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校验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5
移液管校准操作规程1. 引言移液管是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液体分配和携带等操作中。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移液管的准确度需要经常进行校准,以保证其体积的精确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用户进行移液管的校准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校准工具和材料准备•移液管校准盘•纯净水•定量瓶•移液管样本3. 校准步骤步骤1:准备校准盘1.将校准盘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2.确保校准盘的各个孔口干净,无杂质和污垢。
步骤2:校准移液管1.将移液管的吸头放入校准盘的孔口中,并确保其与孔口紧密贴合。
2.使用移液管控制器将纯净水吸入移液管。
3.将吸头悬空,确保水平,等待水滴在吸头出现。
4.当水滴正好接触移液管吸头出口时,停止吸水。
5.将吸头按下孔口,使其与校准盘紧密贴合。
6.将吸头从孔口中抽出,观察水滴形成的位置是否符合预期。
步骤3:校准数据记录1.使用定量瓶准备一系列已知体积的液体样本。
2.将移液管按照校准步骤2的方法吸取每个样本,并将其分别加入标有体积值的容器中。
3.记录每个样本的体积值,并与移液管设定值进行对比,计算误差值。
4. 校准结果分析1.根据校准数据记录,计算每个样本的误差值。
2.将误差值统计,计算平均误差和标准偏差。
3.若平均误差和标准偏差均在允许的范围内,移液管校准合格。
4.若平均误差和标准偏差超出允许的范围,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移液管。
5. 校准周期和要求1.移液管的校准周期一般为每个月一次。
2.移液管的校准要求为误差不超过设定值的10%。
6. 安全提示1.在操作移液管时,务必注意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措施。
2.校准过程中避免移液管与其他物体的碰撞,以防损坏或影响准确度。
3.校准前后,移液管的外观应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件,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7. 结束语通过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移液管校准,可以保证移液管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定期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移液管的问题,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和数据可信度。
移液管校验规程
1、目的
为确保高品位的产品测定准确度,须对相关的玻移液管进行校准。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25毫升移液管的校准。
3、25毫升移液管校准。
3.1用K2Cr2O7-H2S04洗液洗净移液管,确保其内壁不挂水珠。
3.2移取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25.00毫升,置于已称重(m)的比重瓶中,称重(m1)。
3.3计算:校正值=25.00-
p m
m
1
4、校验周期:一年。
将校准完的玻璃计量器具刻上永久性标识,并妥善保留校准记录。
5、参考文件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6、记录表格
《测试设备校验记录表》。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移液管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移液管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移液管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移液管0.1mL、0.2mL、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和分度吸管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4.1 外观:4.1.1 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1.2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等待时间 t xx S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准确度等级 A、B4.2.总则4.2.1移液管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2.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2.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移液管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2.4待校正的移液管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2.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2.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001g4.2.7温度计精度0.1℃。
4.3 校正方法:4.3.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1中之规定。
4.3 .2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移液管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操作规程移液器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仪器,用于精确地移取和分配液体。
在使用、校准和管理移液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使用移液器的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移液器之前,首先需要检查移液器是否干净和完好无损。
如果有污垢或损坏,应及时清洁或更换移液器。
另外,还需检查移液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安装正确,并确认移液器的容量范围是否满足实验需求。
2. 吸取液体:将移液器插入待吸取液体的容器中,轻轻按下移液器头部,使其吸取一定量的液体。
吸取时要保持移液器垂直,并注意不要吸入气泡。
3. 放出液体:将移液器插入目标容器中,轻轻按下移液器头部,使其缓慢放出液体。
放出时要保持移液器垂直,并将液体缓慢滴入目标容器中,以避免溅出或产生气泡。
4. 清洗移液器:每次使用完移液器后,都需要及时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可将移液器头部浸入去离子水或适当的清洗液中,多次吸取和放出液体,直至清洗干净。
清洗后,应将移液器头部晾干或用纸巾轻轻擦干,避免残留水滴影响下次使用。
二、移液器的校准方法1. 校准前的准备:在进行移液器的校准前,需要准备一系列标准液体和称量器具。
标准液体的浓度和体积应根据实验要求来确定,称量器具要保证精确度和准确度。
2. 定量校准:校准移液器的第一步是校准其定量性能。
首先,使用较小的标准液体量,如10微升,吸取并放出液体10次,记录每次放出的液体体积。
然后,计算平均体积和标准偏差,并与移液器的标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定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容量校准:校准移液器的第二步是校准其容量。
使用较大的标准液体量,如1毫升,吸取并放出液体10次,记录每次放出的液体体积。
然后,计算平均体积和标准偏差,并与移液器的标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4. 校准结果的处理:根据定量校准和容量校准的结果,如果移液器的测量值与标定值相差较大,则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移液器。
