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全部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资料1.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
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
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2.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
人口860.29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第三位。
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
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人口45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
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民主改革结束了这里的封建农奴制度。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少数民族介绍ppt概述少数民族是指全国范围内以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主体,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民族群体。
他们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形式等特点。
本文档将会对中国的少数民族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多元文化的群体。
华南地区少数民族1.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土家族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耕为主,传统的建筑风格有“吊脚楼”和“三进四合院”等;•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土家芦笙节、泼水节、祭祖节等。
2.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分布在湖南、云南等省份的分支;•瑶族的传统服饰鲜艳多样,男性多穿白色或浅色上衣,女性则喜欢穿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服饰;•瑶族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以瑶族舞和瑶族歌为代表。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1. 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的彝族人口数量较多;•彝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绣花装饰为主,男性多穿蓝色或黑色长袍,女性则多穿双面刺绣上衣和长裙;•彝族有独特的节日和传统习俗,如“火把节”、“兔歌节”等。
2. 傣族•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传统服饰多为鲜艳的色彩,并以精美的刺绣和手工编织为特色;•傣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民俗,如泼水节、火把节等。
1.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富丽堂皇为主,男性常穿白色长袍,女性则多穿五彩缤纷的花裙子;•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饮食文化。
2.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有分布在其他西北地区;•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大胆、豪放的图案为主,男性多穿黑色长袍,女性则多穿五彩斑斓的短袍;•哈萨克族有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以手风琴、马头琴等乐器为主要伴奏。
1. 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高山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主,男性多穿黑色长袍,女性则多穿黑色上衣和长裙;•高山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如高山族手工艺品、舞蹈等。
《五十六个民族简历_五十六个民族资料》摘要:、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弹唱,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织独龙毯,烤烙饼11、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56个民族的简短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下面是对中国56个民族的简短介绍。
1.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汉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传承者。
2.蒙古族:蒙古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广阔草原地带。
他们以勇敢、豪放的形象闻名,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和牧歌是他们独特的标志。
3.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主要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美味的清真美食。
4.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之一。
他们的文化、宗教和建筑风格都极具特色。
5.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民族。
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他们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6.苗族:苗族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人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习惯,在他们的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歌舞表演。
7.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他们以精湛的刺绣工艺和多彩的节日庆典而闻名。
8.壮族: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豪放、热情的民歌和舞蹈而著名。
9.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地区。
他们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黔东南的“银饰节”。
10.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饮食。
通过以上的简短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56个民族各具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具多元文化的国家之一,并且给人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个民族的习俗和传统,共同努力维护中国的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56个少数民族介绍
1、壮族: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共有人口达2.1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4.7%。
2、藏族:藏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
自治区,共有人口达3.1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2%。
3、彝族:彝族是中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共有人口达1.83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2.1%。
4、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
古自治区,共有人口达1.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1.3%。
5、回族:回族是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夏、新疆、西藏、甘肃、陕西等地,共有人口达1.3亿,占中国总人
口的8.9%。
6、苗族:苗族是中国第五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共有人口达1.2亿,占中国总人
口的8.3%。
7、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新疆,共有人口达1.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6%。
8、满族:满族是中国第七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
辽宁、吉林等地,共有人口达8.3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6%。
9、侗族:侗族是中国第八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湖北等地,共有人口达7.2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5%。
