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常用机讲义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34
《机械设计基础》授课教案电气、机电班第一部分:入门基本理论知识概述机器的概念及组成(一)机器的概念1、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机器:人工物体组合,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能够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机械。
3、机构:人工物体组合,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的机械。
构件:相互之间能作相互运动的机件。
零件:机械的构成单元。
零件与构件的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构件是运动单元,零件组成构件,构件是组成机构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体。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器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机构只是完成传递运动、力或改变运动形式,同时机构是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机器的组成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原动机部分(动力装置):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传动部分(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
操纵或控制部分:显示、反映、控制机器的运行和工作。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金属材料在各种加工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使用性能:金属零件在使用条件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指金属所固有的属性。
它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和磁性等。
1、密度单位体积金属的质量(单位:㎏/m3)。
根据密度,可分为轻金属(4.5g/㎝3)和重金属。
2、熔点:金属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单位:ºC。
根据熔点,可分为低熔点金属(小于1000ºC),中熔点金属(1000~2000ºC)和高熔点金属(大于2000ºC)。
3、导热性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一般用热导率(导热系数)λ表示导热性能的优劣。
单位为W(m·K)4、热膨胀性金属材料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性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全套教案讲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全套教案完整版讲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
-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会使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
授课大纲
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分类
-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2. 机械元件设计
- 常用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 机械元件的选型和匹配
3. 机构设计
-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常见机构的设计和分析
4. 机械传动设计
- 常用机械传动方式及其设计原理
-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5.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
- 机械设计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授课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践操作:使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设
计的知识
考核方式
-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 作业和实验:完成作业和实验项目
- 学期项目:独立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并撰写报告
参考资料
- 《机械设计基础》- 赵光华
- 机械设计课程教案
- 机械设计软件使用手册
以上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全套教案完整版讲义》的内容概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每位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为将来的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讲义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完整版讲义1. 概述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目标-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培养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3. 教学内容3.1 机械设计基础概念-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范畴-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3.2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运动学和动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3.3 机械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软件- 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3.4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介绍和应用-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实践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
-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机械设计的实践和练,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估。
- 考试评测:安排机械设计的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课本:推荐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Pro/ENGINEER等- 实验设备:提供一些常用的机械设计实验设备7. 参考文献- [1]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机械设计课程教案- [3] 机械设计相关文献和期刊该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机械设计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机械设计领域中起步并取得进步。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概述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有关问题(一)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零件受一定外力作用时,对金属材料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因此要求金属材料具有抵抗外力的作用而不被破坏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为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它们的具体数值是在专门的试验机上测定出来的。
1、金属材料的变形和应力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引起的形状改变称为变形。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消失并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当外力除去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保留一部分残余形变)。
当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还将产生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它的大小与外力相等,方向相反。
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在拉伸和压缩时应力用符号σ表示。
σ=P/F式中:σ—应力,MPa;P —拉伸外力,N;F —试样的横截面积,mm2。
2、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强度可通过拉力试验来测定。
将图(a)所示标准样安装在拉力试验机上,对其施加一个平稳而无冲击逐渐递增的轴向拉力,随着拉力的增加试样产生形变如图(B)直到断裂如图(C)。
以试样的受拉力P为纵坐标,伸长值⊿L为横坐标,给制出拉伸曲线。
OE段:负荷与伸长成线性关系,是材料的弹性变形阶段。
金属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用σe表示。
σe=P e/F o—弹性极限,MPa;式中:σe—材料开始塑性变形时的负荷,N;Pe—试样原横截面积,㎜ 2 。
Fo当负荷超过E点,试样开始产生塑性变形,这一段曲线几乎呈水平,表明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甚至有降低,试样继续塑性形变,材料丧失了抵抗变形的能表示。
力。
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产生现象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σsσs=P s/F o—屈服点,Mpa ;式中:σs—材料产生明显形变时的负荷,N;Ps—试样原横截面积,㎜ 2 。
Fo负荷超过S 点后,形变量随负荷增加而急剧增加,当过B 点,形变部位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已不能抵抗外力作用,在K 点发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