如果误差较小,则可以使用校准结果来修正移液器在实验中的体积测量。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部文件编号:SOP--版本/修订:A/0 页码:1/3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分发部门:质量部目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职责: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检定。
规程:1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移液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3 单标线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2.3.1 厂名和商标2.3.2 标准温度(20℃)2.3.3 等待时间t xx S2.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2.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2.3.6 准确度等级A、B2.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3 检定条件: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1-m3.6 纯化水。
3.7 单标线移液管。
1-m4 检定方法:4.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中的规定。
4.2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1.目的:建立移液管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5ml、10ml、25ml、50ml移液管检定。
3.责任:QC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化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4.内容:4.1 检验依据:《药品检验仪器检定规程》、《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4.2 原理:采用衡量法,即用天平称量移液管中纯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移液管的容积。
4.3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4.3.1 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3.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应符合要求。
4.3.3 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4.3.3.1 标准温度(20O C)4.3.3.2 型式标记: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4.3.3.3 总容量与单位xx ml4.3.3.4 准确度等级:A或B,4.3.4容量允差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4.4 检定条件4.4.1 万分之一天平4.4.2 温度范围0~50O C、分度值为0.1O C的温度计。
4.4.3 称量杯4.4.4 检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O C,且要稳定。
4.4.5 纯化水4.4.6 移液管4.5 检定方法:加纯化水至移液管,使液面达到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移液管流液口外面的水,然后将液面调至被检分度线处,将移液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称量杯,此时称量杯倾斜约30°,然后按照滴定速度放出一定体积的水到已称重的称量杯中,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以流至口端不流时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对于流出式移液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对于吹出式试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精密称定杯与水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
然后用试验温度时1ml水的重量来除水重,即可得到真实体积,重复检定一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移液管的校准规程1 环境条件温度要求在(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有关仪器确保在测量室内放置足够长时间,已与室温相同;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
2 校准设备三等砝码;相应称量范围的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检量器允差的1/10;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3 校准方法3.1 外观检查应有保证该量器正确使用的必要标志,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后,方可进行校准3.2 校准方法——比较法3.2.1 对测定用水轻轻搅拌,待其静止后测量,使水温均匀一致。
3.2.2 取两只容量大于被检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分别称得称量杯质量(m1、m2)。
3.2.3 将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检定、符合A 级的量器充水至被检标线上约5mm 处,用手指调整液面至标线。
3.2.4 将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中,称得称量杯和纯水的共同质量(m1′),计算得纯水质量(mB )。
3.2.5 按照3.2.3~3.2.4对待检的量器进行操作,得称量杯和纯水的共同质量(m2′),计算得纯水质量(mJ )。
3.2.6 待检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按下式计算:V20J=B V mBmJ20式中: V20J ——待检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V20B ——标准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mJ —— 称得待检量器内纯水质量值(g ):mJ= m2′-m2;mB —— 称得标准量器内纯水质量值(g ):mB= m1′- m1。
3.2.7用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之差和JJG196-1990《常用玻璃量器》的要求进行比较,判定。
移液管校准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移液管校准记录。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校验规程1.0目的规范单标线吸管(移液管)的使用、自检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以确保单标线吸管(移液管)的检测精确度的持续性。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吸管的容积。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内部校验。
3.0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3.1 单标线吸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3.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3.3 单标线吸管应具有下列标记:3.3.1 厂名和商标3.3.2 标准温度(20℃)3.3.3 等待时间t xx S3.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3.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3.3.6 准确度等级A、B3.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单标线吸管4.0检定条件:4.1 万分之一天平。