10、瑶族:瑶族是中国第九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共有。
五十六个名族小知识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
有首歌唱得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我们国家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知识。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的相关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11、汉族:汉族,全称大汉民族。
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土家族: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5、彝族: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6、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7、藏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8、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辽宁省。
9、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10、回族: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
11、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12、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13、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
14、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15、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
16、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17、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
18、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约92%。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2. 壮族:壮族是中国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曾经建立了清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5.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6.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生活方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7.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牧畜为主要生活方式。
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9. 韩族:韩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中国的最北部民族之一。
10.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11. 布朗族: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2.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4. 黎族: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区,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15. 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16. 傣族: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方面的特色。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苗族黎族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分布东北三省,以辽宁最多,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等地内蒙古新疆宁夏(分布在广)东北三省广西湘\鄂\渝\黔交界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湖北海南海南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川\滇\黔\桂大理云南四川西藏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字上语言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汉语语系未定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藏语系宗教萨满教后信奉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祖先\多神迷信鬼神祖先\自然\鬼神祖先\自然\ 藏传佛教\原始宗教苯教多神/称祭司为毕摩佛教及本主(保护神)东巴教,部分喇嘛教上座部佛教住房立有供神的“索罗杆”两个房间门向南开,以西为尊圆形穹苍顶泥土建筑,开天窗,屋顶平坦,大门忌朝西开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以木搭架四面用谷稻草\瓦片覆盖墙刷白灰,现砖瓦结构增多多与当地汉族同,部分住干栏式建筑依山而建,成虎坐形\土司\土官住吊脚楼木制平房\吊脚楼茅草泥房,有船形(铺地型\高架型)和金字塔形牧区帐篷农区碉房大多木结构低矮无窗在一端筑高耸的碉楼(象征),院落建围墙平坝区住瓦房(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物天井),山区上楼下廊的茅草房,高寒区垛木房坝区土木结构—三房一照壁山区木楞房上盖瓦片干栏式建筑文艺特色能歌善舞,喜摔交,爱赛马坎尔井,十二木卡姆,赛乃姆制香\制药\制革,善经营珠宝玉石\运输\服务高寒水稻\歌舞铜鼓之乡\歌圩盛会\壮锦\刺绣\竹芒编摆手舞\土家锦(西兰卡普)并称土家艺术之花歌舞\银饰工艺品\蜡染\织锦\刺绣唐卡\热贡艺术\格萨尔王传牛皮船\独木舟\铁索桥\溜索互献哈达大理古城\石钟山石窟《创世纪》\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画\丽江古乐\丽江壁画孔雀舞\赞哈服饰旗袍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男长袍,女连衣裙,皆喜四楞小花帽男青\白圆形平顶小帽,女戴盖头,外出严禁露顶平日白衣素服,节日五彩的民族服装唐装土布,男爱用青布包头,女头缠墨青丝帕或布帕银衣儋耳(耳环多且重)雕题(纹面纹身)藏袍\金花帽天菩萨,英雄结白色为主,,一般多配银饰百褶围裙,黑羊皮七星披肩筒裙食品白肉血肠\手扒肉\萨其马\猪肉酸菜炖粉条\喜粘食\萨其马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奶茶\酸奶\奶酒\手抓羊肉\清水煮全羊奶茶\馕\抓饭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酿皮\白水鸡\切糕\油香\八宝茶\馓子\红糖砖茶泡菜\冷面\打糕\松饼粉糕\腌制酸食\生鱼片\槟榔包谷\稻米\爱喝酒\辣椒\花椒\山胡椒\腊肉\甜酒\团馓\糍粑酸辣味\酒\糯食喜稀不喜干\习惯腌制生鱼生肉\竹筒烧饭\槟榔酥油茶\奶茶\青稞酒\糌粑玉米\荞麦\大小麦\洋芋\托托肉\转转酒砂锅弓鱼腌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油鸡\螺丝酱\糯米白酒\饵\饵丝丽江火腿粑粑\宁蒗琵琶猪\泸沽酸鱼,鱼干玉米大米小麦青稞浓茶粳米\糯米\喜酸味食品,烘烤水产食品\槟榔食禁忌只吃牛\羊\驼肉和食谷物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忌食牛\蛙肉忌食狗肉不吃羊肉不吃驴马骡飞禽鱼虾忌吃蒜葬法土葬野葬火葬土葬速葬薄葬火葬土葬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土葬火葬婚礼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以山歌为媒,哭婚游方\跳月放寮,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忌在当事人面前谈婚事泸沽对偶婚(阿注婚)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那达幕\敖包祭祀\小年\大年肉孜节\古尔邦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回甲节\回婚节春节\中元节\牛魂节\歌圩节赶年\六月六龙船节\赶秋坡\苗年\赶歌节\吃新节\芦笙节\四月八三月三(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浮内浮藏历年\酥油花灯节\雪顿节\采花节\望果节\赛马节彝族节\火把节春节\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春节\清明\端阳\中秋\火把节\三朵节泼水节(浴佛节)\关门节\开门节禁忌动物狗:不准杀,吃,戴帽子,袖头的衣服,当主人面赶,说其坏话.忌打喜鹊乌鸦禁止外人打骂狗忌说杀,用宰.经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才可食用,盛过禁食物的东西也禁用忌婚丧或佳节杀\吃狗不称猪肝称猪湿,不称猪舌称猪利.