而荣。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港口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功能,扩大到了工业、商业、物流、信息、旅游等功能。
世界银行的专家做过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8%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
现任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曾担任宁波港务局的局长,是港口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家。
去年5月22日,乐清下着蒙蒙细雨,邵占维在乐清湾港区调研时说:“纵观当今世界,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发展港口,不是简单地建几个码头、泊几条船,而已成为带动商贸、临港工业、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要把温州港的开发建设,摆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筹划,努力把温州港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港。
”时下,温州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沿海产业带”,而位于产业带桥头堡的正是温州港的“一港七区”,苍南港区、平阳港区、瑞安港区、瓯江港区、小门岛港区、乐清湾港区、状元岙港区。
温州港正处于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期。
随着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温州港港口建设重点逐步跳出瓯江,向东海延伸。
温州港,正朝着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内连浙南闽北与赣湘皖广大内陆,外通欧洲、中东的枢纽港发展。
2009年11月,温州被批准成为大陆63个对台直航港口之一后,状元岙成为浙江距台湾最近的海运港口。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温州港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期待温州港也迎来自己的辉煌和绚烂。
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一、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温州港地处浙江南部、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是全国二十五个主要港口之一和国家重要枢纽港。
它北邻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南毗福州港、厦门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是浙江口岸距离台湾各港口最近的港口,拥有350公里海岸线,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部、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乐清湾内。
随着腹地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温州港将逐步成为赣东、闽北等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
对内辐射浙西、皖南、闽北、赣东等广大地区,对外面向太平洋,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许多港口,都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近海扇面上。
温州港现已与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阿联酋、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有航运业务和贸易往来。
水路货运航线贯通中国南北沿海主要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等地,是南北海运和诸多国际航线必经之路。
2、港口快速增长的吞吐量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货源保证近年来温州港口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据温州日报报道,据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介绍,2012年温州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增长,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996.95万吨,同比增长0.67%,集装箱吞吐量为51.75万TEU(标准箱),同比增长10.02%。
温州港港口货物主要包括矿石、钢材、水泥、粮食、煤炭等。
铁矿石吞吐量增幅最大,2012年全年完成176.69万吨,同比增长18.58%。
水泥吞吐量增幅也较高,全年完成241.04万吨,同比增加15.02%。
据介绍,去年温州港进一步开拓腹地市场、加强水铁联运、改善通关环境,拓展了不少货源,同时本地及腹地市场对部分货物需求增加,带动了港口运输的增长。
温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2012年首次突破50万TEU,达到51.75万TEU,与近洋干线、内贸线吞吐量的上升关系密切。
因全球市场不景气,温州港去年外贸集装箱完成13.16万TEU,同期减少1.88%,但近洋干线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带来了较大的增量,全年完成9750TEU,同比增长90.69%。
温州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黄世祥
【期刊名称】《集装箱化》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1 温州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形势分析 rn1.1 温州港发展物流业的优势分析rn(1)具备开发建设综合型港口的条件rn温州港要真正成为全国主枢纽港之一、浙南的物流中心,应具有满足内外贸大小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出的综合型泊位,这也是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温州港拥有万吨级码头泊位5个,还有筹建中的七里二期、龙湾二期、杨府山三期等工程,计划总投资额近10亿元人民币;此外,瓯江口内外可供利用的港口岸线长50余公里,可供建设数百个3 000~2 0000吨级的泊位.温州港是一个拥有龙湾、七里等河口型良港,乐清湾、洞头列岛等海岸型、岛屿型深水港的综合型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温州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前提.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黄世祥
【作者单位】温州港务集团龙湾集装箱公司,浙江,325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
【相关文献】
1.汕头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J], 谢燕琼
2.错位发展分工管理做大做强温州港——关于《温州港开发建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几点思考 [J], 李绪斌
3.以港口为中心发展温州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J], 蔡少盾
4.对大麦屿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J], 王以好
5.温州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温州港发展趋势作者:郑斌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16期摘要:温州港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在区位、资源以及市场上有良好的优势,多年的发展,温州港已成为全国主要的港口之一。
本文从温州港的功能定位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概况方面,分析了温州港的基本概况,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温州港资源发展趋势问题1.引言多年来,温州政府高度重视温州港的发展。
为了实现温州大港的发展目标,围绕温州港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促进温州港的快速发展。
目前,温州当地政府把温州深水港区建设作为重心工作内容,以港口建设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使临港产业与港口之间实现联动,促进温州港的经济转型升级,使其发展呈现健康良性的势头。
2.温州港概况2.1 功能定位温州港在区位条件、岸线资源、建港条件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8年,浙江省政府联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温州港总体规划》。