4.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4.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4.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4.6 纯化水。
4.7 单标线吸管。
5.0检定方法5.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单标线吸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3.4表中之规定。
5.2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单标线吸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移液管校验规程
一、目的
1、本方法适用于移液管的校验。
2、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JTGE30-2005之T0525-2005的相关要。
二、技术要求
1、移液管的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刻度清晰。
三、校验项目及条件
1校验项目
(1)外观
(2)容积
2校验用参考器具
(1)200g电子天平,感度0.001g
(2)水:20±5℃
(3)10ml的量筒
四、校验方法
1、目测和手摸是否光滑、平直。
2、装水检查用手封住上口是否渗漏。
3、将水注至移液管的刻度,称量水的质量,计算容量筒的容积。
五、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六、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
校验周期为24个月。
七、校验记录
移液管校验记录
移液管校验记录。
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本规程规定了移液器使用、校准和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和移液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保证移液器的使用、校准和管理符合GLP规范的要求。
【规程】1 移液器的使用1.1选择量程合适的移液器:移液器只能在特定量程范围内准确移取液体,如超出最低或最大量程,会损坏移液器并导致计量不准;1.2 设定容量值1.2.1 粗调:通过调节旋钮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1.2.2 细调,当容量值接近设定值以后,应将移液器刻度显示窗平行放至自己的眼前,通过调节旋钮慢慢地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所造成的影响;1.2.3 设定容量值时的注意事项:在调节量程时,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
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则应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在设定容量值的过程中,禁止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器。
1.3吸液嘴(枪头)的装配: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液嘴,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把手中的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吸液嘴卡紧。
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
吸液嘴卡紧的标志是略为超过O型环,并可以看到连接部分形成清晰的密封圈。
;1.4预洗吸液嘴:在安装了新的吸液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该把需要转移的液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1.5吸液:先将四指并拢握住移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塞杆顶端的按钮,向下按到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2~3mm,缓慢平稳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1.6 移液:缓慢抬起移液器取出吸液嘴,确保吸液嘴外壁无残留液体。
可用定性滤纸抹去吸嘴外面可能黏附的液滴。
小心勿触及吸液嘴口;1.7 目测吸入的液体体积是否合理;1.8 放液:将吸液嘴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20°-40°倾斜,平稳地把按钮压到第一停点,停1-2s(粘性大的液体要加长停留时间)后,继续按压到第二停点,排出残余液体。
移液管的校正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 吸量管、移液管的校正。
校正规程:
将待校正的移液管充分洗净,用洗耳球吸取蒸馏水至移液管标线之上2~3厘米处,将移液管提离液面,缓慢放出多余的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
除去移液管尖外面的水珠,再将水移入已准确称重(准确至0.01g即可)的50毫升具塞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
尖余滴,停放15秒左右取出移液管,记录水温,盖上锥形瓶玻塞,准确称出瓶与水的总重量,
并记录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待校正移液管放出的水重。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移液管的实际毫升数(即20C时的真实容积)。
结果处理和周期:
根据上述自校项目的自校数据,查表1,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自校周期为三年,
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 仪器、设备自校记录”中。
例:在21C时,用移液管移取25.00毫升水,其重量为25.00g,查表知道在21 C时每毫升水的重量为
0.99700g。
由此可算出20C时其实际容积为25.
°°25.08毫升。
故此移液管为
0.99700
正误差25.08-25.00=0.08 毫升。
取的水重。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建立移液管校正程序,规范移液管校正过程。
适用于公司工作用移液管的校正。
2 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 内容
3.1 移液管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移液管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移液管的准确容积。
3.2 不同温度时,1ml 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
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 )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 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 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 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 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 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 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