做奶制品的家具上不能放其他东西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房子内的中柱楼上端忌挂东西和用背靠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忌用脚踩灶,或坐于灶上及将衣裤\鞋袜和其他脏物放灶上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忌用脚踩灶,或坐于灶上,忌用不洁物点火,把骨头扔于或火中离包时,走原路,待主人回包后,才可上马\上车敬长者:长者先行,问安,忌吸烟向老年人借火\接火客人不能和少妇坐一起,可以与姑娘坐一长凳险恶环境中忌嬉笑圣物忌别人随便触摸(佛像\经书\钟鼓\活佛的身体,戴的念珠)男子忌人用手触摸其头发以西为上,青年人忌坐,忌生孩子入包坐右边,忌坐西北角坐时忌双脚伸直脚底朝人忌在回民的房内洗澡男客进客房,女客进灶间,忌进儿女的房间忌坐门槛中间坐时忌双脚伸直脚底朝人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右方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就座,最好坐在灶下放或周围到门口要脱鞋,进门后忌用脚跺楼板,忌在傣族家中剪指甲睡\坐忌脚伸西北方睡忌头东脚西、四肢平伸忌头朝门口睡觉忌客人进卧室,忌头朝主人家内室睡觉不能在火盆上烤脚忌用脚踏三脚架,忌掏挖火灰,尤忌在中间挖洞不能蹬踏架锅做饭用的三脚架,不能翻弄灶里的灰几从家中火塘上跨过,鸡别人移动或抬起火塘上的三脚架马忌在索罗杆上栓牲口进包时,马鞭防于门口拴牲口处忌大小便忌外人骑马入寨,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下马寨前须下马,到主人家里不能将马拴在祭天堂处骑马进村寨在寨门前要下马,忌骑马进寨/楼下忌拴马礼品忌单数有产妇\病人,忌待客来访探病忌站病人头脚的方向家有产妇,门上悬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忌食辣椒妇女纹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有产妇\病人,忌待生人来访献茶,应欠身双手接接礼品忌单手,特左手忌刀口向上,忌用凶器指人忌用有裂缝\豁口的碗碟待客忌在麻扎和清真寺及河坝\伙房携带\遗弃不洁物品非伊斯兰人不能动手取水,忌将剩水倒回,忌在水井\水塘边洗涤物件转经筒\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遇寺院嘛尼堆佛塔等佛教设施,都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敬神树,严禁砍伐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夏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火把节晚上,岳父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忌触动大门两旁所立的石头—门神,忌用手摸横在门上放的束有鸡毛草绳的松木叉—代口神,鸡乱砍神树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寨神庙平时忌进,神树忌砍忌拴马,忌移动或触弄神树下送鬼的鬼匾\鬼盘\鬼台\竹竿等忌品,进寺要脱袜,妇女忌在寺内任意行走,忌随意打寺内的鼓,忌摸神像法器,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衣忌短小,忌户外着短裤忌从晾晒的妇女裤子下走过忌吃饭随意拨弄盘中的食品或剩食物于碗中忌用餐时开玩笑饮酒吸烟忌父子同席,酒席按年庚依次倒酒举杯忌筷子落地,插到碗里,忌吃饭用嘴吹饭,忌不熟悉的男女在一个碗里揉\吃糌粑;饮食用的碗茶具忌扣放给的东西一定要吃,不会喝酒也意思一下忌把款待的食品带走扫地忌直接从对方手中接过扫帚,亲人出门或忌马上扫地忌讳别人过分夸奖自己的孩子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里人出来也必须等祭寨完毕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忌在家中吹口哨\打鸣呼和随意敲锣打鼓忌在家中或夜间吹口哨忌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忌在家中唱山歌忌在室内吹口哨和玩响乐器。
九年级少数民族知识点少数民族是指在人口中占少数地位的民族群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其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一些少数民族知识点。
1. 少数民族分类根据人口比例和地理分布,中国的少数民族可以分为五个大的群体:1.1 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在西北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分布;1.2 朝鲜族、满族等在东北地区分布;1.3 壮族、瑶族、侗族、仡佬族等在西南地区分布;1.4 彝族、苗族、布依族、独龙族等在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布;1.5 布朗族、傣族、景颇族等在西南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分布。
2. 少数民族文化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他们的语言、服饰、节日和建筑等都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例如,藏族人民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多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其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民俗特点。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喜欢举办盛大的婚礼和庆典,壮锦和螺钿工艺是他们的传统文化特色。
3. 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其中有些民族的语言甚至不能理解其他民族的语言。
汉族的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仍然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日常交流。
例如,蒙古族的语言是蒙古语,彝族的语言是彝语,藏族的语言是藏语等。
作为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符号之一,这些民族语言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4. 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特定的日子里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展示民族风貌。
例如,春节是中国所有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但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方式。
端午节是汉族和壮族等民族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和吃粽子等。
藏族的新年叫做“洒水节”,彝族的新年叫做“火把节”,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一、各民族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1、汉族汉族,在中华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
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2、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3、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4、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
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
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
舞姿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5、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 8 4 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56个民族介绍详细中国官方承认的民族有56个,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和汉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以下是不分民族的详细介绍:1.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2.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3.回族: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4.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食物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
苗族人最喜食糯米。
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
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
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
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
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
令人增加食欲。
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
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
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
爱吃火锅。
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
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服饰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
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
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