《温州港总体规划》对温州港包含的港区以及温州港的功能定位作了明确说明。
温州港包括三大核心港区以及四大辅助港区,其中,三大核心港区为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四大辅助港区为瓯江港区、瑞安港区、平阳港区、苍南港区。
温州港在功能定位上,分别从国家层面及当地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家层面上,主要是发展成为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以及集装箱支线港,在国家的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能够发挥突出的枢纽作用;而在当地层面上,则是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及周边地区实现经济全球化及外向型发展的重要资源。
2.2“十二五”发展目标温州港在“十一五”期间成绩斐然,“十二五”时期,温州港则将把“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百亿投资”作为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对港口实现“扩能上量、转型升级”,从而更加深入地推进“温州大港”的工程建设目标。
温州港“十二五”发展目标在具体实现上,主要力争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至少新建15个深水泊位,争取在未来5年,深水泊位数量不少于30个;第二,制定保障措施,促进现代港航物流业以及水运业的发展;第三,重点发展大宗散货及集装箱运输领域,注重对台直航以及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发。
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先采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对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由此得出相应策略。
标签:绿色物流;SWOT;策略1 前言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一书中,首次将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定义为指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对物流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最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据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16年达到229.7万亿元。
和2015年比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6.1%,每个季度也呈缓慢增长态势。
温州市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处于我国沿海,是中国交通运输网中重要枢纽城市之一,发展温州物流业至关重要。
近年来,温州物流业也在快速成长。
在快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时,物流活动也造成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环境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温州对物流的需求也使得对发展绿色物流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2 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将各种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因素互相匹配起来,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评价,具体从自身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引起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得到相应具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
2.1 优势分析(S)2.1.1 地理优势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是浙东南部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
其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与赣东、皖南、浙西南、闽北等地区临近,是浙江省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其东濒东海,与台湾一衣带水,台湾海峡连通南海与东海,是海运必经之地,也是国际航班的必由之路。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这也是形成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
温州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绿色物流更加顺畅。
2.1.2 交通优势一是温州现已经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重运输方式。
第16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1 2016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6收稿日期:2016-08-10作者简介:廖君武(1982-),男,平阳县港航管理局,工程师,从事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鳌江流域港口发展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廖君武(平阳县港航管理局,浙江 平阳 325401)摘 要: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鳌江流域港口发展的SWOT 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加快鳌江流域港口协调发展,对提升流域经济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港口;发展;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80-03温州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为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温州港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鳌江流域平阳、苍南两个港区发展更为缓慢,已难以适应新常态下鳌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引进SWOT 分析法对鳌江流域港口进行研究,为今后港口的发展提出思路和建议。
一、鳌江流域港口现状根据《温州港总体规划》,温州港由瓯江、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瑞安、平阳和苍南港区组成的“一港七区”总体发展布局。
其中鳌江流域共有平阳、苍南两个港区,港区功能定位为主要以地方物质运输和服务临港工业为主。
鳌江流域位于浙江省温州南部,主要包含平阳、苍南两县,两县人口约为215万,面积2,243平方公里。
苍南、平阳港区位于鳌江南北两岸,历史上统称为鳌江港。
鳌江港1923年开港,先后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基隆、大连等航线,成为当时浙南、闽北地区的主要物质集散地和出海口,解放后曾是浙江省五大联运港口之一。
2007年,鳌江港纳入温州港,并以江为界,分为平阳和苍南港区,分别归属平阳县和苍南县。
二、港口发展的SWOT 分析 1.优势 (1)区位优势鳌江流域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翼,介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正在快速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向北接受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向南可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温州市区域竞争力研究:模型、评价和预测改革开放以来,在温州地区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聚集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温州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造就了温州经济的腾飞与繁荣。
但是,“温州模式”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本身也面临着诸多的“成长烦恼”。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人民币升值,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更廉价劳动力的冲击,银行部门对贷款的限制以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温州经济陷入了发展的低迷状态。