吸量管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 、2ml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50ml 、100ml 吸量管、移液管的校正。
职 责:化学分析组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本规程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校正规程:
将待校正的移液管充分洗净,用洗耳球吸取蒸馏水至移液管标线之上2~3厘米处,将移液管提离液面,缓慢放出
多余的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
除去移液管尖外面的水珠,再将水移入已准确称重(准确至0.01g 即可)的50毫升具塞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停放15秒左右取出移液管,记录水温,盖上锥形瓶玻塞,准确称出瓶与水的总重量,并记录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待校正移液管放出的水重。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移液管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实容积)。
结果处理和周期:
根据上述自校项目的自校数据,查表1,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自校周期为三年,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仪器、设备自校记录"中。
表1:容量允差
例:在21℃时,用移液管移取25.00毫升水,其重量为25。
00g ,查表知道在21℃时每毫升水的重量为0.99700g.由此可算出20℃时其实际容积为
08.2599700
.000
.25 毫升。
故此移液管为正误差25。
08-25.00=0。
08毫升。
表2: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升的玻璃容器于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取的水重。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移液管校验规程
1、目的
为确保高品位的产品测定准确度,须对相关的玻移液管进行校准。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25毫升移液管的校准。
3、25毫升移液管校准。
3.1用K 2Cr 2O 7-H 2S04洗液洗净移液管,确保其内壁不挂水珠。
3.2移取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25.00毫升,置于已称重(m )的比重瓶中,称重(m 1)。
3.3计算:校正值=25.00-
p m m 1
4、校验周期:一年。
将校准完的玻璃计量器具刻上永久性标识,并妥善保留校准记录。
5、参考文件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6、记录表格
《测试设备校验记录表》。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校验规程1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玻璃仪器的校验。
2技术要求2.1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完整,无破损。
2.2欲校验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必须充分洗涤干净、干燥并编号。
滴定管必须分别按酸、碱滴定管的要求备好。
2.3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容许误差见表常见玻璃仪器的容许误差容积(ml)容许误差(ml)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1级2级1级2级1级2级1级2级2±0.006±0.0155 ±0.01 ±0.03 ±0.01 ±0.03 ±0.01 ±0.03 10 ±0.02 ±0.04 ±0.02 ±0.04 ±0.02 ±0.04 25 ±0.03 ±0.06 ±0.04 ±0.10 ±0.03 ±0.0650 ±0.05 ±0.10 ±0.05 ±0.12 ±0.05 ±0.10 ±0.05 ±0.10 100 ±0.08 ±0.16 ±0.10 ±0.20 ±0.10 ±0.20 250 ±0.10 ±0.20 ±0.10 ±0.20 500 ±0.15 ±0.30 ±0.15 ±0.30 1000 ±0.30 ±0.60 ±0.30 ±0.60 2000 ±0.60 ±1.20 3校验项目3.1 测定玻璃仪器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
4环境条件及校验用标准器具4.1环境条件温度20℃±10℃,环境湿度不大于85%,校验现场周围应清洁,无影响工作的振动和腐蚀性气体存在。
移液管的校验方法
1-(62)
一:技术要求
1、移液管的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刻度清晰。
二:校验项目及条件
1校验项目
(1)外观
(2)容积
2校验用参考器具
(1)200g电子天平,感度0.001g
(2)水:20±5℃
(3)10ml的量筒
三:校验方法
1、目测和手摸是否光滑、平直。
2、装水检查用手封住上口是否渗漏。
3、将水注至移液管的刻度,称量水的质量,计算容量筒的容积。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
校验周期为24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
六: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
JTGE30-2005之T0525-2005的相关要
公路试验检测仪器自校
移液管校验记录。
移液管校验规程
1、检定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移液管的校验。
2、检定依据
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检定条件及检定用仪器设备
3.1 检定条件
3.1.1 进行检定的工作室,温度应为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0℃。
3.1.2 检定所用介质为纯水(蒸馏水)。
3.2检定设备
3.2.1 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检量器允差的1/10。
3.2.2 温度计:范围0~100℃,分度值为0.1℃。
3.2.3 有盖称量瓶。
4、检定程序
4.1移液管的检定(比较法)
4.1.1用已检定合格的滴定管进行比较检定。
4.1.2把已洗净的移液管垂直放置,充水高出被检分度线几毫米处,然后调弯月面至分度线,将移液管倾斜30℃,内壁与滴定管流液口接触,二者不能相对
移动,当滴定管内的水流至口端不流后,等待30s后,随后将移液管移开。
4.1.3比较移液管标线体积V1和滴定管读数V2,容量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单标线吸管
标称总容量(mL) 25
A ±0.030
容量允差
B ±0.060
4.2检定点
1mL以下(不包括1mL)检定总容量和总容量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1mL以上(包括1mL)检定点:
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
总容量。
5、结论
根据表1确定等级,或重新示识刻线。
6、检定周期
所用玻璃量器均为用前检定。
7、记录
移液管校正记录
内校合格证
内校合格证
内校合格证
仪器编号
校准日期
复效日期
校准人
移液管校正记录
容量:使用截止日期:年月日室温:℃允差范围:
编号瓶重(g)瓶+水重(g)水重
(g)
该温度
修正数
真实容量
(ml)
校正值总校正值
校正结论
移液管校正记录编号:规格:
校正日期:有效日期:校正依据:JJG196-2006
室温/℃水温/℃
m/g ρ(H2O)
容量体积V/ml 瓶质量
m1/g
瓶与水的质
量m2/g
纯水质量
m0/g
校正值
△V/ml
实际容量
V20/ml
1
2 : 3
平均值
注1:纯水质量m0=m2-m1
注2:校正值
△V= m0-mV20ρ(H2O)
式中:m------与1纯水平衡时的法码质量ρ(H2O)-------测定温度时纯水密度
注3:实际容量V20= V20+∑△V
校验结果
校正者复核者:。