尤其在近几年,温州经济增长相对趋缓,原因何在?温州籍经济学家、杭州商学院副院长张仁寿教授说,经济增速由一系列因素决定,与我省其他区域相比,温州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等都没什么优势,过去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率先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民营企业大发展。
当各地体制环境趋于同质时,温州“老底子”的欠缺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烦恼”。
首先是土地紧缺之痛,其次是区位劣势之痛,其三是产业结构之痛,其四是外资难引之痛,这一系列的“痛”,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2008年,一股金融风暴在全球迅速蔓延,中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在这次大危机中,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肩负起一个经济大国的责任与义务,与世界一起较为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
2010年,世界逐步走入后危机时代,“温州模式”,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典范,如何在这次后金融危机中实现突围并继续茁壮成长,对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计划前夕,面对新的烦恼与原有的劣势,温州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忧患。
温州必须冷静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加快发展,否则就可能落于人后。
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通过围海造地,向海洋要发展空间;通过“百项千亿”工程,改善基础设施硬环境;通过品牌工程,提升“温州制造”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
如何加快发展温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已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温州港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先进港口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入世”、西部开发、扩大内需及申奥成功等有利因素,将极大地推动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21世纪将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全面起飞的阶段。
据交通部水运司有关消息,综合我国经济和贸易的情况,国家已将内贸集装箱运输确定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在2005年内使内贸集装箱化率提高到30%左右;内贸集装箱运量达30O万标准箱,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达70O万标准箱。
初步建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方沿海区域三大集装箱运输中心。
到2010年,内贸水运集装箱化率达50%、水路集装箱量和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00万和1600万标准箱。
在这期间,我国将改造和新建内贸集装箱泊位约100个。
近年来,国内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由于国内沿海运输需求增加,运力缓慢增长且结构有所改善,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运价缓慢回升,加上内贸集装箱受口岸环境的限制比外贸集装箱少,有利于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这几年温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加快,增长幅度明显好于外贸集装箱。
2002年完成内贸集装箱80788TEU,同期增长86.63%,总量已首次超过外贸集装箱。
温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温州港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优势1、港口硬件设施日益完善。
七里港区投入生产;集装箱机械配置日趋改善;同时其他港区也对那分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更新。
使集装箱机械配套更趋合理。
2、揽货网点初具规模,组货队伍不断扩大。
开辟了福鼎、台州揽资网点,组货向周边延伸,目前已占领了这些地区一定的市场份额,为下一步的发展内贸集装箱工作奠定了基础。
温州港发展现状
温州港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主要海港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目前,温州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中国外贸和内贸的重要枢纽之一。
首先,温州港的港口设施得到了大力改造和升级。
港口建设投资持续增加,港区的大型码头、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相继建成,港口吞吐能力逐年提升。
此外,温州港还积极推广智能化技术,引入自动化装卸设备,提高港口作业效率。
其次,温州港的国际航线网络日益完善。
温州港开通了直航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航线,加快了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
此外,温州港与其他国际港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了远洋航线,使温州港成为中国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航运枢纽。
再次,温州港的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温州港集聚了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配套体系。
港区物流园区的建设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便利条件。
同时,温州港推行绿色物流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温州港积极推动港口城市的发展。
在港口发展的基础上,温州市积极发展港口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温州港周边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温州港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港之一。
未来,温州港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港口设施、扩大国际航线网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温州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温州港口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一)简介:温州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深水岸线资源主要分布在瓯江口外,但港口资源开发一直严重滞后。
目前,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5个主要港口中,万吨级泊位不到10个的唯独温州港。
这种局面,与温州港的定位极不相称,也严重影响了温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二)组成:温州港目前拥有市区老港区、杨府山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状元岙深水港区和乐清湾港区等港区。
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45个,其中深水泊位4个。
二、问题与不足(一)外贸集装箱外流严重:据温州市外贸局数据,温州地区外贸出口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温州外贸出口每年增长的量实际都外流出去了。
(二)基础设施薄弱:温州港目前普遍存在“低、小、散”等问题,区域港口分工不明确,适应不了港口的发展趋势。
(三)内支线运费过高:港口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经常出现集装箱压港压船,集卡车队排队等现象;装卸费用偏高,。
(四)与经济腹地合作不够紧密:由于温州港口自身条件制约,向周围内陆腹地的经济辐射影响力有限。
三、意见与建议(一)一体化战略(一)横向一体化。
要搞好与周边港口的合理分工,培育温州港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与周边地区港口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围绕温州地区及内陆直接、间接经济腹地的特点,发展具有温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
(二)纵向一体化要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服务价格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
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通过提供一体化和高水平的服务,和根据更多的本地区、直接和间接腹地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实现港口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
温州平阳港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潘琪来源:《中国水运》2015年第06期摘要:为走出困境,重塑辉煌,对平阳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平阳港区港口岸线城市发展海上旅游温州港平阳港区(旧称鳌江港)于1923年开港,当时港口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基隆、大连等航线,并且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国家外轮也经常进入鳌江港进行通商贸易。
鳌江港成为了当时浙南、闽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鳌江镇也携航运之便成为著名商埠,时称“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建国计划经济时期,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联运港之一、1994年5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和台湾渔轮停泊点,并在鳌江镇设立了海关、商检、口岸等涉外机构,使鳌江港具备了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期间为平阳、苍南两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鳌江港纳入温州港,更名为平阳港区,成为温州港“一港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区现状平阳港区内共建有300~1000T级货(客)运码头30余座。
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为216万吨,货种主要为煤炭、石油、钢铁、化工原料以及建筑材料,客运量19万人次。
1、港区码头目前,平阳港区主要有萧江—钱仓作业区、鳌江老码头作业区和下厂陡门作业区。
萧江—钱仓作业区内建有300T级以下码头14座;鳌江老码头作业区内建有300~1000T级货运码头8座;下厂陡门作业区内建有500~1000T级货运码头7座。
2、功能定位2008年5月《温州港平阳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详规,下同)顺利通过温州市政府的批准,详规将平阳港区功能定位为:鳌江中下游地区水上客运中心,以平阳及相邻文成、泰顺等县地方物资运输和服务临港工业为主,是鳌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水上客货出海通道。
2020年规划吞吐能力为460万吨,客运量30万人次。
3、港口总体规模偏小,缺乏专业化深水码头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平阳港区港口总体规模偏小,1000吨级以上码头仅5座,在温州港七大港区中排名末位。
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一、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温州港地处浙江南部、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是全国二十五个主要港口之一和国家重要枢纽港。
它北邻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南毗福州港、厦门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是浙江口岸距离台湾各港口最近的港口,拥有350公里海岸线,属于长江三角洲经
济区的南部、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乐清湾内。
随着腹地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温州港将逐步成为赣东、闽北等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
对内辐射浙西、皖南、闽北、赣东等广大地区,对外面向太平洋,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许多港口,都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近海扇面上。
温州港现已与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阿联酋、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有航运业务和贸易往来。
水路货运航线贯通中国南北沿海主要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等地,是南北海运和诸多国际航线必经之路。
2、港口快速增长的吞吐量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货源保证
近年来温州港口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据温州日报报道,据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介绍,2012年温州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增长,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996.95万吨,同比增长0.67%,集装箱吞吐量为51.75万TEU(标准箱),同比增长10.02%。
温州港港口货物主要包括矿石、钢材、水泥、粮食、煤炭等。
铁矿石吞吐量增幅最大,2012年全年完成176.69万吨,同比增长18.58%。
水泥吞吐量增幅也较高,全年完成241.04万吨,同比增加15.02%。
据介绍,去年温州港进一步开拓腹地市场、加强水铁联运、改善通关环境,拓展了不少货源,同时本地及腹地市场对部分货物需求增加,带动了港口运输的增长。
温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2012年首次突破50万TEU,达到51.75万TEU,与近洋干线、内贸线吞吐量的上升关系密切。
因全球市场不景气,温州港去年外贸集装箱完成13.16万TEU,同期减少1.88%,但近洋干线市场
开拓力度加大,带来了较大的增量,全年完成9750TEU,同比增长90.69%。
内贸线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38.59万TEU,同期增长14.77%,其中广州、青岛航线完成17.48万TEU,同比增长11.2%,占内贸箱总量的45.3%,上
海、营口、宁波等地运量也均比上年同期有一定增长。
规划到202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400万TEU。
港口物流的开展是以港口吞吐量为依托的,温州港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为港口物流的开展提供了货源保证。
3、港口相对良好的集疏运体系
温州港直接依托的温州市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浙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道和省道的交会点和金温铁路的终点;瓯江是全省第二大的通航河流,内河运输便利。
温州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重要枢纽,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
4、温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为港口物流发展带来机遇
温州市是浙江东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涌现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蓬勃发展;沿江、临海的产业布局以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为依托;温州市的产业发展目标是国际性轻工城,将温州发展成为国际轻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温州港将成为温州市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窗口和轻工产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物
流平台。
二、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分析
1、港口吞吐量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虽然温州港货物吞吐量近年来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相比某些国际性大港口来说,依然明显不足。
也由于温州港口吞吐量较小,导致国际集装箱班轮挂靠较少。
因而货物经温州港出口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导致温州港腹地货物大量走航班密度较高、服务较好的上海港和宁波港,由于货源较少,航运企业和大型物流企业出于规模效应的考虑,不愿意入驻温州港及其临港地区,由此降低了温州港的竞争力。
2、港口对腹地货源吸引力不足
由于航班密度小、通关软硬件设施水平低等原因,温州地区外贸集装箱货源大量外流。
温州地区外贸出口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而温州港外贸集装箱重箱出口量每年增长率几乎是零。
3、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就温州港口物流业发展整体来说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温州尚未建成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的港口物流园区。
4、没有国家保税政策支持,港口物流缺乏竞争力
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临港地区没有设立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保税仓库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和国际发展的要求,临港地区保税物流得不到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温州临港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以及对腹地的揽货能力,从而影响了温州港相对于其它港口的竞争力。
5、物流企业层次较低,缺乏核心的大型物流企业
温州物流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物流阶段,作为物流市场主体的托运部和运输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功能少、运行散、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几家应运而生,其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综合物流服务、社会化服务、企业供应链衔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三、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
1、政府对发展温州港口物流业的政策支持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水运强省的宏伟战略构想下,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以港立市”战略,修编了《温州港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确保岸线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中的龙头作用。
温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温州市政府制订了《温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实施港区联动试点区域的功能整合和设施建设;构筑集疏运网络,增强物流辐射功能,加快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港区建设,开工建设东通道,拓展腹地,做大进口,争取成为周边地区主要工业原辅料、日用消费品等商品的进口集散地;积极开展对外物流协作,引进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和国际知名的专业物流企业入驻港口和物流园区,做大做强港口物流和保税国际物流。
2012年12月29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温州保税
港区研究》课题验收会。
《温州保税港区研究》课题结合浙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深入分析现代港口保税物流发展方向,对温州设立保税港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温州保税港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基本原则和建设温州保税港区的建议,并从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实施步骤、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设温州保税港区的具体对策措施。
该课题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温州保税港区申报、建设工作,可为政府部门研究温州保税港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2、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给温州港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温州港沿岸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11.7%的年均增长速度,与全省持平。
2011年温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3337.14亿元,增长率高达9.5% 。
温州民营企业发达,温州轻工业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温州工业“12345”工程的实施,以石化为代表的临港产业将成为温州未来重要的增长点,港口发展潜力巨大,将推动温州港口物流持续快速发展。
3、对台区位优势在“三通”实现后将进一步刺激温州物流业的发展。
自从温州港被确定为两岸直航试点港口之后,在吸引大陆和台湾货源方面便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一些原经香港转口的货物逐渐改走温州港。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海峡两岸实行三通,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历史性机遇必将为温州港进一步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温州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四、温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挑战
1、市场份额的挑战
温州港北有上海、宁波,南有深圳、盐田,上海和深圳都在积极争取建设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宁波港也在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中取得了飞速发展,温州市处在南北夹击之下,容易在航运市场中被边缘化。
国内货源市场受到激烈的争夺。
随着WTO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将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大范围内开放市场,今后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外国品牌涌进中国市场,外国企业将直接面对13亿的中国消费者。
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对2012年的贸易情
况进行总结,美国2012年的商品贸易总额比前一年增加了3.5%,达到38628.59亿美元,其中出口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抢占迅速增长的物流市场,中国的物流业所占的物流市场份额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2、资源的挑战
经营物流服务业务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
发挥作业的整合效益。
而土地及设备的投资及维持均需庞大的资金支持,而且往往需要较长的回收期。
因此,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将难以有效推进。
3、人才的挑战
温州物流业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而实用、综合、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却相当缺乏。
面对加入WTO之后的机遇和挑战,引进和发展现
代物流标准及技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通晓国际物流标准的现代物流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建立物流人才需求保障机制,一方面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建立本地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机制,保障现代物流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是温州物流业未来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